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2420发布日期:2021-12-24 20:3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内存容量的提升以及内存速率提高,使得内存故障率持续升高。当内存中的存储单元发生故障时,若没有及时对故障的存储单元进行处理,很容易导致系统宕机等不可修正错误(uncorrectableerror,uce),进而会造成硬件返还。目前,在发生内存uce之前,可以通过对内存中故障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处理,来降低内存中出现uce的概率。其中,故障替换处理指的是将内存中故障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写入内存中的备份存储单元中,以实现对故障的存储单元的隔离。3.但由于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了故障替换之后,会导致内存中的数据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如果后续遇到系统复位的情况,复位后就会无法正确访问内存中的数据,从而导致内存数据丢失。4.因此,如何能够在使用内存中的故障替换技术和复位技术的前提下,实现内存中数据的不丢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相关设备,提出故障替换信息这一新概念,并增设有专门记录故障替换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复位过程中保证故障替换信息不丢失,从而在完成复位操作之后,能够根据故障替换信息,正确访问内存中的数据,以实现在使用内存中的故障替换技术和复位技术的前提下,内存中数据的不丢失。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位系统,可用于管理内存数据的领域中。该复位系统包括复位控制电路、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其中,第一模块中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故障替换信息,一个故障替换信息包括与一次故障替换操作对应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存在故障的存储单元,也即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被替换掉的存储单元;第一寄存器具体可以为状态寄存器或配置寄存器。复位控制电路,用于获取热复位信号,并响应获取到的热复位信号,向第二模块发送复位指令,第二模块包括处理器内核,且不包括第一模块;也即复位控制电路向处理器内核发送复位指令,不向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复位指令用于触发执行复位操作,以在完成复位操作后,第一寄存器中的故障替换信息不被清除。复位指的是将被复位的模块/单元/装置的状态恢复为首次上电的状态。热复位信号用于触发热复位操作。复位指令可以为一组低电平信号,该一组低电平信号中包括至少一个低电平信号;复位指令也可以为同时包括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的一组电信号。本实现方式中,提出故障替换信息这一新概念,并在复位系统中增设专门用来存储故障替换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执行复位操作的过程中,控制第一模块不进行复位,从而在完成复位操作之后,第一寄存器中的故障替换信息能够不被复位,即使由于对内存中的故障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处理导致内存中的部分存储单元被隔离替换,在系统复位后,能够根据前述故障替换信息了解内存中哪些存储单元为被隔离的故障存储单元,以避免由于访问被隔离的故障存储单元而导致的系统宕机,也即能够实现正确访问内存,以实现在使用内存中的故障替换技术和复位技术的前提下,内存中数据的不丢失。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中记录有一个或多个故障替换信息,一个故障替换信息中还包括与一次故障替换操作对应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二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的备份存储单元,也即第二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替换后的存储单元。9.本实现方式中,故障替换信息中至少包括被替换掉的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和替换后的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也即通过故障替换信息记录了内存中发生的故障替换操作,不仅能够反映当前内存中哪些存储单元由于故障被替换隔离,也反映了进行故障替换后的数据存储于哪个存储单元中,从而很直观的反映出内存中的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一个故障替换信息中还包括与一次故障替换操作对应的故障替换类型,故障替换类型可以为以下中的任一种:内存条替换、内存面替换、内存颗粒替换、内存块替换、内存行替换和内存存储单元格替换。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存在故障的第一存储单元的粒度为以下中的任一项: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和内存条。其中,内存存储单元格为内存中最小粒度的存储单元,一个内存行包括一行内存存储单元格,一个内存行包括多个内存存储单元格,一个内存块包括多个内存行,一个内存颗粒包括多个内存行,一个内存面包括多个内存颗粒,一个内存条包括一个或两个内存面。本实现方式中,内存中存储单元的粒度可以为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或内存条种任一种,也即故障替换信息能够反映前述任一种粒度的故障替换操作,也即本方案支持任何一种粒度的故障替换操作,提高了本方案的实现灵活性。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单元,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故障存储单元的情况下,存储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第一存储单元中数据。进一步地,第一模块中配置的第二存储单元的粒度可以为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或其他粒度等,第一模块中第二存储单元的个数可以为32个、64个或128个。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中存在粒度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第一存储单元时,在对故障内存存储单元格进行故障处理的过程中,故障内存单元格中的数据会被写入第一模块中的备份存储单元中,由于在复位过程中,不向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保证了在完成复位操作后,备份存储单元中的数据不会被清除,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系统包括内存控制器,第一模块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则复位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向处理器内核发送复位指令,且不向内存控制器发送复位指令。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模块中记录的故障替换信息指示内存中的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而内存控制器用于管理内存,将第一模块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方便内存控制器对第一模块的管理,也方便内存控制器读取故障替换信息以管理内存;此外,直接控制整个内存控制器不进行复位,避免复位后出现内存控制器中不同模块之间不同步的问题。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复位控制电路,还用于在获取到冷复位信号的情况下,向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其中,冷复位信号用于触发冷复位操作,冷复位操作指的是需要将整个复位系统以及内存恢复到首次上电状态,一般可以通过上下电来进行。本实现方式中,由于在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到的是冷复位信号的情况下,证明触发复位操作的原因是内存发生了故障,则这个时候需要对内存进行复位,也即内存中的数据会被清除,从而不再有保证内存中数据不丢失的需求,将第一模块也执行复位操作,从而在完成复位操作后,能够重新向第一模块中写入新的故障替换信息,保证整个复位系统处于同步状态。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复位控制电路中可以包括一个逻辑电路,当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到的是热复位信号的时候,复位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不与第一模块耦合;当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到的是冷复位信号的时候,复位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模块耦合。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复位控制电路,还用于向第一模块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指示第一模块不执行复位操作。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可用于管理内存数据的领域中。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故障替换信息,故障替换信息中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存在故障的存储单元。