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9889发布日期:2020-06-09 19:3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比如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

家用电器主要包括:壳体、操作旋钮以及控制板。其中,操作旋钮与控制板电连接。操作旋钮包括支撑部和旋转部。用户烹饪时,用手操作该操作按钮,比如,转动其旋转部,从而实现该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功能选择或者功能调节等。

然而,用户在烹饪过程中,往往手上会沾有水渍或者油渍等,接触操作旋钮时,必然会将水渍或油渍等涂抹到操作旋钮上,导致操作旋钮上存在污渍,不仅影响使用时的手感,而且清洁起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能够避免手上的污渍涂抹至操作旋钮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壳体、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操作旋钮;所述操作旋钮包括支撑部和旋转部,所述家用电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手势感应器,所述手势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所述手势感应器用于向所述家用电器外部发送感测信号,并在感测到用户的手势时生成手势信号,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手势信号对所述家用电器进行功能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通过在操作旋钮的支撑部上设置手势感应器,使控制板根据手势感应器感测到的手势执行对应的按键功能,从而实现对家用电器的非接触式控制,即,在烹饪时,无需触碰操作旋钮即可实现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功能选择与调节等,从而在用户烹饪时,减少了手部对操作旋钮的触碰,减少了手部和操作旋钮的双向污染,进而减少了使用后的清洁量,提高了用户体验。而且,由于该家用电器同时具有操作旋钮和手势感应器,在烹饪时,若手部比较干净,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选择通过操纵该操作旋钮或者通过手势进行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功能选择与调节等,使得该家用电器的使用更加灵活,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将手势感应器设置在操作旋钮的支撑部上,而非设置在能够转动的旋转部上,从而使得感测信号和手势信号不会受到旋转部的转动影响,避免手势识别方向错乱而导致误判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手势控制的精确性。

可选的,所述操作旋钮具有盖体,所述手势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朝向所述盖体。

通过使手势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朝向盖体,这样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并使手势感应器更容易且能够更准确识别用户的手势方向。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座体,所述支撑座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手势感应器位于所述容置腔中;

至少部分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容置腔的顶部。

这样使得手势感应器的安装更加方便,且有效利用了支撑部的内部空间,无需为了安装手势感应器而增大家用电器的体积。而且,盖体可对手势感应器进行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手势感应器被所述盖体压设在所述容置腔中。

这样可提高手势感应器的稳定性,使手势感应器不会在容置腔中晃动或者移动,保证手势感应器对用户手势的准确识别,为对家用电器进行精确控制提供了保障。而且,直接通过盖体实现对手势感应器的压设定位,无需设置额外的定位件,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可选的,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手势感应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通过限位结构对手势感应器进行限位,提高了手势感应器的稳定性,使手势感应器不会在容置腔中晃动或者移动,保证手势感应器对用户手势的准确识别,为对家用电器进行精确控制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上的限位筋。

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

可选的,所述盖体所在的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夹角,所述倾斜夹角为锐角。

通过将盖体倾斜设置,使得用户输入手势的位置比较灵活,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并使手势感应器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的识别用户的手势方向。

可选的,所述手势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所述盖体的至少部分可透光,以供红外光穿过。

可选的,所述盖体为半透明盖体。

通过将盖体设置为半透明盖体,可对操作旋钮内部的部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遮挡,提高了操作旋钮的外观美感;而且当手势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或者其他光感应器时,半透明盖体可使手势感应器发出的感测信号或者返回的信号能够穿透盖体,从而实现手势控制。

可选的,所述手势感应器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向所述家用电器外部发射所述感测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的手反射的信号,并生成所述手势信号。

在使用时,通过信号发射器向家用电器外部发射感测信号,当感测信号遇到在进行手势操作的用户的手时,被反射回来,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将该手势信号传输至控制板,或者,控制板从信号接收器上获取手势信号,从而使控制板执行该手势信号对应的按键功能,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可选的,所述信号发射器和所述信号接收器之间还设置有信号挡板。

通过设置信号挡板,避免信号发射器发出的感测信号还未到达家用电器外部,而反射至信号接收器,导致手势控制失效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所述手势感应器还包括基板,所述信号发射器和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显示元件。

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手势感应器的基板的空间,而且实现了显示功能。

可选的,所述操作旋钮具有盖体,所述手势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朝向所述盖体时,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盖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不大于1mm。

通过将间隙设置在该范围内,可有效防止盖体内壁将信号发射器发出的感测信号直接反射至信号接收器,而导致手势控制失效。而且,小的间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信号接收器在容置腔内上下窜动。

