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4980发布日期:2020-08-07 20:27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内衣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涉及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女性内衣尺码标准规则最早起源于美国warners公司于1935年引入市场的字母罩杯尺码体系,由胸下围和胸上围共同表示。由胸罩尺寸和罩杯尺寸两部分构成的。目前基于消费者端的测量方法如下:测量者站立后前倾45度,保持上半身挺直,用软尺沿乳头绕人体躯干一周得到胸上围l1;测量者90度站立,沿胸部下皱襞绕人体躯干一周得到胸下围l2,计算胸上围l1-胸下围l2,根据对照尺码表得出胸部对应内衣尺码、罩杯尺寸。尺码对照表中:(胸上围a-胸下围b)小于或等于10cm为a罩杯.10cm~13cm为b罩杯.13~15cm为c罩杯。比如一位女性,胸上围85cm,胸下围70cm,那么胸罩尺寸就是70cm,罩杯尺寸就是85cm-70cm=15cm。得出该女性的胸部尺码为(70,c)。然而,以上测量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女性胸部形态各异,形态影响实际尺码,但现有测量方法无法规避误差。2.国外现有胸型分类体系较为复杂,且大部分参数对实际内衣穿戴影响大。3.围绕人体躯干一周量得的数据由胸腔骨骼形态及大小、体表脂肪厚度、骨骼肌肉量共同决定,“两数值、一对照表”的测量方法,默认了罩杯大小即差值,仅由45度前倾时的乳量决定。4.一般测量由女性自己独立完成,且胸部围度测量较特殊,单独进行测量容易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消费者自己最终算出的尺码大小,导致购买错误内衣穿戴。5.基于“两个数值、一个对照表”的胸部尺码测量仅为客观判断,同时测量的数值无法完整体现胸部三维体积数据,且鉴于不同女性体脂率不同,肩膀受力不同、肌肤敏感程度不同,客观得出的尺码在消费者穿戴后会有一定几率感到不适。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胸型分类更加客观,减少主观胸型自判及尺码测量误差,注重用户内衣穿着实际体感的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用户依据自己胸部的底盘大中小、隆起高中低、挺拔度高中低三个维度的三个量值,选择每个维度对应的量值进行点选,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s12、基于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复核胸型;s13、回答问题或拿尺测量数据输入,精确尺码判断;s14、基于预先设计的算法,综合测算得出内衣尺码、胸部存在的问题及胸型管理意见和内衣推荐。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1之前或者所述步骤s14之后还包括:s15、注册用户信息;注册后,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查看历史结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1中,根据胸部底盘大小、隆起高低、挺拔度,将女性胸部形态划分为27大类,对照图示判断自己属于二十七种胸型里的哪一种,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圆盘胸、半球胸或木瓜胸。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2中,所述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包括:若在内衣穿着过程中常出现抬手内衣上跑、压胸,则为圆盘胸或内衣底围偏松;若在内衣穿戴时常出现后背部分上跑,则为内衣杯容不够或底围偏大,为木瓜胸型穿错内衣常出现的问题;若用户存在副乳的困扰,为圆盘胸;若用户在内衣穿着是容易被钢圈硌到、跑杯或空杯,可以判断为圆盘胸,若为易晃动、易爆乳为半球胸或木瓜胸。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2中,通过用户的选项复核用户的胸型自判;若二者不符,提醒用户重新选择。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3中,所述回答问题步骤包括回答身高、体重范围、常穿内衣尺码、现有内衣穿着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3中,拿尺测量数据输入包括用户通过测量呼吸时胸下围、吐气时胸下围数据、直立上围、45°前倾上围、90°前倾上围,以及左右胸部的两个横围数据七项数据输入。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4中,结合s12的问题及s13的测量数据,通过预先设计的算法,核算输出用户最终的胸部尺码数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系统,包括: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模块:用于用户依据自己胸部的底盘大中小、隆起高中低、挺拔度高中低三个维度进行数据输入后,根据数据进行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复核胸型模块:用于根据客户回答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数据;精确尺码判断模块:用于进一步回答问题或拿尺测量数据输入;结果输出模块:基于预先设计的算法,用于输出内衣尺码、胸部存在的问题及胸型管理意见和内衣推荐信息。