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保证金计算模型的本地化和前沿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22021发布日期:2020-05-29 14:1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组合保证金模型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了一种组合保证金计算模型的本地化和前沿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交易所普遍使用线性的策略组合保证金模式评估持仓风险,由于期权产品的非线性特征,该模式难以精确有效度量期权等衍生产品的风险,仅通过收取较高的保证金来维持风控水平,面临资金使用效率低,客户资金压力大等问题。随着我国期货市场逐步深化对外开外,期货期权品种推新步伐加快,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各家交易所都在积极探索组合保证金在国内期货市场的落地使用,组合保证金模型对我国来说,完全是舶来品。对组合保证金的适应性研究是必要且紧迫的。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组合保证金计算模型的本地化和前沿化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组合保证金模型的落地适应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保证金计算模型的本地化和前沿化的方法,在组合保证金模型计算过程中,改变适配规则和增加附加风险、交割类风险的计算;所述适配规则包括合约构成组合规则和分层规则;所述附加风险分为附加特殊风险和附加流动性风险,附加特殊风险和附加流动性风险分别计算并可叠加;所述交割类风险分为交割风险和临交割月风险。进一步的,所述分层规则为当品种内有多个合约时,按照任一特征,将具有特征相似值的合约分为一层。进一步的,所述合约构成组合规则为当形成组合的层包含多个合约时,层内合约形成组合的优先级顺序。进一步的,附加特殊风险=∑(附加特殊风险费率*月份净delta持仓);月份净delta持仓=∑(月份所含合约净持仓*该合约delta值)。进一步的,所述附加流动性风险为不同的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的和;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包括月份集中性风险和月份所含的合约买卖报价差风险;月份集中性风险计算方法如下:其中v为以每日最大成交量为平仓量的标准计算需要的平仓时间;∏为月份的净delta持仓;m表示每日最大成交量;月份价格最大变动量为月份合约在展望期内单方向最大的价格变动范围;设定计算阙值,如果∏>阙值,则计算月份集中性风险,否则不计算;如果平仓时间小于等于展望期,也不计算月份集中性风险;月份所含的合约买卖报价差风险计算公式如下:合约买卖报价差风险=买卖价差比率*合约价格*合约因子*净持仓量;对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设置上限值,当计算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超过上限值时,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取上限值;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的上限值在月份合约基础上统计,同一月份上的期货期权买卖报价差风险取和;附加流动性风险计算公式如下:附加流动性风险=∑min(月份集中性风险+∑合约买卖报价差风险,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上限)。进一步的,交割风险=结算价*合约因子*交割风险费率*交割月份合约持仓量。进一步的,所述临交割月风险分为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和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和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的计算公式如下: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临交割月净delta持仓*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费率;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临交割月净delta持仓*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费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组合保证金模型很好的适应我国国情,便于在期货市场更好的落地使用,也保持了组合保证金的先进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合保证金计算模型的本地化和前沿化的方法,在组合保证金模型计算过程中,改变适配规则和增加附加风险、交割类风险的计算;所述适配规则包括合约构成组合规则和分层规则;所述附加风险分为附加特殊风险和附加流动性风险,附加特殊风险和附加流动性风险分别计算并可叠加;所述交割类风险分为交割风险和临交割月风险。所述分层规则为当品种内有多个合约时,按照任一特征,将具有特征相似值的合约分为一层。在我国,交割月合约或者离交割月合约的波动往往较小。且波动往往和主力顺序成正相关。所以分层可以采用主力维度。由于主力维度的不连续性,因此层提供间断分层方式。例如cf合约现在在市的合约有cf801,cf803,cf805,cf807,cf809,cf811。