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0528发布日期:2019-09-29 16:2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转轴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相比,笔记本电脑有着类似的结构组成,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其主要优点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一般说来,便携性是笔记本相对于台式机电脑最大的优势,一般的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只有2公斤左右,无论是外出工作还是旅游,都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超级本”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类型的笔记本非常轻薄,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的环境,但也凸显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本身重量不足,屏幕打开的过程需要双手并用,单手不便直接打开屏幕,若仅适用单手打开屏幕,笔记本电脑的机身也会跟随上翻;同时又由于此类笔记本电脑过于轻薄,无法提供优质的扬声器单元;同时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翻盖设计始终为手动翻盖,缺乏科技感,不便于市场的推广宣传,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能够实现单手自动控制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开合,且开合角度可达360°,同时也为笔记本电脑的扬声器提供了合理的安装位置,能够起到优化声音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由转轴壳体、阻尼机构和置于转轴壳体内的共轴双向输出电机组成,所述转轴壳体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共轴双向输出电机;所述共轴双向输出电机两个输出轴中部各连接有一个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分别安装在转轴壳体两端的独立空腔中,所述输出轴末端穿出阻尼机构并连接有一个带动笔记本屏幕转动的转轴。

在上述方案中,屏幕可由共轴双向输出电机驱动打开,也可由手动打开,可实现单手打开屏幕的效果,具有高级感和科技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壳体内腔对称设有加强限位隔板,所述加强限位隔板分设在共轴双向输出电机两侧,所述加强限位隔板中心开设用于输出轴穿过的贯穿孔。

在上述方案中,加强限位隔板中心穿过输出轴,能够对输出轴进行限位,也可以对转轴壳体的强度进行加强,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壳体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笔记本电脑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与笔记本电脑的接触面上还开设用于穿过电缆线的贯穿孔。

在上述方案中,转轴壳体的横切面为圆形,通过连接件能够使得转轴壳体能够很好的与笔记本电脑本体更好的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壳体的上表面开设至少两组对称的扬声孔,所述扬声孔与转轴壳体的闲置空间相匹配,所述转轴壳体内的闲置空间容纳有扬声设备。

在上述方案中,转轴壳体内腔中存在对称的闲置空间,仅有一根输出轴穿过,且转轴壳体内腔呈圆筒状,能够对声音进行放大优化,适合扬声器的安装,表面的扬声孔能够将声音传播出去。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在笔记本电脑闭合的初始状态下,所述转轴顶面沿切线方向设有屏幕安装件,所述屏幕安装件上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组件。

在上述方案中,屏幕安装件安装好屏幕后,笔记本电脑闭合,转轴壳体不会突出笔记本电脑表面,同时仅有转轴跟随屏幕转动,使得屏幕可以旋转36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的外侧轴向面为电容触摸板,所述两个转轴上的电容触摸板分别用于触发控制共轴双向输出电机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

在上述方案中,两侧的转轴上均安装有电容触摸板,一侧为打开屏幕,另一侧为闭合屏幕,方便操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独立空腔的两侧轴向面中心均开设用于穿过输出轴的贯穿孔。

在上述方案中,独立空腔内穿过输出轴,同时也容纳了阻尼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出轴在与阻尼机构的接触处设有阻尼盘,所述阻尼盘的内侧面与独立空腔内壁接触,所述阻尼盘的外侧面与阻尼机构接触。

在上述方案中,阻尼盘跟随输出轴转动,阻尼机构依靠压力将阻尼盘紧紧压在独立空腔的内壁上,依靠摩擦力为转轴转动提供阻尼。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阻尼机构由压板和压力弹簧组成,所述压板中心开设用于穿过输出轴的贯穿孔,所述压板与阻尼盘直接接触,所述压板与外侧独立空腔内壁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

在上述方案中,压力弹簧通过自身储存的弹性势能紧紧将压板压紧在阻尼盘上,为屏幕转动和固定提供阻尼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板和阻尼盘的接触面均设有摩擦纹,用于满足压板和阻尼盘之间的摩擦力需求。

