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7146发布日期:2020-08-07 19:4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关于一种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特别是一种能够防止误触的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式装置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针对不同的使用者需求而开发出各式各样种类的智能穿戴式装置,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

智能手表中的智能精品表由于具有实体金属指针,金属指针会影响智能手表的触控面板的电容值变化,在使用者无触碰的情况下误判为触控操作,使智能手表容易产生误触的情况,增加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及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种穿戴式装置包含指针、触控面板及处理电路。指针包含多个指针区段,触控面板包含多个触控面板区块。处理电路用以判断指针区段的其中一者及触控面板区块的其中一者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是否大于指针区段的其中一者及触控面板区块的其中一者之间的参考电容值,当等效电容值大于参考电容值时,处理电路用以执行穿戴式装置的触控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穿戴式装置的操作方法包含下列操作:通过处理电路判断指针区段的其中一者及触控面板区块的其中一者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是否大于指针区段的其中一者及触控面板区块的其中一者之间的参考电容值;当等效电容值大于参考电容值时,执行触控操作。

综上所述,穿戴式装置根据不同的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而设定不同的参考电容值,并判断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是否大于参考电容值,大于参考电容值则执行穿戴式装置的触控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穿戴式装置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穿戴式装置剖面功能方块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穿戴式装置

110:指针

110a、110b、110c、110d、110e:指针区段

120:触控面板

120a、120b、120c、120d、120e、120f:触控面板区块

130:显示面板

140:处理电路

150:玻璃层

160:表带

200、200a:操作方法

s210、s211、s212、s213、s220、s230:步骤

aa’: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具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此外,本文中所使用之「及/或」,包含相关列举项目中一或多个项目的任意一个以及其所有组合。

于本文中,当一元件被称为「连结」或「耦接」时,可指「电性连接」或「电性耦接」。「连结」或「耦接」亦可用以表示二或多个元件间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动。此外,虽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语描述不同元件,该用语仅是用以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除非上下文清楚指明,否则该用语并非特别指称或暗示次序或顺位,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穿戴式装置100示意图。穿戴式装置100包含指针110、触控面板120及表带160,穿戴式装置100可以是具有实体金属指针的智能手表,触控面板120可以是电容式触控面板。穿戴式装置100根据触控面板120的电容值变化判断穿戴式装置100是否被触控。

在穿戴式装置100没有被使用的情况下,触控面板120的电容值无变化,因此穿戴式装置100判断为无触控情况。

由于电容在结构上是由两个金属板或是金属表面的导体所构成,当使用者的手指接触触控面板120时,由于人体为导体,手指与触控面板120之间会形成一个新的电容,此电容为手指与触控面板120之间的电容值。此时的等效电容值为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手指与触控面板120之间的电容值,总和大于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因此穿戴式装置100判断为触控状态,而执行触控操作。

在穿戴式装置100具有指针110的情况下,由于指针110同样为导体,因此指针110与触控面板120之间也会形成新的电容,此电容为指针110与触控面板120之间的电容值。同样地,此时的等效电容值为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指针110与触控面板120之间的电容值,总和大于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在此情况下当使用者无接触触控面板120或无使用穿戴式装置100时,穿戴式装置100也会判断为触控状态而执行触控操作造成误判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校正穿戴式装置100的电容值判断方式以避免此情况发生。

请参考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如图1所示的穿戴式装置100的线段aa’剖面功能方块图。穿戴式装置100包含指针110、触控面板120、显示元件130、处理电路140、玻璃层150及表带160。

请参考图3a,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示意图。指针110包含指针区段110a及指针区段110b,触控面板120包含触控面板区块120a、触控面板区块120b及触控面板区块120c。为了方便说明,以指针区段110a、指针区段110b、触控面板区块120a、触控面板区块120b及触控面板区块120c做为例子说明,但本发明的指针及触控面板不以此分段及分区方法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其他设计方式。

于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区块的分区方法可以是以触控面板区块120a的面积为1倍,其他区块的面积设计为0.8倍到1.2倍之间。例如,触控面板区块120b设计为1.2倍,触控面板区块120c设计为0.8倍。

如前文描述造成误判的情况,因此需要校正与指针110重迭的触控面板120的判断方式。处理电路140用以判断所有指针区段的其中一者及所有触控面板区块的其中一者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是否大于它们之间的参考电容值,当等效电容值大于参考电容值时,处理电路140用以执行穿戴式装置100的触控操作。以下以指针区段110a、指针区段110b、触控面板区块120a、触控面板区块120b及触控面板区块120c做为例子说明。

当使用者尚未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a时,由于触控面板区块120a与指针110的指针区段110a重迭,因此需要校正触控面板区块120a与指针区段110a之间的参考电容值以避免使用者尚未碰触时就造成误判的状况。此时的校正方式为处理电路140设定触控面板区块120a与指针区段110a之间的参考电容值为指针区段110a与触控面板区块120a之间的等效电容值,也就是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指针区段110a与触控面板区块120a之间的电容值。

此时由于触控面板区块120a与指针区段110a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没有大于触控面板区块120a与指针区段110a之间的参考电容值,处理电路140判断为未触碰状态。

当使用者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a时,由于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a之间也会形成新的电容值,指针区段110a与触控面板区块120a之间的等效电容值加上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a之间的电容值大于所设定的参考电容值,因此处理电路140判断为触控而执行穿戴式装置100的触控操作。

当使用者尚未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b时,由于触控面板区块120b与指针110未重迭,因此处理电路140无需校正触控面板区块120b的参考电容值,而维持触控面板区块120b的参考电容值为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