处理器内核,用于从第一寄存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并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以使在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进行复位操作时,故障替换信息不丢失。本实现方式中,提出故障替换信息这一新概念,并在复位系统中增设专门用来存储故障替换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内存控制器向第一模块中写入故障替换信息后,处理器内核就将新生成的故障替换信息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从而数据处理系统的复位不会导致故障替换信息的丢失,即使由于对内存中的故障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处理导致内存中的部分存储单元被隔离替换,在系统复位后,能够根据前述故障替换信息了解内存中哪些存储单元为被隔离的故障存储单元,以避免由于访问被隔离的故障存储单元而导致的系统宕机,也即能够实现正确访问内存,以实现在使用内存中的故障替换技术和复位技术的前提下,内存中数据的不丢失。18.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故障替换信息中还包括第二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二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的备份存储单元。19.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故障存储单元的粒度为以下中的任一项: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和内存条。20.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系统包括内存控制器,第一模块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21.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内核,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热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在第一寄存器进行复位过程中,将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回填至第一寄存器。其中,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故障替换信息。本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内核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并在第一模块进行复位过程中,直接将故障替换信息回填至第一模块,以实现数据处理系统复位后,内存控制器直接利用第一模块中的故障替换信息准确访问内存,操作简单,易于实现。22.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单元,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情况下,存储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第一存储单元中的第一数据。处理器内核,还用于从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中获取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以使在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进行复位操作时,第一数据不丢失。处理器内核,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热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和第一数据,在第一模块进行复位过程中,将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回填至第一寄存器,并将第一数据回填至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其中,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故障替换信息。本实现方式中,还将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在对第一模块进行复位操作时,将第一数据回填至第一模块中,以保证第一数据不被丢失,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23.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内核,还用于对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以初始化第一模块,在复位操作为热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并根据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对内存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执行逆替换操作。其中,故障替换信息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故障替换信息,逆替换操作用于将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重新写入第一存储单元中,以使内存中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还原至初始状态。进一步地,将内存中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还原至初始状态并不是指将内存中的数据清除,而是指将内存中的数据按照执行过故障替换技术之前的存储模式进行存储。24.本实现方式中,由于处理器内核故障或内存控制器故障也有可能会导致内存中的某个存储单元满足故障替换条件,也即在对处理器内核和内存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后,内存中满足故障替换条件的存储单元可能会再次变为可使用的存储单元,所以在对处理器内核和内存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后,对内存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执行逆替换操作,也即释放了备份存储单元,有利于延长内存的使用寿命。25.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内核,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冷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不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26.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内核,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冷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不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和第一数据。27.对于本技术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部分可能实现方式中名词的概念、具体实现步骤以及每种可能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2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位方法,可用于管理内存数据的领域中。方法应用于复位系统中,系统包括复位控制电路、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故障替换信息,故障替换信息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存在故障的存储单元。复位控制电路获取热复位信号;复位控制电路响应获取到的热复位信号,向第二模块发送复位指令,第二模块包括处理器内核,且不包括第一模块,复位指令用于触发执行复位操作。29.本技术第三方面还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步骤,对于本技术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步骤,以及每种可能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30.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用于管理内存数据的领域中。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故障替换信息,故障替换信息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存在故障的存储单元。处理器内核从第一寄存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处理器内核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以使在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进行复位操作时,故障替换信息不丢失。31.本技术第四方面还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步骤,对于本技术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步骤,以及每种可能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第二方面中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32.