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37368发布日期:2020-06-09 20:2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一些企业架构层级复杂,企业涉及多地区,以及对某个城市进行多业务区域划分等错综复杂的环境,对于每个层级管理者和业务负责者来说,获取准确的数据指标,如果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到的数据是不准确、不清晰,导致业务发展偏离正确轨道;最终由于数据不准确导致决策失败。具体体现在:

1、目前企业各个部门对业务变化以及对业务了解的程度会存在对同一指标采用不同的取值口径,从而导致企业数据不一致;

2、相关经营分析数据过于分散,各业务部门负责各自部门的数据报表,管理层不能一目了然了解各业务的综合情况;

3、业务负责者不能从众多报表中得到属于自己业务和区域相关的数据,重点指标监控效率低,不能有效的得到数据的支撑;

4、众多数据报表的安全性得不到控制,导致数据安全问题突出,数据资产流失,严重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将基础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使同一指标采用相同的取值口径,管理层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各业务的综合情况,业务负责者能够快速地从总舵报表中获取属于自己业务和区域相关的数据,而且通过数据层级划分,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资产流失,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发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所述报表生成方法包括:

自定义地图,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对应的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为自定义的地图区域赋予不同的可视化图形标志,其中,各所述地图层级分别包括多个自定义的地图区域;

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把有效数据置入数据仓库中,根据维度划分,从有效数据中汇聚数据指标,按照不同的维度将数据指标进行数据分层,形成不同的数据层级,将所述数据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并将数据层级中的数据指标和与该数据层级对应的地图层级和地图区域进行关联,形成地图数据;

设定可选择的参数指标,所述参数指标包括可选日期范围;

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基于所述地图数据绘制数据可视化报表,并在综合报表平台展示对应的所述数据可视化报表,其中,所述业务需求信息包括所述参数指标。

可选地,其中:

还包括权限设定的步骤,所述权限设定的步骤包括:

设定多个用户角色;

将用户角色与用户账号关联,使一个用户角色对应至少一个用户账号,且使一个用户账号仅对应一个用户角色;

分别为不同的用户角色设定对应可访问的数据层级。

可选地,其中:

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绘制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具体为:

根据用户账号,确定该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角色,获取该用户的使用权限;

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绘制与用户的使用权限对应的数据层级范围内、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

可选地,其中:

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区域的方法为:

根据公司业务所在区域设定所述地图层级,所述地图层级至少包括城市、大区、区域和小区四级结构;

获取公司业务所在区域的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形成小区图标;

将区域进行多边形划分,并依据地图层级将各小区划分到对应的区域,形成区域图标;

将大区进行多边形划分,并依据地图层级将各将区域划分到对应的大区,形成大区图标;

将城市进行多边形划分,并依据地图层级将各大区划分到对应的城市,形成城市图标。

可选地,其中:

所述小区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小区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的成正比;所述区域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区域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成正比;所述大区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大区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成正比;所述城市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城市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成正比。

可选地,其中:

还包括:

在地图区域中配置数据指标,使数据指标在所述地图区域中展示;其中,所述数据指标包括n个指标级别,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一指标级别对应以第一种颜色在地图区域中展示,第n个指标级别对应以与所述第一种颜色不同的其他颜色在地图区域中展示。

可选地,其中:

所述数据可视化报表至少包括业务报表、综合报表和预测报表。

可选地,其中:

所述基础数据至少包括房源数据、动销率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所述报表生成系统包括:

地图模块,用于自定义地图,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对应的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为自定义的地图区域赋予不同的可视化图形标志,其中,各所述地图层级分别包括多个自定义的地图区域;

数据模块,用于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把有效数据置入数据仓库中,根据维度划分,从有效数据中汇聚数据指标,按照不同的维度将数据指标进行数据分层,形成不同的数据层级,将所述数据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并将数据层级中的数据指标和与该数据层级对应的地图层级和地图区域进行关联,形成地图数据;

参数模块,用于设定可选择的参数指标,所述参数指标包括可选日期范围;

报表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基于所述地图数据绘制数据可视化报表,并在综合报表平台展示对应的所述数据可视化报表,其中,所述业务需求信息包括所述参数指标。

可选地,其中:

还包括权限控制模块,所述权限控制模块用于设定多个用户角色;并用于将用户角色与用户账号关联,使一个用户角色对应至少一个用户账号,且使一个用户账号仅对应一个用户角色;还用于分别为不同的用户角色设定对应可访问的数据层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中,通过自定义地图的方式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和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对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层,并将数据层级与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及关联,如此相当于将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中管理,而且可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绘制出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并进行展示。此种方式将基础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使同一指标采用相同的取值口径,因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数据的一致性;而且,管理层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各业务的综合情况,业务负责者能够快速地从总舵报表中获取属于自己业务和区域相关的数据,大大提升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提升了重点指标的监控效率,使得重点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数据支撑;此外,通过数据层级划分,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资产流失,因而还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发展。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中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区域的一种流程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的一种流程图,请参见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自定义地图,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对应的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为自定义的地图区域赋予不同的可视化图形标志,其中,各所述地图层级分别包括多个自定义的地图区域;

步骤102、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把有效数据置入数据仓库中,根据维度划分,从有效数据中汇聚数据指标,按照不同的维度将数据指标进行数据分层,形成不同的数据层级,将所述数据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并将数据层级中的数据指标和与该数据层级对应的地图层级和地图区域进行关联,形成地图数据;

步骤103、设定可选择的参数指标,所述参数指标包括可选日期范围;

步骤104、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基于所述地图数据绘制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并在综合报表平台展示对应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其中,所述业务需求信息包括参数指标。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中,通过上述步骤101中自定义地图的方式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和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通过上述步骤102对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层,并将数据层级与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及关联,如此相当于将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中管理,而且可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绘制出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并进行展示。在实际应用时,用户可通过输入日期范围,获取到该日期范围内与业务需求对应的数据可视化报表。此种方式将基础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使同一指标采用相同的取值口径,因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数据的一致性;而且,管理层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各业务的综合情况,业务负责者能够快速地从总舵报表中获取属于自己业务和区域相关的数据,大大提升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提升了重点指标的监控效率,使得重点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数据支撑;此外,通过数据层级划分,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资产流失,因而还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02中,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把有效数据置入数据仓库中,此处的有效数据指的是符合数据仓库格式要求的数据。由于基础数据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无效的数据,例如,数据格式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比如数据单位要求为m,实际数据单位为km时,此项数据则为无效数据,需要删除。因此,此处的有效数据指的是过滤掉无效数据后的数据。

可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还包括权限设定的步骤,所述权限设定的步骤包括:

设定多个用户角色;

将用户角色与用户账号关联,使一个用户角色对应至少一个用户账号,且使一个用户账号仅对应一个用户角色;

分别为不同的用户角色设定对应可访问的数据层级。

具体地,本申请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中,设定了多个用户角色,例如,此处的用户角色可包括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和一般用户等,对于高级管理者而言,其具备最高权限,可以查看所有数据层级对应的数据;对于中级管理者而言,其权限低于最高权限,可查看指定数据层级对应的数据;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其权限最低,仅可查看固定数据层级对应的数据。对于中介管理者和一般用户,又可通过所处业务区域对其所能够查看的数据层级进行区分,例如一般用户归属a城市a区域,那么该一般用户仅能查看a区域的数据;一般用户归属b城市b区域,那么该一般用户仅能查看b区域对应的数据;中级管理者归属a城市,那么该中级管理者可查看a城市中所有区域对应的数据。对于用户而言,每个用户账号仅对应一个角色,而一个角色可对应多个用户。通过创建不同的角色,给不同的用户分入不同的角色中,给不同的角色授权访问该产品。根据每个用户管理查看的区域的范围,结合数据模块中对数据区域进行限制,达到控制数据权限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可选地,上述步骤104中,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绘制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具体为:

根据用户账号,确定该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角色,获取该用户的使用权限;

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绘制与用户的使用权限对应的数据层级范围内、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某一用户通过其用户账户登录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时,系统将首先对用户角色进行验证,例如当验证该用户为高级管理者时,对应的高级管理者的权限是可以查看所有数据层级所对应的数据,如此可根据其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绘制对一个的数据可视化报表。例如当验证该用户为一般用户时,对应的一般用户仅可查看固定层级的数据,那么,根据该一般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仅绘制与该用户的权限对应的数据层级范围内的数据可视化报表。通过数据层级的划分和权限的控制,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大大避免了数据流失的可能,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态发展。

可选地,上述步骤101中,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区域的方法可参见图2,图2所示为本申请中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区域的一种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公司业务所在区域设定所述地图层级,所述地图层级至少包括城市、大区、区域和小区四级结构;

步骤202、获取公司业务所在区域的小区的经纬度信息,形成小区图标;

步骤203、将区域进行多边形划分,并依据地图层级将各小区划分到对应的区域,形成区域图标;

步骤204、将大区进行多边形划分,并依据地图层级将各将区域划分到对应的大区,形成大区图标;

