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的云计算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9084发布日期:2021-04-16 14:4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的云计算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的云计算平台。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越来越关注。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控,但目前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手段一般都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进行质量监控管理,监控范围广、监控周期长,且当监控结果为施工完成后的建筑工程不合格时,就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整改,在整改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浪费,甚至会导致建筑工程延期,很显然,这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手段花费成本较大,难以满足现在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需求,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的云计算平台,通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时对已施工部分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动态质量分析,缩短了监控范围和监控周期,当分析结果存在不合格时,实时对已施工建筑的不合格部分进行针对性整改,有效减少了整改花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成本浪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的云计算平台,包括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建筑模型区域统计标记模块、建筑模型区域位置获取模块、工程数据库、人工输入模块、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分析云平台、管理服务器、预警模块、显示终端和监控中心;
6.所述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实时对建筑工程的已施工部分外部框架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混凝土厚度进行获取,进而构成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r(r
l
,r
w
,r
h
,r
d
),r
l
、r
w
、r
h
、r
d
分别表示为建筑已施工部分的外部框架的长度、宽度、高度、混凝土厚度,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将构成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分别发送至分析云平台和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
7.所述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用于接收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发送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并对建筑工程已施工的部分进行全方位图像采集,进而根据已施工建筑基本参数集合和采集的已施工部分的图像按照ar建模方式进行建筑建模,得到已施工建筑模型,并发送至建筑模型区域统计标记模块;
8.所述建筑模型区域统计标记模块用于接收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发送的已施工建筑模型,并统计已施工建筑模型中存在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
域的个数,进而将统计的各垂直墙面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2...i...n,并对统计的各水平墙面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

,2

...i

...n

,同时对统计的各拐角墙面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

,2

...i

...n


9.所述建筑模型区域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对标记的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分别获取其对应的地理位置,并对应存储在位置信息库中;
10.所述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包括建筑质量参数检测终端,用于对统计的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和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进行检测,进而将检测的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构成区域垂直度集合v(v1,v2,...,vi,...,vn),vi表示为第i个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将检测的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构成区域水平度集合l(l1

,l2

,...,li

,...,ln

),li

表示为第i

个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将检测的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构成区域拐角度集合a(a1

,a2

,...,ai

,...,an

),ai

表示为第i

个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拐角度,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将构成的区域垂直度集合、区域水平度集合和区域拐角度集合发送至分析云平台;
11.所述人工输入模块用于获取该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对应的施工阶段,并输送至分析云平台;
12.所述分析云平台分别接收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发送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人工输入模块发送的该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对应的施工阶段和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发送的区域垂直度集合、区域水平度集合和区域拐角度集合,并根据接收的施工阶段从工程数据库中存储的各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筛选出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进而将已施工建筑基本参数集合与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进行对比,得到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对比集合δr(δr
l
,δr
w
,δr
h
,δr
d
),并发送至管理服务器;
13.同时,分析云平台从位置信息库中提取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并从工程数据库中提取该施工阶段对应的标准建筑模型,进而获取该标准建筑模型内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以此将提取的已施工部分的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与该标准建筑模型内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一一进行对比,若某垂直墙面区域或水平墙面区域或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与其标准建筑模型内对应的地理位置不一致,则该区域记为位置不合格区域,此时统计位置不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编号,并发送至监控中心,反之,若某垂直墙面区域或水平墙面区域或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与其标准建筑模型内对应的地理位置一致,则该区域记为位置合格区域,此时统计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编号,其中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编号可记为1,2...j...m,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编号可记为1

,2

...j

...m

,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编号可记为1

,2

...j

...m

,此时从区域垂直度集合、区域水平度集合和区域拐角度集合中分别提取各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各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各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进而构成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集合v
合格
(v1,v2,...,vj,...,vm)、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集合l
合格
(l1

,l2

,...,lj

,...,lm

)和位置合
格区域拐角度集合a
合格
(a1

,a2

,...,aj

,...,am

),以此将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集合、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集合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集合分别与工程数据库中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各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各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和各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进行对比,得到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对比集合δv
合格
(δv1,δv2,...,δvj,...,δvm)、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对比集合δl
合格
(δl1

