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4769发布日期:2020-07-14 18:0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其输入装置可滑动且倾斜设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大量普及,笔记本电脑已经是现在办公室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因此,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时间不再局限于短时间或方便携出办公室外的应用,某些使用者更以笔记本电脑,替代原本桌上型电脑的所有功能。

一般桌上型电脑所外接的电脑键盘都具有调整键盘倾斜度的脚架,借以让使用者打字时更符合人体工学,若能让笔记本电脑的本身的键盘呈现前低后高的倾斜角度以符合人体工学,就较能长期使用键盘而不至于使手部疲累或累积伤害,并解决键盘平放时容易因反光而无法辨识键盘字符的问题。

此外,由于使用者对于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设计者更希冀在笔记本电脑极其有限的体积容量下,不断地改良笔记本电脑,因此若能在笔记本电脑上增加多种输入模块,将得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不同输入方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电子装置,其中第一输入模块的一端部可随着第一机壳的掀开升起而呈倾斜状态,以利进行输入。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中设置两有种以上的输入模块,且输入模块具有较大的可操作区域,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不同输入方式的需求。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第一机体包括第一机壳,第一机壳具有第一面,第一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侧具有至少一枢接结构,每一枢接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从第一面延伸出,第二延伸部连接于第一延伸部且朝第二侧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与第一面之间有一间隙且具有远离第一延伸部的枢接端;第二机体包括第二机壳及第一输入模块,第二机壳枢接于第一机壳的第一侧,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盖合时,第一面面向第二机壳的第二面,且第二面设有容置空间,第一输入模块配置于容置空间中,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以及面向容置空间的底部,底部邻近第一端部处设有至少一枢接部,枢接于枢接结构的枢接端,第二端部滑设于第二机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空间为凹槽,第二端部滑设于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第一端部的局部容置于枢接结构的间隙;在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带动第二端部滑动以及第一端部自容置空间升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空间的底面具有多个开孔,开孔邻近于第二端部,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遮盖开孔,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展开时,第一输入模块暴露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更包括第二输入模块,配置于容置空间中,且邻近于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端部,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遮盖第二输入模块的一预定区块,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展开时,第一输入模块暴露预定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空间包括相邻的第一容置区域与第二容置区域,第一输入模块配置于第一容置区域,第二输入模块配置于第二容置区域且第二输入模块的预定区块伸入第一容置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容置区域的平行于第一端部的一长度大于第二容置区域的平行于第一端部的一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空间的底面具有多个开孔,开孔邻近于第二端部,且位于预定区块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输入模块的平行于第一端部的一长度等于第二输入模块的平行于第一端部的一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空间的面向第二端部的一内壁具有多个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输入模块更包括功能区块,功能区块位于第一容置区域且近预定区块及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端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遮盖第二输入模块的功能区块,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展开时,第一输入模块暴露功能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连接成l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空间具有相对的两内壁,且两内壁分别设有滑槽,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凸销,两凸销分别滑设两滑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壳的第一侧更设有枢接件,枢接于第二机壳,枢接结构连接于枢接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第一机体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体包括第二机壳、第一输入模块及第二输入模块,第二机壳枢接于第一机壳的第一侧,第二机壳设有容置空间,第一输入模块配置于容置空间中,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枢接于第一机壳的第一侧,第二端部滑设于第二机壳,第二输入模块配置于容置空间中,且邻近于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端部,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遮盖第二输入模块的一预定区块,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展开时,第一输入模块暴露预定区块。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第一输入模块的底部及第一机壳之间以具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的枢接结构进行连接,因此第一输入模块可随着第一机壳的掀开而使第一端部升起呈倾斜状态,以利于进行输入。另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第一输入模块及第二输入模块在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第二输入模块具有部分被第一输入模块遮盖的预定区块,且在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展开时,第一输入模块暴露预定区块,因此可在电子装置的有限的体积容量下,设置两种以上的输入模块,且其中一种位置较低的第二输入模块可具有较大的可操作区域,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不同输入方式的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2是图1a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机壳的第二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机体的简单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a至图8e是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简单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第一输入模块及第二输入模块的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2是图1a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如图1a及图2所示,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机体12及第二机体14,第一机体12包括第一机壳16,第二机体14包括第二机壳30及第一输入模块3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为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其中第一机体12例如是显示屏幕,且第二机体14例如是主机机体,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机壳16具有第一面18,第一面18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81与第二侧182,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面18例如包含显示面及显示面周围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及右边框,其中第一侧181例如为下边框,第二侧182例如为上边框,显示面可具有触控功能或单纯具有显示功能。第一侧181具有至少一枢接结构20,如图1a所示,以枢接结构20的个数为两个为例,请同时参阅图1b所示,每一枢接结构20包括第一延伸部22及第二延伸部24,第一延伸部22从第一面18的第一侧181延伸出,第二延伸部24连接于第一延伸部22且朝第二侧182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24与第一面18之间有一间隙26且第二延伸部24具有远离第一延伸部22的枢接端24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22与第二延伸部24例如连接成l型勾爪。又第一侧181例如更设有枢接件28,以供与第二机壳30连接,于一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两枢接结构20位于枢接件28的两侧,惟不限于此,于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枢接结构20可连接于枢接件28。

