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4200发布日期:2020-02-22 02:3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书管理方法,主要适用于低成本便捷式图书管理工作。



背景技术:

图书索书号是图书馆藏书排架用的编码,是文献外借和馆藏清点的主要依据。一般由分行排列的几组号码组成。一个索书号只能代表一种书。在通常情况下,索书号由两部分组成:分类号和书次号。

索书号的第一部分是根据中图法按照图书的学科得到的分类号码。

索书号的第二部分是按照图书作者姓名所编排的著者号码,或者是按照图书进入馆藏时间的先后所取用的顺序号码。

图书索书号主要包括4种:分类/著者号(著者字顺)索书号、分类/书名号(书名字顺)索书号、分类/出版年代索书号、分类/图书编目次序索书号。它们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分类号,列于上行;另一部分为书次号,即著者号、书名号、图书出版年代号、图书编目次序号(编目号)中的至少一个,列于分类号下一行。中国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是分类/著者号索书号或分类/图书编目次序索书号。

图书索书号的局限:

1、标签信息量少。作为贴在图书表面为数不多的标签之一,提供的信息只包含图书分类信息,本书在该类图书中的编目次序信息。

2、标签作用少、利用率低。该标签只是用于读者找书、图书排架和馆藏清点,打印产生的标签没有设备可以读取信息,无法被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利用。

3、在日常管理中使用索书号时过于简单,存在不区分副本的现象。

对于目前多数还没有安装rfid的图书馆而言,如何利用现有设备,挖掘信息化潜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和借阅而言,最难的在于图书盘库和定位。在没有采用rfid的图书馆,馆藏越来越多,少则几十万本,多则几百万本,图书状态不一,图书排架遵循中图法,盘库需要一本本核对,耗时耗力,最后也不一定能做到一清二楚。

对于采用rfid的图书馆,也不是都具有实时盘库功能,只有那些对书架进行改造安装了rfid天线的才能做到对图书实时盘库及定位,其图书可以按照乱架管理。其他图书馆即使安装了rfid,盘库时还是需要使用专门扫描设备由人工进行逐架扫描,图书排架依旧遵循中图法。

rfid固然有诸多优势,但使用、维护成本高这一缺点就限制其在很多经费有限的图书馆中使用,特别是要实现实时盘库和定位功能还需要对所有书架进行改造。现有技术中形成了一种偏见,即图书必须通过rfid电子标签才能实现盘库和定位,因为从技术角度看确实如此,然而图书管理有其特殊性,即图书在馆藏中都是按照分类存放,且在每个分类中都是按分类号顺序存放。故分类编号是唯一在图书外侧能够被直接利用识别图书的标识,使得本申请利用图书分类存放特性,通过改进索书号标签能低成本实现图书盘库成为可能。本申请在公开号为109658314a的专利公开文件基础上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洁,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图书管理方法,对图书索书号标签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更为有效的实现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功能和图书盘库功能。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思路是:针对目前日常管理中索书号标签过于简单,无法区分副本的问题,需要在现有索书号后增加册次号等补全信息,为每本书进行编号,使每本书在图书管理方法中拥有唯一的一个索书号常规编码和索书号数据编码(两者内容完全一致;或者索书号常规编码和索书号数据编码中对应索书号常规编码的部分完全相同,但索书号数据编码含有索书号常规编码没有的补全信息)并存的索书号标签且位于图书装订侧可以直接用信息扫描输入装置例如手持式的多条码扫描终端扫描读取。

本申请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图书管理方法,包括服务器、信息扫描输入装置,信息扫描输入装置与服务器连接,对图书馆所有书架进行编号,所述编号包括架标、列标、层标,所述编号通过信息扫描输入装置输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所述编号对应所有在所述编号位置上的图书,其特征是:图书装订侧的索书号标签增加可由信息扫描输入装置读取的索书号数据编码,所述索书号数据编码包括所述图书的原索书号和补全信息,所述层标包括数字层标(数字形式)和数据编码层标(数据编码形式,特例为条码层标)。所述补全信息为图书编目次序、著者号、书名号、出版年代、版次号、册次号、部次号、文种号、文献类型标识符、特藏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本申请图书管理方法在现有技术的书架管理、图书信息管理、还书管理、图书定位查询基础上改进,在现有索书号标签上增加相应数据编码(条码,根据原索书号和补全信息产生),所述条码为了适应图书厚度,改为横向(装订侧方向)排列。通过手持多条码扫描终端可以一次读取一层图书的索书号数据编码,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可以查询到这些图书的所有信息,比对系统数据库实现图书盘库管理,提升书架管理、图书信息管理(改为图书信息采集及管理)功能,实现使用索书号进行图书定位功能。