主力合约的顺序假设为:cf805,cf807,cf803,cf809,cf811,cf801可能的分层和表现方式如下:层号层组成1201803,201805,2018072201801,201809,201811对于合约构成组合规则为当层内有多个合约可以和另一个合约构成组合时,按照主力合约的顺序依次构成。所述主力合约的顺序包括主力合约、次主力合约等。例如某会员客户的持仓手数和持仓合约的相关说明如下:持仓所在层持仓量(手)主力顺序离到期顺序cf70713次主力离到期cf70913主力次离到期cf7112-4————在层1和层2形成跨期组合时,层1和层2共可以形成4个跨期组合。在主力顺序之下,层1cf709优先和cf711形成跨期组合,共形成跨期组合3个,201709的月份净剩余delta持仓为0。cf707后和cf711形成跨期组合,共形成1个跨期组合,201707的月份净剩余delta持仓为2。根据我国的国情,除由历史波动决定的单位合约价格最大波动之外,我国在板幅扩大、新合约上市首日、抑制市场过热、连续单边市等情形下均有可能提高保证金率,映照该部分调高的风险,称为附加特殊风险。此外,国际上前沿保证金模型已经计算或即将计算流动性风险,为了保持组合保证金模型的先进性,我们的组合保证金方案中也需要考虑到流动性风险。首先,附加特殊风险的设置主要为了适应我国的国情。当需提高单个合约月份的保证金率来抑制合约交易市场过热、节假日、单边市等因素时均需调整附加特殊风险费率。在计算时,以月份合约为基本单位,考虑月份合约之间期货和期权可能的对冲,附加特殊风险为各个月份的附加特殊风险取和。计算方法如下:所述附加特殊风险=∑(附加特殊风险费率*月份净delta持仓);月份净delta持仓=∑(月份所含合约净持仓*该合约delta值)。再者,所述附加流动性风险为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的和;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包括月份集中性风险和月份所含的合约买卖报价差风险;月份集中性风险是由单个会员客户的头寸相对于整个市场过大引起的,从而当违约处置平仓时需要比预计展望期更久的时间完成平仓。月份集中性风险计算方法如下:其中v为以每日最大成交量为平仓量的标准计算需要的平仓时间;∏为月份的净delta持仓;m表示每日最大成交量;月份价格最大变动量为月份合约在展望期内单方向最大的价格变动范围;设定计算阙值,如果∏>阙值,则计算月份集中性风险,否则不计算;如果平仓时间小于等于展望期,也不计算月份集中性风险;月份所含合约的买卖报价差风险计算公式如下:合约买卖报价差风险=买卖价差比率*合约价格*合约因子*净持仓量;由于附加流动性风险具有顺周期性的特征,因此对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设置上限值,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上限值为参数,该参数根据市场状况、品种特征、合约特征具体来设置,例如当市场过热、品种或合约过热时,可以将该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上限值设置的较大,以抑制市场进一步过热;而当市场不景气,有对相关品种培育市场要求时,可对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上限值设置的较小;当计算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超过上限值时,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取上限值;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的上限值在月份合约基础上统计,同一月份上的期货期权买卖报价差风险取和;附加流动性风险计算公式如下:附加流动性风险=∑min(月份集中性风险+∑合约买卖报价差风险,月份附加流动性风险上限)。本实施例中,同一品种内的月份合约分为两组:交割月份组和非交割月份组。当品种内的月份合约属于交割月份时,属于交割月份组,否则属于非交割月月份组。交割月份组合约由于马上到期,流动性差,且持有以交割为主,因此不与该品种的非交割月份组进行任何抵扣。且交割月份组合约有防范违约风险的需要,其保证金率应该不小于违约金率。所以对交割月份组单独且只计算交割风险。另外由于我国的交割月风险是在进入交割月的前一个月就开始处理的。所以对非交割月份组的临交割月计算临交割月风险。本实施例中,交割风险只对品种交割月份组计算。以防范实物交割违约风险和覆盖可能的违约金。计算公式为:交割风险=结算价*合约因子*交割风险费率*交割月份合约持仓量。并且,临交割月风险值用来覆盖临交割月份持仓除价格波动之外的实物交割风险。当前国内交易所出于降低实物交割违约率的目的,在临近交割月时设置较平常更高的保证金。临交割月风险分为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临交割月1日至15日)和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临交割月16日至月末)。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和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的计算公式如下: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临交割月净delta持仓*临交割月上半月风险费率;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临交割月净delta持仓*临交割月下半月风险费率。使用本发明,将组合保证金模型很好的适应我国国情,便于在期货市场更好的落地使用,也保持了与国际其他更先进保证金模型对齐。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