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灾情应急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2695发布日期:2020-01-15 00:2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灾情应急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灾情应急响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急部门对于灾情的监管大多依赖于传统的通讯方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灾情信息很难实现快速回传进行处理分析,无法确保灾情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完整性,难以实时掌握现场的灾情信息,无法做到对灾情的快速响应。同时,灾情应急监管系统也缺乏对应急资源进行系统地管理,导致灾情发生时,难以实现应急资源的快速实时调动。

因此,急需一种灾情应急响应系统,能够根据灾情信息实现快速响应、实现对应急资源的系统管理和调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灾情应急响应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灾情应急响应系统,包括应急指挥中心主机、信息采集服务系统、分别与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主机相连接的网络模块、数据库模块及指挥调度平台,所述信息采集服务系统分别连接有数据采集装置、地理信息单元及实时监控装置,所述信息采集服务系统将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地理信息单元及实时监控装置采集的灾情信息经所述网络模块发送至应急指挥中心主机,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对相关灾情信息进行存储和更新维护,并将灾情信息通过显示大屏进行展示,负责人员根据显示大屏展示的内容通过所述指挥调度平台下达调度指令,实现应急资源的合理分配。

优选地,所述数据库模块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气象信息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物力资源数据库、历史监测数据库及实时监测数据。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雨量监测装置、风力监测装置、温度监测仪、地震监测仪及水位监测仪。

优选地,所述地理信息单元包括gis模块、gps模块及rs模块。

优选地,所述实时监控装置包括红外半球、枪式摄像机、高速球机及无人机。

优选地,所述指挥调度平台连接有道路保障组、装备保障组、疏散引导组及物资保障组,所述道路保障组、装备保障组、疏散引导组及物资保障组均配备有手持对讲终端,并通过手持对讲终端与所述指挥调度平台进行通讯。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主机相连接的警报发放控制器,所述警报发放控制器用于控制各区域的警报装置发放警报,以播报最新灾的情信息或引导人员撤离,警报发放控制器连接有电声警报喇叭、电声警报器、户外多媒体警报器、户内多媒体警报器、立式警报器及led屏警报器。

优选地,所述应急指挥中心主机还连接有数据接入模块,所述数据接入模块用于获知气象预报数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数据采集装置、地理信息单元及实时监控装置对灾情信息进行采集,通过网络模块回传至应急指挥中心主机,并由显示大屏进行灾情信息的展示,以实现实时掌握现场的灾情信息,对灾情变化做出快速响应,负责人员可以根据显示大屏展示的内容通过指挥调度平台下达调度指令,针对灾情发生的时空规律,实现应急资源的快速、实时、合理地调动分配。

2、本实用新型通过警报发放控制器控制各区域的警报装置发放警报,以播报最新的灾情信息或引导人员撤离,保证对应急资源的调配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使应急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数据采集装置的组成图;

图3为地理信息单元的组成图;

图4为实时监控装置的组成图;

图5为网络模块的组成图;

图6为数据库模块的组成图;

图7为指挥调度平台的组成图;

图8为警报发放控制器的组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应急指挥中心主机;

2.信息采集服务系统,21.数据采集装置,211.雨量监测装置,212.风力监测装置,213.温度监测仪,214.地震监测仪,215.水位监测仪,22.地理信息单元,221.gis模块,222.gps模块,223.rs模块,23.实时监控装置,231.红外半球,232.枪式摄像机,233.高速球机,234.无人机;

3.网络模块;

4.数据库模块,41.地理信息数据库,42.气象信息数据库,43.人力资源数据库,44.物力资源数据库,45.历史监测数据库,46.实时监测数据;

5.指挥调度平台,51.道路保障组,52.装备保障组,53.疏散引导组,54.物资保障组;

6.警报发放控制器,61.电声警报喇叭,62.电声警报器,63.户外多媒体警报器,64.户内多媒体警报器,65.立式警报器,66.led屏警报器;

7.显示大屏;

8.数据接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灾情应急响应系统,包括应急指挥中心主机1、信息采集服务系统2、分别与应急指挥中心主机1相连接的网络模块3、数据库模块4、指挥调度平台5及警报发放控制器6。

配合图1至图4所示,信息采集服务系统2分别连接有数据采集装置21、地理信息单元22及实时监控装置23,数据采集装置21包括雨量监测装置211、风力监测装置212、温度监测仪213、地震监测仪214及水位监测仪215。雨量监测装置211和水位监测仪215分别用于监测雨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以判断是否会发生洪涝灾害;温度监测仪213用于监测环境温度以判断是否发生严重干旱;地震监测仪214用于监测地面的震感并判断是否发生地震;信息采集服务系统2还可以根据需要连接火灾监测装置、风力监测装置等。

地理信息单元22包括gis模块221、gps模块222及rs模块223,rs模块223用于信息的采集和提取,gps模块222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定位并赋予坐标,gis模块221用于分类管理以上数据信息,对其分析、修正、更新。并通过gis模块221显示各个救援物资储备地点、受灾人员分布情况、从灾害点撤离到安全区域的最优路径及救援人员的实时位置,实现在救援过程中对应急资源有效调配。实时监控装置23包括红外半球231、枪式摄像机232、高速球机233及无人机234,保证各个灾情发生地点的情况无一遗漏。

配合图1和图5所示,信息采集服务系统2将数据采集装置21、地理信息单元22及实时监控装置23采集的灾情信息经网络模块3发送至应急指挥中心主机1,网络模块3包括局域网、政府专网、4g/5g、cdma、tcp/ip、光纤、internet、gprs、wifi、mimax,以保证灾情应急监管系统在各种复杂情形下都能够正常运作。

配合图1和图6所示,数据库模块4用于对相关灾情信息进行存储和更新维护,并将灾情信息通过显示大屏7进行展示,数据库模块4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41、气象信息数据库42、人力资源数据库43、物力资源数据库44、历史监测数据库45及实时监测数据46。

配合图1和图7所示,负责人员根据显示大屏7展示的内容通过指挥调度平台5下达调度指令,实现应急资源的合理分配。指挥调度平台5连接有道路保障组51、装备保障组52、疏散引导组53及物资保障组54,道路保障组51、装备保障组52、疏散引导组53及物资保障组54均由一定数量的应急人员组成,其各组均配备有手持对讲终端,并通过手持对讲终端与指挥调度平台5进行通讯。通过指挥调度平台5可以针对灾情发生的时空规律对应急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分配,实现在危机情景下应急物资的调运、救援人员的安排及民众快速撤离路线的规划,实现对应急资源的系统管理和快速实时调度。

配合图1和图8所示,警报发放控制器6用于控制各区域的警报装置发放警报,以播报最新的灾情信息或引导人员撤离。警报发放控制器6连接有电声警报喇叭61、电声警报器62、户外多媒体警报器63、户内多媒体警报器64、立式警报器65及led屏警报器66,通过警报发放控制器6控制警报信息、救援信息、最新灾情信息等的播报,以便在灾情发生后,救援工作更能顺利地开展。

参考图1所示,应急指挥中心主机还连接有数据接入模块8,数据接入模块8用于获知气象预报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气象预测数据,如天气情况、余震情况等,负责人员在进行物资和人员调度时,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