本申请所述书架管理利用架标、列标、层标对书架进行编号,书架编号输入数据库,以便后续录入图书信息时附加架标、列标、层标信息,方便操作管理。所述书架管理包括书架初始化设置、书架编码,书架编码打印、书架查询,其中书架初始化设置为现有技术,对书库区域进行划分,设置每个区域内书架的数量、排列方向、书架特性、书架的列数和层数;书架编码对已设置好的书架按照管理要求进行编号,产生架标、列标、层标,改进点是所述层标含内容相同的数字层标和数据编码层标;书架编码打印将每个书架上每列每层对应的层标(含数字层标和数据编码层标)打印出来,以便人工粘贴在该书架该列该层对应位置方便查找和扫描;书架查询为现有技术,为了管理者方便操作,在终端上提供可视化区域(楼层区域平面图)和书架排列平面图,找到想要查询的书架,显示该书架立面图,以便对某层进行图书信息操作(上架、下架、倒架)。

本申请所述图书盘库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书架;

s2扫描该书架某列某层的层标(读取该层标中的数据编码层标);

s3然后扫描该层整层图书的索书号数据编码(完成该层所有图书索书号信息读取);

s4扫描其余书层直到该书架全部图书扫描完成;

s5若还有未扫描的书架,则选择其中一个书架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所有书架扫描完毕;

s6扫描信息与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比对,生成盘库清单,该步骤可以在s4步骤之前做,即每层扫描后立即生成该层盘库清单,操作者可以马上改正该层错误。盘库清单中具有所有可能出错的图书信息、位置的提示,方便管理者核对改正。一个书架只需要扫描37次即可完成信息录入,完成盘库。

所述图书信息采集及管理:针对书架进行图书信息上架、下架、倒架、校对(乱架管理)操作,可批量或单本。改进方法为:直接扫描层标,读取该层标中的数据编码层标;然后扫描该层图书的索书号数据编码(整层或者部分),即可得到这些索书号数据编码对应的图书信息;该图书信息录入图书管理数据库并进行相应操作。

所述图书信息录入图书管理数据库并进行相应操作步骤是指依据图书上架、图书下架、图书倒架、图书校对操作分别进行以下操作:当图书上架操作时为该图书信息输入至图书管理数据库相应位置;当图书下架操作时为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相应图书信息添加下架标记或者该图书信息删除;当图书倒架操作时为修改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相应图书位置信息;当图书校对操作时为该图书信息与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相应图书信息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不符合时给出出错信息,方便管理者进行图书定位查询、盘库、乱架管理,改正错误。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可以发现索书号、借阅号、借阅状态等错误。例如整层扫描时,发现某图书在书架上但图书管理数据库中该图书被出借,则明显出错;比如某图书不在书架上但图书管理数据库中该图书没有出借且没有下架或倒架,则明显出错;某图书在书架上但图书管理数据库中该图书不在该层,则明显摆放出错。

本申请的主要优点包括:

1、提高效率,简化步骤

将索书号补全信息并数据编码后,结合多条码扫描终端可以实现一次一层图书数据读取,无需对图书一本本进行盘点,大大方便管理人员操作,并且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以一个六列六层的书架为例,只需要扫描37次就可以得到该书架所有图书信息,比原先盘点至少可以节约90%以上的时间。

2、实现盘库功能

方便与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比对,核查图书信息,记录在库流通图书与借阅图书,形成真实的图书数据及信息。

3、实现图书定位功能

图书定位导航系统可以直接利用该数据进行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一次性不下架直接扫描完成书架上一层图书的信息录入,无需像以前一样需要打开每本图书内页扫描图书内的借阅码录入数据。并提示可能的错误信息,对错架图书进行报警,提供正确位置信息。

