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88264发布日期:2022-04-23 15: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射频卡协议包括type a类型和type b类型两种传输协议及设备。两种协议采用的传输编码等区别如下:type a类型的副载波使用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这是一种比特编码,可以支持检测冲突的单位是比特bit;type b类型的副载波使用bpsk编码,这是一种相位编码,所以无法检测到比特冲突。
3.为了解决标签碰撞问题,rfid系统采取两种类型的防碰撞算法:一种是确定性防碰撞算法,如二进制搜索算法、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跳跃式动态树型算法、查询树算法、动态查询树算法、后退索引搜索算法等;确定性防碰撞算法在整个识别过程不存在随机性,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信道的利用率比较高,性能稳定,但是算法存在复杂度大、系统识别时延大等缺点,当标签数过多时,系统效率降低。另一种是随机竞争类防碰撞算法,如aloha算法、时隙aloha算法、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分组增强型动态aloha防碰撞算法等。这种算法多采取"标签先发言"的方式,即标签一进入读写器的阅读区域就自动向读写器发送其自身的id,随即标签和读写器间开始通信。aloha算法是随机接入算法的一种,当标签要发送数据信息时,它可以在任意时间段随机发送,把它称为纯aloha算法。由于标签发送的随机性,标签发射时间不需要同步,算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当阅读器作用范围内标签数量不多时,纯aloha算法能够很好识别标签数据信息。
4.但是,对于type b类型的标签识别通常使用时隙法,标签产生一个随机数来决定在哪个时隙回复反馈,如果该时隙只有一个标签回复,则识别该标签的id,并可以deselect,让它不再回复reqb命令,以免增加后续识别的冲突。但是此种方法需要增加随机数模块,随机之后仍然存在冲突的概率,并且当标签较多或者非常多时,可能每次都是冲突的,无法有效地识别出标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对信息发送方的高效、准确识别。
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信息接收方,包括:
7.根据信息发送方所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确定身份识别信息;
8.当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若所述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所述反馈时隙,向所述信息发送方发送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所述反馈时隙实现对所述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9.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信息发送方,包括:
10.根据预设查询命令格式生成第一查询命令,并发送给信息接收方,其中,所述预设查询命令格式至少包括时隙选择信息;
11.向所述信息接收方发送各第二查询命令,所述第二查询命令至少包括发送时隙;
12.接收所述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所述第一查询命令实现对所述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13.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系统,该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系统包括:信息接收方和信息发送方;
14.所述信息接收方,包括:确定模块和信息发送模块;
15.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息发送方所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确定身份识别信息;
16.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若所述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所述反馈时隙,向所述信息发送方发送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所述反馈时隙实现对所述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17.所述信息发送方,包括:第一指令发送模块、第二指令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18.第一指令发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查询命令格式生成第一查询命令,并发送给信息接收方,以使所述信息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命令确定反馈时隙和身份识别信息;
19.第二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信息接收方发送各第二查询命令,以使所述信息接收方在所述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所述反馈时隙时发送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20.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所述第一查询命令实现对所述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21.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
22.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23.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24.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
25.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