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中配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复位系统,或者,配置有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33.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服务器或通信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附图说明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方法中故障替换技术的一种示意图;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系统示意图;3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3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逆替换操作的一种示意图;4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系统示意图;4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另一种系统示意图;4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一种系统示意图;4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另一种系统示意图;44.图11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相关设备,提出故障替换信息这一新概念,并增设有专门记录故障替换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复位过程中保证故障替换信息不丢失,从而在完成复位操作之后,能够根据故障替换信息,正确访问内存中的数据,以实现在使用内存中的故障替换技术和复位技术的前提下,内存中数据的不丢失。4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4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内存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中。为了便于理解本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首先结合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进行介绍,请先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也可以视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复位系统中包括处理器和内存,该处理器和内存可以被配置于任意形态的电子设备中。处理器中集成有处理器内核(core)、复位控制电路、内存控制器(doubledataratesdramcontroller,ddrc)和高速物理接口收发器(high-speedphysicallayer,hsphy)。49.其中,处理器内核上可以搭载软件系统,用于提供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复位控制电路用于触发处理器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复位操作,还用于触发内存执行复位操作。50.内存控制器用于实现将处理器内核发出的访问请求中地址到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并将访问请求传输至hsphy,还用于对处理器内核发出的访问请求进行高效率调度,还用于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操作。51.hsphy与处理器之外的内存通信连接,用于获取内存控制器生成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传输给内存;还用于获取内存生成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输给内存控制器。5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产品中,处理器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模块或单元,此外,内存控制器也可以不集成于处理器中,也即内存控制器与处理器为两个独立的装置,图1仅为方便理解本方案的应用环境提成的一个示例,不用于限定本方案。53.基于上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位系统,该复位系统中新增用于存储故障替换信息的第一模块,故障替换信息用于反映内存中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而只要保证在对复位系统进行复位后,该故障替换信息不丢失,在系统复位后,仍然能够根据前述故障替换信息,正确访问内存中的数据,以实现在使用内存中的故障替换技术和复位技术的前提下,内存中数据的不丢失。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复位系统进行复位的过程中,控制第一模块不进行复位操作,以免故障替换信息的丢失;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将第一模块中的故障替换信息写入复位系统之外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从而复位系统的复位也不会导致故障替换信息的丢失,但前述两种情况的具体操作方式相差较大,如下将分别进行介绍。54.一、不清除故障替换信息55.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包括:56.201、处理器内核向内存控制器发送故障替换指令。57.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复位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处理器内核能够实时获取到内存是否发生故障,当内存中某个内存单元格(cell)发生故障时,内存控制器根据指令纠错(errorcheckingandcorrecting,ecc)算法,对内存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纠错,若能够纠错成功,则向处理器内核上报当前故障为可修正(correctableerror,ce)错误,进而生成并记录与该ce错误对应的描述信息。58.其中,内存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内存条,一个内存条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内存面(rank),一个内存面可以包括多个内存颗粒(device),一个内存颗粒可以包括多个内存块(bank),一个内存块中可以包括多个内存行(row),一个内存行中可以包括多个内存存储单元格(cell),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为从内存中存储空间大小的角度对内存进行划分,在实际情况中,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对内存进行划分。59.该描述信息中至少包括发生ce错误的位置信息。发生ce错误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内存中发生ce错误的存储单元的位置,也即描述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可以指示是内存中的哪一个存储单元发生了ce错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存中存储单元具体可以指的是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和内存条。可选地,该描述信息还可以包括ce错误类型。ce错误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内核访问内存时产生的ce错误、内存周期性巡检时产生的ce错误或其他类型的ce错误等,此处不做穷举。本技术实施例中,存储单元的粒度可以为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或内存条种任一种,也即故障替换信息能够反映前述任一种粒度的故障替换操作,也即本方案支持任何一种粒度的故障替换操作,提高了本方案的实现灵活性。60.处理器内核在获取到与该ce错误对应的描述信息之后,可以确定内存中发生ce错误的具体位置,进而判断内存中的存储单元是否满足故障替换条件。处理器内核在确定满足故障替换条件的情况下,向内存控制器发送故障替换指令,在不满足故障替换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对内存进行监控。61.其中,故障替换可以根据粒度的不同划分为多种类型:内存条替换、内存面替换、内存颗粒替换、内存块替换、内存行替换和内存存储单元格替换。62.对应的,故障替换条件可以包括内存条故障替换条件、内存面故障替换条件、内存颗粒故障替换条件、内存块故障替换条件、内存行故障替换条件和内存存储单元格故障替换条件。进一步地,内存条故障替换条件具体可以为同一内存条发生ce错误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内存条故障替换条件具体可以为同一内存条发生同一类型的ce错误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等,内存条故障替换条件还可以为其他条件,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均可参阅实际情况灵活设定,此处均不做限定。内存面替换条件、内存颗粒替换替换条件具体、内存块故障替换条件、内存行故障替换条件以及内存存储单元格故障替换条件的含义与前述内存条故障替换条件的含义类似,可参阅前述描述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63.故障替换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故障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备份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故障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具体可以表现为字符串,前述字符串为被替换的存储单元的编码;备份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具体也可以表现为字符串,前述字符串为替换后的存储单元的编码。