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结构特征优化的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07237发布日期:2020-06-05 23:14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结构特征优化的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处理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对于颈动脉图像的分割,主要有以下:

1)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自动分割:该方法属于半自动的分割方法,用运动的参数轮廓去拟合目标边界,轮廓的演化靠多次迭代,以优化能量函数来实现,而能量函数的构造涉及手工调试模型参数,一般为轮廓的外力(图像梯度),轮廓内力(形状先验)等,此外,实现具体位置的分割还需要进行手工设置初始轮廓位置和大小。

2)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割:该方法可以分为有监督机器学习和无监督机器学习两种类型,有监督的方法有svm(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方法,通过学习图像每个像素对应的人工标注来建立模型;无监督的方法典型的是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方法,对数据集的分布进行建模,从而对像素分类。以上方法中,除了在训练时需要调试超参数之外,模型还需要手工选取多种特征来实现较好的分割效果。

3)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该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一般有比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他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集,并且需要花费巨大的训练代价(硬件、存储空间、训练时间)来实现,是一种端到端的方法,即用户输入一个图像,不需要用户其他操作就可以获得一个分割结果。

虽然目前技术能够基本实现大致上的颈动脉分割,但是还存在一些分割不完整或者过渡分割的区域。例如在颈动脉mri图像中带斑块的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其内腔严重狭窄,还有颈动脉分支的上侧可能存在多个小分支,从而加大了分割的难度,现有方法容易在这些位置欠分割。此外,在颈动脉周围存在一些与颈动脉相似的动脉血管,这些并不是在分析动脉斑块粥样硬化病症的目标,但是现有技术容易将这些部分作为颈动脉分割的内容,造成过度分割。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结构特征优化的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病人的具体生理情况,帮助医生分析与诊断病情,术前方案规划及术后评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这样病症来说,利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精确的分割,能够辅助医生工作,而本发明也提供了更加精确结果和更直观的应用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结构特征优化的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初始分割模型获得预分割s:通过颈动脉分割方法获得预分割的三维二值图像;

步骤2、基于分割子区域的距离来优化分割,过程如下:

步骤2.1:对预分割s提取其区域范围信息,优化分各个结果,将n个分割区域分为最大区域r_max和待判定区域r_i(i=1,...,n-1);

步骤2.2:定义在s中根据8连通规则可统计所有的区域的点集ri,其中包含体素个数最多的最大区域的点集rm,通过计算其他区域点集与最大区域点集的欧氏距离(二范数),以最小的欧式距离代表区域间的距离:

di=min||rm-ri||2,i={1,...,n-1}

sn={r0,...rn-1,rm},sn=sn-1∪{rm}

其中sn代表内腔预分割的区域集合,包含n个区域,除去最大区域rm,其余的区域为待判定区域ri的集合sn-1;

步骤2.3:然后利用距离门限值dmin来筛选预分割中的异常分割区域,得到优化后的区域sopt,

其中对于体素数量过大的区域,通过用marching-cubes方法构建三维表面以简化计算量;

步骤3、基于中心线端点距离来优化分割,过程如下:

步骤3.1:分别对每个预分割提取其中心线信息,用三维细化方法(lee-1994)获得每个区域的中心线;

步骤3.2:对优化后的区域的中心线,并找到他们的端点集pi,对于最大区域rm有其骨架(中心线)的端点集pm;

步骤3.3:和步骤2.2类似,我们计算待判定端点集pi到最大区域端点pm之间的欧氏距离,并用最大端点距离门限值来进一步筛选距离过大的区域(公式和上一步骤类似,距离的表示用区域距离计算变成中心线端点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优化分割;

步骤4、基于血管方向和中心线端点向量夹角来优化分割,过程如下:

步骤4.1:对优化后的区域,在计算出每个待判定区域所代表的的血管中心线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来获得该中心线的大致方向:

u∑vt=p(x,y,z)-p′(x′,y′,z′)

上式中,p(x,y,z)代表每个中心线上所有的点集位置构成的n×3矩阵,p’(x’,y’,z’)为点集的平均位置,在svd分解时他们行数相同(p’(x’,y’,z’)复制自身来实现),通过svd分解之后矩阵v的第一行代表该中心线的方向(血管方向vc);