,δl2

,...,δlj

,...,δlm

)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对比集合δa
合格
(δa1

,δa2

,...,δaj

,

,δam

),并发送至管理服务器;
14.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分析云平台发送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对比集合、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对比集合、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对比集合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对比集合统计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并发送至显示终端,同时将统计的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与预设的标准质量安全系数阈值进行对比,若小于预设的标准质量安全系数阈值,则发送预警指令至预警模块;
15.所述预警模块用于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
16.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并进行显示。
17.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工程数据库用于存储各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存储各施工阶段对应的标准建筑模型,存储各施工阶段中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
18.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建筑标准基本参数包括外部框架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和标准混凝土厚度。
19.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建筑质量参数检测终端包括第一建筑工程探测器、第二建筑工程探测器和测角仪,其中第一建筑工程探测器用于检测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第二建筑工程探测器用于检测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测角仪用于检测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
20.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分析云平台在将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与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进行对比过程中,若某基本参数不处于该基本参数对应的标准数值范围内,将该基本参数记为不合格基本参数,并统计不合格基本参数,进而发送至监控中心。
21.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分析云平台将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集合、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集合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集合分别与工程数据库中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各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各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和各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进行对比过程中,若某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或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或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不处于该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或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或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范围内,此时将该区域记为质量参数不合格区域,并统计质量参数不合格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的编号,进而发送至监控中心。
22.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品质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δr
l
、δr
w
、δr
h
、δr
d
分别表示为建筑已施工部分的外部框架的长度、宽度、高度、混凝土厚度与建筑已施工部分对应的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之间的差值,r
l0
、r
w0
、r
h0
、r
d0
分别表示为建筑已施工部分对应的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外部框架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标准混凝土厚度,δvj表示为第j个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与该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之间的差值,δlj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与该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之间的差值,aj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与该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之间的差值,vj0表示为第j个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lj0′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aj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q表示为固定常数,记为1.4。
23.在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监控中心接收分析云平台发送的位置不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编号,进而根据接收的位置不合格区域编号进行针对性整改。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本发明通过实时将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利用ar建模方式进行建筑建模,得到已施工建筑模型,并获取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基本参数和质量参数,进而根据已施工建筑模型获取该已施工建筑模型对应施工阶段的标准基本参数和质量参数,以此将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基本参数和质量参数与其标准基本参数和质量参数进行对比,由此统计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从而与预设的标准质量安全系数阈值进行对比,当小于预设的标准质量安全系数阈值时,进行预警,实现了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实时监控,缩短了监控范围和监控周期,提高了监控效率,同时弥补了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手段当施工质量不合格时整改花费成本较大的不足,避免了施工延期状况的发生,进而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6.(2)本发明通过将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利用ar建模方式进行建筑建模,得到已施工建筑模型,使得监控人员能够全方位立体直观地看到已施工部分存在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为后面与标准建筑模型中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进而统计已施工部分的位置不合格区域的编号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27.(3)本发明通过将位置不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编号以及不合格基本参数、质量参数不合格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的编号发送至监控中心,便于相关监控人员及时了解已施工部分的不合格参数,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缩小了整改范围,提高了整改效率。
附图说明
28.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
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参照图1所示,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的云计算平台,包括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建筑模型区域统计标记模块、建筑模型区域位置获取模块、工程数据库、人工输入模块、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分析云平台、管理服务器、预警模块、显示终端和监控中心。
32.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实时对建筑工程的已施工部分外部框架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混凝土厚度进行获取,进而构成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r(r
l
,r
w
,r
h
,r
d
),r
l
、r
w
、r
h
、r
d
分别表示为建筑已施工部分的外部框架的长度、宽度、高度、混凝土厚度,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将构成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分别发送至分析云平台和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
33.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用于接收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发送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并对建筑工程已施工的部分进行全方位图像采集,进而根据已施工建筑基本参数集合和采集的已施工部分的图像按照ar建模方式进行建筑建模,得到已施工建筑模型,并发送至建筑模型区域统计标记模块。
34.本实施例通过将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利用ar建模方式进行建筑建模,得到已施工建筑模型,方便监控人员全方位立体直观地看到已施工部分存在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为后面与标准建筑模型中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进而统计已施工部分的位置不合格区域的编号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35.建筑模型区域统计标记模块用于接收建筑已施工部分建模模块发送的已施工建筑模型,并统计已施工建筑模型中存在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的个数,进而将统计的各垂直墙面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2...i...n,并对统计的各水平墙面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

,2

...i

...n

,同时对统计的各拐角墙面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

,2

...i

...n


36.建筑模型区域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对标记的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分别获取其对应的地理位置,并对应存储在位置信息库中,
37.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包括建筑质量参数检测终端,用于对统计的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和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进行检测,其中建筑质量参数检测终端包括第一建筑工程探测器、第二建筑工程探测器和测角仪,其中第一建筑工程探测器用于检测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第二建筑工程探测器用于检测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测角仪用于检测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进而将检测的各垂直墙面区域
的垂直度构成区域垂直度集合v(v1,v2,...,vi,

,vn),vi表示为第i个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将检测的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构成区域水平度集合l(l1

,l2

,

,li

,

,ln

),li

表示为第i

个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将检测的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构成区域拐角度集合a(a1

