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裹扫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1826发布日期:2020-08-21 15:2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裹扫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裹扫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物流领域为了对包裹进行跟踪和管理,需要对每件包裹扫码。常见的包裹扫码装置为手持式扫码器,在使用过程中,快递员必须将包裹的面单翻正,在每件包裹上手动寻找条码的位置并进行扫描,效率较低,容易出现扫码遗漏或信息扫描不全的现象,当遇到包裹数量较大时,手持式扫码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且扫描信息准确性高的包裹扫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裹扫码装置,包括:沿包裹输送方向设置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正上方横跨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多个能对包裹拍照并能调节角度的相机;其中,

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的镜头前端朝向所述传送带,且所述第一相机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垂直;

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可调角度的第一反光镜,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镜头前端朝向第一反光镜的第二相机;

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传送带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第三相机,所述第三相机的镜头前端朝向所述传送带,且所述第三相机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呈一夹角;

所述传送带包括存在间隙的两段传送带,两段传送带同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所述间隙的下方设有一个可调角度的第二反光镜,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二反光镜相对的一侧设有第四相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相机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反光镜中的图像以对所述包裹的相应表面进行拍照。

优选地,所述第四相机能通过第二反光镜反射的图像对所述包裹的相应表面进行拍照。

优选地,所述间隙远小于包裹的长度或宽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为矩形架,所述矩形架内设有两根平行的横梁,两根所述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矩形架的两边固定连接,每根所述横梁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相机。

更优选地,每根所述横梁的下表面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相机。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一侧设有两个镜头前端朝向第一反光镜的第二相机,两个所述第二相机为纵向直线排列。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三相机的高度均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三相机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的夹角在10~45°或90~135°的范围内。

更优选地,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前端的第三相机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的夹角为10~45°;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后端的第三相机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的夹角为90~135°;其中,所述前端为传送带前进方向的一端,所述后端为与传送带的前端相对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包裹扫码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每个相机电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每个相机进行扫描。

更优选地,所述包裹扫码装置还包括: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被配置为由控制单元控制来调整其发光角度和发光亮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裹扫码装置,设置有多个不同角度的相机来采集包裹的信息,即通过第一相机对包裹的顶部拍照,通过第二相机对包裹的左、右侧面拍照,通过第三相机对包裹的前、后侧面拍照,通过第二反光镜的反射和第四相机的拍照将包裹底面的信息通过间隙扫出,从而实现在包裹的运输过程中自动完成全方位的扫码,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翻转包裹和人工扫描,避免二次扫码或遗漏扫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包裹扫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支撑框架;2、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第一相机;5、第一反光镜;6、第二相机;7、第三相机;8、第四相机;9、第二反光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裹扫码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如图1所示,一种包裹扫码装置,包括:沿包裹输送方向设置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正上方横跨有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上设有多个能对包裹拍照并能调节角度的相机;其中,包裹的运动方向是传送带上的箭头方向。

所述支撑框架1的顶部为矩形架,所述矩形架内设有两根平行的横梁,两根所述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矩形架的两边固定连接,每根所述横梁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相机4,所述第一相机4的镜头前端朝向所述传送带,且所述第一相机4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包裹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相机4能够实现对传送带上的包裹的顶面的扫描。

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位于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可调角度的第一反光镜5,所述支撑框架1上位于所述第一反光镜5的一侧设有两个镜头前端朝向第一反光镜5的第二相机6,即位于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共设有四个第二相机6,所述第二相机6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反光镜中5的图像以对所述包裹的相应表面进行拍照,从而完成扫码。每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相机6为纵向直线排列。所述第二相机6能够实现对传送带上的包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扫描。

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位于传送带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三相机7,多个所述第三相机7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第三相机7的镜头前端朝向所述包裹,且所述第三相机7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包裹的运动方向呈一夹角。假设传送带前进方向的一端为前端,后端为与传送带的前端相对的一端。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前端的第三相机7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包裹的运动方向的夹角为10~45°,从而能够保证通过调整上述夹角来实现对包裹的前端面的最佳扫描。同理,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后端的第三相机7的镜头的中轴线与所述包裹的运动方向的夹角为90~135°,从而能够保证通过调整上述夹角来实现对包裹的后端面的最佳扫描。

所述传送带包括存在间隙的两段传送带,两段传送带平行设置,分别为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3。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位于所述间隙的下方设有一个可调角度的第二反光镜9,所述支撑框架1上位于所述第二反光镜9相对的一侧设有能通过第二反光镜9反射的图像以对所述包裹的相应表面进行拍照的第四相机8。所述间隙远小于包裹的长度或宽度,以避免包裹运动至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3的相邻边缘时发生掉落。该实施例中,通过反光镜成像原理采集图像,达到节省装置空间的目的。所述第四相机8能够实现对传送带上的包裹的底面的扫描。

所述包裹扫码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每个相机电连接,控制每个相机进行扫描。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裹扫码装置还包括照明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被配置为由控制单元控制来调整其发光角度和发光亮度。

虽然本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左侧、右侧、顶面、底面、前端和后端的相机的个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不同侧的相机的个数,个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个数。

本申请通过在纵向和横向维度上呈角度地设置多个相机采集包裹的信息,实现多角度完全覆盖,即通过第一相机4对包裹的顶部拍照,通过第二相机5对包裹的左、右侧面拍照,通过第三相机7对包裹的前端面、后端面拍照,通过第二反光镜9的反射和第四相机8的拍照将包裹底面的信息通过间隙扫出,从而实现在包裹的运输过程中自动完成全方位的扫码,避免二次扫码或遗漏扫码,达到高效便捷和节约人力的效果。此外,本申请还通过反光镜成像原理采集图像,以达到节省装置空间的目的。

本申请对包裹的外观没有任何要求,条码所在面可为包裹的前侧、顶侧、后侧、左侧、右侧、底侧中的任一面,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翻转包裹和人工扫描,通过所述包裹扫码装置即可完成读码分拣,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