可选地,故障替换指令中还可以携带有故障替换类型,前述故障替换类型具体也可以表现为字符编码,作为示例,例如00代表故障替换类型为内存块替换,01代表故障替换类型为内存面替换等,此处不做穷举。64.202、内存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故障替换指令,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处理,并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第一寄存器。65.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存控制器在接收到的故障替换指令,可以根据故障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和备份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获知是内存中哪个存储单元需要被替换隔离,以及,替换后的备份存储单元的位置。进而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处理,在一次故障替换操作中内存控制器将故障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出并写入至备份存储单元中。其中,内存控制器可以集成于处理器中,也可以与处理器分别为独立的装置。可选地,在一次故障替换操作中,内存控制器还需要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数据重组。66.需要说明的是,故障存储单元一定是位于内存中,但备份存储单元不一定都位于内存中。当故障存储单元的粒度为内存存储单元格时,用于存储故障内存存储单元格中数据的备份存储单元可以集成于第一模块中。也即当某个故障存储单元的粒度为内存存储单元格时,内存控制器会将故障内存存储单元格中数据写入第一模块中的备份存储单元中。当故障存储单元的粒度为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或内存条时,对应的备份存储单元可以设置于内存中。67.为更为直观的理解故障替换技术的处理过程,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方法中故障替换技术的一种示意图。图3中以需要进行故障替换的存储单元为内存颗粒为例。图3中包括(a)、(b)和(c)三个子示意图,(a)子示意图代表进行故障替换操作前一个内存条中的数据分布情况,如(a)子示意图所示,一个内存条包括两个内存面(分别为ranka和rankb),每个内存面中包括18个内存颗粒,18个内存颗粒中包括16个用于正常存储数据的颗粒,还包括一个ecc颗粒和奇偶校验位颗粒,该ecc纠错颗粒也可以视为备份颗粒,在颗粒0至颗粒15中出现满足故障替换条件的故障颗粒时,将故障颗粒中的数据写入到ecc纠错颗粒中,以实现对故障颗粒的替换隔离。(b)子示意图指示ranka中的颗粒1为故障颗粒,需要将ranka中颗粒1的数据写入到ranka的ecc纠错颗粒中,但这样ranka就丧失了纠错能力,为了使ranka在进行了颗粒替换后仍然具备纠错能力,可以把ranka和rankb进行数据重组,以使ranka和rankb共享一个rankb的ecc纠错颗粒,也即由(a)子示意图中的两个16+2的存储模式变成了(c)子示意图中的32+3的模式,应理解,图3中的示例仅为方便理解故障替换技术,不用于限定本方案。68.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过故障替换处理之后,内存控制器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第一寄存器中。其中,在复位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有多次故障替换操作,一个故障替换信息用于记录一次故障替换操作。故障替换信息中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存在ce错误的存储单元(也即在进行故障替换后被替换掉的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的备份存储单元(也即在进行故障替换后使用的存储单元)。从而故障替换信息能够反映在对内存中发生故障的存储单元进行过故障替换处理后,内存中的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69.可选地,一个故障替换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故障存储单元的粒度级别、被替换的故障存储单元的ce错误类型或其他类型的信息等。本技术实施例中,故障替换信息中至少包括被替换掉的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和替换后的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也即通过故障替换信息记录了内存中发生的故障替换操作,不仅能够反映当前内存中哪些存储单元由于故障被替换隔离,也反映了进行故障替换后的数据存储于哪个存储单元中,从而很直观的反映出内存中的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70.为进一步理解故障替换信息的概念,以下以进行故障替换的存储单元的粒度级为内存块为例,通过表1对故障替换信息进行进一步介绍。71.表1[0072][0073]其中,表1中的region0指的是上述故障替换信息所对应的故障替换操作是发生在内存中编号为0的区域(region)中。region0-enable是故障替换信息中用于指示region0中是否进行过故障替换的字段,region0-enable中的编码0指示region0中进行过故障替换。region0-size是故障替换信息中用于指示region0中进行故障替换的存储单元的粒度的字段,region0-size中编码00指示region0中进行故障替换的存储单元的粒度为内存块(bank)。region0-rank指示region0中需要进行故障替换的内存块所在的内存面的编号,region0-device指示region0中需要进行故障替换的内存块所在的内存颗粒的编号,region0-bank指示region0中需要进行故障替换的内存块的编号,region0-rank、region0-device和region0-bank共同指示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如表1所示,第一存储单元为region0中编号为10的内存面中编号为5的内存颗粒中编号为14的内存块。region0-buddy-rank指示备份内存块所在的内存面的编号,region0-buddy-device指示备份内存块所在的内存颗粒的编号,region0-buddy-bank指示region0中需要进行故障替换的内存块的编号,region0-buddy-rank、region0-buddy-device和region0-buddy-bank共同指示第二存储单元的位置,如表1所示,第二存储单元为region0中编号为18的内存面中编号为13的内存颗粒中编号为22的内存块。应理解,在实际情况中,故障替换信息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信息,表1中的示例仅为方便理解故障替换信息的概念,不用于限定本方案。[0074]第一寄存器归属于第一模块,第一寄存器中存储有故障替换信息。第一寄存器具体可以表现为状态寄存器、配置寄存器或其他类型的寄存器等,此处不做限定。第一模块可以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进一步地,一个第一寄存器中存储有一个故障替换信息,第一模块中可以配置有多个第一寄存器,以记录多个故障替换信息。[0075]可选地,第一模块中还可以配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单元,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故障存储单元的情况下,存储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在复位过程中,不向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保证了在完成复位操作后,备份存储单元中的数据也不会被清除,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0076]进一步地,第一模块中配置的备份存储单元的粒度可以为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或其他粒度等,第一模块中备份存储单元的个数可以为32个、64个、128个或其他数量等。[0077]可选地,复位系统中还可以配置有第二寄存器,第二寄存器用于记录内存控制器在进行故障替换操作的状态,前述状态可以包括未发生故障替换操作、故障替换操作进行中、故障替换操作成功、故障替换操作失败或其他类型的状态等,此处不做限定。进一步地,第二寄存器也可以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进一步地,复位系统中可以配置有一组或多组寄存器,每组寄存器中包括一个第一寄存器和一个第二寄存器。[0078]203、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复位信号。[0079]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复位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需要进行复位操作,从而复位控制电路能够获取到复位信号。其中,复位指的是将被复位的模块/单元/装置的状态恢复为首次上电的状态。复位控制电路可以集成于处理器内。可选地,复位控制电路在接收到复位信号后,可以判断接收到的是热复位信号还是冷复位信号。其中,冷复位信号一般是由内存故障引起的,用于触发冷复位操作,冷复位操作指的是需要将整个复位系统以及内存恢复到首次上电状态,一般可以通过上下电来进行。热复位信号一般是由非内存故障引起的,用于触发热复位操作,热复位操作指的是在复位系统复位的过程中对部分模块/单元/装置不进行复位。[0080]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复位控制电路中可以包括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若复位控制电路为从第一管脚处获取到的复位信号,则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到的为冷复位信号;若复位控制电路为从第二管脚处获取到的复位信号,则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到的为热复位信号。