可选的,所述操作旋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这样不仅方便安装,且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操作旋钮设置在所述倾斜面上。

这样使得用户输入手势的位置比较灵活,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并使手势感应器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的识别用户的手势方向。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显示板,所述操作旋钮设置在所述显示板上,所述壳体的对应所述显示板的区域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开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旋钮穿过的避让孔。

通过将操作旋钮安装在显示板上,有效节省了家用电器的内部空间,而且由于显示板与控制板电连接,通过将操作旋钮设置在显示板上,使得装配更加方便,且更方便走线。而且,当手势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等光感应器时,与将操作旋钮对应设置在显示区之外的区域相比,由于显示板对应的显示区可透光,通过将操作旋钮对应设置在显示区,从而无需在壳体的显示区之外的区域再设置透光区,从而方便壳体的制作。

可选的,所述家用电器为电磁炉。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形成为可按压的按键部。

这样使得支撑部不仅起到了支撑安装手势感应器的作用,还起到了按键的作用,比如,按下支撑部,家用电器开启,再次按下支撑部,家用电器停止工作,即,在使用时,通过按压该支撑部或者转动旋转部,均可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使得操作旋钮的使用更加灵活。由于支撑部为可按压结构,而非转动结构,因此,不会对支撑部上的手势感应器的感测方向造成影响,避免手势识别误判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所述旋转部包括编码器旋转件和套设在所述编码器旋转件上的外环旋转件,所述外环旋转件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编码器旋转件转动;

所述外环旋转件围设在所述支撑部的外围,所述编码器旋转件具有空腔,所述支撑部的部分伸入至所述空腔中,且可沿所述空腔的轴向往复移动。

这样在操作该操作旋钮时,用户的手转动外环旋转件即可,外环旋转件转动时,编码器旋转件在外环旋转件的带动下转动,完成旋转电位控制,从而实现家用电器的功能控制。

可选的,所述操作旋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环旋转件相对固定;

所述外环旋转件可沿所述编码器旋转件的轴向往复移动。

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按键部可压下或者弹起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以及手势感应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的支撑部与手势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手势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1-侧壁;

10-显示区;

2-面板;

3-操作旋钮;

31-支撑部;

32-旋转部;

30-容置腔;

311-盖体;

312-支撑座体;

313-弹性件;

310-卡孔;

300-卡凸;

301-限位筋;

302-第一滑动部;

303-卡扣;

320-编码器基座;

321-外环旋转件;

322-编码器旋转件;

323-编码器盖板;

324-滑槽;

325-第二滑动部;

326-卡合部;

4-控制板;

5-手势感应器;

51-信号发射器;

52-信号接收器;

50-基板;

53-连接端子座;

54-信号挡板;

6-显示板;

7-线圈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以及手势感应器的结构爆炸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的支撑部与手势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手势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操作旋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

该家用电器包括:壳体1、控制板4以及操作旋钮3。其中,操作旋钮3与控制板4电连接。通过操作该操作旋钮3,实现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功能选择或者调节等,比如,火力的大小调节、加热时间的增减、爆炒、煎炸、蒸煮等。具体地,操作旋钮3包括支撑部31和旋转部32,通过转动该旋转部32即可实现上述功能控制。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操作旋钮3上或者操作旋钮3的外围设置功能标记,旋转部32转动至不同位置时对应不同的功能,功能标记比如可以包括:开启、关闭、爆炒、蒸煮、煎炸、功率+、功率减-等。

本实施例以该家用电器为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家用电器也可以为电饭煲、电炖锅、电压力锅等具有操作旋钮3的器具,对家用电器的具体类别,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具体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面板2,壳体1内设置有线圈盘7,线圈盘7与控制板4电连接。在烹饪时,将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线圈盘7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的底部,在锅具的锅底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如果需要改变烹饪模式或者需要调节加热时间、加热功率等,通过操纵该操作旋钮3即可。

然而,用户在烹饪过程中,往往手上会沾有水渍或者油渍等,手部接触操作旋钮3时,必然会将水渍或者油渍等涂抹到操作旋钮3上,导致操作旋钮3上存在污渍,不仅影响使用时的手感,而且清洁起来费时费力。另外,操作旋钮3上的污渍又会反过来粘染到手上,导致手部和操作旋钮3双向污染。

基于此,本实施例的家用电器还包括:手势感应器5。手势感应器5与控制板4电连接,手势感应器5用于向家用电器外部发送感测信号,并在感测到用户的手势时生成手势信号,以使控制板4根据该手势信号对家用电器进行功能控制。

