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58856发布日期:2021-03-05 13:5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中存在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人们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对社会或自身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对一些存在目标行为的人员的监视和判断,成为现代公安系统以及社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的监视,通常采用要求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佩带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获取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的行动轨迹、生命体征等信息,或者通过电子设备自主上传监测信息的方式,对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进行监视,以判断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是否再次具有目标行为。
[0004]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要求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佩带电子设备,对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进行监视,无法实现对未曾有目标行为的人员数据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申请提供一种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对疑似目标人员数据的判断。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疑似目标人员为疑似具有目标行为的人员,该包括:
[0007]
获取对照人员数据,对照人员为确定曾经具有目标行为的人员;根据对照人员数据,确定对照人员与目标行为相关的行为特征;获取待测人员数据;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当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待测人员的数据为疑似目标人员数据。
[0008]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计算待测人员数据中的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以确定待测人员数据中的疑似目标人员数据,实现了对疑似目标人员的判断,而且提高了疑似目标人员数据的准确性。
[0009]
可选的,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包括:
[0010]
根据待测人员数据,确定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根据目标行为记录,确定与目标行为记录对应的目标行为特征;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11]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确定目标行为特征,然后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实现了对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而且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0012]
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包
括:
[0013]
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权重的第一乘积;对所有第一乘积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14]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每个目标行为特征设置权重,并通过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权重的乘积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提高了对预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的预测的准确性。
[0015]
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计算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包括:
[0016]
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中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影响因子;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权重;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与影响因子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并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的第二乘积;对所有第二乘积进行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17]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每个目标行为特征确定各自对应的影响因子,并为每个影响因子设置权重,并通过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的乘积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提高了对预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的预测的准确性。
[0018]
可选的,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权重,包括:
[0019]
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行为记录符合影响因子的对照人员的第一数量;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确定所有第一数量的总和;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因子对应的第一数量与总和的比值为影响因子的权重。可选的,对照人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对照人员子数据,每一对照人员子数据为具有对应的预设行为的对照人员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还包括:
[0020]
针对任一对照人员子数据,确定疑似目标人员数据与对照人员子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确定重合人员数据为再次发生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
[0021]
可选的,对照人员子数据包括具有第一预设行为的第一对照人员子数据和具有第二预设行为的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重合人员数据包括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和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还包括:
[0022]
对第一人员作同行人分析,确定第一人员的同行人员数据第一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将同行人员数据与第二人员数据进行人脸碰撞,确定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第二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
[0023]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还包括:
[0024]
获取第三人员与第一人员的同行关系,第三人员为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中的人员;若第三人员与多个第一人员存在同行关系,确定第三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人员。
[0025]
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人员确定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可选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不再赘述。
[0026]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人员确定装置,疑似目标人员为疑似具有目标行为的人员;包括:
[0027]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对照人员数据,对照人员为确定曾经具有目标行为的人员;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对照人员数据,确定对照人员与目标行为相关的行为特征;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待测人员数据;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当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预测人员的数据为疑似目标人员数据。
[0028]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0029]
根据待测人员数据,确定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根据目标行为记录,确定与目标行为记录对应的目标行为特征;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30]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
[0031]
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权重的第一乘积;对所有第一乘积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32]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
[0033]
