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平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0768发布日期:2019-11-25 22:2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智能交互平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交互平板只能识别一个尺寸的笔头,通过软件设置笔迹显示的大小,来达到画面笔迹的粗细效果,不能实现粗细笔同时书写的应用场景;或者使用两支不同粗细的笔,在智能交互平板上书写被识别为两个不同粗细的笔迹,此方案是同一支笔没办法切换不同粗细的笔头,用户要在不同粗细笔头的书写笔之间来回更换,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该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在同一支被动笔上通过切换多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智能平板能够对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加以识别为不同粗细的笔迹,并加以显示。

其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被动笔包括书写部、握笔部,书写部包括书写笔身以及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所述握笔部的一端与书写笔身的中部活动连接。

所述书写笔身至少包括二个以上的书写端头,各书写笔头分别安装在各书写端头上。

所述握笔部包括笔杆、限位杆、旋转轴,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笔杆、旋转轴连接;所述书写笔身的中部设有轴孔,旋转轴与轴孔旋转连接。

所述书写笔身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书写端头数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各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各书写端头至所述轴孔的延长方向上,各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限位连接。

各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

多个所述书写笔头包括第一笔头、第二笔头,所述书写笔身呈“一”字型,呈“一”字型的书写笔身包括二个书写端头、二个第一限位槽,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安装在书写笔身的二个书写端头上;二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形成“一”字型。

所述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具有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所述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书写笔头包括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所述书写笔身呈“十”字型,呈“十”字型的书写笔身包括四个书写端头、四个第一限位槽,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分别安装在书写笔身的四个端头上;四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形成“十”字型。

所述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分别具有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所述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限位杆、旋转轴、轴孔分别为二个,二个所述轴孔分别设在所述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二个限位杆相对应的在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通过二个旋转轴分别与二个轴孔旋转连接。

二个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笔杆的端面形成u形通槽口,所述书写部安装在所述u形通槽口内,所述旋转轴至所述笔杆的距离大于所述轴孔至所述书写部各端头的距离。

所述书写笔身还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侧面上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各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限位连接。

所述被动笔还包括擦除头,所述擦除头安装在所述握笔部远离书写部的一端。

所述智能平板包括基板、红外框、主控制板,所述红外框安装在所述基板的四周边缘上,所述红外框与所述主控制板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前述“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被动笔包括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书写时,使用者可随时切换多种不同的书写笔头;该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在同一支被动笔上通过切换多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智能平板能够对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加以识别为不同粗细的笔迹,并加以显示。

2、书写笔身至少包括二个以上的书写端头,方便各书写笔头的安装。

3、握笔部包括笔杆、限位杆、旋转轴,书写笔身的中部设有轴孔,方便握笔部的旋转轴与书写笔身旋转连接,使用者在切换各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时更为方便。

4、书写笔身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与书写端头数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各第一限位槽分别与限位杆相对应限位连接,从而防止书写部书写时翻转。

5、因旋转轴与限位杆连接,各第一限位槽在轴孔处汇集相通,使其与限位杆的限位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6、优选的,书写笔身呈“一”字型,呈“一”字型的书写笔身拥有两个书写端头,多个书写笔头包括第一笔头、第二笔头,使用者可随时切换第一笔头、第二笔头两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使用方便。

7、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方便使用。

8、优选的,书写笔身呈“十”字型,呈“十”字型的书写笔身拥有四个个书写端头,多个书写笔头包括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使用者可随时切换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四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使用更为方便。

9、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更为方便使用者选择切换使用。

10、在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分别安装两个限位杆、旋转轴,使书写笔身与旋转轴的旋转连接更为稳定。

11、二个限位杆与笔杆的端面形成u形通槽口,书写部安装在u形通槽口内,使被动笔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整体外观更为美观,手握握笔部书写时更为舒适。

12、书写笔身还包括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上设有与第一侧面上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使用时,用两个限位杆分别对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进行限位,从而更能防止书写部书写时翻转。

13、握笔部远离书写部的一端设置擦除头,还能对书写错误的线条擦除,方便使用。

14、智能平板包括基板、红外框、主控制板,基板为被动笔提供书写平面,红外框发射出的红外线对在基板上书写的书写笔迹进行跟踪定位,然后将数据传到主控制板上进行运算处理,并加以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智能平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握笔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书写部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书写部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智能平板,11、基板,12、红外框,13、主控制板,20、被动笔,21、书写部,211、书写笔身,2111、书写端头,2112、轴孔,2113、第一限位槽,212、书写笔头,22、握笔部,221、笔杆,222、限位杆,223、旋转轴,23、擦除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10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20,被动笔20包括书写部21、握笔部22,书写部21包括书写笔身211以及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212,握笔部22的一端与书写笔身211的中部活动连接。

