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4583发布日期:2021-03-09 13:1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计算机的cpu及其他部件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散热其实就是一个热传递的过程,目的是将cpu产生的热量带到其它介质上,将cpu温度控制在一个稳定范围之内;由于实现成本低廉,使用风扇进行风冷散热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散热技术,但是现有的风扇散热其面积有限,且风扇的位置固定,风扇一般只能从计算机的底部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有限;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腔体,腔体的上端活动安装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限位板;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腔体的内部布设有与限位板相连通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限位板与计算机接触的一侧布设有导热层;所述腔体的内侧装配有水平的循环腔,循环腔内安装有活塞,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滑动杆,滑动杆的截面成横放的t形,循环腔的上下两端布设有挡块,滑动杆与挡块之间安装有水平的复位弹簧,滑动杆的一侧传动连接有凸轮,凸轮传动连接有电机;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安装有螺旋状的换热管,循环腔的上端经由输液管与换热管相连接,输液管上装配有进液单向阀,换热管背离输液管的一端经由回流管与第一储液腔相连接,循环腔的下端安装有抽液管,抽液管延伸至第二储液腔内且安装有抽液单向阀;所述第一储液腔的一侧下部经由输送管与第二储液腔相连通,输送管上安装有电磁单向阀,第一储液腔内侧安装有制冷板,第一储液腔内侧下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磁单向阀电性连接。
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腔体的上端间隔装配有两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之间间隔安装有水平的装夹丝杆和传动杆,装夹丝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座的内侧且传动连接有电机,装夹丝杆为双向丝杆,装夹丝杆与传动杆上间隔安装有两个限位板,限位板的截面成l型,限位板与装夹丝杆传动配合且与传动杆滑动连接。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腔体上布设有均匀的散热孔,腔体的内部均匀装配有若干风扇;所述腔体内间隔布设有两个圆弧形的导向板,导向板上滑动装配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匀装配有若干风扇,两个安装板与从动轴相连接;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有从动轮,从动轮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齿条,从动轮的一侧布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传动连接有电机,驱动轮为不完全齿轮,驱动轮与从动轮及传动齿条间歇啮合。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腔体的下端与底座之间安装有板簧,板簧的下方间隔布设有两个滑块,滑块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腔体的下端间隔装配有若干
竖直的缓冲杆,缓冲杆的截面成倒放的t形,缓冲杆延伸至底座内部且与底座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杆的两侧安装有滚子与底座的内壁相贴合。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下端布设有橡胶材质的防滑垫。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与安装板之间采用配合螺纹安装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通过设置限位板及风扇,能够同时对计算机进行多面散热,降温效果好;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液腔及第二储液腔,实现冷却液在换热管内循环流动,且第一储液腔能够对使用过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有效确保换热管的吸热效果;通过设置驱动轮与传动齿条及从动轮间歇啮合,实现风扇的摆动,实现均匀的风冷效果;此外,通过在底座及腔体之间设置有板簧及缓冲杆,有效降低所述循环降温装置运转时的震动,避免损坏计算机。
附图说明
12.图1为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4.图3为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中腔体上限位板的布设示意图。
15.图4为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中风扇在安装板上的布设示意图。
