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0781发布日期:2021-09-29 01:5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目前计算机需要使用防护散热装置用来保护计算机,现有的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护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撞击还是会对计算机造成一定的损伤,且,降低了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的实用性,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具备防护效果好,解决了现有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计算机本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盒,所述限位盒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贯穿限位盒并与计算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滑杆的表面且位于滑套靠近限位盒的一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套的一侧与计算机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壳,所述缓冲壳的内腔设置有弹性片,两个弹性片相反的一侧均与缓冲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弹性片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计算机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远离计算机本体的一侧延伸至缓冲板的内腔,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顶部贯穿至箱体的外侧,所述排风管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尘板,所述挡尘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箱体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进风管,两个进风管相对的一端均贯穿至箱体的内腔,所述进风管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滤芯。
5.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内腔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6.优选的,所述推杆的顶部贯穿至箱体的外侧,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底部与推杆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计算机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块,缓冲橡胶块的顶部与挡尘板接触,所述限位盒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撑杆配合使用的开口。
8.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限位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远离限位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部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计算机本体的一侧与滑套的连接处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的两侧分别与滑套和限位盒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缓冲板远离调节轮的一侧与弹性片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箱体正表面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密封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箱体、滑杆、滑套、第二弹簧、连接杆、缓冲壳、弹性片、缓冲板、调节轮、排风管、挡尘板、电机、扇叶、进风管和滤芯,解决了现有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该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具备防护效果好,值得推广。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簧,能够吸收限位板传导来的冲击力,通过设置支撑杆,能够将计算机本体传导来的冲击力输送至限位板,通过设置第二弹簧,能够吸收滑套传导来的冲击力,通过设置弹性片,能够吸收缓冲板传导来的冲击力,通过设置挡尘板,能够防止外部灰尘进入箱体内部,通过设置扇叶,能够与电机配合将箱体内部的热空气抽出,通过设置滤芯,能够过滤外部空气中的灰尘,通过设置防撞板,能够保护箱体的顶部,通过设置第三弹簧,能够吸收推杆传导来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壳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18.图中:1、箱体;2、计算机本体;3、限位盒;4、限位板;5、第一弹簧;6、支撑杆;7、滑杆;8、滑套;9、第二弹簧;10、连接杆;11、缓冲壳;12、弹性片;13、缓冲板;14、调节轮;15、排风管;16、挡尘板;17、电机;18、扇叶;19、进风管;20、滤芯;21、调节盒;22、推杆;23、第三弹簧;24、防撞板;25、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请参阅图1

4,一种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设置有计算机本体2,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盒3,限位盒3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板4,限位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限位板4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顶部贯穿限位盒3并与计算机本体2固定连接,限位盒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7,滑杆7的表面套设有滑套8,滑杆7的表面且位于滑套8靠近限位盒3的一侧套设有第二弹簧9,滑套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远离滑套8的一侧与计算机本体2活动连接,箱体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壳11,缓冲壳11的内腔设置有弹性片12,两个弹性片12相反的一侧均与缓冲壳1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弹性片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3,计算机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轮14,调节轮14远离计算机本体2的一侧延伸至缓冲板13的内腔,箱体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管15,排风管15的顶部贯穿至箱体1的外侧,排风管15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尘板16,挡尘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7,电机17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18,箱体1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进风管19,两个进风管19相对的一端均贯穿至箱体1的内腔,进风管19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滤芯20,箱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盒21,调节盒21的内腔设置有推杆22,推杆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3,推杆22的顶部贯穿至箱体1的外侧,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防撞板24,防撞板24的底部与推杆22固定连接,计算机本体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块,缓冲橡胶块的顶部与挡尘板16接触,限位盒3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撑杆6配合使用的开口,第一弹簧5的底部与限位盒3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7远离限位盒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5,安装块25的底部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杆10远离计算机本体2的一侧与滑套8的连接处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二弹簧9的两侧分别与滑套8和限位盒3固定连接,缓冲板13远离调节轮14的一侧与弹性片12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箱体1正表面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密封门,通过设置第一弹簧5,能够吸收限位板4传导来的冲击力,通过设置支撑杆6,能够将计算机本体2传导来的冲击力输送至限位板4,通过设置第二弹簧9,能够吸收滑套8传导来的冲击力,通过设置弹性片12,能够吸收缓冲板13传导来的冲击力,通过设置挡尘板16,能够防止外部灰尘进入箱体1内部,通过设置扇叶18,能够与电机17配合将箱体1内部的热空气抽出,通过设置滤芯20,能够过滤外部空气中的灰尘,通过设置防撞板24,能够保护箱体1的顶部,通过设置第三弹簧23,能够吸收推杆22传导来的冲击力,通过设置箱体1、滑杆7、滑套8、第二弹簧9、连接杆10、缓冲壳11、弹性片12、缓冲板13、调节轮14、排风管15、挡尘板16、电机17、扇叶18、进风管19和滤芯20,解决了现有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该计算机防护散热装置,具备防护效果好,值得推广。
23.使用时,当计算机本体2的顶部受到撞击时,防撞板24受到撞击向下移动,防撞板24与推杆22配合挤压第三弹簧23,第三弹簧23收缩吸收冲击力,同时计算机本体2向下移动,计算机本体2与支撑杆6配合带动限位板4挤压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收缩吸收冲击力,同时计算机本体2与连接杆10配合带动滑套8挤压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收缩吸收余下冲击力,当计算机本体2的两侧受到撞击时,计算机本体2与调节轮14配合挤压缓冲板13,缓冲板13移动挤压弹性片12,弹性片12收缩吸收冲击力,防止计算机本体2受到撞击后出现损坏,开启电机17,电机17与扇叶18配合将箱体1内部的热空气抽出,同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管19进入箱体1内部,滤芯20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循环箱体1内部的空气,增加计算机本体2的散热效果。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