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通用型工控机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8156发布日期:2020-05-06 22:5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通用型工控机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控机机箱,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通用型工控机机箱。该机箱可搭载目前国内、外行业标准的常规microatx或mini-itx主板、3.5寸及2.5寸硬盘、matx机箱电源、12.7mm内置光驱、8025机箱风扇等主要计算机硬件,支持各种常规数据、通讯、弱电控制等接口的扩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工控机产品,很多客户会有不同的定制化需求,例如要求可搭载内置型12.7mm光驱,同时搭载3.5寸机械硬盘和2.5寸硬盘,而且对各种io端口也有多种多样的需求。但是目前使用的机箱,在新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机箱适用面窄、制作周期长、组装操作困难、光驱滑轨卡死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原工控机机箱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通用型工控机机箱,同时对光驱、硬盘、各种控制按钮、io端口的安装方式进行优化,提高了机箱对不同产品的适用性,可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缩短样机研发周期,降低整机组装难度及产品因结构问题出现的质量风险。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通用型工控机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箱体、上盖、前面板外框、前面板内框、扩展单板、io面板、后面板、上盖支撑板、光驱架、3.5寸硬盘架、2.5寸硬盘架、箱体支撑竖梁、箱体支撑横梁、前固定边条、后固定边条;其中所述前面板外框、前面板内框、io面板、后面板依次固定在主箱体上;箱体支撑竖梁、箱体支撑横梁固定在主箱体上,3.5寸硬盘架、2.5寸硬盘架固定在主箱体及后面板上,光驱架固定在箱体支撑横梁上,扩展单板固定在前面板内框上,前固定边条、后固定边条分别固定在前面板外框、后面板上,最后将上盖的前端插入上盖支撑板,并固定在主箱体上,完成机箱整体装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扩展单板包括第一扩展挡片、第二扩展挡片、第三扩展挡片、第四扩展挡片,四块扩展挡片逐一固定在前面板内框上。

本多功能通用型工控机箱特点:可以兼容国际标准的microatx和mini-itx主板,可装载matx机箱电源、12.7mm内置光驱、8025型机箱风扇,同时可搭载3.5寸机械硬盘和2.5寸机械或固态硬盘,面板可根据需求扩展16个以上usb口和串口,可安装电源指示灯、开机按键、重启按键、弱电控制等接口,或根据客户要求装配其他数据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简化了硬盘的安装,原先硬盘架固定在机箱横梁上,与箱体底部平行,需要使用四套减振螺丝和减振垫安装。拆装硬盘都需要拆卸四颗螺丝。本设计优化后,每次拆装硬盘只需要拆卸下面两颗m3*10十字大盘头螺丝。

2、降低成本,之前硬盘架需要4套减振螺丝减振垫套装,该减振套装由机箱厂开模制作,成本较高,优化设计后,改为使用普通m3*10十字大盘头螺丝固定,每个机箱可成本降低3-4元。

3、提升机箱散热能力,原硬盘架安装在cpu风扇上方,与cpu风扇距离在1-2cm之间,这样会增加cpu风扇的风阻,优化设计后,降低了cpu风扇的风阻,提升了整机的散热能力。

4、增加了硬盘的使用寿命,此类型整机一般在机柜内的常规固定方式为竖挂式,使用原先硬盘固定方式,硬盘在工作时是垂直于地面状态,这样会缩短硬盘的使用寿命,优化设计后,硬盘在机箱内是竖挂式,但整机固定在机柜内时,硬盘相对地面是平放式,配合减振垫能有效提高硬盘的使用寿命。

5、便于整机维护,原先设计硬盘架在主板正上方,每次维修主板或cpu都需先将硬盘架拆除,优化设计后,可以免除此步骤,降低了设备维护的工时。

6、简化了光驱的安装,原机箱光驱固定需要使用4颗m2*3十字盘头螺丝固定光驱,再用4颗m3*4十字盘头螺丝固定光驱架,优化设计后,各只需2颗螺丝即可固定光驱,减少了安装步骤。

7、避免了螺丝卡入光驱滑轨情况,原先使用4颗m2*3十字盘头螺丝从侧面将光驱与光驱架固定,经常会出现因螺丝过长,卡入光驱滑轨情况,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优化设计后,从光驱后部固定,避免上述情况。

8、避免了光驱线路插头脱落情况,之前经常发生光驱数据线在运输过程因振动脱落情况,设计优化后,增加了光驱供电线和数据线的绑扎固定孔,通过扎带固定,有效防止了因振动等原因造成的线路插头脱落情况。