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中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影响因子;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权重;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与影响因子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并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的第二乘积;对所有第二乘积进行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34]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
[0035]
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行为记录符合影响因子的对照人员的第一数量;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确定所有第一数量的总和;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因子对应的第一数量与总和的比值为影响因子的权重。可选的,对照人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对照人员子数据,每一对照人员子数据为具有对应的预设行为的对照人员的数据。
[0036]
该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第四确定模块,具有被配置为:
[0037]
针对任一对照人员子数据,确定疑似目标人员数据与对照人员子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确定重合人员数据为再次发生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
[0038]
可选的,对照人员子数据包括具有第一预设行为的第一对照人员子数据和具有第二预设行为的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重合人员数据包括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和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
[0039]
本身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模块,第五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0040]
对第一人员作同行人分析,确定第一人员的同行人员数据第一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将同行人员数据与第二人员数据进行人脸碰撞,确定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第二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
[0041]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还包括:
[0042]
第三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三人员与第一人员的同行关系,第三人员为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中的人员;第六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第三人员与多个第一人员存在同行关系,确定第三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人员。
[0043]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0044]
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包括被配置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可选方式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指令。
[0045]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服务器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可选方式所述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
[0046]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选方式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
[004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对照人员数据,对照人员为已确定的目标人员;根据对照人员数据,确定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获取待测人员数据;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当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预测人员的数据为疑似目标人员数据。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计算待测人员数据中的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以确定待测人员数据中的疑似目标人员数据,实现了对疑似目标人员的判断,而且提高了目标人员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4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9]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0]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应用场景图;
[0051]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2]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3]
图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4]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8]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5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中存在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人们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对社会或自身带来一定的危害,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的监视,通常采用要求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佩带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获取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的行动轨迹、生命体征等信息,或者通过电子设备自主上传监测信息的方式,对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进行监视,以判断曾经有目标行为的人员是否再次具有目标行为,无法实现对未曾有目标行为的人员数据的判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60]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可以是客户端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用户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对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0061]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0062]
本申请实施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可以应用在公安系统中,通过对待测人员数据中的人员进行监督,并根据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以及待测人员数据中的人员的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数据中的可疑人员,以获取疑似目标人员数据。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公安系统中的终端设备11中,终端设备11可以与服务器12或其他网络设备连接,以获取待测人员数据中的人员行为记录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与服务器的类型不做限制。
[0063]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0064]
步骤s101:获取对照人员数据,对照人员为确定曾经具有目标行为的目标人员。
[0065]
疑似目标人员为疑似具有目标行为的人员,对照人员确定曾经具有目标行为的目标人员,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人员的具体人员类型不做限制,例如,目标行为可以为网瘾等行为,相应的,目标人员可以为网瘾人员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对对照人员数据的获取,也可以通过公安系统获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照人员数据可以包括对照人员的人脸图像以及对照人员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包括对照人员的行为记录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66]
可选的,在获取到对照人员数据之后,还可以对对照人员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例如对数据进行重新审查和校验,以删除重复信息、纠正存在的错误,并提供数据一致性。例如,可以仅保留对照人员的人脸图像以及与待测人员数据中对应的基本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67]
步骤s102:根据对照人员数据,确定对照人员与目标行为相关的行为特征。
[0068]
对照人员可能存在共同的行为特征或比较接近的行为特征,若社会人员存在该行
为特征时,则有理由怀疑该社会人员为目标人员,因此确定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非常重要。本申请实施例对根据对照人员数据,确定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的方式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获取对照人员的行为记录,确定对照人员的日常行为与对照人员目标行为的相关性,并选取相关性较高的行为作为行为特征等,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判断对照人员的共同行为或类似行为,对该类型的行为作为行为特征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行为特征的具体行为不做限制,只要与目标行为相关即可。