此时由于触控面板区块120b的等效电容值没有大于触控面板区块120b的参考电容值,处理电路140判断为未触碰状态。

当使用者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b时,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b之间形成新的电容值,此时触控面板区块120b的等效电容值大于触控面板区块120b的参考电容值,也就是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b之间的电容值大于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因此处理电路140判断为触控而执行穿戴式装置100的触控操作。

当使用者尚未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c时,由于触控面板区块120c与指针110的指针区段110b重迭,因此需要校正参考电容值以避免使用者尚未碰触时就造成误判的状况。此时的校正方式为处理电路140设定触控面板区块120c与指针区段110b之间的参考电容值为触控面板区块120c与指针区段110b之间的等效电容值,也就是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指针区段110b与触控面板区块120c之间的电容值。

此时由于触控面板区块120c与指针区段110b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没有大于触控面板区块120c与指针区段110b之间的参考电容值,处理电路140判断为未触碰状态。

当使用者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c时,由于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c之间也会形成新的电容值,指针区段110b与触控面板区块120c之间的等效电容值加上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c之间的电容值大于所设定的参考电容值,因此处理电路140判断为触控而执行穿戴式装置100的触控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指针区段的分段方式可以设计为指针区段110a大于指针区段110b,触控面板区块120a、触控面板区块120b及触控面板区块120c彼此相等。因此指针区段110a与触控面板区块120a之间的等效电容值大于指针区段110b与触控面板区块120c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指针区段110a与触控面板区块120a之间的参考电容值大于指针区段110b与触控面板区块120c之间的参考电容值。

也就是说,不同面板区块与不同指针区段之间的参考电容值是根据面板区块与指针区段之间重迭的面积所设定,重迭的面积不同,则会有不同的参考电容值。

请参考图3b,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示意图。指针110包含指针区段110c、指针区段110d及指针区段110e,触控面板120包含触控面板区块120d、触控面板区块120e及触控面板区块120f。为了方便说明,以指针区段110c、指针区段110d、触控面板区块120e、触控面板区块120d及触控面板区块120e及触控面板区块120f做为例子说明,但本发明的指针及触控面板不以此分段及分区方法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其他设计方式。

于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区块的分区方法可以是以触控面板区块120d的面积为1倍,其他区块的面积设计为0.6倍到1.2倍之间。例如,触控面板区块120f设计为1.2倍,触控面板区块120e设计为0.6倍。

于此实施例中,指针区段110c、指针区段110d及指针区段110e可以设计为彼此相等。如前文所描述,不同面板区块与不同指针区段之间的参考电容值是根据面板区块与指针区段之间重迭的面积所设定,因此与指针区段110c、指针区段110d及指针区段110e重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d、触控面板区块120e及触控面板区块120f的参考电容值可以设定为同一个电容值。以下详细说明。

当使用者尚未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d时,由于触控面板区块120d与指针110的指针区段110e重迭,因此需要校正参考电容值以避免使用者尚未碰触时就造成误判的状况。此时的校正方式为处理电路140设定触控面板区块120d与指针区段110e之间的参考电容值为触控面板区块120d与指针区段110e之间的等效电容值,也就是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指针区段110e与触控面板区块120d之间的电容值。

同样地,当使用者尚未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e或触控面板区块120f时,由于指针区段110c、指针区段110d及指针区段110e设计为彼此相等,因此处理电路140设定触控面板区块120e与指针区段110c之间的参考电容值为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指针区段110c与触控面板区块120e之间的电容值,设定触控面板区块120f与指针区段110d之间的参考电容值为触控面板120本身的电容值加上指针区段110d与触控面板区块120f之间的电容值。

而指针区段110e与触控面板区块120d之间的电容值、指针区段110c与触控面板区块120e之间的电容值和指针区段110d与触控面板区块120f之间的电容值相等,因此三者所设定的参考电容值也会相等。

当使用者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d时,由于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d之间也会形成新的电容值,指针区段110e与触控面板区块120d之间的等效电容值加上手指与触控面板区块120d之间的电容值大于所设定的参考电容值,因此处理电路140判断为触控而执行穿戴式装置100的触控操作。使用者碰触触控面板120中的触控面板区块120e及触控面板区块120f时的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200流程图,为使图4所示之操作方法200易于理解,请同时参考第3a及3b图。操作方法200包含步骤s210、步骤s220及步骤s230。步骤s210,通过处理电路140设定多个指针区段的其中一者及多个触控面板区块的其中一者之间的参考电容值。步骤s220,判断多个指针区段的其中一者及多个触控面板区块的其中一者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是否大于参考电容值,等效电容值大于参考电容值时则执行步骤s230,没有大于则回到步骤s210。步骤s230,执行穿戴式装置100的触控操作,可以是启动显示萤幕或其他可以藉由触控操作开启的功能。

请参考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200a流程图。图4中的步骤s210包含步骤s211、步骤s212及步骤s213。步骤s211,通过处理电路140设定指针区段中的第一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中的第一触控面板区块之间的第一等效电容值。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指针区段可以是指针区段110c,第一触控面板区块可以是触控面板区块120e。

步骤s212,通过处理电路140设定指针区段中的第二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中的第二触控面板区块之间的第二等效电容值。于此实施例中,第二指针区段可以是指针区段110d,第二触控面板区块可以是触控面板区块120f。

步骤s213,通过处理电路140设定指针区段中的第三指针区段及触控面板区块中的第三触控面板区块之间的第三等效电容值。于此实施例中,第三指针区段可以是指针区段110e,第三触控面板区块可以是触控面板区块120d。

综上所述,穿戴式装置藉由将触控面板中不同的触控面板区块设定不同的参考电容值,避免除了手指以外的导体干扰触控面板上的触控操作,改善使用者的操作体验以及增加触控准确度的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