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O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87793发布日期:2020-09-01 20:1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基于IEO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算法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ieo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等诸多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进行判断。而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专门针对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标准去制定的一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改进与教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利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担负着多种职责,对人才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专门针对信息科学学科专业人才的学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比较少,大多数人才评价都是沿用通用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型。而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国内起步得比较慢,目前国内很多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都是参照国外的评价模型而设计。近20年来,对于人才培养评价,特别是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与模型体系。

其中,较为特别的是tinto提出的以社会学为视角的院校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家庭背景、种族、性别、入学前的经历和专业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和退学情况。

pascarella著作的《指导学生所了解的:教育评价的科学与设计》一书中构建了一个革新且具有普适性的教育评估“三角形”模式:认识、观察和解释。他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而不断寻求测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式。评价的最重要任务是在教学期间把握学生及时的反馈,并调整策略使他们把握各种技能。

astin提出的学生参与理论则认为,学生的背景信息和影响个体及其发展的组织特征是影响学生满意度高低的重要因素。他的另一个模型“输入—环境—输出”(i—e—o)则认为,学生的投入(学生的背景特征)会影响到学生的产出,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满意度或与环境变量交互影响。

但是,上述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型尚有的待改善之处:

1)传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虽然提出了某些因素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却没有提出具体哪些方面会造成影响;

2)现有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几乎都是定性去判断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没有很好的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3)大多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都是通用模型,不具有专业针对性,忽略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面的基于ieo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ieo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出计算学生质量的五个变量值: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ieva、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emov、学生质量的期望输出值oexp、学生质量的评价值ocal、学生质量的成长值gdev;

s2:构建步骤s1中五个变量值来计算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ocom的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得到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ieva包括学生的入学前经历和学生的家庭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emov包括家庭支持度、学校环境支持度、课程与教学支持度和同学之间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学生质量的期望输出值oexp由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ieva和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emov加权求和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oexp=μ1*ieva+μ2*emov

其中,μ1和μ2分别为ieva和emov所占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学生质量的评价值ocal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项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其中,各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是由专家赋予权值,且权值之间有以下的关系:

至于学生得分方面,我们对每一个具体的指标分成五个等级得分,分别对应于:差,偏差,及格,良,优秀。最后由学院老师对学生每个指标进行实际评分,再利用评分值算出学生质量的评价值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学生质量的成长值gdev由学生的期望输出值oexp和学生质量的评价值ocal作差后求商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gdev=(ocal-oexp)/oexp

如果gdev>0,说明学生的整体能力超过预期的质量输出目标,学习成长能力比较强;如果gdev<0,说明学生的整体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的质量输出目标,学习成长能力比较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构建ocom的模型的过程是:

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ocom由学生质量的成长值gdev和学生质量的评价值ocal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ocom=ocal+gdev

学生质量的评价值只体现学生现有的能力输出,它没有考虑学生入学前的状态和学生在本科时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条件,通过学生质量的成长值和学生质量的评价值求和计算出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从而评价一个学生的培养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ieo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和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加权求和,得到学生质量的期望值。随后利用学生质量的评价值和学生质量的期望值作差值求商运算,求出学生质量的成长值。最后使用学生质量的评价值和学生质量的成长值作求和运算,得到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ieo信息科学学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在ieo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和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加权求和,得到学生质量的期望值。随后利用学生质量的评价值和学生质量的期望值作差值求商运算,求出学生质量的成长值。最后使用学生质量的评价值和学生质量的成长值作求和运算,得到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

本发明方法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a:提出了计算学生质量的五个变量值(输入变量和中间变量),分别为:1.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ieva;2.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emov;3.学生质量的期望输出值oexp;4.学生质量的评价值ocal;5.学生质量的成长值gdev。

b:提出一个能通过a中五个变量值来计算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ocom的模型结构。

其中,a中五个变量说明如下:

a1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ieva: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决定人才质量评价的总体目标,从而决定一个学生质量的输出值。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受学生入学前经历、学生家庭情况两大因素影响。

表1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ieva的指标构成

入学前经历因素包括入学成绩、电脑it基础水平、个人表达能力、个人管理能力、个人特长等因素。这个影响因素比较关键,在整个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中占主体地位;

家庭情况因素包括家庭背景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教育水平。这一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极大的影响,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石。

a2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emov:学生所在的环境,在学生的大学生涯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催化作用。本模型的环境激励因素,包括家庭支持度、学校环境支持度、课程与教学支持度和同学之间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表2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emov的指标构成

家庭支持度因素包括在大学期间家庭对学生的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教育支持。这一因素,特别是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是学生在大学里生活和学习中赖以生存的基础。

学校环境支持包括图书资料丰富度、自习室等活动条件、实验室等实践条件、科研和实验机会、奖学金及评优制度和社团活动及体育设施。这一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能最大程度影响学生价值观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

而课程与教学支持度,则包括学校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方式和导师专业指导,这一方面上也是影响学生活动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提高其能力水平的催化剂。

最后是同学之间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本人的学德和品德具有深刻的影响。

a3学生质量的期望输出值oexp:学生的期望输出值,是根据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和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预测出的学生质量目标输出值。它是利用学生质量的输入基准值ieva和学生所在环境的激励因素emov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而得出。

a4学生质量的评价值ocal:学生质量的评价值,是利用本发明中针对于信息学科科学专业而制定的一个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量化而得出的。评价体系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并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对人才进行评价,将学生的能力、态度、个性、品质等也纳入评价体系中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法,而不再以单纯的纸笔测试分数或绩点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因此本文从学术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项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六项能力指标出发,综合对一个it类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提出一个专门为信息科学学科专业人才而定制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