进一步的,所述复核胸型模块还包括提醒模块,用于若胸型自判不符,提醒用户重新选择。进一步的,精确尺码判断模块包括回答问题模块及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模块,所述回答问题模块用于回答身高、体重范围、常穿内衣尺码、现有内衣穿着情况;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模块用于用户通过测量呼吸时胸下围、吐气时胸下围数据、直立上围、45°前倾上围、90°前倾上围,以及左右胸部的两个横围数据七项数据输入。进一步的,结果输出模块还用于根据体型、内衣穿戴偏好和测量数据,通过预先设计的算法测算用户胸部尺码数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量化胸型分类标准,将胸型分为二十七种胸型,对照图示判断自己属于哪种胸型;并通过问题复核使用户对胸型进行自判,再通过七项数据测量胸部尺码,并进一步依据用户体型、体感偏好测算尺码,使胸型分类更加客观,不易出错;减少主观胸型的自判及尺码测量误差;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内衣穿着实际体感,测算出符合用户穿着偏好的尺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流程图;图1b为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另一实施例流程图;图1c为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再一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另一实施例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系统结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系统结构再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回答问题模块或拿尺测量模块选择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现有内衣穿着情况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模块七项数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a、1b、1c和图2所示,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用户依据自己胸部的底盘大中小、隆起高中低、挺拔度高中低三个维度的三个量值,选择每个维度对应的量值进行点选,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s12、基于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复核胸型;s13、回答问题或拿尺测量数据输入,精确尺码判断;s14、基于预先设计的算法,综合测算得出内衣尺码、胸部存在的问题及胸型管理意见和内衣推荐。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b和1c所示,在所述步骤s11之前或者所述步骤s14之后还包括:s15、注册用户信息。注册后,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查看历史结果。在得出内衣尺码、胸部存在的问题及胸型管理意见和内衣推荐意见后,可以选择保存胸型管理意见,以便后续查询获得此前一次的测量结果。其中s11步骤中,胸部底盘大中小、隆起高中低、挺拔度高中低,如图6所示,用户依据自己胸部的底盘大中小、隆起高中低、挺拔度高中低三个维度的三个量值,将女性胸部形态划分为二十七大类。选择每个维度对应的量值,对照图示判断自己属于二十七种大类胸型里的哪一种,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如圆盘胸、半球胸、木瓜胸。进一步的,如图7(a)~图7(f)所示,所述步骤s12中,根据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例如,若在内衣穿着过程中常出现抬手内衣上跑、压胸,则为圆盘胸或内衣底围偏松;若在内衣穿戴时常出现后背部分上跑,则为内衣杯容不够或底围偏大,为木瓜胸型穿错内衣常出现的问题;若用户存在副乳的困扰,为圆盘胸;若用户在内衣穿着是容易被钢圈硌到、跑杯或空杯,可以判断为圆盘胸,若为易晃动、易爆乳为半球胸或木瓜胸。用户基于根据自己胸部实际情况以及在内衣穿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选择复核。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2中,通过用户复核进行胸型自判;若二者不符,提醒用户重新选择。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3中,如图8所示,可以选择回答问题步骤或拿尺测量步骤,所述回答问题步骤包括回答身高、体重范围、常穿内衣尺码、现有内衣穿着情况如图9(a)~9(d)所示。回答问题步骤是客户不方便进行测量时,依据用户自身穿着内衣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确定胸部尺码及胸型。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3中,进入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拿尺测量步骤则是用户提供胸部七项数据确定尺码及胸型。