其中,书写笔身211至少包括二个以上的书写端头2111,各书写笔头212分别安装在各书写端头2111上;握笔部22包括二个笔杆221、二个限位杆222、二个旋转轴223,限位杆222的两端分别与笔杆221、旋转轴223连接;书写笔身211的中部设有二个轴孔2112,二个轴孔2112分别设在书写笔身211的两相反侧上,二个限位杆222相对应的在书写笔身211的两相反侧上通过二个旋转轴223分别与二个轴孔2112旋转连接;二个限位杆222与笔杆221的端面形成u形通槽口,书写部21安装在u形通槽口内,旋转轴223至笔杆221的距离大于轴孔2112至书写部21各端头的距离;

书写笔身211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分别位于书写笔身211的两相反侧上,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与书写端头2111数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113、第二限位槽,各第一限位槽2113、第二限位槽位于各书写端头2111至轴孔2112的延长方向上,各第一限位槽2113、第二限位槽分别与限位杆222相对应限位连接;各第一限位槽2113、第二限位槽在所述轴孔2112处汇集相通;

被动笔20还包括擦除头23,擦除头23安装在握笔部22远离书写部21的一端;

智能平板10包括基板11、红外框12、主控制板13,红外框12安装在基板11的四周边缘上,红外框12与主控制板13电性连接。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多个书写笔头212包括第一笔头、第二笔头,书写笔身211呈“一”字型,呈“一”字型的书写笔身211包括二个书写端头2111、二个第一限位槽2113,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安装在书写笔身211的二个书写端头2111上;二个第一限位槽2113在轴孔2112处汇集相通形成“一”字型;

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具有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优选的,第一笔触端面的直径为1.3mm至1.7mm,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为4mm至6mm。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多个书写笔头212包括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书写笔身211呈“十”字型,呈“十”字型的书写笔身211包括四个书写端头2111、四个第一限位槽2113,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分别安装在书写笔身211的四个端头上;四个第一限位槽2113在轴孔2112处汇集相通形成“十”字型;

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分别具有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优选的,第三笔触端面的直径为1mm至2mm,第四笔触端面的直径为2mm至4mm,第五笔触端面的直径为4mm至7mm,第六笔触端面的直径为7mm至12mm。

以上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10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20,被动笔20包括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212,书写时,使用者可随时切换多种不同的书写笔头212;该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在同一支被动笔20上通过切换多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212,智能平板10能够对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212加以识别为不同粗细的笔迹,并加以显示。

2、书写笔身211至少包括二个以上的书写端头2111,方便各书写笔头212的安装。

3、握笔部22包括笔杆221、限位杆222、旋转轴223,书写笔身211的中部设有轴孔2112,方便握笔部22的旋转轴223与书写笔身211旋转连接,使用者在切换各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212时更为方便。

4、书写笔身211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与书写端头2111数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113,各第一限位槽2113分别与限位杆222相对应限位连接,从而防止书写部21书写时翻转。

5、因旋转轴223与限位杆222连接,各第一限位槽2113在轴孔2112处汇集相通,使其与限位杆222的限位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6、优选的,书写笔身211呈“一”字型,呈“一”字型的书写笔身211拥有两个书写端头2111,多个书写笔头212包括第一笔头、第二笔头,使用者可随时切换第一笔头、第二笔头两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212,使用方便。

7、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方便使用。

8、优选的,书写笔身211呈“十”字型,呈“十”字型的书写笔身211拥有四个个书写端头2111,多个书写笔头212包括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使用者可随时切换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四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212,使用更为方便。

9、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更为方便使用者选择切换使用。

10、在书写笔身211的两相反侧上分别安装两个限位杆222、旋转轴223,使书写笔身211与旋转轴223的旋转连接更为稳定。

11、二个限位杆222与笔杆221的端面形成u形通槽口,书写部21安装在u形通槽口内,使被动笔20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整体外观更为美观,手握握笔部22书写时更为舒适。

12、书写笔身211还包括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上设有与第一侧面上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使用时,用两个限位杆222分别对书写笔身211的两相反侧进行限位,从而更能防止书写部21书写时翻转。

13、握笔部22远离书写部21的一端设置擦除头23,还能对书写错误的线条擦除,方便使用。

14、智能平板10包括基板11、红外框12、主控制板13,基板11为被动笔20提供书写平面,红外框12发射出的红外线对在基板11上书写的书写笔迹进行跟踪定位,然后将数据传到主控制板13上进行运算处理,并加以显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书写笔身还可以为“y”字型、“五角星”型、“米”字型等多个实施方式,相对应的,多个书写笔头包括为三个书写笔头、五个书写笔头、六个书写笔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