具体使用时,将家用电器放置在工作台面上,手势感应器5向家用电器外部发送感测信号,用户在距离操作旋钮3一定距离范围内进行手势操作,该距离范围可以介于0cm~30cm之间,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当手势感应器5发出的感测信号遇到在进行手势操作的用户的手时,手部对感测信号进行遮挡,感测信号被反射回至手势感应器5,从而使手势感应器5感应到用户的手势,在感应到用户的手势后,对手势的具体方向等进行识别,然后发送手势信号给控制板4,当然,也可以是控制板4从手势感应器5上获取该手势信号,控制板4根据该手势信号实现对家用电器的开关机、功能等的切换,从而实现对家用电器的非接触式操作。

具体可通过调节感测信号的发射强度,以调节用户手势到手势感应器5之间有效的垂直距离,避免用户在烹饪过程中误操作。

示例性的,用户的手势为由左向右,该手势对应的功能为火力增大,当手势感应器5感测到该手势后,手势感应器5将该手势信号传输至控制板4,控制板4控制线圈盘7的加热功率增大。再比如,用户的手势为由右向左,该手势对应的功能为火力减小,当手势感应器5感测到该手势后,手势感应器5将该手势信号传输至控制板4,控制板4控制线圈盘7的加热功率减小。再比如,用户的手势为由下往上,该手势对应的功能为爆炒,此时,控制板4控制家用电器开启爆炒模式。再比如,用户的手势路径为s曲线,该手势对应的功能为童锁功能,即,对家用电器进行锁定,这样当家用电器在某种模式下工作时,不会因为用户身体或者手部的误操作而引起误判的情况出现。再比如,用户的手势为画圈,该手势对应的功能为解锁功能。比如,需要将爆炒模式转换为煎炸模式,先进行解锁手势操作,解锁后再进行煎炸的手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手势方向以及手势方向所对应的按键功能可根据用户的喜好提前设定,对应的程序预先存储在控制板4中,当控制板4接收到手势信号后,会将该手势信号与预先存储的程序中的手势信号进行比对,从而获得该手势信号对应的按键功能,进而进行功能控制。

其中,关于手势方向与对应功能的程序设计,以及将该程序写入控制板4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即可实现。

通过在操作旋钮3上设置手势感应器5,使控制板4根据手势感应器5感测到的手势执行对应的按键功能,从而实现对家用电器的非接触式控制,即,在烹饪时,无需触碰操作旋钮3即可实现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功能选择与调节等,从而在用户烹饪时,减少了手部对操作旋钮3的触碰,减少了手部和操作旋钮3的双向污染,进而减少了使用后的清洁量,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器5具体设置在操作旋钮3的支撑部31上。通过将手势感应器5设置在操作旋钮3的支撑部31上,而非设置在能够转动的旋转部32上,从而使得感测信号和手势信号不会受到旋转部32的转动影响,避免手势识别方向错乱而导致误判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手势控制的精确性。

而且,由于该家用电器同时具有操作旋钮3和手势感应器5,在烹饪时,若手部比较干净,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选择通过操纵该操作旋钮3或者通过手势进行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功能选择与调节等,使得该家用电器的使用更加灵活,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中,操作旋钮3具有盖体311,手势感应器5的感应方向朝向盖体311。通过使手势感应器5的感应方向朝向盖体311,这样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并使手势感应器5更容易且能够更准确识别用户的手势方向。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手势感应器5的感应方向也可以朝向操作旋钮3的其他位置,只要能够感应到用户的手势操作即可。

具体地,支撑部31包括支撑座体312,支撑座体312具有容置腔30,手势感应器5位于容置腔30中。至少部分盖体311盖设在容置腔30的顶部。这样使得手势感应器5的安装更加方便,且有效利用了支撑部31的内部空间,无需为了安装手势感应器5而增大家用电器的体积。而且,盖体311可对手势感应器5进行有效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盖体311盖设在容置腔30的顶部。具体地,盖体311的底部具有卡孔310,支撑座体312的外壁上设置有卡凸300,在将盖体311盖设在支撑座体312的容置腔30顶部后,使卡凸300卡入卡孔310中,即可将盖体311盖设固定在支撑座体312上。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盖体311与支撑座体312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盖体311可将手势感应器5压设在容置腔30中。这样可提高手势感应器5的稳定性,使手势感应器5不会在容置腔30中晃动或者移动,保证手势感应器5对用户手势的准确识别,为对家用电器进行精确控制提供了保障。而且,直接通过盖体311实现对手势感应器5的压设定位,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此外,还可以在容置腔30内设置用于对手势感应器5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对手势感应器5进行限位,提高了手势感应器5的稳定性,使手势感应器5不会在容置腔30中晃动或者移动,保证手势感应器5对用户手势的准确识别,为对家用电器进行精确控制提供了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具体包括设置在容置腔30的腔壁上的限位筋301。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比如,限位筋301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限位筋301沿容置腔30的周向间隔排布,限位筋301抵在手势感应器5的边缘,手势感应器5被至少两个限位筋301共同限位在其中。或者,限位筋301和与该限位筋301相对的腔壁共同将手势感应器5限位在其中。

