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7062发布日期:2019-09-13 22:3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机构,具体是一种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射频技术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较常见的应用有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其原理为由扫描器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线电波能量给接收器,用以驱动接收器电路将内部的代码送出,此时扫描器便接收此代码。

自2004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热潮,包括沃尔玛、宝洁、波音公司在内的商业巨头无不积极推动RFID在制造、物流、零售、交通等行业的应用。RFID技术及其应用正处于迅速上升的时期,被业界公认为是本世纪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它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将是自动识别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现有的用于行车定位的无线射频定位机构大多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车体上,在车体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定位机构不仅容易脱落,而且可能被盗,无法准确的给出车体的实时位置,既影响了定位机构的使用效果,又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包括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和移动终端;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充电的供电插槽;所述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的内部开设有与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相互配合的放置槽,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卡柱,卡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块,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位于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组合槽,组合槽包括从上到下组合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车体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信号转化模块、信号传输模块和供电模块,供电模块与定位模块、信号转化模块、信号传输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转化模块的输入端与定位模块电性连接,信号转化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传输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与供电插柱、信号接收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指纹识别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输入端与信号传输模块无线连接,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电性连接,无线传输模块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和用于存储用户预留指纹信息存储单元,控制单元与供电插柱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为矩形板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柱为圆柱结构,卡块为十字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均为圆柱结构,第一插槽的直径与卡柱的直径相同,第二插槽的直径与卡块的直径相同,且第二插槽上开设有与卡块相互配合的十字形插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供电插槽相互配合的供电插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为电磁铁,第二插槽的材质为铁,卡块与供电插槽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和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对车体进行定位,并将车体的位置信息实时发送到移动终端,从而方便用户实时了解自己车辆的位置信息;

2、还在无线射频识别标签上设置有卡柱,同时在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上设置与卡柱相配合的组合槽,在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插入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工作时,用户利用指纹识别模块输入指纹信息,指纹信息与存储单元中预留指纹信息相符合时,控制单元驱动供电插柱断电,从而使卡块失去磁性,方便用户拔出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同时避免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掉落和被盗,提高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中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外观图。

图2为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中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中十字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的正视图。

图5为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中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结构框图。

图6为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中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的结构框图。

图中:1-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01-挡板、102-卡柱、103-卡块、104-供电插槽、2-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01-第一插槽、202-第二插槽、203-供电插柱、204-底座、205-十字插口、3-定位模块、4-信号转化模块、5-信号传输模块、6-供电模块、7-充电模块、8-信号接收模块、9-无线传输模块、10-指纹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6,一种行车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机构包括,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和移动终端;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为矩形板结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根卡柱102,卡柱102为圆柱结构,且卡柱1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块103,卡块103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的底部还开设有用于充电的供电插槽104;

所述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与车体固定连接,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的内部开设有与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相互配合的放置槽,以便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插入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的内部,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位于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组合槽,组合槽包括从上到下组合设置有第一插槽201和第二插槽202,第一插槽201和第二插槽202均为圆柱结构,第一插槽201的直径与卡柱102的直径相同,第二插槽202的直径与卡块103的直径相同,且第二插槽202上开设有与卡块103相互配合的十字形插口205;

为了便于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的插拔,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01;

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供电插槽104相互配合的供电插柱203,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插入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的内部后,供电插柱203通过供电插槽104对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进行供电,以便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的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与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结合时的紧密性,防止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在工作时掉落,所述卡块103为电磁铁,第二插槽202的材质为铁,卡块103与供电插槽104电性连接,供电插柱203与供电插槽104接通后,卡块103得电并吸引第二插槽202;

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车体进行定位的定位模块3、信号转化模块4、信号传输模块5和供电模块6,供电模块6设置于充电插槽104内部,且供电模块6与定位模块3、信号转化模块4、信号传输模块5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转化模块4的输入端与定位模块3电性连接,信号转化模块4的输出端与信号传输模块5电性连接,信号转化模块4接收定位模块3发出的车体位置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信号传输模块5;

所述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8、无线传输模块9、指纹识别模块10和充电模块7,充电模块7与供电插柱203、信号接收模块8、无线传输模块9、指纹识别模块10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8输入端与信号传输模块5无线连接,信号接收模块8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9电性连接,无线传输模块9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以便向移动终端实时发送车体位置;所述指纹识别模块10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控制单元与供电插柱203电性连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户预留指纹信息,在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插入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2工作时,用户利用指纹识别模块10输入指纹信息,指纹信息与存储单元中预留指纹信息相符合时,控制单元驱动供电插柱203断电,从而使卡块103失去磁性,从而方便用户拔出无线射频识别标签1。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