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根据信息发送方所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确定身份识别信息;当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若所述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所述反馈时隙,向所述信息发送方发送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所述反馈时隙实现对所述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解决了射频识别中信息发送方(主机)查询信息接收方(标签)身份信息时,信息接收方向信息发送方反馈信息时由于多个信息接收方在同一时隙发送反馈的信息导致的信息发送方无法准确识别信息的问题,信息接收方通过根据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
隙,在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如果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反馈时隙,向信息发送方反馈身份识别信息,由于每个信息接收方都可以确定自己的反馈时隙,只有第二查询命令恰好为自己的反馈时隙才会发送身份识别信息,否则就等待,所以避免了信息接收方全部在同一时隙反馈身份识别信息造成的信息碰撞,实现了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的流程图;
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的流程图;
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2.实施例一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的情况,该方法应用于信息接收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4.步骤s110、根据信息发送方所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以及根据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确定身份识别信息。
35.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接收方可以理解为接收查询信息并进行相应反馈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射频识别技术中的标签,信息接收方具有唯一的身份识别符(id);信息发送方可以理解为有查询附近其他用户信息的需求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射频识别技术中的阅读器,其可以是主机设备。第一查询命令可以理解为信息发送方在查询信息接收方时发出的查询命令,用于信息接收方确定各自的反馈时隙,信息接收方不需要对第一查询命令进行反馈;时隙选择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查询指令中所包含的信息,用于信息接收方选择对应的反馈时隙;有效识别个数可以理解为根据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的长度预先设置的数值;有效识别信息可以理解为预先设置的二进制数;身份识别信息可以理解为身份标识符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数据,信息接收方需要向信息发送方反馈身份识别信息,以便信息发送方根据身份识别信息确定信息接收方的身份标识符;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用来约束信息接收方是否发送身份识别信息。
36.射频识别中,信息发送方首先向各信息接收方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信息接收方接收到第一查询命令后,根据第一查询命令中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时隙选择信息为一组数据,时隙选择信息的设置通常根据身份识别符的长度设置,示例性的,身份识别符id为8bit,时隙选择信息可以设置为0123
(hex)
,信息接收方选择自己id的bit0、bit1、bit2、bit3组成的数字作为反馈时隙。信息接收方根据有效识别个数判断身份标识符中有效识别个数对应位置的数据,根据有效识别信息判断身份标识符中有效识别个数对应位置的数据是否有效,以此确定第一查询命令后的反馈时隙,身份识别信息是否应该回复给信息发送方。
37.有效识别个数可以设置为0或者其他数值,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信息接收方的id在设置时通常选择2n,所以对应的有效识别个数通常选择0、4、8

,当有效识别个数设置成0时,此时对信息接收方的id没有任何限制,即所有信息接收方都会进行回复,所以有效识别信息即使设置也不会对信息接收方产生任何限制,所以就可以不进行设置了。当有效识别个数不为0时,需对应设置有效识别信息。信息发送方在生成第一查询命令时,第一查询命令中的有效识别信息为整字节(byte),如果不为整byte,低位补0或者高位补0补全为整byte,如果有效识别信息是从低位起,那么进行高位补零;如果有效识别信息是从高位起,那么进行低位补零。
38.可选的,根据信息发送方所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可通过下述方式实施:
39.确定所述时隙选择信息中的各数据位;获取身份标识符,并确定所述身份标识符中对应各所述数据位的数据;基于各所述数据所对应的数值确定反馈时隙。
40.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位可以理解为时隙选择信息所代表数据中的各个位置,例如时隙选择信息为7654
(hex)
,数据位为bit7、bit6、bit5、bit4。
41.信息接收方首先根据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各数据位,然后获取自己的身份标识符,根据各数据位确定身份标识符中对应的各数据位的数据,根据各数据对应的数值确定反馈时隙。示例性的,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为00111111,因此,时隙选择信息可以设置为7654
(hex)
,各数据位为bit7、bit6、bit5、bit4,身份标识符中对应各数据位的数据为0011,所以反馈时隙为3,此信息接收方在时隙3进行反馈。
42.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确定身份识别信息可通过下述方式实施:
43.若所述有效识别个数为零,将身份标识符作为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否则,根据所述有效识别个数确定身份标识符的有效比特位信息;
44.若所述有效识别信息等于所述有效比特位信息,将身份标识符中去除有效识别信息的剩余数据作为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45.在本实施例中,有效比特位信息可以理解为身份标识符中的部分数据,通过有效识别个数对身份识别符中的数据进行选择,得到有效比特位信息。
46.当有效识别个数为零时,此时对信息接收方的id不进行任何筛选,所有信息接收方都需要反馈,因为未进行任何筛选,直接将身份标识符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反馈。当有效识别个数不为零时,此时对信息接收方的id进行筛选,即指定信息接收方进行反馈;将身份标识符中的有效识别个数对应的数据确定为有效比特位信息,如果有效识别信息等于有效比特位信息,此信息接收方需要进行反馈,并将身份标识符中去除有效识别信息的剩余数据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反馈;否则,不进行反馈。示例性的,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为00111111,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0011;有效比特位信息为0011,有效比特位信息等于有效识别信息,所以身份识别符为00111111的信息接收方将1111作为身份识别信息向信息发送方进行反馈。在本实施例中,有效识别个数n为前n位数据,也可以设置成后n位数据,信息接收方可以知道信息发送方所发送的第一查询命令中的有效识别个数指的是前n位数据,还是后n位数据,可以预先约定好,也可以在发送第一查询命令时告知。身份识别信息不为整byte时,进行补零,如果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
息是从低位起,那么身份识别信息补零时进行高位补零;如果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是从高位起,那么身份识别信息补零时进行低位补零。
47.步骤s120、当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判断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是否等于反馈时隙,若是,执行步骤s130;否则,执行步骤s140。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查询命令可以理解为信息发送方向信息接收方发送的指令,需要信息接收方进行相应的反馈;发送时隙可以理解为表明第二查询指令是在何时隙发送的信息,可以是0、1、2、3

,主机在发送第二查询命令时,会预先设置好一共发送多少个时隙的数据,即发送第二查询命令的数量,例如发送时隙的个数为16,那么发送时隙为0、1、2

14、15。
49.当信息接收方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判断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是否等于反馈时隙,若是,在此时隙进行反馈;否则,不进行反馈,等待下一个第二查询命令。
50.步骤s130、向信息发送方发送身份识别信息。
51.步骤s140、不进行操作。
52.由于信息接收方是多个,而每个信息接收方都根据第一查询命令选择了自己的反馈时隙,所以信息发送方在发送完第二查询命令后,可能会收到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也可能收不到。在发送完一个第二查询命令后,间隔设定时间后发送下一个第二查询命令,直到此次第二查询命令全部发完。信息接收方只需要在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判断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是否等于反馈时隙,如果等于,向信息发送方发送身份识别信息;否则,不进行操作。
5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解决了射频识别中信息发送方查询信息接收方身份信息时,信息接收方向信息发送方反馈信息时由于多个信息接收方在同一时隙发送反馈的信息导致的信息发送方无法准确识别信息的问题,信息接收方通过根据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在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如果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反馈时隙,向信息发送方反馈身份识别信息,由于每个信息接收方都可以确定自己的反馈时隙,只有第二查询命令恰好为自己的反馈时隙才会发送身份识别信息,否则就等待,所以避免了信息接收方全部在同一时隙反馈身份识别信息造成的信息碰撞,实现了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将信息接收方的反馈时隙与信息接收方的id值关联起来,减少了硬件的功能模块,例如随机数模块,解决了信息接收方过多时碰撞一直太多导致的信息接收方无法识别的问题,并且避开了type b射频识别无法bit冲突检测而导致的很多方法不能使用的限制,对于type b类型的信息接收方,当信息接收方过多和过少时,可以非常方便的动态调整并实现快速识别,同时适用于type a类型的身份信息识别防碰撞。
54.实施例二
5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的情况,该方法应用于信息发送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6.步骤s210、根据预设查询命令格式生成第一查询命令,并发送给信息接收方,以使信息接收方根据第一查询命令确定反馈时隙和身份识别信息。
57.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查询命令格式可以理解为在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之前预先设置好的格式规范,用来形成第一查询命令。根据预设查询命令格式设置对应的数据,形成第一
查询指令并发送给信息接收方。
58.步骤s220、向信息接收方发送各第二查询命令,以使信息接收方在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反馈时隙时发送身份识别信息。