4、使用便捷,成本低,技术可靠

本申请改进成本低,只涉及索书号标签,如果馆藏量大,可以分批改造,对每年新近图书改用新标签,逐步替换老标签,最终达到标签更换,实现数字化应用。

使用条码成本低,技术成熟,采用移动扫描设备方便操作。

5、提升服务、为后续功能拓展奠定基础

本申请利用现有设备,挖掘信息化潜力,实现了图书盘库,定位等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洁,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升图书管理的便捷性和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图书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书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图书盘库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书信息采集及管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申请的解释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的基础为现有技术的图3架构,将图书馆内书库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中书架2相对固定,按照中图法和流通管理要求对书架2进行编号,产生架标21,然后对每个书架2的列从左往右进行编号,产生列标22,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层进行编号,产生层标23,由此产生每个书架、每列、每层的唯一编号,并绘制相应的平面图存入图书管理数据库。使用服务器1(电脑)和或信息扫描输入装置3(多条码扫描枪、移动手持扫描终端扫描输入或利用其按键31手动输入)输入两种方式,终端4(与服务器1有线或无线连接的若干台终端,可以是电脑终端,也可以是手机类的移动终端)用来图书导航定位功能(模块),明确提供读者图书所在的书架区域图,书架排列图,以及书架2位置详细信息。

本申请为了使索书号标签具有专指性,本实施例将原索书号(含分类号和编目号)改为常规编码+数据编码形式(特例为条码形式),常规编码采用原索书号,也可增加信息项补全信息,条码形式的索书号数据编码起码具有原索书号+册次号(当原索书号为分类号/著者号时,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增加编目号),并根据具体情况附加下列符号:

1、书名号,仅加于书次号中的著者号后面,以区别同一书名中同一著者的不同著作。

2、版次号,加在著者号或书名号的后面或下一行,以区别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

3、册次号或部次号,加在著者号等4种号码的下一行,以区别多卷书的不同卷册和或部位和或同一书的不同复本。

4、其他还有在分类号上面附加文种号(用以区别外文书)、文献类型标识符(如工具书标识符)或特藏号。

新的图书管理方法由书架管理、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还书管理、图书乱架管理、盘库和定位查询等模块组成。在现有技术的四个主要功能模块:书架管理、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还书管理、图书定位查询基础上增加图书盘库管理、书籍乱架管理,提升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模块效率。

本申请采用现有的多条码扫描器(终端),该多条码扫描器可以一次性连续扫描识别60个条码。本申请书架2编排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按照上述编码要求分别生成架标21、列标22、层标23,其中的层标23具有数字形式和条码形式两种形式但实质内容相同,例如层标23采用八位数字时可以是24050101,第一位数字表示楼层,第2/4位数字表示书架号,第5/6位数字表示列号,第7/8位数字表示层号,该数字形式24050101用于人眼识别,表示2楼第405号书架第01列第01层,条码形式的层标23用于条码扫描输入,其内容与数字形式相同,也是24050101。

本申请书架管理利用架标21、列标22、层标23对书架2进行编号,书架编号输入数据库,以便后续录入图书信息时附加架标21、列标22、层标23信息,方便操作管理。所述书架管理包括书架初始化设置、书架编码,书架编码打印、书架查询,其中书架初始化设置对书库区域进行划分,设置每个区域内书架的数量、排列方向、书架特性、书架的列数和层数;书架编码对已设置好的书架按照管理要求进行编号,产生架标21、列标22、层标23(按照编码要求分别生成数字形式和条码形式的层标,其中数字形式的层标23用于人眼识别,条码形式的层标23用于条码扫描输入);书架编码打印将每个书架2上每层对应的层标23(含数字形式和条码形式,通常架标21、列标22直接在书架2上用数字标识即可,不用条码,但也可以包含条码,功能拓展时可能有用)打印出来粘贴在该书架该列该层对应位置;书架查询为了管理者方便操作,在终端上提供可视化区域(楼层区域平面图)和书架排列平面图,找到想要查询的书架(一种方法是通过点击书架查询视图中想要查询(选定)的书架,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输入楼层、架标信息,检索得到该书架),显示该书架立面图,以便对某层进行图书信息操作(上架、下架、倒架)。

本申请新增图书盘库功能。对于某个书架2,先扫描书架起始层标23(例如书架2左上角第一层为书架2起始层的话,按照上面的实例,该位置层标23含有两部分,一部分为数字24050101,另一部分为条码形式的24050101)、然后扫描该层所有图书的索书号标签(整层一次性连续读取),系统录入该层所有图书的索书号标签信息,依次扫描整个书架完成信息录入(空书层无需扫描),系统比对入库书籍信息和借阅信息,产生馆内有效的库存信息清单。盘库可以按照书架、图书大类、楼层、全库等范围进行。