步骤4.2:用最大区域中心线端点和待判定区域端点定义端点向量集vep:

其中eo和em分别为每个从待判定中心线端点点集和最大区域中心线端点集;

步骤4.3:然后用端点向量集和血管方向集,定义中心线端点和最大区域中心线端点的夹角集ai:

其中,

n代表端点向量集中的向量个数,copt为优化后的中心线集,只要夹角集中有一个角度小于角度门限值θthr,该中心线代表的待判定区域就会保留;

步骤5、利用优化后的分割训练新的分割模型:最后利用优化后的预分割结果,结合初始图像进行级联分割模型的训练。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分割方法为半自动三维主动轮廓模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割方法或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病人的具体生理情况,帮助医生分析与诊断病情,术前方案规划及术后评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这样病症来说,利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精确的分割,能够辅助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结构特征优化的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基于结构特征优化的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的步骤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基于结构特征优化的颈动脉级联学习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初始分割模型获得预分割s:通过颈动脉分割方法获得预分割的三维二值图像;

步骤2、基于分割子区域的距离来优化分割,过程如下:

步骤2.1:对预分割s提取其区域范围信息,优化分各个结果,将n个分割区域分为最大区域r_max和待判定区域r_i(i=1,...,n-1);

步骤2.2:定义在s中根据8连通规则可统计所有的区域的点集ri,其中包含体素个数最多的最大区域的点集rm,通过计算其他区域点集与最大区域点集的欧氏距离(二范数),以最小的欧式距离代表区域间的距离:

di=min||rm-ri||2,i={1,...,n-1}

sn={r0,...rn-1,rm},sn=sn-1∪{rm}

其中sn代表内腔预分割的区域集合,包含n个区域,除去最大区域rm,其余的区域为待判定区域ri的集合sn-1;

步骤2.3:然后利用距离门限值dmin来筛选预分割中的异常分割区域,得到优化后的区域sopt,

其中对于体素数量过大的区域,通过用marching-cubes方法构建三维表面以简化计算量;

步骤3、基于中心线端点距离来优化分割,过程如下:

步骤3.1:分别对每个预分割提取其中心线信息,用三维细化方法(lee-1994)获得每个区域的中心线;

步骤3.2:对优化后的区域的中心线,并找到他们的端点集pi,对于最大区域rm有其骨架(中心线)的端点集pm;

步骤3.3:和步骤2.2类似,我们计算待判定端点集pi到最大区域端点pm之间的欧氏距离,并用最大端点距离门限值来进一步筛选距离过大的区域(公式和上一步骤类似,距离的表示用区域距离计算变成中心线端点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优化分割;

步骤4、基于血管方向和中心线端点向量夹角来优化分割,过程如下:

步骤4.1:对优化后的区域,在计算出每个待判定区域所代表的的血管中心线后,我们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来获得该中心线的大致方向:

u∑vt=p(x,y,z)-p′(x′,y′,z′)

上式中,p(x,y,z)代表每个中心线上所有的点集位置构成的n×3矩阵,p’(x’,y’,z’)为点集的平均位置,在svd分解时他们行数相同(p’(x’,y’,z’)复制自身来实现),通过svd分解之后矩阵v的第一行代表该中心线的方向(血管方向vc);

步骤4.2:用最大区域中心线端点和待判定区域端点定义端点向量集vep:

其中eo和em分别为每个从待判定中心线端点点集和最大区域中心线端点集;

步骤4.3:然后用端点向量集和血管方向集,定义中心线端点和最大区域中心线端点的夹角集ai:

其中,

n代表端点向量集中的向量个数,copt为优化后的中心线集,只要夹角集中有一个角度小于角度门限值θthr,该中心线代表的待判定区域就会保留;

以上的三种优化方法(步骤2、步骤3、步骤4)对基于局部语义分割模型的颈动脉预分割、基于全局语义分割模型的颈动脉预分割、融合模型的颈动脉预分割进行处理后,得到优化后的三个分割结果(p’、g’、c’)。

步骤5、利用优化后的分割训练新的分割模型:最后利用优化后的预分割结果,结合初始图像进行级联分割模型的训练。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分割方法为半自动三维主动轮廓模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割方法或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