步骤205、将城市进行多边形划分,并依据地图层级将各大区划分到对应的城市,形成城市图标。

具体地,本申请中对区域、大区和城市进行多边形划分的方法可参照泰森多边形法进行,泰森多边形法具体方法可参考网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泰森多边形法/7397803?fr=aladdin进行。根据公司业务所在区域设定所述地图层级,此处的地图层级至少包括城市、大区、区域和小区四级结构。假设公司业务所在区域包括a城市的大区a1和a2,大区a1对应包括区域a11和a12,区域a11对应包括小区a111和小区a112;大区a2对应包括区域a21和a22,区域a21对应包括小区a211和小区a21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获取公司业务所在区域的小区的经纬度信息,例如获取小区a111、a112、a211和a212的经纬度信息,形成对应的小区图标。然后根据泰森多边形法,将区域进行多边形划分,形成区域图标,并将各小区分到对应的区域,例如将小区a111、a112划分到区域a11中,将小区a211和a212划分到区域a21中。根据泰森多边形法,将大区进行多边形划分,形成大区图标,并将区域划分到对应的大区,例如将区域a11和a12划分到大区a1,将区域a21和区域a22划分到大区a2。最后将城市进行多边形划分,形成城市图标,将大区划分到对应的城市,例如将大区a1和a2划分到城市a中。

可选地,所述小区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小区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的成正比;所述区域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区域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成正比;所述大区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大区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成正比;所述城市图标的大小与对应城市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成正比。

具体地,本申请将小区/区域/大区/城市图标的大小设计为与小区/区域/大区/城市中所包含的有效数据的总量成正比时,通过地图即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有效数据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当此处的有效数据体现为房源数据时,从地图上即可直观地了解到公司房源在全国各地的数量分布情况,从而使得地图的展示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方便用户获取所需业务数据信息。

可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还包括:

在地图区域中配置数据指标,使数据指标在所述地图区域中展示;其中,所述数据指标包括n个指标级别,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一指标级别对应以第一种颜色在地图区域中展示,第n个指标级别对应以与所述第一种颜色不同的其他颜色在地图区域中展示。

具体地,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还包括在地图区域中配置数据指标的过程,此处的数据指标例如可以是动销数据。在可视化的地图模块中各种颜色分别代表动销的情况,在地图属性中设置数据来源,例如设置持有量为点地图的属性,即可完成点地图数据的配置,并在区域地图中配置相应要展示的数据指标,例如把动销数据分为0-10,10-20,20-40等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定义不同的颜色,如此即可完成区域地图的可视化配置。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地图中设置的颜色获取到对应的数据指标,例如蓝色代表动销数据为0-10,红色代表动销数据为10-20,黄色代表动销数据20-40,在地图中,用户可直观地获取到不同的动销数据等级的分布情况,相当于将各种业务数据在地图上进行了集成展示,用户通过地图即可获取到有效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数据可视化报表至少包括业务报表、综合报表和预测报表。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绘制不同的业务方面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在综合报表平台上直接展示各业务数据,例如可包括各业务主要指标在近30日的趋势图,根据目前的数据模型计算相应的业务改进策略,还能支持明细数据的导出等操作。其中,数据质保的构件是业务需求把各主体的数据进行模块化的规整,生成业务报表1……n,综合报表1……n,以及预测报表等。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对应的权限获取到相应的报表数据,因而避免了数据丢失的现象,使得各项报表数据得以有效利用。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基础数据至少包括房源数据、动销率数据。当然,除了房源数据和动销率数据外,基础数据还可包括公司所关心的各种业务数据,本申请在此不再进行罗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请参见图3,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报表生成系统包括:

地图模块301,用于自定义地图,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对应的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为自定义的地图区域赋予不同的可视化图形标志,其中,各所述地图层级分别包括多个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可选地,该地图模块根据地图可视化的类型,地图的大小、颜色显示等相应的数据指标,能使重点指标在地图上重点突出。根据企业业务的需求在地图上生成不同的地图区域,根据点击的区域和某城市出现在该区域下的数据,形成可视化的报表。

数据模块302,用于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把有效数据置入数据仓库中,根据维度划分,从有效数据中汇聚数据指标,按照不同的维度将数据指标进行数据分层,形成不同的数据层级,将所述数据层级与所述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并将数据层级中的数据指标和与该数据层级对应的地图层级和地图区域进行关联,形成地图数据。