以一个六列六层的书架为例,先扫描第一列第一层的层标,然后扫描该层整层图书的索书号标签,再依次扫描其余书层直到该书架全部图书扫描完成,一个书架只需要扫描37次即可完成信息录入,完成盘库。

2、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增加乱架管理功能:通过比对图书索书号标签信息发现乱架图书,并提供错误提示,有助于管理人员整理图书。

具体步骤如下:先用多条码扫描器扫描某书架某层层标、然后扫描该层图书的索书号标签(整层),系统核对图书信息同时对放错书层的图书进行错误提示,有助于管理人员发现乱架图书。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个书架信息核对。

3、提升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效率。图书信息采集及管理主要包括图书信息的上架,下架、倒架、校对(乱架管理)等操作,是本系统主要功能实现的基础,其操作的便利性直接影响图书管理系统的效率。此前图书信息采集及管理方法为读取图书内页上的借阅条码,无论整层(扫描头一本,尾一本)还是单本录入都需要打开图书内页再扫描,方法可行但是实际操作繁琐,效率低,工作量大。现在通过索书号标签数据编码(条码形式,下同)后,无需打开图书可以直接扫描图书外侧书脊上的索书号标签,而且可以在图书全部放上书架后进行扫描操作,简化操作步骤,提高了图书信息采集效率。

1、提高效率,简化步骤

将索书号改造后,结合多条码扫描终端可以实现一次一层图书数据读取,无需对图书一本本进行盘点,大大方便管理人员操作,并且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以一个六列六层的书架为例,只需要扫描36次就可以得到该书架所有图书信息,比原先盘点至少可以节约90%以上的时间,简化了图书信息获取流程,提高了实际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2、实现盘库功能

将索书号改造后,将该数据与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比对,核查图书信息,记录在库流通图书与借阅图书,形成真实的图书数据及信息。

3、可以被其他系统利用

将索书号改造后,图书便捷定位系统可以直接利用该数据进行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一次扫描完成一层图书的信息录入,无需像以前一样需要扫描图书内的借阅码录入数据。并成对错架图书进行报警,提供正确位置信息。

4、使用便捷,成本低,技术可靠

对索书号改进成本低,只涉及标签,如果馆藏量大,可以分批改造,对每年新近图书改用新标签,逐步替换老标签,最终达到标签更换,实现数字化应用。

使用条码成本低,技术成熟,采用多条码扫描器方便操作。

5、提升服务

对索书号改造,利用现有设备,挖掘信息化潜力,实现了图书盘库,定位等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

软件功能简介

通过与图书管理方法的对接,获取改进后的条码形式的索书号数据编码信息,使用扫描枪或移动手持扫描终端,将图书信息批量或单本录入到定位系统相应书架书层。具体实现以下功能:

1)书架(书层)管理:书架(书层)初始化设置,编码,条码打印、查询功能。

2)图书信息及摆放管理:针对书架的某一层进行图书上架、下架、倒架、校对操作,可批量或单本:直接扫描图书外侧索书号数据编码读取相关图书信息(不需要打开图书,直接在书架上扫描),通过扫描得到的图书信息录入图书管理数据库并进行相应操作(当图书上架操作时为该图书信息输入至图书管理数据库相应位置;当图书下架操作时为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相应图书信息添加下架标记或者该图书信息删除;当图书倒架操作时为修改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相应图书位置信息;当图书校对操作时为该图书信息与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相应图书信息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不符合时给出出错信息,提示操作者改正乱架现象),可以大幅提升扫描录入工作效率,发现索书号、借阅号、借阅状态等错误,实现乱架管理。

3)还书管理:扫描归还图书,形成对应的书架信息表,方便其他人员整理图书。

4)图书定位查询:与图书查询系统对接,实现查询时显示图书对应书架、书层信息。并对查询结果建立反馈机制,对无法提供定位信息的书籍形成清单,以便检查更新。

5)盘库管理:对任意一个书架2,通过扫描书架2层标23读入条码形式的层标23,再一次性扫描该层图书侧面的条码形式的索书号数据编码,即完成该层所有图书的信息读取,然后这些信息与数据库中该书架2该列该层的图书信息进行比对,即完成该书架2该列该层的盘库,形成该书架2该列该层的盘库清单(盘库清单也可以在所有书架2扫描完成后形成总盘库清单然后再处理。有错误就在该书架2该列该层盘库清单中显示出来,人工改正),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该书架2所有列所有层均盘库完成后,该书架2盘库完成,对每个书架2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书架2盘库完成。

凡是本申请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形或者组合,应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