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3786发布日期:2019-10-22 21:0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手机的兴起,不在屏幕外设置额外的指纹识别模组,将指纹识别模块的功能通过手机触摸屏幕来实现是未来的趋势。目前大多数全面屏手机是采用OLED屏幕,利用OLED的自发光特性,光线穿透玻璃盖板后遇手指指纹后反射,由屏幕下方的接收识别模块接收并识别。而LCD由于不能主动发光,需要背光结构,光线难以穿透背光结构,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就接收不到被手指指纹反射的有效信号。OLED屏的成本较高,如何在较低成本的LCD屏上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包括设有背光结构的显示屏,所述背光结构中设有提供可见光背光源的背光源组件,设有红外光源模块,所述红外光源模块用于提供照射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的红外光;所述显示屏下设有红外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红外指纹识别模块用于接收被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反射的红外光。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源模块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组件中。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红外光源模块包括FPC连接板及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上的红外发光单元,所述红外发光单元通过所述FPC连接板与所述背光源组件的驱动电路电相连;所述红外发光单元为红外LED。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源模块设于所述背光结构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源模块的中间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红外发光单元,所述红外指纹识别模块设于所述通孔正下方或嵌在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源模块包括基板、FPC连接板,所述红外发光单元及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红外发光单元阵列分布,所述红外发光单元之间串联;所述FPC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另一端向所述基板外延伸;设有LED驱动电路通过所述FPC连接板与所述红外发光单元电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光单元为红外面光源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FPC基板,所述FPC连接板与所述基板集成在同一块FPC板上,所述红外发光单元为顶发光红外LED,所述顶发光红外LED焊接在所述FPC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结构包括从下至上层叠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遮光胶带。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指纹识别模块为红外摄像头。

对照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光源模块提供较强的红外光,通过红外指纹识别模块检测被手指反射的红外光来实现指纹识别;由于红外光在液晶屏的背光结构中有较高的透光率,红外光更容易穿透LCD的背光结构,而且红外光是不可见光,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大红外光源模块的功率来满足指纹识别的需要且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因此,可实现LCD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红外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红外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或图3所示的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包括设有背光结构1的显示屏,所述背光结构1中设有提供可见光背光源的背光源组件,设有红外光源模块2,所述红外光源模块2用于提供照射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的红外光;所述显示屏下设有红外指纹识别模块3,所述红外指纹识别模块3用于接收被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反射的红外光。

实施例一,如图1及图2所示的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所述红外光源模块2是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组件中。所述背光结构1包括从下至上层叠的反射片14、导光板12、扩散片16、下棱镜片17、上棱镜片18、遮光胶带15,其中所述导光板12是所述背光源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述红外光源模块2包括FPC连接板22及设于所述导光板12的侧边上的红外发光单元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光单元为红外LED,所述红外发光单元 21与所述FPC连接板22电相连,然后通过FPC连接板22连接所述背光源组件的驱动电路,通过背光源组件的驱动电路驱动红外发光单元 21工作。红外发光单元 21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在导光板12上,然后经导光板12均匀导向显示屏的正面,红外光遇到屏幕上方的手指后反射后穿过显示屏被显示屏下方的红外指纹识别模块3接收,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检测。

实施例二,如图3及图4所示的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所述红外光源模块2是设于所述背光结构1的下方。所述红外光源模块2包括基板23、FPC连接板22、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红外发光单元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光单元为红外面光源芯片,在所述基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通孔24,所述红外发光单元 21在所述通孔24周围阵列分布,所述红外发光单元 21之间串联;所述FPC连接板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板23上,另一端向所述基板23外延伸;设有LED驱动电路通过所述FPC连接板22与所述红外发光单元 21电相连。在所述基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通孔24,所述红外指纹识别模块3设于所述通孔24正下方或嵌在所述通孔24中。由于所述红外发光单元21是面光源且在所述通孔24周围阵列分布,可发出均匀的红外光,红外光穿过显示屏后被显示屏上的手指反射,反射的红外光经通孔被红外指纹识别模块3接收,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检测。

实施例三,如图3及图5所示的红外补光式屏下指纹识别结构,是在实施例二基础上改进实现的。与实施例二有所不同的是,所述基板23是FPC基板,所述FPC连接板22与所述基板23集成在同一块FPC板上,所述红外发光单元21采用的是顶发光红外LED,所述顶发光红外LED焊接在所述FPC基板上,高度集成,便于生产。

具体的,所述红外指纹识别模块3可采用红外摄像头实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光源模块提供较强的红外光,通过红外指纹识别模块检测被手指反射的红外光来实现指纹识别;由于红外光在液晶屏的背光结构中有较高的透光率,红外光更容易穿透LCD的背光结构,而且红外光是不可见光,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大红外光源模块的功率来满足指纹识别的需要且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因此,可实现LCD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