[0069]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照人员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记录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网吧上网记录、旅馆住宿记录、出行记录、从业记录、通话记录、社交记录、支付记录。针对上述行为记录,可以确定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为网吧上网、旅馆住宿、出行、从业、通话、社交、支付等中的任意一种。
[0070]
本申请实施中的行为特征,不限于上述列举出的行为特征,且针对不同的目标区域,其选择的行为特征也可能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针对上述任一行为特征,还可以包括每个行为特征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影响因子。例如,在网吧上网行为特征中,是否与对照人员同时进出网吧,或与对照人员同处一个包厢,或进出网吧时间是否为深夜或者是否通宵等;在旅馆住宿行为特征中,是否个人长时间包房、是否后半夜入住旅馆、是否和对照人员同住以及是否同时段多旅馆入住等;出行行为特征中,是否出入高危地区、是否与对照人员多次同行以及是否出入红灯区等;从业行为特征中,是否在唱歌娱乐场所、旅馆以及酒吧等地从业过;通话行为特征中,是否与对照人员存在多次通话,或者在高危地区是否存在多次通话行为特征;社交行为特征中,出现敏感词汇的频率等等,与对照人员的沟通频率以及是否经常访问一些不良网站等,支付行为特征中,是否与对照人员存在交易以及交易的金额和频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0071]
步骤s103:获取待测人员数据。
[0072]
获取待测人员数据,可以通过公安系统中的人口库数据获取,本申请实施例对获取待测人员数据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在对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待测人员的分析,可能需要获取不同目标区域内的待测人员数据,目标区域可以是某区、某地级市、某省份、某国家以及用户自行划分的区域,本申请实施例目标区域的具体范围不做限制。以目标区域为某市为例,获取某市的待测人员数据,可以通过某市的公安系统获取。另外,待测人员数据具体可以包括待测人员的图像、待测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待测人员的历史行为记录,例如,待测人员的基本信息可以包括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户籍所在地、现住址、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婚姻、政治面貌、车辆信息等,待测人员的行为记录可以包括网吧上网记录、旅馆住宿记录、出行记录、从业记录、通话记录、社交记录、支付记录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待测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行为记录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制。
[0073]
步骤s104: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74]
待测人员数据中包括待测人员的人脸图像和基本信息,通过待测人员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结合监控设备获取到待测人员的行为记录,例如,待测人员的网吧上网记录、旅馆住宿记录、出行记录、从业记录等信息,或者结合公安人口数据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数据,通过待测人员的身份信息查询待测人员的网吧上网记录、旅馆住宿记录、出行记录、从业记录、通话记录、社交记录、支付记录等信息,最终结合待测人员的行为记录
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75]
本申请实施例对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包括:
[0076]
根据待测人员数据,确定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根据目标行为记录,确定与目标行为记录对应的目标行为特征;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77]
待测人员数据中包括待测人员的基本数据和行为记录,通过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可以在待测人员数据中的行为记录中,确定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例如:通过目标行为记录可以为网吧上网记录和旅馆住宿记录等,然后根据目标行为记录确定与目标行为记录对应的目标行为特征,以目标行为记录为网吧上网记录和旅馆住宿记录,则目标行为特征为网吧上网和旅馆住宿。然后通过网吧上网记录和旅馆住宿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78]
由于不同的目标区域或者不同的需求下,用户采取的行为特征不同,可以通过获取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行为记录,以根据与行为特征匹配的行为记录与行为特征计算待测人员的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例如,用户采用的目标行为特征为是网吧上网和旅馆住宿,因此可以基于上述行为特征和/或每个行为特征对应的影响因子,可以通过结合待测人员的人脸图像、基本信息、网吧监控记录、网吧登记记录、旅馆监控记录以及旅馆登记记录等信息,统计待测人员是否与对照人员同时进出网吧,或与对照人员同处一个包厢,或进出网吧时间是否为深夜或者是否通宵等,是否个人长时间包房、是否后半夜入住旅馆、是否和对照人员同住以及是否同时段多旅馆入住等数据,以获取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行为记录。
[0079]
若待测人员存在上述行为特征,则可以通过存在上述行为特征的次数进行积分,例如:待测人员存在网吧上网记录的影响因子中的任一行为,每次积一分,旅馆住宿记录与此类似,不再赘述,最终将待测人员在网吧上网记录积分与旅馆住宿记录的积分求和,得到待测人员的为目标人员的嫌疑评分。
[0080]
本申请实施例对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由于每个行为特征对确定是否为目标人员的影响可能不同,因此,还可以通过确定每个行为特征对应的权重,以提高对疑似目标人员判断的可靠性。
[008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包括: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权重的第一乘积;对所有第一乘积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82]
本申请实施例对获取每个行为特征的权重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例如,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行为特征设置权重,或者通过多名警察、专业人士等对每个行为特征设置权重,最终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确定每个行为特征的权重,本申请实施例对确定每个行为特征的权重的方式不做限制。例如,表一为行为特征示例性的权重设置方式。
[0083]
表一 为行为特征示例性的权重设置方式。
[0084]
行为特征专家1的评定专家2的评定专家3的评定3个专家的平均值网吧上网d11d21d31(d11+d21+d31)/3旅馆住宿d12d22d32(d12+d22+d32)/3出行行为d13d23d33(d13+d23+d33)/3从业记录d14d24d34(d14+d24+d34)/3
[0085]
示例性的,目标行为特征包括网吧上网、旅馆住宿、出行行为和从业记录四个特征,通过参考不同的专家或专家组的评定意见,例如,选择三个专家分别对每一个行为特征进行权重判断,最后选取三个专家的平均值,确定每个行为特征的权重,具体可参考表一,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0086]
在确定了目标行为特征之后,在待测人员的行为记录中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然后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权重的第一乘积,最后对所有第一乘积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嫌疑评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87]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计算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包括:
[0088]
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中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影响因子;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权重;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与影响因子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并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的第二乘积;对所有第二乘积进行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089]
每个目标行为特征中各自对应至少一个影响因子,以目标行为特征为旅馆住宿为例,旅馆住宿的影响因子可以包括个人长时间包房、后半夜入住旅馆、和对照人员同住和同时段多旅馆入住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确定行为特征的影响因子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以此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权重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可选的,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权重,包括: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行为记录符合影响因子的对照人员的第一数量;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确定所有第一数量的总和;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因子对应的第一数量与总和的比值为影响因子的权重。例如,表二为旅馆住宿的影响因子示例性的权重分布表。
