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7227发布日期:2020-08-07 19:4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机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于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承托和保护作用,此外,电脑机箱还具有屏蔽电磁辐射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机箱不像cpu、显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机性能,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机箱结构的改进一直不被列为重点考虑对象。但为了内部电子元件的安全考虑,计算机机箱多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现有技术中为了设计等行业性能需要,多会在计算机机箱中安装双硬件系统,而双硬件系统在同时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由于现有机箱的多层密封结构壳体在提高机箱防护能力的同时,却会影响到机箱内风道的正常流通。若将双硬件系统同时集成安装在一个密封机箱内,会导致电子元件热量的堆积,进而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功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多层密封结构壳体还会影响到机箱的后续维护工作。

传统的机箱防护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双硬件系统的散热需求,其仅能通过自身硬件散热模块进行被动散热,并且由于散热模块多安装在机箱设备内,不仅占用机箱内部空间,且散热模块由于集聚的热量还会造成机箱内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导致散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双硬件系统的工作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防护装置硬件模块单元化,冷凝液循环装置安装在安装座的外侧,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模块多安装在机箱设备内,不仅占用机箱内部空间,还会造成机箱内热量的进一步聚集,导致散热效率低,无法满足双硬件系统的工作散热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应用于双硬件系统的计算机机箱上,该计算机箱具有安装座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两套主板硬件;每套主板硬件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外壳,每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上均设置有防尘散热网组件;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冷凝液循环装置,所述冷凝液循环装置包括:

冷排,设置于安装座的一侧;

风扇,设置于冷排的一侧,用于对冷排降温;

水泵,设置于冷排的上侧;及

2个吸热座,设置于与其对应的主板硬件的一侧,用于对主板硬件降温;

其中,所述冷排、所述水泵、所述吸热座均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泵通过连接管分别与其对应的吸热座连接。

进一步,所述风扇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扇与所述冷排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每个所述吸热座的一侧均设置有风冷管道,每个所述风冷管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风出口连接,每个所述风冷管道的另一端均朝向与其对应的吸热座延伸,并连接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上设置有控制阀门,用于控制2个第三出风口的开启。

更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三出风口均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吸热座的一侧,用于对吸热座和系主板硬件散热。

进一步,所述防尘散热网组件包括:

滤网壳,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与主板硬件相对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固定连接;及

滤板,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滤网壳上,用于调节防尘散热网组件上的散热孔的尺寸;

其中,所述滤板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通孔,所述滤网壳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叠加组合形成防尘散热网组件上的散热孔。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安装座的形状为工字型,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硬件的第一安装区;安装座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线缆的第二安装区;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若干排线孔,用于连通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区上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防护外壳和控制面板;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的第一安装槽以及若干用于安装硬盘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电源、硬盘、两套主板硬件、冷凝液循环装置电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区的外侧设置有第三防护外壳,每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的侧缘上均设置有i/o主板挡板,每个主板挡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理线带,所述第二安装区内设置有埋线槽,所述埋线槽的内腔壁上设置有第二理线带。

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往冷排内注入冷凝液,并检测连接管的防水密封性;

s2、打开防尘散热网组件上的散热孔,并启动电源,使第一防护外壳内形成由内向外的风道进行主动通风散热;

s3、当2个防护外壳内的计算机主板硬件因工作产生热量时,启动风扇和水泵,使冷排内的冷凝液通过水泵依次进入对应的吸热座内,并经连接管回流至冷排内,通过风扇对冷排内的冷凝液进行降温,从而对计算机元件贴合处进行吸热循环散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防护装置采用两个第一防护外壳来安装两套计算机主板硬件,通过将硬件模块单元化,避免双硬件系统同时集成安装在一个密封机箱内导致的电子元件热量的堆积,且方便后续的拆卸维护。

2、该防护装置将冷排、风扇和水泵均安装在机箱安装座的外侧,避免将其安装在机箱防护设备内,由于冷凝液循环装置散热造成的热量与硬件散热的热量堆积聚集,造成机箱内热量无法快速释放,从而导致机箱散热效率低,无法满足双硬件系统的工作散热需求的问题。

