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支撑角度的计算机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6276发布日期:2019-08-16 21:3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支撑角度的计算机键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键盘的支撑角度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计算机键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计算机键盘在使用过程中支撑角度无法进行调节,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对键盘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为人们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计算机键盘,用于解决现有的计算机键盘的支撑角度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计算机键盘,解决现有的计算机键盘支撑角度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可调节支撑角度的计算机键盘,包括键盘壳体,所述键盘壳体的底面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部与键盘壳体的底面进行铰接,所述键盘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绕其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处进行转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进行铰接,形成所述连接杆可绕其与所述滑块的连接处进行转动的结构,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槽的内部进行往复滑动,形成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动的结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滑块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杆、定位槽、定位腔和弹簧,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滑块的上端面,所述定位杆呈圆形的杆状结构,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杆的端部相适配,所述定位腔开设在所述键盘壳体的侧部并贯穿所述滑槽的上侧壁,所述定位杆在所述键盘壳体的外部通过所述定位腔延伸至所述滑槽的内部并卡接在所述定位槽的内部,所述弹簧在所述定位腔内套接在所述定位杆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腔内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定位腔的上、下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相适配的圆形通孔,所述定位杆在所述定位腔的内部固定有矩形杆状结构的挡杆,所述挡杆与所述定位杆垂直,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挡杆的上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由多组,各组定位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键盘壳体的侧部,所述滑槽的内部形成“T”字形结构,所述滑块的端部形成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T”字形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呈矩形的杆状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向左、右两侧对称延伸有圆形杆状结构的固定杆,所述键盘壳体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杆相适配的环形结构的固定环,所述固定杆插接在所述固定环内且形成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固定杆在所述固定环内进行转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键盘壳体的底端进行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部铰接有滑块,所述键盘壳体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可以在所述滑槽的内部进行往复滑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时,带动所述连接杆运动并最终带动所述支撑杆绕其与所述键盘壳体的连接处转动,实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键盘壳体之间角度的调节,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设有定位结构,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可以对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所述键盘壳体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相对角度的固定,最终实现对所述键盘壳体调节后的支撑角度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与键盘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键盘壳体1:所述键盘壳体1为常规的键盘壳体,整体接近长方体结构,所述键盘壳体1的左、右侧面上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可以是“T”字形的结构,位于所述键盘壳体1左、右侧面的滑槽关于所述键盘壳体1上表面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滑槽3在所述键盘壳体1上呈前、后两端部封闭的结构。

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可以是矩形的杆状结构,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部固定有圆形杆状结构的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有所述支撑杆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杆11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杆11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的两侧,所述键盘壳体1的底端固定有圆环状结构的固定环12,所述固定杆11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固定环12的直径,所述固定杆11套接在所述固定环12内,所述固定杆11可在所述固定环12的内部进行转动,两个所述固定杆11的长度与所述支撑杆2的宽度和大于两个所述固定环12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杆2位于两个所述固定环12之间,两个所述固定杆11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固定环12并部分延伸至两个所述固定环12的外部,所述固定杆11不会由所述固定环12的内部滑脱,形成所述支撑杆2通过所述固定杆11绕所述固定环12之间进行转动的结构,最终形成所述支撑杆2可绕其与所述键盘壳体1底面的连接处进行转动的结构,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部可以固定有吸盘,通过所述吸盘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支撑杆2与桌面之间的稳定性,放置键盘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发生移动。

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可以是矩形的杆状结构,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部与所述支撑杆2进行铰接,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支撑杆2的中间位置处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4可绕其与所述支撑杆2的连接处进行转动,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滑块5进行铰接,所述滑块5与所述滑槽3相适配,所述滑块5可在所述滑槽3的内部进行往复滑动,所述滑块5整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滑块5的端部呈与所述滑槽3相适配的“T”字形结构,所述滑块5部分延伸出所述滑槽3的外部,所述滑块5延伸出所述滑槽3外侧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杆进行铰接,形成所述连接杆4可绕其与所述滑块5的连接处进行转动的结构,所述滑块5可在所述滑槽3的内部进行往复滑动。

所述滑块5在所述滑槽3的内部进行滑动时,所述连接杆4随着所述滑块5运动,所述连接杆4进一步带动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键盘壳体1之间的连接角度发生改变,最终实现所述键盘壳体1支撑角度的改变,所述滑块5与所述滑槽3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可以对所述滑块5在所述滑槽3内的位置进行固定。

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杆6、定位槽7、定位腔8和弹簧9,所述定位槽7开设在所述滑块5的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定位杆6呈圆形的杆状结构,所述定位槽7呈与所述定位杆6形状相适配的圆形凹槽结构,所述定位槽7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定位杆6的直径,所述定位腔8开设在所述键盘壳体1的侧部,所述定位腔8贯穿所述滑槽3的侧壁,所述定位腔8的中间位置处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定位腔8的上、下端分别连通有圆形的通过,所述定位腔8上、下端的圆形通孔与所述定位腔8的中心位置相对应,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定位杆6的直径,所述定位杆6由所述键盘壳体1的上端贯穿所述定位腔8并延伸至所述滑槽3的内部,当所述滑块5在所述滑槽3内滑动的位置与所述定位杆6相对应时,所述定位杆6卡接在所述滑槽3上的定位槽7内实现对所述滑块5位置的固定。

所述定位杆6在所述定位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杆10,所述挡杆10可以是矩形的杆状结构,所述挡杆10与所述定位杆6互相垂直,所述挡杆10与所述定位杆6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所述挡杆10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定位杆6进行焊接,所述挡杆10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定位腔8的宽度,所述挡杆10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定位杆6在所述定位腔8内上、下移动时,所述挡杆10不会由所述定位腔8的内部脱离,所述挡杆10的两端部亦不与所述定位腔8的侧壁接触,所述定位杆6在所述定位腔8的内部套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可以是螺旋弹簧,所述弹簧9位于所述挡杆10与所述定位腔8的上壁之间,所述弹簧9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腔8上端通孔的直径,所述定位杆6延伸至所述键盘壳体1外侧的部分连接有方便向上拉动所述定位杆6的推拉部,所述推拉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推拉部与所述定位杆6的上端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推拉部与所述定位杆6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所述定位结构有多组,各组所述定位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滑槽3上方,位于所述键盘壳体1左、右两侧的定位结构的位置互相对应。

在对所述键盘壳体支撑角度进行调节时,通过所述推拉部向上拉动所述定位杆,推动所述滑块5在所述滑槽3内滑动至指定位置,即使所述滑块5滑动至指定定位杆6的下方,松开所述定位杆6,在所述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定位杆6卡接在所述滑块5上的定位槽7内,实现对所述滑块5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对所述键盘壳体1调节后的支撑角度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键盘壳体的底端进行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部铰接有滑块,所述键盘壳体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可以在所述滑槽的内部进行往复滑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时,带动所述连接杆运动并最终带动所述支撑杆绕其与所述键盘壳体的连接处转动,实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键盘壳体之间角度的调节,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设有定位结构,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可以对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所述键盘壳体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相对角度的固定,最终实现对所述键盘壳体调节后的支撑角度的固定。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