如图10(a)~图10(c)所示,所述步骤s13中,拿尺测量数据输入包括用户通过测量呼吸时胸下围、吐气时胸下围数据、直立上围、45°前倾上围、90°前倾上围,以及左右胸部的两个横围数据七项数据输入。步骤s14为进一步基于预先设计的算法,再次综合测算得出内衣尺码、胸部存在的问题及胸型管理意见和内衣推荐。其中包括内衣尺码,胸型特点、常见困扰、穿着建议、内衣选择与穿戴事项、适合胸型的内衣杯型等。为了保证内衣承托效果,充分降低数据误差,减少内衣选择失误,用户需要测量呼吸时胸下围dmax、吐气时胸下围数据dmin,直立上围m1、45°前倾上围m2、90°前倾上围m3,以及左右胸部的两个横围数据f1和f2。为胸上围均值(即),为胸下围均值(即),δf为左右胸横围差值(即δf=|f1-f2|);r为测算输出的罩杯大小,dc为测算的底围大小,d为输出底围大小。最终的输出结果为l(d,r)。结合问题用户提供的内衣穿着偏好和胸围高低的回答,进行尺码测算。其中内衣穿着偏好的问题回答包括稳定承托和轻松舒适两个选项。胸围高度的问题回答包括胸位高、胸位中和胸位低三个选项。尺码测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算:1)底围测算针对用户的内衣穿着偏好,苹果型、梨型、匀称型体脂率较高,肌肉型和纤瘦型体脂率较低,体脂率较高的用户其在底围紧度上承受能力高于体脂率较低的用户。基于用户提供的数据,结合体型判断,选择不同测算方法进行测算。比如:苹果型身材的用户若偏好稳定承托型内衣,若偏好轻松舒适型内衣,则梨型身材若偏好稳定承托型内衣,则若偏好轻松舒适型内衣,则之后对照表格输出用户底围。2)罩杯测算罩杯值为上围与下围差值的对应值。但由于胸部挺度受皮肤松紧度影响,皮肤较松弛的胸部其实际乳量存在误差,因此,当胸部为下垂型,r参考的是当胸部较为挺拔时r参考的时δ(mmax-dc)。罩杯对应如下表。r对应底围r<10a10≤dc<12.5b12.5≤dc<15c15≤dc<17.5d17.5≤dc<20e20≤dc<22.5f22.5≤dc<25g25≤dc<27.5h27.5≤dc<30i30≤dc<32.5j32.5≤dc<35k35≤dc<37.5l37.5≤dc<40m40≤dc<42.5n42.5≤dc<45o3)大小胸判断若δf=0,则该用户大小胸在正常范围内,内衣尺码正常输出;若δf∈(0,2],则输出大胸尺码,并建议用户小胸插垫穿戴;若δf>2,则用户双乳尺码差异较大,输出中间尺码,并提醒用户“大胸可能略挤,小胸需要插垫穿戴”。4)尺码测算输出在进行完各项测算之后,在用户端输出测算结果l(d+r,x)。其中,d为底围,r为罩杯,x为胸型。例如75d,木瓜型,其中75为依据用户选择及尺码测量数据测算的内衣底围大小,d为依据用户选择及尺码测量数据测算的内衣罩杯大小,木瓜型为依据用户选择输出的胸型结果。由于数据测算依旧存在一些误差,且各品牌尺码间有差异,建议用户基于测算结果进行试穿,最终结果以试穿为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系统,如图3~图5所示,包括: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模块20:用于用户依据自己胸部的底盘大中小、隆起高中低、挺拔度高中低三个维度进行数据输入后,根据数据进行初步判定用户胸型大类;复核胸型模块30:用于根据客户回答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数据;精确尺码判断模块40:用于进一步回答问题或拿尺测量数据输入;结果输出模块50:基于预先设计的算法,用于输出内衣尺码、胸部存在的问题及胸型管理意见和内衣推荐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测算系统还可包括用户注册模块10,用于用户注册及登录。进一步的,所述复核胸型模块还包括提醒模块60,用于若胸型自判不符,提醒用户重新选择。进一步的,精确尺码判断模块40包括回答问题模块42及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模块41,所述回答问题模块42用于回答身高、体重范围、常穿内衣尺码、现有内衣穿着情况;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模块41用于用户七项数据输入,其中七项数据包括呼吸时胸下围尺寸、吐气时胸下围尺寸、直立上围尺寸、45°前倾上围尺寸、90°前倾上围尺寸以及左右胸部的两个横围尺寸。回答问题模块42是依据用户自身穿着内衣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确定胸部尺码及胸型情况;当回答完问题后,结果输出模块50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得出用户内衣尺码、胸部存在的问题及胸型管理意见和奶糖派内衣推荐。其中包括内衣尺码,胸型特点、常见困扰、穿着建议、内衣选择与穿戴事项、适合胸型的内衣杯型等。用户可以参考所提供的内衣尺码进行购买,若要进一步明确,用户进入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模块41进一步完善数据,以提供更准确的内衣尺码及胸型管理意见。拿尺测量数据输入模块41用于用户提供胸部七项数据更准确确定尺码及胸型。结果输出模块50显示适合内衣尺码、穿着建议、常见困扰、内衣选择及穿戴事项、适合胸型的内衣杯型等。本发明基于数据测量的胸部尺码测算方法及系统,量化了胸型分类标准,将胸部的底盘大中小、隆起高中低、挺拔度高中低三个维度的三个量值,细化成二十七种胸型,降低用户判断门槛。基于胸型与内衣穿着问题之间的关系,设置五大问题,进行胸型复核,创新七项数据测量,精确尺码判断。依据用户体型、体感偏好测算尺码,使胸型分类更加客观,不易出错,减少主观胸型自判及尺码测量误差,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内衣穿着实际体感,测算出符合用户穿着偏好的尺码。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