3、该防护装置在两套计算机主板硬件的一侧安装有吸热座和风冷管道,在其另一侧安装有防尘散热网组件,通过风冷管道吹出的冷风对吸热座和两套计算机主板硬件进行散热,并由防尘散热网组件上的散热孔吹出,从而能够确保对计算机机箱内的电子元件的快速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另外,由于风冷管道设置在吸热座的一侧,在对吸热座和电子元件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对防护外壳内进行防尘处理,将其内部的灰尘由防尘散热网组件上的散热孔吹出,提膏防尘能力,保证电子元件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4、该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且对计算机机箱的散热效果较好,具有实用性,满足了双硬件系统的工作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安装座与冷凝液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防尘散热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护外壳的正面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三防护外壳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1、安装座;11、第一安装区;12、第二安装区;13、排线孔;2、第一防护外壳;21、主板挡板;3、防尘散热网组件;31、滤网壳;311、第二通孔;32、滤板;321、第一通孔;4、冷凝液循环装置;41、冷排;42、风扇;421、第一出风口;422、第二出风口;43、水泵;44、吸热座;45、风冷管道;451、第三出风口;5、第二防护外壳;51、第一安装槽;52、第二安装槽;6、控制面板;7、第三防护外壳;8、第一理线带;9、埋线槽;91、第二理线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应用于双硬件系统的计算机机箱上,该计算机箱具有安装座1及设置在安装座1上的两套主板硬件;每套主板硬件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外壳2,每个第一防护外壳2上均设置有防尘散热网组件3。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安装座1上设置有冷凝液循环装置4,冷凝液循环装置4包括冷排41、风扇42、水泵43及2个吸热座44。

冷排41设置于安装座1的一侧。具体为,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管状体,且每两个管状体均依次首尾连接,由此组成了冷排,冷排的作用是将温度低的冷凝液由其一端导出,并将温度高的冷凝液由其另一端导入,形成冷凝液的循环管路。冷凝液的温度调节也通过冷排上的管状体进行的,其温度调节的方式具体有两种:一是通过自身的散热进行降温,二是通过风扇进行降温。

风扇42设置于冷排41的一侧,用于对冷排41降温。具体地,风扇4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21;风扇42与冷排4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422;每个吸热座44的一侧均设置有风冷管道45,每个风冷管道45的一端均与第一风出口421连接,每个风冷管道45的另一端均朝向与其对应的吸热座44延伸,并连接有第三出风口451;第一出风口421上设置有控制阀门,用于控制2个第三出风口451的开启。每个第三出风口451均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吸热座44的一侧,用于对吸热座44和主板硬件散热。

具体安装时,在冷排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壳体,将风扇和冷排均安装在壳体内。为了提高冷排的降温效果,风扇可以设置为2个,且竖向排列在冷排的前侧。壳体靠近冷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422,用于将风扇对冷排降温后的热风排出;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和冷排之间的顶部,方便将风扇释放的冷风吹出,并导入对应的电子元件一侧,辅助电子元件的降温。

水泵43设置于冷排41的上侧。在此,水泵的作用是将冷排中的冷凝液朝向电子元件降温的吸热座一侧抽吸,为冷凝液提供流动的动力。在此,冷凝液主要选用水。

2个吸热座44设置于与其对应的主板硬件的一侧,用于对主板硬件降温;吸热座的具体结构与冷排结构基本相同,也是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管状体组成,且每两个管状体均依次首尾连接,构成循环的管路。通过将吸热座附着在两套主板硬件的一侧,并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用于对两套主板硬件实现降温。

本实施方式中,冷排41、水泵43、吸热座44均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且水泵43通过连接管分别与其对应的吸热座44连接。例如,两套主板硬件竖向排列在安装座的一侧,位于安装座1底部的吸热座为第一吸热座441,位于安装座1顶部的吸热座为第二吸热座442。将水泵43以及风扇42与至少一个电源的电源接口连接,水泵43通过抽水管与冷排41连接,水泵43通过送水管分别与第一吸热座441、第二吸热座442连接,第一吸热座441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吸热座442连接,第二吸热座442通过回流管与冷排41连接。工作时,水泵43和风扇42随电源开启时工作,水泵43工作,通过抽水管抽取冷排41内填充的冷却液,水泵43将抽取的冷却液通过送水管和连接管进入第一吸热座441和第二吸热座442,冷却液通过第一吸热座441和第二吸热座442将两套主板硬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通过回流管通入冷排41内,由此形成了冷凝液的循环管路。同时风扇42转动不断吹风,对冷排41进行吹风排热,从而能够将双主板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冷凝液在经过第一吸热座441和第二吸热座442时,可以由水泵43分别与第一吸热座441和第二吸热座442连接,也可以由水泵43依次与第一吸热座441、第二吸热座442连接,由此形成了冷凝液循环的两条管路,提高散热效果。同时避免冷凝液在经过第一吸热座后吸热而没有及时散发,影响第二吸热座的吸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每个第一防护外壳2上均设置有防尘散热网组件3,防尘散热网组件3包括滤网壳31和滤板32。

