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时固定硬盘和转接模块的免工具安装硬盘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2340发布日期:2020-06-02 19:0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同时固定硬盘和转接模块的免工具安装硬盘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同时固定硬盘和转接模块的免工具安装硬盘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硬盘托架,一般包括底板、左侧壁、右侧壁和前侧壁,前侧壁上设置有锁紧部,硬盘设置于硬盘托架内,且硬盘托架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的硬盘固定连接。这种安装结构在对硬盘进行安装和拆卸时,需要利用螺丝刀对螺钉进行拆装,费时费力,而且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无形当中增加了制造成本。

另外,传统的硬盘托架一般只用于安装硬盘,无法安装硬盘的转接模块。转接模块也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与机箱等结构件固定连接。如图15所示,所谓转接模块也叫做桥接模块,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一般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器,一端的连接器与硬盘后端的接口相连,另一端的连接器通过线缆或背板与主板等电子元件相连。这种安装结构一方面拆卸不方面,另一方面容易使连接器与硬盘的连接处受力,容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固定硬盘和转接模块的免工具安装硬盘托架,该硬盘托架不仅能够同时固定硬盘和转接模块,而且安装过程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同时固定硬盘和转接模块的免工具安装硬盘托架,包括底板、左侧壁、右侧壁和前侧壁,所述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锁紧部,所述左侧壁的前端与所述的前侧壁相铰接,所述左侧壁的后端与所述的底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左侧壁的卡接扣;

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销,硬盘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呈工字结构的固定柱,转接模块的转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柱相配合的葫芦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侧壁和前侧壁之间设置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压紧板和弹性夹紧板,所述的压紧板为一中部向内侧拱起的弯板。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板的中部为一平面,所述的弹性夹紧板的悬空端为一平面,且所述弹性夹紧板的悬空端与所述压紧板的中部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销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紧板的中部和所述弹性夹紧板的悬空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压紧板的第一方孔和用于容纳弹性夹紧板的第二方孔,所述压紧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孔的侧面连为一体,所述弹性夹紧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方孔的侧面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接扣呈u型结构,位于上方的翼板的悬空端与所述的左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翼板的悬空端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卡接部相配合的卡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扣的位于上方的翼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转接板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柱相配合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的远离左侧壁的侧面为一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硬盘托架可以同时对硬盘和转接模块进行固定,且安装和拆卸过程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实现了免工具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避免了传统螺丝锁紧这种刚性的连接方式所造成的连接器与硬盘连接处受力的问题,避免连接器或硬盘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功能性损坏。

3、通过在卡接口上设置定位柱,并在转接板上设置于所述的定位柱相配合的缺口,这样,不仅限制了转接模块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同时也限制了转接模块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自由度,连接的可靠性更好,可以避免连接器从硬盘上意外脱落。

4、通过设置压紧板和弹性夹紧板,二者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硬盘的可靠固定,且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安装步骤图一;

图10为安装步骤图二;

图11为图10中g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h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安装步骤图三;

图14为图13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转接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底板,111-固定柱,1111-支撑部,1112-导向部,1113-限位部,112-卡接孔,12-前侧壁,13-左侧壁,131-卡接扣,1311-卡接部,132-定位柱,14-右侧壁,15-安装板,16-锁紧部,17-压紧板,18-弹性夹紧板,181-夹紧部,182-弹性部,183-过渡连接部,19-定位销,2-硬盘,21-定位孔,3-转接模块,31-转接板,311-葫芦孔,312-缺口,32-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可同时固定硬盘和转接模块的免工具安装硬盘托架包括底板11、左侧壁13、右侧壁14和前侧壁12,所述的前侧壁12和右侧壁14分别于所述的底板11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侧壁12和右侧壁14分别通过向上折弯的方式得到,所述右侧壁14的前端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前侧壁12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壁13的前端与所述的前侧壁12相铰接,所述左侧壁13的后端与所述的底板1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左侧壁13的卡接扣131。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接扣131呈u型结构,且开口朝向左侧壁13,位于上方的翼板的悬空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左侧壁13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翼板的悬空端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卡接部1311。如图8所示,所述的底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扣131的卡接部1311相配合的呈方形的卡接孔112。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如图5所示,所述卡接部1311的远离左侧壁13的侧面为一斜面。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前侧壁12上设置有锁紧部16,且所述的锁紧部16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前侧壁12固定连接,所述的前侧壁12上与所述锁紧部16的散热孔相对应的区域内设置有避让孔。