[0090]
表二 为旅馆住宿的影响因子示例性的权重分布表
[0091][0092]
其中,以d
11
的计算为例,通过统计对照人员的行为记录中个人长时间包房的记录,1x1表示对照人员个人长时间包房的人数,x2表示对照人员不存在个人长时间包房的人
数,根据上述方法,统计旅馆住宿记录的其他影响因子的关联程度,得到x3、x4、x5、x6、x7、x8。最终可以按照公式:
[0093][0094]
得到个人长时间包房的权重d11。采用类似方式,可以得到其他影响因子的权重,不再赘述。
[0095]
在确定任一影响因子的权重之后,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与影响因子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并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的第二乘积,最后对所有第二乘积进行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嫌疑评分。
[0096]
步骤s105:当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预测人员的数据为疑似目标人员数据。
[0097]
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条件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具体可以根据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的表示形式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以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嫌疑评分表示为例,在获取到目标人员的嫌疑评分之后,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确定目标人员的嫌疑评分排名在预设百分比的待测人员为疑似目标人员。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目标人员的嫌疑评分大于预设评分阈值。
[0098]
通过设置预设评分阈值,并确定目标人员的嫌疑评分大于预设评分阈值的人员为疑似目标人员,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评分阈值的设置方式以及具体数值不做限制。
[0099]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对照人员的行为特征计算待测人员数据中的人员的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以确定待测人员数据中的疑似目标人员数据,实现了对疑似目标人员数据的判断,而且提高了疑似目标人员数据的准确性。
[0100]
可选的,对照人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对照人员子数据,每一对照人员子数据为具有对应的预设行为的对照人员的数据。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可以是客户端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用户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对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
[0101]
步骤s201:针对任一对照人员子数据,确定疑似目标人员数据与对照人员子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
[0102]
本申请实施例对对照人员数据包括的对照人员子数据的数量以及类型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照人员子数据包括具有第一预设行为的第一对照人员子数据和具有第二预设行为的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重合人员数据包括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和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
[0103]
对照人员再次发生预设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对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对自己及社会造成危害,基于此,还需要确定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包括疑似目标人员数据与第一对照人员子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确定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
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对疑似目标人员与对照进行人脸碰撞的方式确定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其中人脸碰撞是指不同人脸图像样本集间通过比对算法建立人脸相似度关系笛卡尔集的过程。
[0104]
在确定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之后,还可以根据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确定潜在可能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人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行为记录;根据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行为记录,确定潜在可能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人群。
[0105]
获取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行为记录,例如可以获取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通话常用联系人,高危地区通话记录,频繁共同进出网吧的人,半夜入住的旅馆,同住某旅馆的人员,某一时段同行人等。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行为记录,得到与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联系密切的人群,则这类人群很可能就是潜逃在外的人群。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行为轨迹进行分析,得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常出入场所,对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进行监控。
[0106]
针对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确定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包括疑似目标人员数据与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
[0107]
对照人员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对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对自己及社会造成危害,因此,需要确定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包括疑似目标人员数据与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确定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的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对疑似目标人员与对照人员进行人脸碰撞的方式确定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
[0108]
步骤s202:确定重合人员数据为再次发生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
[0109]
以上述为例,对照人员子数据包括具有第一预设行为的第一对照人员子数据和具有第二预设行为的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重合人员数据包括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和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110]
可选的,第一对照人员和第二对照人员存在一定的关系,结合第一对照人员和第二对照人员的信息,还可以建立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可以是客户端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用户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对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
[0111]
步骤s301:对第一人员作同行人分析,确定第一人员的同行人员数据,第一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
[0112]
针对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中的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做同行人分析,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记录第一人员一段时间间隔内,与其共同被抓拍到且判定为同一对象的人员作为第一人员的同行人员。采用上述方式,通过对所有的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即第一人员分别做同行人分析,得到第一人员的同行人员数据。同行人员数据中,可以包括同行人员的人脸图像、基本信息以及与其同行过的第一人员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113]
步骤s302:将同行人员数据与第二人员数据进行人脸碰撞,确定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第二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
[0114]
通过将同行人员数据与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进行人脸碰撞,确定同行人员数据与第二人员数据中相似度较高的人员以及相似度较高的人员数据,以确定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中可以包括同行人员数据与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以及与该重合人员数据中的人员与第二人员的同行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115]
