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快递包裹底面扫码的简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3705发布日期:2020-01-21 23:1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快递包裹底面扫码的简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扫描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快递包裹底面扫码的简易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商销售越来越成为大众购物的主流方式,对于电商销售来说,客户下单后仓库发货,通过物流公司将货物运输至每个分拨中心,分拨中心再进行扫描、称重和分拣,最后将货物装车发运至城市下面的各个网点并通过人员派送货物,这是客户良好体验不可忽略的一环。对于物流分拨中心存放大量货物的仓库而言,能否快速有效的对物流包裹条码进行准确扫描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物流公司多数通过顶部的激光读码器检测货物顶面上的标签信息,一旦标签信息在其他维度面上,激光读码器将无法检测到物流面单,将会出现漏扫和错扫的情况,而人工朝上摆正货物的物流面单,将会大大增加劳动强度。

现有技术中,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9332206a公开了一种高速多面扫码、称重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多面扫码机架用于承载扫码检测设备,能够对快递包裹的五个面进行扫码识别,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快件面单张贴不规范而导致面单漏扫的情况发生,但是不能够满足生产工作的需求,无法实现快递包裹底部面单扫描,需要人工干预底部扫码,通过人工干预将包裹面单摆正,避免包裹面单的所在面朝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快递包裹底面扫码的简易机构,解决快递包裹底部面单无法扫描的问题,提高快递包裹扫码识别率,降低快递包裹条码漏扫率,减少人工劳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对快递包裹底面扫码的简易机构,包括包裹输送段,底面扫码机构,包裹输出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裹输送段的一端连接底面扫码机构的一端,底面扫码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包裹输出段,所述的底面扫码机构的前部设有扫码机构的一端,扫码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缓冲段的一端,缓冲段的另一端连接冗余机构。

所述的扫码机构包括第一镜头保护罩、第一弓形支撑架和第一导向坡度板,所述的扫码机构的底部设有第一弓形支撑架,第一弓形支撑架的顶部为左低右高倾斜状布置,并且第一弓形支撑架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导向坡度板,位于第一导向坡度板下方的第一弓形支撑架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镜头保护罩,所述的第一镜头保护罩的底部与第一导向坡度板平行,并且位于第一镜头保护罩的底部设有第一相机基座,第一相机基座上连接第一扫码相机,位于第一镜头保护罩的底部设有第一透气孔。

所述的第一导向坡度板为透明的玻璃板或透明的塑料板,第一导向坡度板为左低右高自下而上倾斜布置,第一导向坡度板的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所述的第一相机基座及第一扫码相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扫码相机与第一导向坡度板为相对布置,第一扫码相机的镜头表面与第一导向坡度板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所述的第一相机基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补光灯,第一补光灯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并且第一补光灯和第一扫码相机为同行等距间隔排列。

所述的冗余机构包括第二镜头保护罩、第二弓形支撑架和第二导向坡度板,所述的冗余机构的底部设有第二弓形支撑架,第二弓形支撑架的顶部为左高右低倾斜状布置,并且第二弓形支撑架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导向坡度板,位于第二导向坡度板下方的第二弓形支撑架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镜头保护罩,所述的第二镜头保护罩的底部与第二导向坡度板平行,并且位于第二镜头保护罩的底部设有第二相机基座,第二相机基座上连接第二扫码相机,位于第二镜头保护罩的底部设有第二透气孔。

所述的第二导向坡度板为透明的玻璃板或透明的塑料板,第二导向坡度板为左高右低自上而下倾斜布置,第二导向坡度板的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所述的第二相机基座及第二扫码相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二扫码相机与第二导向坡度板为相对布置,第二扫码相机的镜头表面与第二导向坡度板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25cm。

所述的第二相机基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补光灯,第二补光灯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并且第二补光灯和第二扫码相机为同行等距间隔排列。

所述的缓冲段的左端与扫码机构的第一导向坡度板的上端连接,缓冲段的右端与冗余机构的第二导向坡度板的上端连接。

所述的扫码机构的第一导向坡度板前后两侧、冗余机构的第二导向坡度板前后两侧和缓冲段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快递包裹底部面单无法扫描的问题,提高了快递包裹扫码识别率,降低了快递包裹条码漏扫率,减少了人工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参见图1~2,其中,1是包裹输送段,2是底面扫码机构,3是包裹输出段,4是防护板,21是扫码机构,22是冗余机构,23是缓冲段,211是第一镜头保护罩,212是第一弓形支撑架,213是第一导向坡度板,214是第一扫码相机,215是第一补光灯,216是第一透气孔,217是第一相机基座,221是第二镜头保护罩,222是第二弓形支撑架,223是第二导向坡度板,224是第二扫码相机,225是第二补光灯,226是第二透气孔,227是第二相机基座,α是第一导向坡度板的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第二导向坡度板的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h1是第一扫码相机的镜头表面与第一导向坡度板内表面之间的距离,h2是第二扫码相机的镜头表面与第二导向坡度板内表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所述的包裹输送段1的一端连接底面扫码机构2的一端,底面扫码机构2的另一端连接包裹输出段3,所述的底面扫码机构2的前部设有扫码机构21的一端,扫码机构21的另一端连接缓冲段23的一端,缓冲段23的另一端连接冗余机构22。