,a2

,

,ai

,

,an

),ai

表示为第i

个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拐角度,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将构成的区域垂直度集合、区域水平度集合和区域拐角度集合发送至分析云平台。
38.人工输入模块用于获取该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对应的施工阶段,并输送至分析云平台。
39.工程数据库用于存储各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其建筑标准基本参数包括外部框架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和标准混凝土厚度,存储各施工阶段对应的标准建筑模型,存储各施工阶段中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
40.分析云平台分别接收建筑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获取模块发送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人工输入模块发送的该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对应的施工阶段和建筑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发送的区域垂直度集合、区域水平度集合和区域拐角度集合,并根据接收的施工阶段从工程数据库中存储的各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筛选出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进而将已施工建筑基本参数集合与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进行对比,得到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对比集合δr(δr
l
,δr
w
,δr
h
,δr
d
),并发送至管理服务器,与此同时,分析云平台将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集合与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进行对比过程中,若某基本参数不处于该基本参数对应的标准数值范围内,将该基本参数记为不合格基本参数,并统计不合格基本参数,进而发送至监控中心。
41.同时,分析云平台从位置信息库中提取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并从工程数据库中提取该施工阶段对应的标准建筑模型,进而获取该标准建筑模型内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以此将提取的已施工部分的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与该标准建筑模型内各垂直墙面区域、各水平墙面区域和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一一进行对比,若某垂直墙面区域或水平墙面区域或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与其标准建筑模型内对应的地理位置不一致,则该区域记为位置不合格区域,此时统计位置不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编号,并发送至监控中心,反之,若某垂直墙面区域或水平墙面区域或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地理位置与其标准建筑模型内对应的地理位置一致,则该区域记为位置合格区域,此时统计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编号,其中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编号可记为1,2...j...m,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编号可记为1

,2
′…
j

...m

,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编号可记为1

,2

...j

...m

,此时从区域垂直度集合、区域水平度集合和区域拐角度集合中分别提取各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各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各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进而构成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集合v
合格
(v1,v2,...,vj,...,vm)、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集合l
合格
(l1

,l2

,...,lj

,...,lm

)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集合a
合格
(a1

,a2

,...,aj

,...,am

),以此将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集合、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集合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集合分别与工程数据库中该施工阶段对应
的各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各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和各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进行对比,得到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对比集合δv
合格
(δv1,δv2,...,δvj,...,δvm)、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对比集合δl
合格
(δl1

,δl2

,...,δlj

,...,δlm

)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对比集合δa
合格
(δa1

,δa2

,...,δaj

,...,δam

),并发送至管理服务器,与此同时分析云平台将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集合、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集合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集合分别与工程数据库中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各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各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和各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进行对比过程中,若某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或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或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不处于该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或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或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范围内,此时将该区域记为质量参数不合格区域,并统计质量参数不合格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的编号,进而发送至监控中心。
42.本实施例在对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参数进行分析过程中,首先对已施工部分中对应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的地理位置与标准建筑模型中对应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筛选出位置合格的对应区域,进而对位置合格对应区域的质量参数进行对比,这种分层次的分析方法避免了对位置不合格的区域继续进行质量参数对比分析造成的做无用功的问题,提高了分析效率。
43.管理服务器接收分析云平台发送的已施工部分基本参数对比集合、位置合格区域垂直度对比集合、位置合格区域水平度对比集合和位置合格区域拐角度对比集合统计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δr
l
、δr
w
、δr
h
、δr
d
分别表示为建筑已施工部分的外部框架的长度、宽度、高度、混凝土厚度与建筑已施工部分对应的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建筑标准基本参数之间的差值,r
l0
、r
w0
、r
h0
、r
d0
分别表示为建筑已施工部分对应的该施工阶段对应的外部框架的标准长度、标准宽度、标准高度、标准混凝土厚度,δvj表示为第j个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的垂直度与该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之间的差值,δlj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的水平度与该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之间的差值,aj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的拐角度与该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之间的差值,vj0表示为第j个位置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垂直度,lj0′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水平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水平度,aj

表示为第j

个位置合格的拐角墙面区域对应的标准拐角度,q表示为固定常数,记为1.4,管理服务器将统计的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发送至显示终端,同时将统计的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与预设的标准质量安全系数阈值进行对比,若小于预设的标准质量安全系数阈值,则发送预警指令至预警模块。
44.本实施例统计的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实现了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状况的量化展示,其质量安全系数越大,表明该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状况
越好,便于监控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评估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程度。
45.预警模块用于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进而提醒监控人员注意。
46.显示终端用于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的质量安全系数,并进行显示。
47.监控中心接收分析云平台发送的位置不合格的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编号以及不合格基本参数、质量参数不合格垂直墙面区域、水平墙面区域和拐角墙面区域的编号,便于相关监控人员及时了解已施工部分的不合格参数,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缩小了整改范围,提高了整改效率。
48.本实施例通过实时对建筑工程已施工部分进行质量监控和动态分析,相对于对施工完成的整个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控,缩短了监控周期和监控范围,且在质量监控存在不合格时,能够及时获取不合格的参数,以此进行针对性整改,避免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整改造成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浪费,避免了施工延期状况的发生,进而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满足了现在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需求。
49.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