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盘转接PCB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7014发布日期:2020-08-28 16:02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盘转接PCB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cb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转接pcb。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需要在很小的pcb板卡上实现。在传统的pcb布局和加工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pcb上需要摆放更多的电子元器件,这就必须加大pcb的板卡尺寸,但是往往由于产品形态的限制,pcb的尺寸无法加大,可见这种矛盾就难以解决。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的一个硬盘转接pcb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一个硬盘转接pcb的背面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正面硬盘连接器101的左右两边分别具有通孔定位pin102和103,从图2可以看出,背面硬盘连接器104与正面硬盘连接器101需要错开一定的距离,而由于板卡尺寸的限制,有部分零件105无法摆进板内,导致整个方案的评估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盘转接pcb,能够使pcb布局的空间最大化,为板卡更多功能的实现提供了载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硬盘转接pcb,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具有第一定位盲孔,所述正面的紧贴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所述第一定位盲孔定位的第一硬盘连接器,所述背面具有第二定位盲孔,且所述背面的紧贴所述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所述第二定位盲孔定位的第二硬盘连接器。

优选的,在上述硬盘转接pcb中,所述第一定位盲孔和所述第二定位盲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且不通透。

优选的,在上述硬盘转接pcb中,所述第一硬盘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硬盘连接器之间具有电源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

优选的,在上述硬盘转接pcb中,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12v电源转换单元和3v3电源转换单元。

优选的,在上述硬盘转接pcb中,所述通信模块为pcie&clk&sideband模块。

优选的,在上述硬盘转接pcb中,所述第一硬盘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硬盘连接器均连接有上电指示部件。

优选的,在上述硬盘转接pcb中,所述上电指示部件为led光源。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上述硬盘转接pcb,由于正面具有第一定位盲孔,正面的紧贴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第一定位盲孔定位的第一硬盘连接器,背面具有第二定位盲孔,且背面的紧贴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第二定位盲孔定位的第二硬盘连接器,可见采用这种盲孔设计不会影响与盲孔相对的另一面的其他部件的设置,因此第一定位盲孔和第二定位盲孔不再需要间隔得非常大,也就是二者都可以向下部边缘靠近,这样背面的上部区域就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其他部件,从而能够使硬盘转接pcb的可布局的空间最大化,为更多功能的实现提供了载体,解决了空间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个硬盘转接pcb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一个硬盘转接pcb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硬盘转接pcb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硬盘转接pcb的背面示意图;

图5为同时展示出pcb正面和背面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硬盘连接器和第二硬盘连接器的互连拓扑示意图;

图7为硬盘转接pcb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硬盘转接pcb,能够使pcb的可布局空间最大化,为更多功能的实现提供了载体。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硬盘转接pcb的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该硬盘转接pcb包括正面和背面,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硬盘转接pcb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硬盘转接pcb的背面示意图,参考图3,正面具有第一定位盲孔301,其数量可以但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两个,正面的紧贴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第一定位盲孔301定位的第一硬盘连接器302(整个长方形框内都是第一硬盘连接器302),这里所说的第一边缘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下部边缘,当然并不限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盲孔是pcbvia孔的一种,从pcb的外层钻到pcb的某个内层,保证不钻透pcb,其能够像现有技术中的通孔一样容纳pin脚,起到连接作用,参考图4,背面具有第二定位盲孔401,其数量也可以但不限于如图4所示的两个,且背面的紧贴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第二定位盲孔401定位的第二硬盘连接器402,需要说明的是,图3只是在其中示意出了第二定位盲孔401的位置以展示出其与第一定位盲孔301的相对位置,实际上从正面是看不见第二定位盲孔401的,同理,图4只是在其中示意出了第一定位盲孔301的位置以展示出其与第二定位盲孔401的相对位置,实际上从背面是看不见第一定位盲孔301的,可见,该方案的重点在于采用了这种盲孔设计,参考图3,第二定位盲孔401只是在背面有孔,而在正面不通透,因此在正面就不影响其他元件的排布,从而节省了一部分空间,让pcb布局能够更紧凑,在pcb的整体轮廓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就能够放下所需的各个元件,同理,参考图4,第一定位盲孔301在背面也不是通透的,因此在背面就不影响其他元件的排布,从而也让pcb布局更加紧凑,使pcb在不太大的情况下容纳足够多的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盲孔和第二定位盲孔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并不限定,只要适合整体布局即可,甚至二者可以在同一个竖直方向上,只要二者不会导致pcb板通透即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上述硬盘转接pcb的实施例中,由于正面具有第一定位盲孔,正面的紧贴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第一定位盲孔定位的第一硬盘连接器,背面具有第二定位盲孔,且背面的紧贴第一边缘的位置具有基于第二定位盲孔定位的第二硬盘连接器,可见采用这种盲孔设计不会影响与盲孔相对的另一面的其他部件的设置,因此第一定位盲孔和第二定位盲孔不再需要间隔得非常大,也就是二者都可以向下部边缘靠近,这样背面的上部区域就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其他部件,从而能够使硬盘转接pcb的可布局的空间最大化,为更多功能的实现提供了载体,解决了空间不足的问题。

在上述硬盘转接pcb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盲孔301和第二定位盲孔401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且不通透,这样能够进一步节省空间,余出来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电子元器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硬盘连接器和第二硬盘连接器优选为同一型号,且具有相同尺寸的定位pin,且两个定位pin脚的长度之和小于板厚10mil,防止pcba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应力而损坏pcb板卡及硬盘连接器的pin脚。参考图5,图5为同时展示出pcb正面和背面的示意图,从图5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其结构:将第一硬盘连接器利用第一定位盲孔进行定位安装于pcb的正面,将第二硬盘连接器利用第二定位盲孔进行定位安装于pcb的背面,而且可见第一定位盲孔位于第二定位盲孔的正上方,且二者之间不通透,不会影响pcb的正常功能。

在上述硬盘转接pcb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硬盘连接器301和第二硬盘连接器401之间具有电源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更进一步的,可以如图6所示,图6为第一硬盘连接器和第二硬盘连接器的互连拓扑示意图,电源转换模块包括12v电源转换单元和3v3电源转换单元,具体就是图6中的“ssd3v3_aux/efuse/p3v3_ssd”和“p12v_in/efuse/p12v_ssd”,能够实现硬盘电源信号与主板电源信号之间的转换,在上述硬盘转接pcb中,所述通信模块为pcie&clk&sideband模块,能够保证主板和硬盘之间的有效通信。具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6,第一硬盘连接器301和第二硬盘连接器401均连接有上电指示部件601,这样在与其连接的硬盘或其他连接器上电之后就能够给用户指示出来,更加方便用户辨别是否上电,该上电指示部件可以优选为led光源。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转接pcb的应用场景可以如图7所示,图7为硬盘转接pcb的应用示意图,图7中的riser就是硬盘转接pcb,可以让位于该硬盘转接pcb正面的公头与ssd相连,位于背面的母头与背板上的连接器相连,背板又与主控板通过各种连接器实现信号互连,两个硬盘转接pcb(riser)在背板上实现互连,硬盘转接pcb板卡所用的电源和信号均来自于主控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