接续上述说明,第二机体14的第二机壳30枢接于第一机壳16的第一侧181,且具有第二面34,第二面34设有容置空间36,第一输入模块32配置于容置空间36中。第一输入模块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321与第二端部322以及面向容置空间36的底部323,底部323邻近第一端部321处设有枢接部40,第二端部322滑设于第二机壳30。具体而言,容置空间36为一凹槽,第二端部322滑设于凹槽,容置空间36例如具有相对的两内壁361及底面362,且两内壁361分别设有滑槽38;第二端部32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凸销42,两凸销42可供分别滑设于两滑槽38中。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入模块32例如是键盘模块,惟不限于此,第一输入模块32亦可为触控板、绘图板或触控显示面板等。

图3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a至图4c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a至图4c所示,第二机壳30枢接于第一机壳16的第一侧181的枢接件28(标示于图1a),第一输入模块32配置于容置空间36中,其中,第一输入模块32的底部323的枢接部40(标示于图2)枢接于枢接结构20的枢接端241(标示于图1b),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经由凸销42(标示于图1a)的装设于滑槽38(标示于图1a)而可滑设于容置空间36。如图4a所示,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盖合时,第一面18面向第二机壳30的第二面34,枢接结构20及第一输入模块32收纳于容置空间36中,且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一端部321局部容置于枢接结构20的间隙26;在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如图4b及图4c所示,随着第一机壳16的第一面18远离第二机壳30的第二面34,枢接结构20的第二延伸部24偏转远离第二面34并使得与第二延伸部24枢接的枢接部40及第一端部321自容置空间36升起,且第二端部322往接近第一机壳16方向滑动;又当第一机壳16及第二机壳30欲盖合时,随着第一机壳16的第一面18靠近第二机壳30的第二面34,枢接结构20的第二延伸部24偏转以往容置空间36的底面362靠近,并带动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一端部321下降且第二端部322往远离第一机壳16方向滑动,直至枢接结构20及整个第一输入模块32收纳于容置空间36中。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机壳的第二面的俯视示意图,未绘示第二容置区域及第二输入模块,如图所示,第二机壳30的第二面34设有容置空间36,容置空间36例如由多个内壁361及一个底面362所组成,容置空间36的底面362具有多个开孔363,当图3所示的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32遮盖开孔363,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展开时,第一输入模块32暴露部分开孔363。于一实施例中,开孔363也可仅设置于容置空间36的邻近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的一侧,开孔363例如可作为电子装置10的声音出音孔及/或冷空气的进风口。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机体的简单剖面示意图,其中尚未组装有第一输入模块32,如图6所示,第二机体14更包含有震动器44、扬声器46及散热风扇48,震动器44、扬声器46及散热风扇48设置于第二机壳30内,其中扬声器46的一端具有腔体461,腔体461具有出音孔(图中未示)以与容置空间36的底面362的开孔363连通,借以利用开孔363作为声音出音孔,又散热风扇48与开孔363之间也可构成一散热流道,当开孔363暴露时,开孔363可作为冷空气的进风口,以增加电子装置10的散热效果,可解决目前薄型高效能电子装置散热不足的问题。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中,借由具第一延伸部22及第二延伸部24的枢接结构20的配置,第一输入模块32可随着第一机壳16的掀开而使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一端部321升起,当第一输入模块32例如为键盘模块时,借由键盘模块的倾斜设置,键盘模块上的键盘字符不致如平放时容易反光而无法辨识。又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一端部321抬升时,将可适当遮蔽第一机壳16的第一面18的第一侧181,即适当遮蔽部分下边框,使得下边框变窄,达到四边窄边框的视觉效果,视觉上增加屏占比。另一方面,枢接结构20的第二延伸部24的枢接端241为枢接于第一输入模块32的底部323的枢接部40,由于枢接部40位于第一输入模块32的底部323,因此枢接结构20的枢接并不致破坏第一输入模块32的上方输入表面,而可维持输入表面的完整,此外,枢接结构20的枢接于第一输入模块32的底部323,将不需于输入表面预留枢接缺口而导致可输入表面尺寸的缩减。又由于枢接结构20例如为l型勾爪设计,将可防止重压第一输入模块32时导致第一机壳16阖上或者第一机壳16晃动的问题。再者,利用容置空间36的内壁361设有滑槽38以滑设第一输入模块32的设计,由于滑槽38并未凸出于内壁361,因此不致影响容置空间36本身的空间利用率。