所述的扫码机构21包括第一镜头保护罩211、第一弓形支撑架212和第一导向坡度板213,所述的扫码机构21的底部设有第一弓形支撑架212,第一弓形支撑架212的顶部为左低右高倾斜状布置,并且第一弓形支撑架212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位于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下方的第一弓形支撑架212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镜头保护罩211,所述的第一镜头保护罩211的底部与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平行,并且位于第一镜头保护罩211的底部设有第一相机基座217,第一相机基座217上连接第一扫码相机214,位于第一镜头保护罩211的底部设有第一透气孔216。

所述的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为透明的玻璃板或透明的塑料板,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为左低右高自下而上倾斜布置,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的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所述的第一相机基座217及第一扫码相机21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扫码相机214与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为相对布置,第一扫码相机214的镜头表面与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所述的第一相机基座21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补光灯215,第一补光灯21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并且第一补光灯215和第一扫码相机214为同行等距间隔排列。

所述的冗余机构22包括第二镜头保护罩221、第二弓形支撑架222和第二导向坡度板223,所述的冗余机构22的底部设有第二弓形支撑架222,第二弓形支撑架222的顶部为左高右低倾斜状布置,并且第二弓形支撑架222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位于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下方的第二弓形支撑架222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镜头保护罩221,所述的第二镜头保护罩221的底部与第二导向坡度板223平行,并且位于第二镜头保护罩221的底部设有第二相机基座227,第二相机基座227上连接第二扫码相机224,位于第二镜头保护罩221的底部设有第二透气孔226。

所述的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为透明的玻璃板或透明的塑料板,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为左高右低自上而下倾斜布置,第二导向坡度板223的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所述的第二相机基座227及第二扫码相机22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二扫码相机224与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为相对布置,第二扫码相机224的镜头表面与第二导向坡度板223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25cm。

所述的第二相机基座22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补光灯225,第二补光灯22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并且第二补光灯225和第二扫码相机224为同行等距间隔排列。

所述的缓冲段23的左端与扫码机构21的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的上端连接,缓冲段23的右端与冗余机构22的第二导向坡度板223的上端连接。

所述的扫码机构21的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前后两侧、冗余机构22的第二导向坡度板223前后两侧和缓冲段23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4。

本实用新型设有扫码机构21和冗余机构22,扫码机构21能够实现对包裹底部条码扫描,冗余机构22的结构设计与扫码机构21相似,再次为包裹底部扫码提供稳定可靠的功能保障,即使扫码机构21上的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受到磨损导致透明度欠佳,不能够正常的进行包裹底部扫码,此时还能通过冗余机构22上的第二扫码相机224对包裹底部进行扫码,能够大大提高包裹扫码效率,实现包裹底部扫码,解决包裹底部无法扫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扫码机构21设有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15°~30°,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为左低右高自下而上倾斜布置,坡度较小能够防止包裹往下滑落。冗余机构22设有第二导向坡度板223,第二导向坡度板223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的范围为30°~45°,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为左高右低自上而下倾斜,坡度较大,能够助力包裹滑落,避免包裹输送堆积,并且扫码机构21和冗余机构22之间设有缓冲段23,能够有效缓解包裹在输送过程中的堆积堵塞,保证包裹输送速度和包裹底部扫码效率,同时扫码机构21和冗余机构22左右两侧皆设有防护板4,能够有效防止包裹在侧边掉落。

第一弓形支撑架212的顶部为左低右高倾斜状布置,并且第一弓形支撑架212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冗余机构22的紧固方式与扫码机构21相同,由于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和第二导向坡度板223长期与包裹接触摩擦,极易导致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和第二导向坡度板223透明度欠佳,因此需要定时更换第一导向坡度板213和第二导向坡度板223,此种紧固方式安装简单方便,利于后期更换维护。

由于第一镜头保护罩211和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为封闭式固定,第一扫码相机214和第一补光灯215长时间运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容易液化成水珠覆盖在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的内表面,极易导致第一扫码相机214对底面条形码识别失败,因此在第一镜头保护罩211的底部设置若干第一透气孔216,用以散热,并且能够很好地避免灰尘进入第一镜头保护罩211内。第二透气孔226的设计与第一透气孔216的设计相似,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扫码相机的扫码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1

首先,将快递包裹放置于包裹输送段1上进行输送,在惯性作用下,快递包裹将在扫码机构21上的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上移动,由于第一导向坡度板213为透明的玻璃板或透明的塑料板,因此在快递包裹在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移动的时候,扫码机构21内的垂直朝向于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的第一扫码相机214对包裹底部进行扫码,同时第一补光灯215对包裹底部进行光度增强。

然后,快递包裹由第一导向坡度板213缓慢移动至缓冲段23,并经由缓冲段23移至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上,借助第二导向坡度板223的较大坡度,快递包裹以较快速度在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上自由滑落。此时,冗余机构22内的第二扫码相机224垂直朝向第二导向坡度板223,并对第二导向坡度板223上的包裹底部进行扫码,同时第二补光灯225对包裹底部进行光度增强。

最后,快递包裹由第二导向坡度板223移动至包裹输出段3,完成快递包裹的底面扫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