16.图5为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中从动轴与驱动轮传动连接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缓冲杆、3-缓冲弹簧、4-滚子、5-板簧、6-滑块、7-减震弹簧、8-腔体、9-固定座、10-装夹丝杆、11-限位板、12-导热层、13-换热管、14-输液管、15-循环腔、16-进液单向阀、17-活塞、18-滑动杆、19-挡块、20-复位弹簧、21-凸轮、22-第一储液腔、23-第二储液腔、24-回流管、25-温度传感器、26-电磁单向阀、27-输送管、28-抽液管、29-抽液单向阀、30-传动杆、31-从动轴、32-导向板、33-安装板、34-风扇、35-驱动轮、36-从动轮、37-传动齿条、38-制冷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9.实施例1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腔体8,腔体8的上端活动安装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限位板11;所述腔体8的内部布设有与限位板11相连通的第一储液腔22和第二储液腔23,限位板11与计算机接触的一侧布设有导热层12;所述腔体8的内侧装配有水平的循环腔15,循环腔15内安装有活塞17,活塞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滑动杆18,滑动杆18的截面成横放的t形,循环腔15的上下两端布设有挡块19,滑动杆18与挡块19之间安装有水平的复位弹簧20,滑动杆18的一侧传动连接有凸轮21,凸轮21传动连接有电机,复位弹簧20确保滑动杆18始终与凸轮21相贴合;所述限位板
11的内部安装有螺旋状的换热管13,循环腔15的上端经由输液管14与换热管13相连接,输液管14上装配有进液单向阀16,换热管13背离输液管14的一端经由回流管24与第一储液腔22相连接,循环腔15的下端安装有抽液管28,抽液管28延伸至第二储液腔23内且安装有抽液单向阀29;所述第一储液腔22的一侧下部经由输送管27与第二储液腔23相连通,输送管27上安装有电磁单向阀26,第一储液腔22内侧安装有制冷板38,用以对换热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第一储液腔22内侧下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5,温度传感器25与电磁单向阀26电性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腔体8的上端间隔装配有两个固定座9,两个固定座9之间间隔安装有水平的装夹丝杆10和传动杆30,装夹丝杆10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座9的内侧且传动连接有电机,装夹丝杆10为双向丝杆,装夹丝杆10与传动杆30上间隔安装有两个限位板11,限位板11的截面成l型,限位板11与装夹丝杆10传动配合且与传动杆30滑动连接,以便于对计算机进行装夹固定。
21.进一步的,所述腔体8上布设有均匀的散热孔,腔体8的内部均匀装配有若干风扇34;所述腔体8内间隔布设有两个圆弧形的导向板32,导向板32上滑动装配有安装板33,安装板33上均匀装配有若干风扇34,两个安装板33与从动轴31相连接;所述从动轴31上安装有从动轮36,从动轮36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齿条37,从动轮36的一侧布设有驱动轮35,驱动轮35传动连接有电机,驱动轮35为不完全齿轮,驱动轮35与从动轮36及传动齿条37间歇啮合。
22.进一步的,所述腔体8的下端与底座1之间安装有板簧5,板簧5的下方间隔布设有两个滑块6,滑块6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7;所述腔体8的下端间隔装配有若干竖直的缓冲杆2,缓冲杆2的截面成倒放的t形,缓冲杆2延伸至底座1内部且与底座1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3,用以降低所述循环降温装置运转时的震动。
23.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杆2的两侧安装有滚子4与底座1的内壁相贴合,以使得缓冲杆2的滑动更加平稳,确保减震缓冲效果。
2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的下端布设有橡胶材质的防滑垫,用以增进所述循环降温装置与放置面的摩擦力,提升稳定性。
2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进行实际的使用时,将计算机置于腔体8上,启动装夹丝杆10使得两个限位板11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与计算机进行接触,完成计算机的装夹固定;启动凸轮21运转,凸轮21与复位弹簧20相配合使得滑动杆18带动活塞17沿循环腔15往复移动,循环腔15经由抽液管28抽取冷却液有输液管14送至换热管13内,导热层12吸收计算机两侧的热量传导至限位板11内与换热管13进行换热,换热管13内冷却液经由回流管24送至第一储液腔22内,制冷板38对换热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温度传感器25监测第一储液腔22内冷却液的温度,当降至适宜温度后,温度传感器25控制电磁单向阀26开启,将降温后的冷却液再次送至第二储液腔23内,实现循环冷却;启动风扇34和驱动轮35运转,驱动轮35顺时针转动优先与从动轮36啮合,使得从动轮36逆时针转动,传动齿条37向右滑动,之后驱动轮35与传动齿条37啮合使得传动齿条37向左滑动,传动齿条37驱使从动轮36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安装板33带动风扇34往复摆动,实现对计算机下端均匀的风冷散热,确保降温效果。
26.实施例2
为了避免所述风扇34的拆装更换,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之处为:所述风扇34与安装板33之间采用配合螺纹安装连接,以便于对风扇34进行拆装维护,确保风冷效果。
2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性、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方案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