9、提高了机箱的通用性,原机箱面板只能对应一种型号的整机硬件配置,设计优化后,io面板可根据主板灵活设计,整机更换其他型号主板,只需根据主板海岸线设计io面板进行更换即可,无需整机重新制作,且主板海岸线上部空间增加了串口和usb口扩展部分,增加了数据传输接口的扩展数量。

10、提高了机箱接口扩展能力,原机箱右侧没有可拆卸的扩展单板,本设计优化后,增加了扩展槽,扩展单板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每个扩展单板开孔可设计为1-4个usb或者2个串口等多种接口,且可互相变换安装位置,大大提高了在样机规划配置研发阶段的灵活多变性,缩短了样机的研发的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外形结构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内部结构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主要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硬盘架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硬盘架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光驱架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光驱架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前面板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前面板安装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设计整体尺寸350*300*135,使用1.0mm厚度的secc电解镀锌板通过激光切割、模具冲压、折弯等工艺制作而成。

如图3所示,本设计包括主箱体1、上盖2、前面板外框3、前面板内框4、扩展单板5、io面板6、后面板7、上盖支撑板7-1、光驱架8、3.5寸硬盘架9、2.5寸硬盘架10、箱体支撑竖梁11、箱体支撑横梁11-1、前固定边条12、后固定边条13;其中所述前面板外框3、前面板内框4、io面板6、后面板7依次固定在主箱体1上;箱体支撑竖梁11、箱体支撑横梁11-1固定在主箱体1上,3.5寸硬盘架9、2.5寸硬盘架10固定在主箱体1及后面板7上,光驱架8固定在箱体支撑横梁11-1上,扩展单板5固定在前面板内框4上,前固定边条12、后固定边条13分别固定在前面板外框3、后面板7上,最后将上盖2的前端插入上盖支撑板7-1,并固定在主箱体1上,完成机箱整体装配。

本设计具体装配如下:

如图3所示,本设计整体固定方法:首先使用数个m3*5十字沉头螺丝将前面板外框3、前面板内框4、扩展单板5、io面板6、后面板7依次固定在主箱体1上;使用4个m3*5十字盘头螺丝配合弹垫将箱体支撑竖梁11、箱体支撑横梁11-1固定在主箱体1上;使用数个m4*5十字沉头螺丝将前固定边条12、后固定边条13分别固定在机箱前后面板7上,最后将上盖2插入上盖支撑板7-1,并使用4个m3*5十字沉头螺丝将上盖2固定在主箱体1上,完成机箱主体装配。组装完成后效果如图1、图2所示。

如图4所示,本设计的硬盘架的固定方法:箱体结构部分由主箱体1、后面板7通过数个m3*5十字沉头螺丝紧固。硬盘架部分由3.5寸硬盘架9、2.5寸硬盘架10、减振垫9-1、m3*10十字大盘头螺丝9-2组成,预先使用m3*10十字大盘头螺丝9-2将两个减振垫9-1固定在后面板7上的两个铆柱7-2上,然后将已经固定好3.5寸硬盘架9底部安装两个减振垫9-1,再整体插入主箱体1底部的两个铆柱1-1上,同时3.5寸硬盘架9上部的两个插槽插入机箱后面板7上已经固定好的减振垫9-1,最后用两个m3*10十字大盘头螺丝9-2将3.5寸硬盘架9与主箱体1底部的两个铆柱1-1紧固,如需要安装2.5寸硬盘架10,可使用2颗m3*5十字沉头螺丝将2.5寸硬盘架10紧固在3.5寸硬盘架9对应螺孔上。安装效果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光驱架固定方法:将标准12.7mm内置光驱插入光驱架8,并用2个m2*3十字盘头螺丝将光驱后部与光驱架8紧固在一起,将光驱架8前端两个定位圆孔插入前面板内框的两个铆柱4-1内,定位圆孔与前面板内框铆柱采用0.1mm的间隙配合,将光驱架8后部两个直槽口使用m3*5十字盘头螺丝紧固在箱体支撑横梁11-1上。固定好光驱主体后,可将光驱数据线和光驱供电线插入光驱数据及供电接口,通过特别设计的横梁绑扎孔,用扎带将其固定,防止其脱落。组装完成效果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前面板固定方法:将前面板外框3使用数个m3*5十字沉头螺丝与主箱体1固定,将前面板内框4使用数个m3*5十字沉头螺丝与前面板外框3紧固在一起。再使用3颗m3*5十字沉头螺丝将io面板6与前面板内框4紧固,最后使用m3*5十字盘头螺丝将第一扩展挡片5-1、第二扩展挡片5-2、第三扩展挡片5-3、第四扩展挡片5-4依次紧固在前面板内框4右侧扩展槽对应位置上。安装完成后前面板整体效果如图9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