59.信息发送方在发送第一查询命令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发送第二查询命令。第一查询命令是指示信息接收方在哪个反馈时隙进行反馈,不需要信息接收方进行反馈,信息接收方在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时,进行相应的反馈。在发送第二查询命令之前,会设置发送第二查询命令的个数,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各第二查询指令。
60.步骤s230、接收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第一查询命令实现对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61.接收信息接收方在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在发送第一个第二查询命令后,将发送第二个查询命令之前所收到的身份识别信息作为第一个第二查询命令的反馈信息。即,针对每个第二查询命令其具有一定的发送时间间隔,在此时间间隔内收到反馈信息就将收到的所有反馈信息作为此第二查询命令的响应,若没有收到,则此第二查询命令没有反馈信息,也就是没有信息接收方选择此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作为自己的反馈时隙。
6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解决了射频识别中信息发送方查询信息接收方身份信息时,信息接收方向信息发送方反馈信息时由于多个信息接收方在同一时隙发送反馈的信息导致的信息发送方无法准确识别信息的问题,首先通过预设查询命令格式生成第一查询命令并发送给信息接收方,以使信息接收方确定反馈时隙和身份识别信息,然后向信息接收方发送各第二查询命令并接收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以此实现信息接收方反馈信息识别信息的防碰撞。本技术实施例为实现查询信息接收方所生成的第一查询命令同时适用于type b和type a类型的信息接收方。
63.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64.当对应第二查询命令接收到一个身份识别信息时,对身份识别信息进行保存;
65.当对应第二查询命令接收到至少两个身份识别信息时,确定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为冲突时隙,更新第一查询命令,以便向信息接收方发送新的第一查询命令,直到获取到所有身份识别信息。
66.在本实施中,针对同一个第二查询命令,接收到至少两个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由于身份识别信息发送冲突,此时信息发送方无法识别身份识别信息,将此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确定为冲突时隙。
67.信息发送方在发送完第二查询命令后,接收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当对应一个第二查询命令接收到一个身份识别信息时,可以准确识别此身份识别信息,并对身份识别信息进行保存;当对应一个第二查询命令接收到至少两个身份识别信息时,确定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为冲突时隙,此时无法识别接收到的身份识别信息,更新第一查询命令,再次发送第一查询命令至信息接收方,以便信息接收方重新选择反馈时隙,并在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时进行身份识别信息的反馈。
68.可选的,更新第一查询命令可通过下述方式实施:
69.当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个数为零时,根据信息接收方的身份标识符的长度对第一查询命令中的时隙选择信息进行更新,并生成新的第一查询命令。
70.当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个数为零时,此时所有信息接收方都需要进行反馈,如果身份标识符的长度为8,第一次发送的第一查询命令中时隙选择信息可以设置成7654
(hex)
,此时对时隙选择信息进行更新,新的时隙选择信息可以设置成3210
(hex)
,7610
(hex)
等等,只要不是7654
(hex)
即可,如果还是发生冲突,再次更新时隙选择信息形成新的第一查询指令,每次更新时隙选择信息时不与之前的相同即可(如果相同,相当于执行相同的命令,不会查询到新的身份识别信息,因此没有意义)。此时进行查询时,需要知道信息接收方一共有多少个,再查询到全部信息接收方后停止查询。
71.可选的,更新第一查询命令可通过下述方式实施:
72.当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个数不为零时,根据第一查询命令中时隙选择信息的长度对有效识别个数进行更新,根据冲突时隙对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信息进行更新,根据信息接收方的身份标识符的长度对时隙选择信息进行更新,并生成新的第一查询命令。
73.当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个数不为零时,此时通过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对信息接收方进行筛选。第一查询命令中至少包括时隙选择信息、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根据上一次发送的第一查询命令中的时隙选择信息的长度对有效识别个数进行更新,例如,时隙选择信息为7654
(hex)
,其长度为4bit,所以有效识别个数设置为4;根据接收到的身份识别信息确定冲突时隙,并根据冲突时隙对有效识别信息进行更新,将冲突时隙对应的数据作为有效识别信息,由此实现冲突的信息接收方单独回复的目的。根据信息接收方的身份标识符的长度对时隙选择信息进行更新,例如,身份标识符的长度为8,第一次发送的第一查询命令中时隙选择信息为7654
(hex)
,新的时隙选择信息可以设置成3210
(hex)

74.信息发送方在第一次发送第一查询命令时,有效识别个数设置为0,此时的有效识别信息被省略,可以不进行设置。信息接收方根据第一查询命令确定好对应的反馈时隙和身份识别信息后,在接受到第二查询命令后,进行反馈。此时信息发送方接受到的身份识别信息若全部没有碰撞,则识别出所有信息接收方并进行存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碰撞,所以在发生碰撞后,对没有碰撞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存储,并更新第一查询命令,再次进行查询,直到查询出所有身份识别信息。在发生碰撞后再次发送第一查询命令时,可以设置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也可以不进行设置。通常在已知信息接收方个数,且信息接收方个数不太多时,在发生碰撞后再次发送第一查询命令时可以选择不设置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即有效识别个数为0);在不知道信息发送方个数或者信息发送方个数过多时,通常选择设置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