滤网壳31设置于第一防护外壳2与主板硬件相对的一侧,且与第一防护外壳2固定连接。滤网31的作用是用于安装滤板32,并与滤板32形成散热孔的调节结构。

滤板32可滑动的设置于滤网壳31上,用于调节防尘散热网组件3上的散热孔的尺寸。其中,滤板32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通孔321,滤网壳31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二通孔311,第一通孔321与第二通孔311叠加组合形成防尘散热网组件3上的散热孔。第一通孔321的位置与第二通孔311的位置相对应。

请再次参阅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尘散热网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滤板32能够在滤网壳31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滤网壳3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滤板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块,通过将第一滑块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节,使第一滑块沿第一滑槽移动,用以调节散热孔的大小,方便对第一防护外壳进行防尘和散热处理。具体地,为了使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滑槽内安装稳定,可以在第一滑块上设置限位螺钉,限位螺钉与第一滑块螺接,且限位螺钉的下端与第一滑槽抵接。通过调节限位螺钉,进而用以调节第一滑块距离第一滑槽底端的距离,从而能够用于调节散热孔的大小,以此提高了滤板在滤网壳内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滤网壳向上突出的部分还能够用于主板顶部散热器的固定放置,使第一防护外壳内形成散热空气的流通,提高散热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防尘散热网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滤板32能够在滤网壳31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滤板32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块,滤板32的左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滑块,滤网壳31的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槽,滤网壳31的左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第三滑块相适配的第三滑槽,滤板32通过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在对应的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内滑动,从而能够用于调节散热孔的大小,且提高了滤板32与滤网壳31的滑动稳定性,避免滤板32从滤网壳31内移出。

请参阅图4,安装座1的形状为工字型,其中,安装座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横向防护板,且底部横向防护板的下侧设置有4个支撑腿,用以支撑起机箱,方便机箱四周空气的流通,每个支撑腿的底部均固设有防滑块和绝缘垫。

工字型的安装座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硬件的第一安装区11;安装座1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线缆的第二安装区12;安装座1上设置有若干排线孔13,用于连通第一安装区11和第二安装区12。在此,位于第一安装区11的线缆可以穿过排线孔13进入第二安装区12,并在第二安装区12进行安装固定,方便对线缆进行整理,避免大部分线缆置于第一安装区11内,影响第一安装区11内硬件的热量散发。

请参阅图2,第一安装区11上位于第一防护外壳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防护外壳5和控制面板6;具体安装时,将两套系统硬件并排竖直安装在第一安装区11的侧缘,然后依次安装第二防护外壳5和控制面板6。具体地,第二防护外壳5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的第一安装槽51以及若干用于安装硬盘的第二安装槽52,控制面板6分别与电源、硬盘、两套主板硬件、冷凝液循环装置4电连接。

具体地,在第一安装槽51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凹型槽511,第一安装槽51内可滑动连接有电源盒512,电源盒512的两侧设置有与其对应的凹型槽相适配的限位滑块513,使电源盒512可以沿水平设置的凹型槽511向内侧推进。电源盒512内固定连接有隔板514,将电源盒512分隔层上下两层,每层电源盒内均固定连接有电源515。