限位筋301上还可以设置支撑台,手势感应器5位于该支撑台上,这样使得限位筋301的安装和固定更加方便。或者,限位筋301上具有卡槽,手势感应器5的边缘卡在卡槽中,从而实现对手势感应器5的限位。其中,限位筋301可以与支撑座体312一体成型。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限位结构也可以包括卡扣,相应地,手势感应器5上具有卡槽,卡扣卡设在卡槽中,从而实现手势感应器5的限位。

较为优选的,盖体311所在的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夹角,倾斜夹角为锐角。也就是说,盖体311斜向上设置,通过将盖体311倾斜设置,使得用户输入手势的位置比较灵活,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并使手势感应器5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的识别用户的手势方向。

该手势感应器5具体可包括:信号发射器51和信号接收器52。其中,信号接收器52与控制板4电连接。其中,信号发射器51和信号接收器52可以是两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信号发射器51用于向家用电器外部发射感测信号,信号接收器52用于接收用户的手反射的信号,并生成上述的手势信号。在使用时,通过手势感应器5向家用电器外部发射感测信号,当感测信号遇到在进行手势操作的用户的手时,被反射回来,手势感应器5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将手势信号传输至控制板4,使控制板4执行该手势信号对应的按键功能,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手势感应器5包括信号收发器,通过信号收发器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较为优选的,可使信号接收器52与盖体3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mm。通过将间隙设置在该范围内,可有效防止盖体311内壁将信号发射器51发出的感测信号直接反射至信号接收器52,而导致手势控制失效。而且,小的间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信号接收器52在容置腔30内上下窜动。

参照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器5还可以包括基板50,信号发射器51和信号接收器52设置在该基板50上。此外,还可以在该基板50上设置显示元件。显示元件可以是发光体,比如led灯,发光体可起到照明作用或者功能指示作用或者报警作用等。显示元件也可以为数码显示管,用来显示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加热功率等。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手势感应器5的基板50的空间,而且实现了显示功能。其中,可以使盖体311的至少对应显示元件的区域可透光。当然,显示元件发出的光线也可以从支撑部31的其他位置透出。

其中,还可以在手势感应器5上设置连接端子座53,比如,连接端子座53设置在基板50的底部,通过连接端子座53实现手势感应器5与控制板4之间的电连接,比如,手势感应器5通过引线与控制板4连接,引线的一端接在连接端子座53上,引线的另一端与控制板4连接。当然,手势感应器5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控制板4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器5具体为红外感应器。其中,盖体311的至少部分可透光,即,可供红外光透过。在该种情况下,信号发射器51具体为红外发射器,信号接收器52为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向家用电器外部发射红外感测信号,红外感测信号由盖体311的透光区域透过,当该红外感测信号感测到用户的手势时,即红外感测信号遇到在进行手势操作的用户的手时,被反射回来,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向控制板4传输手势信号,使控制板4执行该手势信号对应的按键功能。

具体可以将整个盖体311设置为透明材质,即整体可透光。当然,盖体311也可以一部分透光,一部分不透光。比如,盖体311可以由以下一种材质或者多种材质组合而形成: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styrenecopolymer,简称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简称abs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塑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手势感应器5也可以为超声波感应器,在使用时,超声波感应器向家用电器外部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在进行手势操作的用户的手时,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感应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后,向控制板4传输信号,使控制板4执行手势信号对应的功能。

较为优选的,可以将盖体311设置为半透明盖体。比如,盖体311为磨砂玻璃材质,或者表面被打磨的塑料材质等。通过将盖体311设置为半透明盖体,可对操作旋钮3内部的部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遮挡,提高了操作旋钮3的外观美感;而且当手势感应器5为红外感应器或者其他光感应器时,半透明盖体可使手势感应器5发出的感测信号或者返回的信号能够穿透盖体311,从而实现手势控制。