75.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到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后,判断是否发生冲突,在发生冲突后通过对第一查询命令进行更新,再次进行查询,由此实现对全部信息接收方的识别。并在信息接收方数据量已知和未知的情况下分别选择不同的第一查询命令的更新方式进行更新,实现了识别方式的恰当选择,提高了信息接收方的识别速度。
76.实施例三
7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信息发送方对信息接收方的查询过程:
78.示例性的,信息发送方发送第一查询命令时的预设查询命令格式为:
[0079][0080]
上述第一查询命令中的sof代表开始;时隙个数代表第二查询命令要发送的个数;crc代表循环冗余校验;eof代表结束。
[0081]
第二查询命令格式为:
[0082]
sofslotcrceof
[0083]
slot代表发送时隙,根据时隙个数确定,例如时隙个数为16,发送时隙slot为0-15。
[0084]
信息接收方的反馈身份识别信息的格式为:
[0085]
sof身份识别信息crceof
[0086]
有效识别个数不为0时,身份识别信息为身份识别符去掉发送的有效识别信息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部分不为整byte,则低位补0补全为整byte;如果有效识别个数为0,则回复完整的身份标识符。当信息接收方确定反馈时隙为5,第二查询命令中的slot(发送时隙)为1时,信息接收方等待,不进行反馈,直到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中的slot(发送时隙)为5时才反馈身份识别信息。
[0087]
第一种查询过程:适用于信息接收方数量较少,且已知信息接收方数量的情况,不需要屏蔽部分信息接收方,所以有效识别个数为0。
[0088]
假设有16个信息接收方,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id的长度为8bit,信息接收方id分别为:5a
(hex)
,3f
(hex)
,6d
(hex)
,71
(hex)
,d2
(hex)
,d8
(hex)
,09
(hex)
,0a
(hex)
,88
(hex)
,6f
(hex)
,66
(hex)
,34
(hex)
,44
(hex)
,47
(hex)
,49
(hex)
,55
(hex)

[0089]
(a)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7654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三种情况:空时隙为:1,2,9,a,b,c,e,f;识别到id的时隙为7,8,id为71
(hex)
,88
(hex)
;冲突的时隙为0,3,4,5,6,d;共识别2个id;
[0090]
(b)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210
(hex)
,时隙个数为16,也可以得到三种情况:空时隙为:0,3,b,c,e;识别到id的时隙为1,2,5,6,7,d,f,id为71
(hex)
,d2
(hex)
,55
(hex)
,66
(hex)
,47
(hex)
,6d
(hex)
,6f
(hex)
;冲突的时隙为4,8,9,a;共识别8个id;
[0091]
(c)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7610
(hex)
,时隙个数为16,也可以得到三种情况:空时隙为:9,a,b,d,f;识别到id的时隙为0,1,2,3,4,8,c,e,id为34
(hex)
,09
(hex)
,0a
(hex)
,3f
(hex)
,44
(hex)
,88
(hex)
,d8
(hex)
,d2
(hex)
;冲突的时隙为5,6,7;共识别14个id;
[0092]
(d)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5432
(hex)
,时隙个数为16,也可以得到三种情况:空时隙为:0,3,7,8,a,e;识别到id的时隙为4,5,9,c,d,f,id为d2
(hex)
,55
(hex)
,66
(hex)
,71
(hex)
,34
(hex)
,3f
(hex)
;冲突的时隙为1,2,6,b;仍识别14个id;
[0093]
(e)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6420
(hex)
,时隙个数为16,也可以得到三种情况:空时隙为:2,3,4,5,8,e;识别到id的时隙为1,6,7,9,d,f,id为09
(hex)
,34
(hex)
,3f
(hex)
,71
(hex)
,55
(hex)
;冲突的时隙为0,a,b,c;共识别15个id;
[0094]
(f)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6431
(hex)
,时隙个数为16,也可以得到三种情况:空时隙为:0,1,5,6,8;识别到id的时隙为3,7,b,d,e,f,id为0a
(hex)
,3f
(hex)
,6f
(hex)
,d2
(hex)
,d8
(hex)

5a
(hex)
;冲突的时隙为2,4,9,a,c;共识别16个id,识别标签结束。
[0095]
第二种查询过程:适用于数目较多的信息接收方,或者不知道信息接收方数量的情况。
[0096]
假设有16个信息接收方,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id的长度为8bit,信息接收方id分别为:5a
(hex)
,3f
(hex)
,6d
(hex)
,71
(hex)
,d2
(hex)
,d8
(hex)
,09
(hex)
,0a
(hex)
,88
(hex)
,6f
(hex)
,66
(hex)
,34
(hex)
,44
(hex)
,47
(hex)
,49
(hex)
,55
(hex)

[0097]
(a)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7654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三种情况:空时隙为:1,2,9,a,b,c,e,f;识别到id的时隙为7,8,id为71
(hex)
,88
(hex)
;冲突的时隙为0,3,4,5,6,d;共识别2个id;
[0098]
(b)设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00000000
(bin)