图7是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装置10a包含第一机体12及第二机体14,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a例如是笔记本电脑,而第一机体12例如是显示屏幕,且第二机体14例如是主机机体,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机体12包括第一机壳16,第二机体14包含第二机壳30、第一输入模块32及第二输入模块50。第二机壳30枢接于第一机壳16的第一侧181,第二机壳30设有容置空间36,容置空间36例如为凹槽,容置空间36包括相邻的第一容置区域36a与第二容置区域36b,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容置区域36a具有相对的两内壁361,且两内壁361分别设有滑槽(图中未示);第一输入模块32配置于第一容置区域36a,第一输入模块32具有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321与第二端部322,第一端部321枢接于第一机壳16的第一侧181,第二端部322滑设于第二机壳30,具体而言,第二端部322滑设于凹槽型态的容置空间36,第二端部322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凸销(图中未示),两凸销分别滑设于两滑槽38,而使第二端部322可滑设于容置空间36。第二输入模块50配置于第二容置区域36b,且第二输入模块50具有一预定区块501伸入第一容置区域36a以邻近于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于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容置空间36例如呈t字形,其中第一容置区域36a的平行于第一端部321的长度l1大于第二容置区域36b的平行于第一端部321的长度l2,惟不限于此,在后续所绘示的图9中,第一输入模块32平行于第一端部321的长度l1等于第二输入模块50a平行于第一端部321的长度l3。

其中,上述的第一输入模块32及第二输入模块50可选自键盘模块、触控板、绘图板或触控显示面板等,于图7所绘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以第一输入模块32为键盘模块,第二输入模块50为触控板为例,惟不限于此。

图8a至图8e是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简单侧视图,其中第一机壳16及第二机壳30以虚线绘示,第一输入模块32、第二输入模块50及滑槽38以实线绘示,其中,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一表面324及第二输入模块50的第二表面502之间具有一高度落差,且第二表面502低于第一表面324,适于第一输入模块32可沿着滑槽38来回滑动,借以遮盖或暴露预定区块501。如图8a所示,当第一机壳16与二机壳30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32遮盖第二输入模块50的预定区块501;图8b至图8e绘示了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展开的过程,其中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之间的夹角θ分别为60度、90度、135度及180度,如图8b至图8d所示,随着第一机壳16的展开,第一输入模块32沿着滑槽38往接近第一机壳16方向滑动,随着展开角度的增加,第二输入模块50的预定区块501被遮盖的区域持续递减,而使第二输入模块50的可操作区域持续递增,如图8e所示,当第一机壳16展开至与第二机壳30间呈180度夹角时,第二输入模块50完全或几乎完全暴露。

请再参阅图7所示,第二输入模块50更包括功能区块364,功能区块364位于第一容置区域36a且邻近预定区块501及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32除了遮盖第二输入模块50的预定区块501之外,亦同时遮盖预定区块501两侧的功能区块364,此两功能区块364位于第一容置区域36a的一部分且邻近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于一实施例中,功能区块364的底面362可具有多个开孔(图中未示),开孔邻近且位于预定区块501的两侧,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32同时遮盖第二输入模块50的预定区块501、两侧的功能区块364以及开孔,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展开时,除了暴露预定区块501之外,亦暴露了两侧的功能区块364及开孔。又开孔的分布也可如图5所示,于第一容置区域36a的底面362设置两排的开孔363,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展开时,第一输入模块32暴露部分开孔363。抑或于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开孔也可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36a的面向第二端部322的内壁361上。开孔例如可作为电子装置10a的声音出音孔及/或冷空气的进风口。抑或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预定区块501与第一输入模块32的位置关系为图8d的状态,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之间的夹角θ(标示于图8d)为135度,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部分遮盖第二输入模块50的预定区块501,亦部分遮盖位于预定区块501两侧的功能区块364及开孔。

于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亦可在功能区块364中设置触控条(touchbar)及/或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例如可显示时间及/或商标,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32同时遮盖第二输入模块50的预定区块501以及在功能区块364中的触控条及/或显示面板,以提供保护效果。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第一输入模块及第二输入模块的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输入模块32平行于第一端部321的长度l1等于第二输入模块50a平行于第一端部的长度l3,第二输入模块50a的预定区块501的长度l4也与第一端部321的长度l1等长。当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遮盖第二输入模块50a的预定区块501。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机壳16与第二机壳30之间的夹角θ(标示于图8d)为135度,其中第一输入模块32的第二端部322部分遮盖第二输入模块50a的预定区块501。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由于第一输入模块及第二输入模块在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具有部分的重叠,因此可在电子装置的有限的体积容量下,设置两种以上的输入模块,且其中一种位置较低的输入模块(例如第二输入模块)可具有较大的可操作区域,以满足使用者对于不同输入方式的需求。

上述第一输入模块及第二输入模块在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具有部分的重叠的设计亦可应用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因此,在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模块的底部及第一机壳之间以具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的枢接结构进行连接,且容置空间包括相邻的第一容置区域与第二容置区域,将第一输入模块配置于第一容置区域,第二输入模块配置于第二容置区域且第二输入模块的预定区块伸入第一容置区域。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盖合时,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端部遮盖第二输入模块的预定区块;当随着第一机壳的掀开借由枢接结构带动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一端部升起时,同时暴露第二输入模块的预定区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