请参阅图3,第二安装槽52的数量为若干个,可以为2个,3个,或4个,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增设。每个第二安装槽52的内腔两侧均设置有滑座521,两侧对应滑座521内滑动连接有硬盘槽522,所述硬盘槽522内固定安装有硬盘523。每个滑座521的内腔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524,凸块524与硬盘槽523的一侧抵接,通过凸块524对硬盘槽523进行抵接固定,避免振动导致硬盘523滑脱。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8-9,每个第一防护外壳2的侧缘上均设置有i/o主板挡板21,对计算机主板进行挡接限位。每个主板挡板2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理线带8。第二安装区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三防护外壳7,第二安装区12内设置有埋线槽9,埋线槽9的内腔壁上设置有第二理线带91。通过第一理线带8和第二理线带91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线缆进行整理合并固定,提高放置实用性,满足使用需要。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护外壳2、第二防护外壳5和第三防护外壳7均与安装座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螺栓和螺纹孔连接,通过在安装座1和对应的防护外壳上设置螺纹孔,并用螺栓固定,方便对第一防护外壳2、第二防护外壳5和第三防护外壳7内各部件的拆装和维护。

上述保护性好的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往冷排41内注入冷凝液,并检测连接管的防水密封性;

s2、打开防尘散热网组件3上的散热孔,并启动电源,;

s3、当2个防护外壳内的计算机主板硬件因工作产生热量时,启动风扇42,使对应主板硬件的风冷管道45连通,并与防尘散热网组件3上的散热孔形成散热风道,进行主动通风散热,也就是使第一防护外壳内形成由内向外的风道进行主动通风散热;

s4、当2个防护外壳内的计算机主板硬件因工作产生热量过高时,同步启动风扇42和水泵43,使冷排41内的冷凝液通过水泵43依次进入对应的吸热座44内,并经连接管回流至冷排41内,且通过风扇对冷排内的冷凝液进行降温,从而对计算机元件贴合处进行吸热循环散热,工作完成后,操作系统关机,并关闭电源。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拧动螺栓从安装座1一侧螺纹孔内移出,将四角处螺栓拆除后,打开两个第一防护外壳2以及一侧的第二防护外壳5,将集成cpu、gpu和内存元件的计算机主板通过对应位置的固定铜柱固定安装,计算机主板为atx格式主板,固定铜柱根据主板位置对应嵌设,且安装后计算机主板cpu芯片位置背板与第一吸热座441以及第二吸热座442贴合导热,两个第一防护外壳2内安装两套计算机主板硬件,通过在第一安装槽51内安装电源,第二安装槽52内安装硬盘后卡入滑座内,将计算机主板、硬盘等电子元件的连接线缆通过排线孔13移入安装座1后侧埋线槽9内,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线缆进行整理合并固定,提高放置实用性,满足使用需要,且避免影响计算机硬件的热量散发。

同时将水泵43以及风扇42与至少一个电源的电源接口连接,将计算机主板跳线与控制面板连接,两侧第一防护外壳2内计算机元件工作产生热量时,向下按压滤板,使滤板与滤网壳之间形成的散热孔打开,并配合风扇41形成的风冷管道45,使第一防护外壳2内形成由内向外的风道进行主动通风散热。

水泵43和风扇42随电源开启时工作,水泵42工作通过抽水管抽取冷排41内填充的冷却液,水泵42将抽取的冷却液通过送水管进入第一吸热座441和第二吸热座442,冷却液通过吸热的第一吸热座441和第二吸热座442将热量通过回流管通入冷排41内,风扇42转动吹风对冷排41进行吹风排热,从能够将双主板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通过风冷与水冷结构相结合,有助于双系统硬件的快速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同时第一防护外壳2以及第二防护外壳5能够对内部计算机元件进行有效保护,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对堆积热量进行散发,通过模块化的第一防护外壳2和第二防护外壳5减少装配难度,去除原有机箱结构,直接对计算机组件进行模块化保护,降低整体装配重量,有效方便后续工作人员检修维护,底座内嵌设的第一吸热座441和第二吸热座442能够有效吸收两套硬件系统产生的热量,同时不影响硬件系统自身装配散热风扇,双效降温散热,满足双系统硬件装配需要,有效减省两套硬件机箱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保证机箱内温度均匀,减少与外部空气交换,提高防尘能力,保证电子元件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另外,在安装座1远离系统硬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线缆的第二安装区12,第二安装区12的外侧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三防护外壳7。在第一安装区11的多个对应位置开设的排线孔13,能够方便连接线缆由第一安装区11置入安装座1后侧的埋线槽9内,方便对线缆进行整理,避免大部分线缆置于第一防护外壳2和第二防护外壳5内而影响热量散发,同时安装座1两侧的第一理线带8和第二理线带91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线缆进行整理合并固定,提高放置实用性,满足使用需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