本实现方式中复位信号可以表现为一组低电平信号,前述一组低电平信号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低电平信号。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复位控制电路从同一信号源处分别获取冷复位信号和热复位信号,冷复位信号和热复位信号具体表现为不同的电信号,作为示例,例如冷复位信号表现为01信号,或者0101信号,或者0011信号,热复位信号具体表现为10信号,或者1010,或者1100等,“0”指的是低电平信号,“1”指的是高电平信号。从而复位控制电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的形式来确定是冷复位信号还是热复位信号,应理解,此处对冷复位信号和热复位信号的举例仅为方便理解本方案,不用于限定本方案。[0081]204、复位控制电路向第二模块发送复位指令,第二模块包括处理器内核,且不包括第一模块。[008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控制电路在获取到复位信号后,响应于获取到的复位信号,控制处理器内核执行复位操作,且控制第一模块不执行复位操作,也控制内存不执行复位操作。也即复位控制电路向第二模块发送复位指令,第二模块包括处理器内核,且不包括第一模块。可选地,第二模块还可以包括复位系统中除第一模块之外的其他模块,只要保证第一模块和内存不执行复位操作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模块这个概念可以为人为划分的概念模块。[0083]具体的,复位控制电路响应于获取到的复位信号,向处理器内核发送复位指令,不向第一模块和内存发送复位指令,复位指令用于触发执行复位操作,以实现控制处理器内核执行复位操作,且控制第一模块不执行复位操作,从而第一模块中存储的数据不被复位,也即第一模块中存储的数据不被清除。其中,复位指令可以为一组低电平信号,该一组低电平信号中包括至少一个低电平信号;复位指令也可以为同时包括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的一组电信号等,此处不做限定。[0084]进一步地,复位控制电路在获取到的复位信号为热复位信号的情况下,向处理器内核发送复位指令,不向第一模块和内存发送复位指令。在获取到冷复位信号的情况下,向处理器内核、第一模块和内存发送复位指令。也即只有在复位控制电路获取的为热复位信号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第一模块和内存不执行复位操作。[0085]可选地,复位控制电路还可以向第一模块和内存分别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指示不执行复位操作。从而处理器内核在接收到复位指令后执行复位操作,第一模块和内存在接收到第一指令后不执行复位操作,以实现控制处理器内核执行复位操作,且控制第一模块和内存不执行复位操作。[0086]具体的,针对复位控制电路向第一模块发送第一指令的实现方式。在一种情况下,复位指令和第一指令可以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电信号,从而复位控制电路可以通过向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发送不同电信号的方式,来实现向处理器内核发送复位指令,向第一模块发送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一模块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的类型,来确定接收到的是不是第一指令。作为示例,例如复位指令为111000,第一指令为000111,“0”指的是低电平信号,“1”指的是高电平信号。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一模块中可以设置有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若复位控制电路想要向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则复位控制电路向第三管脚发送指令;对应的,若第一模块为通过第三管脚获取到的指令,则视为获取到的为复位指令。若复位控制电路想要向第一模块发送第一指令,则复位控制电路向第四管脚发送指令;对应的,若第一模块为通过第四管脚获取到的指令,则视为获取到的为第一指令。[0087]复位控制电路向内存发送第一指令的实现方式,与,复位控制电路向第一模块发送第一指令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0088]进一步地,复位控制电路在获取到的复位信号为热复位信号的情况下,向处理器内核发送复位指令,向第一模块和内存发送第一指令。复位控制电路在获取到的复位信号为冷复位信号的情况下,向处理器内核、第一模块和内存发送复位指令。也即只有在复位控制电路获取的为热复位信号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第一模块和内存不执行复位操作。[0089]进一步可选地,若第一模块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步骤204可以包括:复位控制电路在获取到复位信号后,响应于获取到的复位信号,向处理器内核发送复位指令,且不向内存控制器发送复位指令。也即复位控制电路向第二模块发送复位指令,第二模块包括处理器内核,且不包括内存控制器。复位控制电路控制处理器内核执行复位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描述相同,复位控制电路控制内存控制器不执行复位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描述类似,区别在于上述描述中的执行对象是第一模块,本实现方式中的执行对象是整个内存控制器,此处不做赘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模块中记录的故障替换信息指示内存中的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而内存控制器用于管理内存,将第一模块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方便内存控制器对第一模块的管理,也方便内存控制器读取故障替换信息以管理内存;此外,直接控制整个内存控制器不进行复位,避免复位后出现内存控制器中不同模块之间不同步的问题。[0090]205、复位控制电路向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009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控制电路确定获取到的复位信号为冷复位信号的情况下,向处理器内核、第一模块和内存均发送第一指令,以控制处理器内核、第一模块和内存均执行复位操作。可选地,复位控制电路还可以向复位系统中的其他模块发送复位指令。[0092]进一步地,复位控制电路中可以包括一个逻辑电路,当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到的是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或其他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内核配置于同一设备中,也可以与处理器内核配置于不同设备中。处理器内核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通过内部接口或外部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内部接口包括但不限于总线,外部接口包括有线通信接口和无线通信接口。[0104]具体的,针对处理器内核从第一寄存器中读取故障替换信息的过程。内存控制器在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第一寄存器之后,会向处理器内核示出完成故障替换技术的信号,处理器内核在获知该完成信号之后,从第一模块中读取故障替换信息。[0105]更具体的,参见图2对应实施例中步骤201中的描述,数据处理系统中配置有第二寄存器,内存控制器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第一模块之后,会在第二寄存器中写入故障替换操作成功的信息(也即示出了完成故障替换技术的信号),处理器内核在读取第二寄存器中的信息之后,确定内存控制器已完成了故障替换操作,从第一寄存器中复制故障替换信息。[0106]504、处理器内核将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010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块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单元,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情况下,存储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第一存储单元中的第一数据。[0108]当某个故障存储单元的粒度为内存存储单元格时,内存控制器可以将故障存储单元中的第一数据写入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也即备份存储单元)中,则在内存控制器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第一模块中的第一寄存器之后,处理器内核可以从第一模块包括的第二存储单元中读取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以使在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进行复位操作时,第一数据不丢失。[0109]具体的,针对处理器内核从第一模块中的备份存储单元读取第一数据的过程。内存控制器在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第一寄存器之后,会向处理器内核示出完成故障替换技术的信号,处理器内核在获知该完成信号之后,从第一模块中的备份存储单元中读取第一数据。处理器内核确定内存控制器已完成了故障替换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已在步骤503中进行了介绍,此处不做赘述。[0110]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4为可选步骤,若没有粒度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故障存储单元,则不需要执行步骤504。