参照图8所示,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信号发射器51和信号接收器52之间设置信号挡板54。通过设置信号挡板54,避免信号发射器51发出的感测信号还未到达家用电器外部,而反射至信号接收器52,导致手势控制失效的情况出现。比如,信号挡板54为非透光的塑料板。具体地,信号挡板54的底端可以设置在手势感应器5的基板50上,信号挡板54的顶端延伸至盖体311的内壁,从而对感测信号进行有效挡设,强制信号要经由操作旋钮3外部(比如手掌)反射回至内部的信号接收器52。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旋钮3具体设置在壳体1上,不仅方便安装,且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

其中,壳体1的侧壁11具有倾斜面,倾斜面与壳体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倾斜面斜向上倾斜,操作旋钮3具体可位于该倾斜面上。这样使得用户输入手势的位置比较灵活,方便用户进行手势操作,并使手势感应器5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的识别用户的手势方向。

此外,壳体1内可以设置显示板6,显示板6与控制板4电连接,操作旋钮3具体可以设置在显示板6上,壳体1的对应显示板6的区域具有显示区10,显示区10开设有可供操作旋钮3穿过的避让孔。通过将操作旋钮3安装在显示板6上,有效节省了家用电器的内部空间,而且由于显示板6与控制板4电连接,通过将操作旋钮3设置在显示板6上,使得装配更加方便,且更方便走线。而且,当手势感应器5为红外感应器等光感应器时,与将操作旋钮3对应设置在显示区1之外的区域相比,由于显示板6对应的显示区10可透光,通过将操作旋钮3对应设置在显示区10,从而无需在壳体1的显示区10之外的区域再设置透光区,从而方便壳体1的制作。

显示区10可以位于壳体1的侧壁11上,具体可位于壳体1侧壁的倾斜面上。当然,操作旋钮3也可以设置在家用电器的面板2上,显示区10也可以位于家用电器的面板2上。

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具体可以为下凹的凹形电磁炉。当然,也可以为平面电磁炉。

参照图3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形成为可按压的按键部。也就是说,支撑部31不仅起到了支撑安装手势感应器5的作用,还起到了按键的作用,比如,按下支撑部31,家用电器开启,再次按下支撑部31,家用电器停止工作,即,在使用时,通过按压该支撑部31或者转动旋转部32,均可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使得操作旋钮的使用更加灵活。由于支撑部31为可按压结构,而非转动结构,因此,不会对支撑部31上的手势感应器5的感测方向造成影响,避免手势识别误判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32具体围设在支撑部31的外围,即支撑部31还起到了支撑旋转部32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旋转部32位于支撑部31的一侧。

其中,旋转部32具体可包括编码器旋转件322和套设在编码器旋转件322上的外环旋转件321,外环旋转件321转动时可带动编码器旋转件322转动;外环旋转件321围设在支撑部31的外围,编码器旋转件322具有空腔,支撑部31的部分伸入至空腔中,且可沿空腔的轴向往复移动。

这样在操作该操作旋钮3时,用户的手转动外环旋转件321,外环旋转件321转动时,编码器旋转件322在外环旋转件321的带动下转动,完成旋转电位控制,从而实现家用电器的功能控制。或者,用户的手按压支撑部31,支撑部31被按下,从而实现家用电器的功能控制,按压结束后,支撑部31复位。

其中,外环旋转件321上具有卡扣,编码器旋转件322的外壁上设置有滑槽324,卡扣可在滑槽324中滑动,且卡扣可被滑槽324的端部挡设在滑槽324中。

具体地,操作旋钮3还包括编码器基座320以及编码器盖板323,编码器旋转件322围设在编码器基座320的外侧,且编码器基座320上设置有容置槽,编码器旋转件322的底部位于该容置槽中,编码器盖板323至少盖设在编码器旋转件322的位于容置槽内的部分的上表面。

支撑座体312的部分伸入编码器基座320内,支撑座体312上具有第一滑动部302,编码器基座320内具有第二滑动部325,第一滑动部302和第二滑动部325相配合,使得支撑座体312可在编码器基座320的空腔内轴向往复移动。第一滑动部302比如为滑条,第二滑动部325比如为滑槽。

支撑座体312上还设置有卡扣303,编码器基座320的空腔中还设置有卡合部326,支撑座体312的部分伸入至空腔中时,卡扣303卡合在该卡合部326上,以使支撑座体312不会在空腔中转动,而仅在轴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旋钮3还包括弹性件313,弹性件313的一端抵接在支撑部31上,弹性件313的另一端与外环旋转件321相对固定;外环旋转件321可沿编码器旋转件322的轴向往复移动。即,通过弹性件313实现按键部的支撑和复位,实现按压功能。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弹性件313,而是将支撑座体312由弹性材质制成,比如硅胶材质,同样可实现按键部的按压与复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