在上述方案中,压板和阻尼盘的接触面均设有的摩擦纹可以根据共轴双向输出电机的性能进行设计,使得阻尼效果可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通过手指触摸左右两个电容触摸板控制共轴双向输出电机的转动方向,进而完成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开合,十分的方便,具有十足的高级感和科技感。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转轴壳体内的闲置空间能够放下体积较大的扬声器,同时圆筒状的闲置空间也能够放大优化声音,使得笔记本的音响效果得到提高。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翻动组件,转轴壳体安装在笔记本上,转轴壳体上下两侧对称突出笔记本本体,使得屏幕正常闭合和打开至360°,满足了特定环境下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转轴壳体1、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输出轴3、独立空腔4、转轴5、加强限位隔板6、连接件7、扬声孔8、屏幕安装件9、电容触摸板10、阻尼盘11、压板12、压力弹簧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5的翻动组件,由转轴壳体1、阻尼机构和置于转轴壳体1内的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组成,转轴壳体1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两个输出轴3中部各连接有一个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分别安装在转轴壳体1两端的独立空腔4中,输出轴3末端穿出阻尼机构并连接有一个带动笔记本屏幕转动的转轴5。

在本实用新型中,屏幕可由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驱动打开,也可由手动打开,可实现单手打开屏幕的效果,具有高级感和科技感。

转轴壳体1内腔对称设有加强限位隔板6,加强限位隔板6分设在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两侧,加强限位隔板6中心开设用于输出轴3穿过的贯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强限位隔板6中心穿过输出轴3,能够对输出轴3进行限位,也可以对转轴壳体1的强度进行加强,提高了转轴5的使用寿命。

转轴壳体1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处设有连接件7,连接件7与笔记本电脑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连接件7与笔记本电脑的接触面上还开设用于穿过电缆线的贯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轴壳体1的横切面为圆形,通过连接件7能够使得转轴壳体1能够很好的与笔记本电脑本体更好的连接。

转轴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至少两组对称的扬声孔8,扬声孔8与转轴壳体1的闲置空间相匹配,转轴壳体1内的闲置空间容纳有扬声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轴壳体1内腔中存在对称的闲置空间,仅有一根输出轴3穿过,且转轴壳体1内腔呈圆筒状,能够对声音进行放大优化,适合扬声器的安装,表面的扬声孔8能够将声音传播出去。

转轴5在笔记本电脑闭合的初始状态下,转轴5顶面沿切线方向设有屏幕安装件9,屏幕安装件9上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屏幕安装件9安装好屏幕后,笔记本电脑闭合,转轴壳体1不会突出笔记本电脑表面,同时仅有转轴5跟随屏幕转动,使得屏幕可以旋转360°。

转轴5的外侧轴向面为电容触摸板10,两个转轴5上的电容触摸板10分别用于触发控制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侧的转轴5上均安装有电容触摸板10,一侧为打开屏幕,另一侧为闭合屏幕,方便操作。

独立空腔4的两侧轴向面中心均开设用于穿过输出轴3的贯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独立空腔4内穿过输出轴3,同时也容纳了阻尼机构。

输出轴3在与阻尼机构的接触处设有阻尼盘11,阻尼盘11的内侧面与独立空腔4内壁接触,阻尼盘11的外侧面与阻尼机构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阻尼盘11跟随输出轴3转动,阻尼机构依靠压力将阻尼盘11紧紧压在独立空腔4的内壁上,依靠摩擦力为转轴5转动提供阻尼。

阻尼机构由压板12和压力弹簧13组成,压板12中心开设用于穿过输出轴3的贯穿孔,压板12与阻尼盘11直接接触,压板12与外侧独立空腔4内壁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13。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弹簧13通过自身储存的弹性势能紧紧将压板12压紧在阻尼盘11上,为屏幕转动和固定提供阻尼效果。

压板12和阻尼盘11的接触面均设有摩擦纹,用于满足压板12和阻尼盘11之间的摩擦力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板12和阻尼盘11的接触面均设有的摩擦纹可以根据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的性能进行设计,使得阻尼效果可以调节。

使用时,手指轻触电容触摸板10,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根据左侧或右侧的电容触摸板10分别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得输出轴3带动屏幕打开或闭合;手指不再碰触电容触摸板10后,共轴双向输出电机2停止工作,屏幕在阻尼机构的作用下保持稳定。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