表3学生质量的评价值的指标构成

a4.1学术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获取学位的过程中,学术能力是最为核心的评价指标,无论是传统的评价体系亦或是综合评价体系皆是如此。学术能力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成果输出能力的综合表现,这里的学术能力不仅仅是单一考试成绩来量化,更多的是侧重于知识获取的过程性评价,与获取到的知识的转化能力。

对学生学术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成绩绩点、论文成果和专利成果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考虑。成绩绩点即为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期末分数的加权,其仍不失为一种较为公平、公正、易量化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指标。而论文成果是高层次学生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之后的综合产出,在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有论文发表,是学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合性体现。专利成果能够说明学生对形成的知识有较深的理解,能够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进行创新和转化。

a4.2实践能力:

由于it类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缺一不可的特殊性,实践动手能力是it类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具备实践能力表示学生不仅要能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要能够动手复现学到的内容。这对it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it本科生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竞赛成果两个方面综合评价。编程能力是it类学生最为基础的必备能力,it类学生需要会写代码、能写代码、写好代码,代码是it类学生探索it领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工具,也是评价一个it学生实践能力高低的重中之重。此外,应鼓励it类学生多参与学科相关竞赛,竞赛是培养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好途径,竞赛结果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证明。

a4.3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团队合作活动中,和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以此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发展高阶逻辑思维,将成果展示出来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过程,通过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沟通水平、写作水平和演讲展示水平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考虑。沟通水平指学生在团队沟通中是否有能够口头表达出自己思想,且和他人能够互相理解,达成一致的能力。写作水平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书面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即撰写报告或是论文能力的高低。演讲展示水平是指学生能否能借助ppt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展示,并且展示过程中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表述的流畅程度都是评价的参照。

a4.4创新能力:

现在社会不仅需要学习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保持创新、不断创新才能在当今高速迭代的社会保持住竞争力。创新能力指基于本科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框架,构思出新的方案并进行实现。创新是较为高阶的能力,这要求学生不仅有稳固扎实的基础,还需要有活跃的思维,并且对创新方案的可行性有一定把握。

创新能力可以从算法创新、产品创新和工程创新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估。算法创新指在某个科学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新的算法流程或者新的计算框架。产品创新指在it产品领域,设计策划出能解决新的需求且商业模式可行的新产品。工程创新指学生能够在工程型项目中,实现技术或者系统的创新。

a4.5项目能力:

一个完整的项目学习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步骤:确定研究课题、收集背景资料、撰写研究方案、实践研究项目、展示研究成果。学生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围绕该主题设计研究方案,并改进研究方案使之可实行可操作,在基于可行可操作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后,要对得到的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形成基于自身项目的研究报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对学生项目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结果分析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考虑。项目设计是指学生能基于某一特定主题设计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方案,并且该方案是可行可操作的。项目实施是指学生基于设计好的研究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后实验任务的完成程度,即任务完成的好不好,有没有达到研究方案的预期。结果分析是在研究活动结束之后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验数据是否支持项目方法,数据中体现了什么问题,进而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a4.6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学习,这是小组成员间一起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无法避免地要与他人沟通,并且需要与人进行合作,从而才能更好地更快的完成任务,因此合作型学习不仅只是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还应当学习如何合作,如何更好地合作,使结果达到最优化。学生小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机会,学生有目的的通过与同伴交流,发展沟通与社交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学会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考虑。合作意识是合作行为能否产生的重要前提,是指个体形成了参与团体活动和认同团体公约的认知与情感;合作精神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合作技能是指在团队学习活动中,个体为完成团队学习的任务或解决问题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合作技能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展开的,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与他人进行沟通并采纳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动手实践,进而更好的进行团队合作,促进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a5学生质量的成长值gdev:学生质量的成长值体现了学生在本科期间的能力增长值,它评价一个学生在本科期间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输出目标。它是利用学生的期望输出值和学生质量的评价值计算而得出。

一般的学生评价模型,只考虑对学生的现有能力素质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入学前的情况和学习成长的环境。本研究提出学生质量的成长值这一概念,旨在考量学生的成长能力和学习进步能力。学生质量的成长值体现了学生在本科期间的能力增长值,它评价一个学生在本科期间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输出目标。它是利用学生的期望输出值和学生质量的评价值作差值再进行求商运算而得出。我们通过结合学生质量的成长值和学生质量的评估值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质量评价,能够提出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其中,b的指标构成如下:

提出一个能通过部分a中五个变量值来计算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ocom的模型结构。

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ocom由学生质量的成长值gdev和学生质量的评价值ocal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ocom=ocal+gdev

学生质量的评价值只体现学生现有的能力输出,它没有考虑学生入学前的状态和学生在本科时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条件。本研究中利用学生质量的成长值和学生质量的评价值求和计算出学生质量的综合输出值,从而能够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培养质量。

本发明针对于信息科学专业人才进行定制的评价模型。而且传统的人才评价模型只注重人才能力的输出,只体现了学生现有的能力输出,它没有考虑学生入学前的状态和学生在本科时所处的环境,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进步能力与学习成长能力。本模型首次提出学生质量的成长值这一指标,与学生质量的评价值综合起来对一名学生进行评价,能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