若执行步骤504,则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定步骤503和步骤504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503,再执行步骤504;也可以先执行步骤504,再执行步骤503;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503和504。[0111]505、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复位信号。[0112]本技术实施例中,步骤505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图2对应实施例中步骤203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可以参照上述描述,此处不做赘述。[0113]506、复位控制电路向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01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控制电路在获取到复位信号之后,无论获取到的是热复位信号还是冷复位信号,复位控制电路都会向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发送复位指令,以触发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进一步地,若获取到的为热复位信号,复位控制电路不向内存发送复位指令,以控制内存不执行复位操作;若获取到的为冷复位信号,复位控制电路向内存发送复位指令,以控制内存执行复位操作。其中,复位指令的表现形式已经在图2对应实施例中进行了介绍,此处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5中第一模块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但实际情况下,第一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内存控制器之外,此处不做限定。[0115]可选地,若第一模块集成于内存控制器中,内存控制器集成于处理器中,则整个数据处理系统可以表现为一个处理器,则复位控制电路在获取到复位信号之后,可以向整个处理器发送复位指令,以控制整个处理器执行复位操作。[0116]507、处理器内核判断复位操作是否为热复位操作,若为热复位操作,则进入步骤508,若为冷复位操作,则进入步骤510。[01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控制电路中还设置有第三寄存器,第三寄存器用于记录复位控制电路本次获取到的复位信号为冷复位信号还是热复位信号。处理器内核在接收到复位控制电路发送的复位指令之后,查询第三寄存器中记录的信息,以确定触发本次复位操作的复位信号是否为热复位信号,也即判断本次复位操作是否为热复位操作。[0118]508、处理器内核对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01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内核中运行有初始化软件,在确定为热复位操作的情况下,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需要对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在复位启动的过程中,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由于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发生不止一次故障替换操作,而一个故障替换信息用于记录一次故障替换操作中存储单元的替换信息,则处理器内核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到的可以为包括一个或多个故障替换信息的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其中,初始化软件具体可以表现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inputoutputsystem,bios)系统。[0120]可选地,若执行步骤504,则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在进行复位启动过程中,还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第一数据。[0121]具体的,针对处理器内核对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的过程。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在对第一寄存器进行复位过程中,将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回填至第一寄存器。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器内核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并在第一模块进行复位过程中,直接将故障替换信息回填至第一模块,以实现数据处理系统复位后,内存控制器直接利用第一模块中的故障替换信息准确访问内存,操作简单,易于实现。[0122]更具体的,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在触发对处理器内核和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后,在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对第一寄存器执行复位操作的过程中,将获取到的多个故障替换信息分别回填至多个第一寄存器中。由于配置寄存器只支持硬件写入,状态寄存器同时支持硬件写入和软件写入,所以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寄存器具体表现为状态寄存器。[0123]可选地,若执行步骤504,则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在对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过程中,将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回填至第一寄存器,并将第一数据回填至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中。处理器内核将第一数据回填至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的实现方式,与将故障替换信息回填至第一寄存器中的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做赘述。本实现方式中,还将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在对第一模块进行复位操作时,将第一数据回填至第一模块中,以保证第一数据不被丢失,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01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对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以初始化第一模块;并根据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对内存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执行逆替换操作,逆替换操作用于将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写入第一存储单元中,以使内存中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还原至初始状态。其中,将内存中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还原至初始状态并不是指将内存中的数据清除,而是指将内存中的数据按照执行过故障替换技术之前的存储模式进行存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处理器内核故障或内存控制器故障也有可能会导致内存中的某个存储单元满足故障替换条件,也即在对处理器内核和内存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后,内存中满足故障替换条件的存储单元可能会再次变为可使用的存储单元,所以在对处理器内核和内存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后,对内存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执行逆替换操作,也即释放了备份存储单元,有利于延长内存的使用寿命。[0125]更具体的,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对第一模块执行复位操作,以初始化第一模块后,第一模块中记录的故障替换信息集合被清除。由于每个故障替换信息记录了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与一个第二存储单元之间的替换关系,则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可以根据故障替换信息,获知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和第二存储单元的位置,进而将一个第二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重新写会第一存储单元,也即对内存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执行逆替换操作。[0126]进一步地,与故障存储单元的粒度级为内存颗粒,处理器内核中的初始化软件还需要利用奇偶校验颗粒中的数据对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进行校验,若发现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存在错误,则利用ecc纠错颗粒中的数据对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进行纠错,进而将进行过纠错处理后的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重新写入第一存储单元中。[0127]对应的,逆替换操作还需要对内存颗粒中的数据进行数据重组。[0128]为进一步理解本方案,请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逆替换操作的一种示意图。