可选的,图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可以是客户端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用户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对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
[0116]
步骤s401:获取第三人员与第一人员的同行关系,第三人员为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中的任意人员。
[0117]
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中的人员与第一人员之间存在同行关系,即,第三人员可能与至少一个第一人员存在同行关系。获取第三人员与第一人员的同行关系可以通过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中的数据获取,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118]
步骤s402:若第三人员与多个第一人员存在同行关系,确定第三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人员。
[0119]
若第三人员与多个第一人员存在同行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对与第三人员存在同行关系的第一人员的数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通过设置预设数量的方式实现。
[0120]
在确定第三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人员之后,可以通过向用户发送报警消息,以提醒用户第三人员的可疑性,以使用户对第三人员进行监控甚至抓捕。向用户发送报警消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推送消息或者发出报警声音等方式进行,本申请实施例对向用户发送报警消息的方式以及具体内容不做限制。
[0121]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人员的行为记录;根据第三人员的行为记录,确定潜在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以人员。
[0122]
第三人员的行为记录,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介绍的行为记录,不再赘述。根据第三人员的行为记录,确定潜在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的方法,可以通过根据第三人员的行为记录,对第三人员进行同行人分析,确定潜在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或者确定第三人员通话聊天最频繁的联系人,高危地区通话的联系人,频繁共同进出网吧的人,同住某旅馆的人员等等作为潜在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本申请实施例对根据第三人员的行为记录,确定潜在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人群的方法不做限制。
[0123]
下述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0124]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人员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疑似目标人员为疑似具有目标行为的人员,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可以是客户端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用户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人员确定装置可以包括:
[0125]
第一获取模块61,被配置为获取对照人员数据,对照人员为确定曾经具有目标行为的人员;
[0126]
第一确定模块62,被配置为根据对照人员数据,确定对照人员与目标行为相关的行为特征;
[0127]
第二获取模块63,被配置为获取待测人员数据;
[0128]
第二确定模块64,被配置为根据待测人员数据和行为特征,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129]
第三确定模块65,被配置为当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预测人员的数据为疑似目标人员数据。
[0130]
第二确定模块64,具体被配置为:
[0131]
根据待测人员数据,确定待测人员与行为特征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根据目标行为记录,确定与目标行为记录对应的目标行为特征;根据目标行为特征和目标行为记录,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132]
第二确定模块64,还被配置为:
[0133]
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对应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权重的第一乘积;对所有第一乘积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134]
第二确定模块64,还被配置为:
[0135]
确定每个目标行为特征中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影响因子;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权重;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与影响因子匹配的目标行为记录次数,并计算目标行为记录次数与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的第二乘积;对所有第二乘积进行求和,确定待测人员为目标人员的可能性大小。
[0136]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64,还被配置为:
[0137]
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行为记录符合影响因子的对照人员的第一数量;针对任一目标行为特征,确定所有第一数量的总和;针对任一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因子对应的第一数量与总和的比值为影响因子的权重。
[0138]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可以是传输接口,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和第三确定模块都可以由处理模块完成,该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
[0139]
可选的,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可以是客户端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用户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如图7所示,对照人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对照人员子数据,每一对照人员子数据为具有对应的预设行为的对照人员
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确定模块66,
[0140]
第四确定模块66,具有被配置为:
[0141]
针对任一对照人员子数据,确定疑似目标人员数据与对照人员子数据中的重合人员数据;确定重合人员数据为再次发生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
[0142]
可选的,对照人员子数据包括具有第一预设行为的第一对照人员子数据和具有第二预设行为的第二对照人员子数据,重合人员数据包括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和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第一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第二重合人员子数据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数据;
[014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确定模块67,第五确定模块67具体被配置为:
[0144]
对第一人员作同行人分析,确定第一人员的同行人员数据第一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一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将同行人员数据与第二人员数据进行人脸碰撞,确定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第二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可疑人员。
[0145]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疑似目标人员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
[0146]
第三获取模块68,被配置为获取第三人员与第一人员的同行关系,第三人员为疑似目标人员关系网库中的人员。
[0147]
第六确定模块69,被配置为若第三人员与多个第一人员存在同行关系,确定第三人员为再次发生第二预设行为的人员。
[0148]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获取模块可以是处理器的传输接口,第四确定模块、第五确定模块和第六确定模块都可以由处理模块完成,该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
[0149]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
[0150]
处理器81、存储器82、收发器83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收发器83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82中,并且被配置为由处理器81执行,计算机程序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疑似目标人员确定方法的指令,其内容及效果请参考方法实施例。
[0151]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用户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可能的方法。
[0152]
其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
[0153]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5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