在这里,所述的锁紧部16采用现有的硬盘2托架中的锁紧部16即可,在此不再对锁紧部16的具体结构做过多赘述。

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销19,硬盘2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销19相配合的定位孔2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销19,相应的,所述硬盘2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孔21。

如图3所示,所述的底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柱11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1上设置有两个固定柱111,且两个固定柱111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1后端的左右两侧。如图8所示,所述的固定柱111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支撑部1111、导向部1112和限位部1113,所述的支撑部1111、导向部1112和限位部1113共同形成了工字结构,且所述限位部1113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部1111的直径。如图3所示,转接模块3的转接板31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柱111相配合的葫芦孔311。

安装时,如图9所示,首先水平向右移动硬盘2,使右侧壁14上的定位销19插入到硬盘2右侧的定位孔21内。然后,如图10和图11所示,使转接板31上葫芦孔311的大端对准定位柱132,并向下移动转接模块3,直至定位柱132插入到葫芦孔311的大端内。然后,向前推动转接模块3,直至固定柱111的导向部1112卡入到所述葫芦孔311的小端,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与此同时转接板31前端的连接器32插入到硬盘2后端的连接口内。然后转动左侧壁13,如图13所示,使卡接扣131卡入到所述底板11上的卡接孔112内。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的左侧壁13和前侧壁12之间设置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前侧壁12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壁13的前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安装板15的左端相铰接。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由于所述的左侧壁13上设置有卡接扣131,由于卡接扣131属于弹性构件,且应用频率较为频繁,容易发生疲劳损坏,当卡接扣131发生损坏时需要连同左侧壁13一起更换。若所述的左侧壁13直接与前侧壁12相铰接,则不方便更换。通过设置安装板15,仅需要拧下用于固定安装板15的螺钉即可,方便左侧壁13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了日后的维护。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安装板15的结构强度,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板15的下端设置有向后侧弯折的翻边。

进一步地,定位销19虽然能够限制硬盘2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自由度,但是无法限制左右方向的自由度,若要限制硬盘2左右方向的自由度必须要使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压紧在硬盘2的侧面上。但是,由于实际生产中加工误差的存在,很难使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刚好贴合在硬盘2的侧面上,容易产生间隙,这样硬盘2就会在托架内发生晃动。

为此,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压紧板17和弹性夹紧板18。如图4所示,所述的压紧板17为一中部向内侧拱起的弯板,优选的,所述压紧板17的中部(即拱起部)为一平面,所述压紧板17的截面呈等腰梯形。如图12所示,所述的弹性夹紧板18从连接端到悬空端依次划分为弹性部182、过渡连接部183和夹紧部181,其中所述的夹紧部181与所述压紧板17的中部(即拱起部)共面。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2所示,所述的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压紧板17的第一方孔和用于容纳所述弹性夹紧板18的第二方孔,所述压紧板17的前、后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方孔的侧面连为一体,所述弹性夹紧板18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方孔的侧面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2所示,所述的定位销19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紧板17的中部和所述弹性夹紧板18的夹紧部181上。

进一步地,固定柱111虽然能够限制转接模块3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但是无法限制转接模块3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自由度,转接模块3沿前后方向的自由度仅由连接器32和硬盘2之间的插接力限制,这样很容易造成连接器32的意外脱落。

为此,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卡接扣131的位于上方的翼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定位柱132,所述转接板31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柱132相配合的缺口312,优选的,所述的缺口312呈u型。如图2所示,当所述的卡接扣131卡接到卡接孔112内时,所述的定位柱132刚好位于缺口312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