,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210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二种情况:空时隙为:0,1,2,3,4,5,6,7,8,b,c,d,e,f;识别到id的时隙为9,a,id为09
(hex)
,0a
(hex)
;没有出现冲突的时隙;共识别4个id;
[0099]
(c)设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00110000
(bin)
,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210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二种情况:空时隙为:0,1,2,3,5,6,7,8,9,a,b,c,d,e;识别到id的时隙为4,f,id为34
(hex)
,3f
(hex)
;没有出现冲突的时隙;共识别6个id;
[0100]
(d)设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01000000
(bin)
,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210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二种情况:空时隙为:0,1,2,3,5,6,8,a,b,c,d,e,f;识别到id的时隙为4,7,9,id为44
(hex)
,47
(hex)
,49
(hex)
;没有出现冲突的时隙;共识别9个id;
[0101]
(e)设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01010000
(bin)
,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210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二种情况:空时隙为:0,1,2,3,4,6,7,8,9,b,c,d,e,f;识别到id的时隙为5,a,id为55
(hex)
,5a
(hex)
;没有出现冲突的时隙;共识别11个id;
[0102]
(f)设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01100000
(bin)
,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210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二种情况:空时隙为:0,1,2,3,4,5,7,8,9,a,b,c,e;识别到id的时隙为6,d,f,id为66
(hex)
,6d
(hex)
,6f
(hex)
;没有出现冲突的时隙;共识别14个id;
[0103]
(g)设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11010000
(bin)
,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210
(hex)
,时隙个数为16,则可以得到二种情况:空时隙为:0,1,3,4,5,6,7,9,a,b,c,d,e,f;识别到id的时隙为2,8,id为d2
(hex)
,d8
(hex)
;没有出现冲突的时隙;共识别16个id。
[0104]
上述两种查询过程中,时隙选择信息在设置时默认的顺序为从高位到低位,有效识别信息在设置时固定高位,也可以设置成从低位到高位,例如0123
(hex)
,相应的,有效识别信息在设置时固定低位。在实际应用中,在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的长度较短时可以设置成2、4、8等,在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的长度较长时,时隙个数通常设置为16个。
[0105]
在第二种查询过程中,第一次查询命令中的时隙选择信息设置为7654
(hex)
,所以更新后的第一查询命令中的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个数分别根据冲突时隙0,3,4,5,6,d设置,时隙选择信息更新为3210
(hex)
。依次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查询命令,以便信息接收方再次确定自己的反馈时隙,并在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进行反馈。
[0106]
上述示例中在步骤(b)-(g)中,没有再出现冲突的时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再次出现冲突,若再出现冲突,根据冲突的时隙再次生成新的第一查询指令,继续对冲突的时隙指定有效识别个数及有效识别信息,使其单独回复,此时有效识别个数依次加4。
[0107]
示例性的,第二种查询过程以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识别符id的长度为32bit为例:第
一次生成第一查询命令时,设置时隙选择信息为31、30、29、28,得到各冲突时隙,例如0,再次生成第一查询命令,此时有效识别个数为4,有效识别信息为00000000
(hex)
,时隙选择信息设置为27、26、25、24,得到冲突时隙为1;再次生成第一查询命令,此时有效识别个数为8,有效识别信息为00000001
(hex)
,时隙选择信息设置为23、22、21、20,直到没有冲突时隙,完成此节点的遍历。上述示例性举例,冲突节点仅以一个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很多,所以会依次更新第一查询命令,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类似于二叉树查询,会在一个节点上向下遍历,直到遍历所有节点。并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时隙选择信息在设置时选择了长度为4,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信息接收方的身份标识符的长度通常为8bit、16bit、32bit,时隙选择信息也可以设置为76
(hex)
、54
(hex)
等,相应的,有效识别个数设置为2。
[0108]
实施例四
[010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信息接收方31和信息发送方32。
[0110]
其中,信息接收方31,包括:确定模块和信息发送模块;
[0111]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息发送方所发送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以及根据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有效识别个数和有效识别信息确定身份识别信息;