参数模块303,用于设定可选择的参数指标,所述参数指标包括可选日期范围。本申请在可视化系统中增加可选择性的参数指标进行筛选,使可视化的数据更加灵活。该模块主要获取目前所有的有效数据日期的筛选,默认取有效数据日期的最后一天,用户可以选择日期回顾曾经的数据,结合地图模块的地图区域信息刷新数据报表。

报表模块304,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信息,基于所述地图数据绘制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并在综合报表平台展示对应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其中,所述业务需求信息包括所述参数指标。可选地,该报表模块直接展示各业务数据的综合报表,即数据可视化报表,包括各业务主要指标近30日的趋势图,根据目前的数据模型的计算根除相应的业务改进策略,支持明细数据的导出,便于进行具体问题查找和核对等。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中,通过地图模块301自定义地图,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和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通过数据模块302对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层,并将数据层级与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及关联,如此相当于将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中管理,而且可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绘制出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并进行展示。在实际应用时,用户可通过输入日期范围,获取到该日期范围内与业务需求对应的数据可视化报表。此种方式将基础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使同一指标采用相同的取值口径,因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数据的一致性;而且,管理层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各业务的综合情况,业务负责者能够快速地从总舵报表中获取属于自己业务和区域相关的数据,大大提升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提升了重点指标的监控效率,使得重点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数据支撑;此外,通过数据层级划分,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资产流失,因而还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发展。

可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请参见图4,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还包括权限控制模块305,权限控制模块305用于设定多个用户角色;并用于将用户角色与用户账号关联,使一个用户角色对应至少一个用户账号,且使一个用户账号仅对应一个用户角色;还用于分别为不同的用户角色设定对应可访问的数据层级。该权限控制模块创建不同的角色,给不同的用户分入不同的角色中,给不同的角色授权访问该产品。根据每个用户管理查看的区域的范围,结合数据模块中对数据区域进行限制,达到控制数据权限的目的。

具体地,本申请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中,通过权限控制模块305设定了多个用户角色,例如,此处的用户角色可包括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和一般用户等,对于高级管理者而言,其具备最高权限,可以查看所有数据层级对应的数据;对于中级管理者而言,其权限低于最高权限,可查看指定数据层级对应的数据;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其权限最低,仅可查看固定数据层级对应的数据。对于中介管理者和一般用户,又可通过所处业务区域对其所能够查看的数据层级进行区分,例如一般用户归属a城市a区域,那么该一般用户仅能查看a区域的数据;一般用户归属b城市b区域,那么该一般用户仅能查看b区域对应的数据;中级管理者归属a城市,那么该中级管理者可查看a城市中所有区域对应的数据。对于用户而言,每个用户账号仅对应一个角色,而一个角色可对应多个用户。通过创建不同的角色,给不同的用户分入不同的角色中,给不同的角色授权访问该产品。根据每个用户管理查看的区域的范围,结合数据模块中对数据区域进行限制,达到控制数据权限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数字可视化产品,即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业人员了解各业务数据指标的状况,获取到综合性的业务数据报表;其要点在于提供了如下模块进行区域数据的整合、划分、管理。其中,

地图模块:基于基础数据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划分模块,赋予不同的可视化的图形标志。

数据模块:在海量数据中经过数据的etl(转化-清洗-加载)把有效数据放入数据仓库中,根据维度划分,从海量数据中汇聚数据指标,按照不同维度进行数据的分层。

参数模块:可视化系统中增加可选择性的参数指标进行筛选,使可视化的数据更加灵活。

报表模块: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绘制不同的业务方面的数据可视化的报表分析。

权限控制模块:根据用户不同的级别角色,设置相应的可视化区域和数据层级的可视化产品的访问权限控制,依据角色和人员归属结合为本发明提供数据安全的保障。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地图技术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中,通过自定义地图的方式形成自定义的地图层级和自定义的地图区域,并对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层,并将数据层级与地图层级一一对应及关联,如此相当于将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中管理,而且可用户输入的业务需求绘制出对应业务需求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并进行展示。此种方式将基础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使同一指标采用相同的取值口径,因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数据的一致性;而且,管理层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各业务的综合情况,业务负责者能够快速地从总舵报表中获取属于自己业务和区域相关的数据,大大提升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提升了重点指标的监控效率,使得重点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数据支撑;此外,通过数据层级划分,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资产流失,因而还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发展。此外,企业管理者方便了解企业各业务主要数据指标,并给予现有数据状况对未来的业务发展的建议。管理者获取到更加综合性的数据。权限控制赋予了不同管理人员的对应管理范围内的数据,提供更友好的用户交互。通过对各个数据区域的划分和权限控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资产流失,企业发展得到一定的保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