结合图3进行举例,图6中包括(a)和(b)两个子示意图,(a)子示意图代表进行逆替换操作前一个内存条中的数据分布情况,如(a)子示意图所示,在执行了故障替换操作后,ranka中的颗粒1的数据被写入了ranka的ecc纠错颗粒中,ranka和rankb共享一个rankb的ecc纠错颗粒,则逆替换操作为需要将ranka的ecc纠错颗粒中的数据重新写入ranka的颗粒1中。(b)子示意图代表进行逆替换操作后一个内存条中的数据分布情况,处理器内核在利用ranka的奇偶校验位颗粒对ranka的ecc纠错颗粒中的数据进行校验之后,发现ranka的ecc纠错颗粒中的数据没有错误,进而读取ranka的ecc纠错颗粒中的数据,并写入ranka的颗粒1中,处理器内核还对ranka和rankb进行数据重组,也即ranka和rankb中的数据存储模式重新变回两个16+2的存储模式,从而实现了内存中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还原至初始状态,应理解,图6中的示例仅为方便理解故障替换技术,不用于限定本方案。[01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定步骤501至504与步骤505至508之间的执行次数,可以为在执行多次步骤501至504之后,执行一次步骤505至508。[0130]509、处理器内核不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013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处理器内核确定本次复位操作为冷复位操作的情况下,处理器内核不再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而是直接对处理器内核、第一模块、内存控制器和内存执行复位操作,也即对整个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初始化。[0132]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在复位控制电路获取到的是冷复位信号的情况下,证明触发复位操作的原因是内存发生了故障,则这个时候需要对内存进行复位,也即内存中的数据会被清除,从而不再有保证内存中数据不丢失的需求,本情况下不再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避免执行冗余步骤,提高复位过程的效率。[0133]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7和509为可选步骤,若不执行步骤507和509,则在执行完步骤505之后,可以直接执行步骤508。[013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故障替换信息这一新概念,并在复位系统中增设专门用来存储故障替换信息的第一寄存器,在内存控制器向第一模块中写入故障替换信息后,处理器内核就将新生成的故障替换信息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从而数据处理系统的复位不会导致故障替换信息的丢失,即使由于对内存中的故障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处理导致内存中的部分存储单元被隔离替换,在系统复位后,能够根据前述故障替换信息了解内存中哪些存储单元为被隔离的故障存储单元,以避免由于访问被隔离的故障存储单元而导致的系统宕机,也即能够实现正确访问内存,以实现在使用内存中的故障替换技术和复位技术的前提下,内存中数据的不丢失。[0135]在图1至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下面还提供用于实施上述方案的相关设备。具体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系统示意图。复位系统700包括可以包括复位控制电路701、处理器内核7021和第一模块703。其中,第一模块703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故障替换信息,故障替换信息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存在故障的存储单元;复位控制电路701,用于获取热复位信号;复位控制电路701,还用于响应获取到的热复位信号,向第二模块702发送复位指令,第二模块702包括处理器内核7021,且不包括第一模块703,复位指令用于触发执行复位操作。[013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故障替换信息中还包括第二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二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的备份存储单元。[013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存储单元的粒度为以下中的任一项: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和内存条。[013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模块70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单元,第一模块703中的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情况下,存储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013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的一种系统示意图。复位系统700包括内存控制器704,第一模块703集成于内存控制器704中。复位控制电路701,具体用于控制处理器内核7021执行复位操作,且控制内存控制器704不执行复位操作。[014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复位控制电路701,还用于在获取到冷复位信号的情况下,向处理器内核7021和第一模块703发送复位指令。[014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复位控制电路701,具体用于向处理器内核7021发送复位指令,向第一模块703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指示第一模块703不执行复位操作。[0142]需要说明的是,复位系统700中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与本技术中图2至图4对应的各个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技术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014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具体参阅图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一种系统示意图。数据处理系统900包括处理器内核901和第一模块902,第一模块902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故障替换信息,故障替换信息中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一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存在故障的存储单元。处理器内核901,用于从第一寄存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处理器内核901,还用于将故障替换信息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以使在处理器内核901和第一模块902进行复位操作时,故障替换信息不丢失。[014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故障替换信息中还包括第二存储单元的位置信息,第二存储单元为在对内存中的存储单元进行故障替换时的备份存储单元。[014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存储单元的粒度为以下中的任一项:内存存储单元格、内存行、内存块、内存颗粒、内存面和内存条。[014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一种系统示意图。系统900包括内存控制器903,第一模块902集成于内存控制器903中。[014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内核901,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热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在第一寄存器进行复位过程中,将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回填至第一寄存器,其中,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故障替换信息。[014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模块90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单元,第一模块902中的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单元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情况下,存储为内存存储单元格的第一存储单元中的第一数据。处理器内核901,还用于从第一模块902中的第二存储单元中获取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以使在处理器内核901和第一模块902进行复位操作时,第一数据不丢失;处理器内核901,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热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和第一数据,在第一模块902进行复位过程中,将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回填至第一寄存器,并将第一数据回填至第一模块902中的第二存储单元,其中,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故障替换信息。