[0112]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若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反馈时隙,向信息发送方发送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反馈时隙实现对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0113]
信息发送方32,包括:第一指令发送模块、第二指令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0114]
第一指令发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查询命令格式生成第一查询命令,并发送给信息接收方,以使信息接收方根据第一查询命令确定反馈时隙和身份识别信息;
[0115]
第二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信息接收方发送各第二查询命令,以使信息接收方在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反馈时隙时发送身份识别信息;
[0116]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以通过第一查询命令实现对信息接收方反馈的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
[011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系统,解决了射频识别中信息发送方查询信息接收方身份信息时,信息接收方向信息发送方反馈信息时由于多个信息接收方在同一时隙发送反馈的信息导致的信息发送方无法准确识别信息的问题,信息接收方通过根据第一查询命令中包括的时隙选择信息确定反馈时隙,在接收到第二查询命令后,如果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等于反馈时隙,向信息发送方反馈身份识别信息,由于每个信息接收方都可以确定自己的反馈时隙,只有第二查询命令恰好为自己的反馈时隙才会发送身份识别信息,否则就等待,所以避免了信息接收方全部在同一时隙反馈身份识别信息造成的信息碰撞,实现了身份识别信息的防碰撞。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将信息接收方的反馈时隙与信息接收方的id值关联起来,减少了硬件的功能模块,例如随机数模块,解决了信息接收方过多时碰撞一直太多导致的信息接收方无法识别的为题,并且避开了type b射频识别无法bit冲突检测而导致的很多方法不能使用的限制,对于type b类型的信息接收方,当信息接收方过多和过少时,可以非常方便的动态调整并实现快速识别,同时适用于type a类型的身份信息识别防碰撞。
[0118]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时隙选择信息中的各数据位;获取身份标识符,并确定所述身份标识符中对应各所述数据位的数据;基于各所述数据所对应的数值确定反馈时隙。
[0119]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有效识别个数为零,将身份标识符作为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否则,根据所述有效识别个数确定身份标识符的有效比特位信息;若所述有效识别信息等于所述有效比特位信息,将身份标识符中去除有效识别信息的剩余数据作为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0120]
进一步地,信息发送方32,还包括:
[0121]
保存模块,用于当对应所述第二查询命令接收到一个身份识别信息时,对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进行保存;
[0122]
更新模块,用于当对应所述第二查询命令接收到至少两个身份识别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二查询命令中的发送时隙为冲突时隙,更新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以便向所述信息接收方发送新的第一查询命令,直到获取到所有身份识别信息。
[0123]
进一步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个数为零时,根据所述信息接收方的身份标识符的长度对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的时隙选择信息进行更新,并生成新的第一查询命令。
[0124]
进一步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个数不为零时,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时隙选择信息的长度对所述有效识别个数进行更新,根据所述冲突时隙对所述第一查询命令中有效识别信息进行更新,根据所述信息接收方的身份标识符的长度对所述时隙选择信息进行更新,并生成新的第一查询命令。
[0125]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0126]
实施例五
[012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和输出装置43;设备中处理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和输出装置4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0128]
存储器4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
[0129]
存储器4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0130]
输入装置4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3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0131]
实施例六
[0132]
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
[0133]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134]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系统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35]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