[014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内核901,还用于对第一模块902执行复位操作,以初始化第一模块902;处理器内核901,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热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并根据故障替换信息集合,对内存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执行逆替换操作,其中,故障替换信息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故障替换信息,逆替换操作用于将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重新写入第一存储单元中,以使内存中数据在存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还原至初始状态。[015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内核901,还用于在复位操作为冷复位操作的情况下,不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获取故障替换信息集合。[0151]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处理系统900中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与本技术中图5和图6对应的各个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技术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015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计算机设备110上可以部署有图7或图8对应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复位系统700,用于实现图2至图4对应实施例中复位系统的功能。或者,计算机设备110上可以部署有图9或图10对应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处理系统900,用于实现图5或图6对应实施例中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具体的,计算机设备110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101、输入输出接口1102、处理器1103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4(其中计算机设备110中的处理器1103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其中,处理器1103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11031和通信处理器11032。存储器1104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41和内存110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101、输入输出接口1102、处理器1103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4可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连接。[0153]内存1104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103提供指令和数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41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randomaccessmemory,nvram)。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4存储有处理器和操作指令、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操作指令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0154]处理器1103控制计算机设备的操作。具体的应用中,计算机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称为总线系统。[0155]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103中,或者由处理器1103实现。处理器1103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1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还可进一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该处理器1103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104,处理器1103读取存储器1104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0156]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101用于实现计算机设备110的信号发送和信号接收功能。输入输出接口110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输出数字或字符信息;输入输出接口1102还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磁盘组发送指令,以修改磁盘组中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1102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0157]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一种情况下,应用处理器11031,用于实现图2至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复位系统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应用处理器11031执行图2至图4对应实施例中计复位系统的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图2至图4对应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0158]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另一种情况下,应用处理器11031,用于实现图5或图6对应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应用处理器11031执行图5或图6对应实施例中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图5或图6对应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0159]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用于生成车辆行驶速度的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行驶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复位系统所执行的步骤,或者,执行如前述图5或图6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数据处理系统所执行的步骤。[0160]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行驶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复位系统所执行的步骤,或者,执行如前述图5或图6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数据处理系统所执行的步骤。[0161]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配置为执行如前述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复位系统所执行的步骤,或者,执行如前述图5或图6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数据处理系统所执行的步骤。[016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系统或数据处理系统具体可以为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描述的复位方法,或者上述图5或图6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执行。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等。[0163]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0164]另外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0165]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专用clu、专用存储器、专用元器件等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凡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的功能都可以很容易地用相应的硬件来实现,而且,用来实现同一功能的具体硬件结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专用电路等。但是,对本技术而言更多情况下软件程序实现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0166]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0167]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