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大镜、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及一种防伪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1297发布日期:2021-09-29 03:1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大镜、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及一种防伪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拍照设备拍照识别防伪的放大镜,以及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和一种防伪结构系统。


背景技术:

2.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充分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同时,仿造、假冒产品也大量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和用户的利益。尤其对于一些知名品牌产品,一旦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将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知名品牌产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及维修,需要有安全、有效的防伪及追踪保障措施。
3.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防伪是对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而采取的防止措施。防伪技术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而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
4.近年来,本技术人一直致力于放大识别的防伪技术产品的研发,本技术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将放大镜与手机摄像头配合进行放大识别这样一个很好的放大识别的防伪技术方案,然而现今的智能手机大多数都是多摄像头手机,比如2个摄像头的智能手机,甚至4个摄像头的智能手机,但实际起主要摄像作用的是其中的一个,另外几个摄像头几乎不起作用,因此消费者在使用放大镜配合手机进行放大识别过程中,不清楚多摄像头智能手机的哪个摄像头在起主要作用,这就使得将智能手机的起主要作用的摄像头、放大镜及防伪图案进行快速对准变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三者之间需要不断的去试错,才能慢慢的去找准,这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市场急需一种能够方便找准防伪图像并方便找准手机摄像头的放大识别的防伪技术产品,这一技术问题亟待市场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拍照设备拍照识别防伪的放大镜,以解决放大镜配合手机对防伪图案进行放大识别过程中,不容易找准防伪图像及不容易找准手机摄像头的技术难题。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标识系统,以解决放大识别的防伪技术产品在放大识别过程中,防伪图案、放大镜及起主要作用的手机摄像头三者之间不能快速对准的技术难题。
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结构系统,与所述防伪标识系统相比,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9.一种用于拍照设备拍照识别防伪的放大镜,包括放大透镜,所述放大镜的底端设置有粘胶。
10.优选的,所述放大镜还包括透镜支架,所述放大透镜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架内,所述
粘胶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架的底端。
11.优选的,所述粘胶设置在所述放大透镜的底端。
12.优选的,所述拍照设备为手机。
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4.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包括放大镜和防伪标识,所述放大镜为上述任一用于拍照设备拍照识别防伪的放大镜,无放大条件,人眼无法分辨所述防伪标识的防伪功能特征。
15.优选的,所述防伪功能特征包括防伪纤维或防伪纹理。
16.优选的,所述防伪纤维是随机分布在所述防伪标识中的,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随机分布的防伪纤维构成的随机分布特征,所述随机分布特征是指随机分布在所述防伪标识中的防伪纤维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
17.所述防伪纹理的纹理元素是随机分布的,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纹理元素随机分布所构成的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所述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是指所述防伪功能层中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
18.优选的,所述防伪标识为纹理防伪标识,所述防伪功能特征为防伪纹理,所述防伪纹理由纹理元素构成。
19.优选的,所述纹理防伪标识包括载体和随机分布在载体上的所述纹理元素,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构成的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所述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是指所述载体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
20.优选的,所述纹理防伪标识还包括编码,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编码。
21.优选的,所述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是在编码制作过程中随机形成的,所述纹理元素随机分布形成的随机纹理图案不同且与编码对应,随机纹理图案不影响编码的识别,所述纹理元素为编码的随机细节,所述随机细节为编码边沿的锯齿或编码的细微白点白线。
22.优选的,所述纹理元素随机分布在编码图案内,纹理元素随机分布形成的随机纹理图案与编码图案存在灰度或色彩上的差异,图像识别和/或人眼能够区分所述差异。
23.优选的,编码图案内和编码图案外均随机分布有所述纹理元素,编码图案内的所述纹理元素随机分布形成的随机纹理图案与编码图案存在灰度或色彩上的差异,图像识别和/或人眼能够区分所述差异。
24.优选的,所述纹理元素随机分布在编码图案外。
25.优选的,所述载体为透明观察基片。
26.优选的,所述纹理元素设置在所述透明观察基片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27.优选的,所述透明观察基片为玻璃。
28.优选的,所述编码为二维码。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目的是这样实现在:
30.一种防伪结构系统,包括被贴物,还包括上述任一项防伪标识系统,所述防伪标识系统的防伪标识设置在所述被贴物上。
31.优选的,所述被贴物为防伪对象或者防伪对象的包装物。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具体如下:
3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放大镜的底端设置粘胶,从而使得放大镜可以通过粘胶先精准的定位到防伪图案,然后再用手机通过摄像头去快速寻找定位放大后的防伪图案,这样可以快速而简便的完成多摄像头手机中起主要作用的手机摄像头、放大镜及防伪图案三者之间的准确对准并进行识别,能够解决因为不知道多摄像头手机中哪个摄像头在起作用而带来的定位困扰问题。
34.2、本实用新型的防伪标识系统及防伪结构系统,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人眼无法辨别防伪标识中的防伪功能特征,极大的增强了造假的难度,防伪性能更强。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说明。
36.图1一种用于拍照设备拍照识别防伪的放大镜
37.图2一种防伪标识系统
38.图3一种纹理防伪标识
39.图4一种二维码的随机细节作为纹理元素的防伪标识
40.图5一种纹理元素分布在二维码图案区域内的防伪标识
41.图6一种纹理元素分布在二维码图案区域内、外的防伪标识
42.图7一种纹理元素分布在二维码图案区域外的防伪标识
43.图中:1、放大透镜,2、粘胶,3、透镜支架,4、防伪标识,5、纹理元素,6、载体,7、二维码,8、随机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5.实施例1
46.参见图1,一种用于拍照设备拍照识别防伪的放大镜,包括放大透镜1,所述放大透镜1的底端设置有粘胶2。所述放大镜用于配合手机进行防伪特征的放大识别。
47.优选的,所述粘胶2设置在所述放大透镜1的底端。
48.优选的,所述粘胶2为粘胶层。
49.优选的,所述放大镜还包括透镜支架3,所述放大透镜1设置所述透镜支架内,所述粘胶2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架的底端。
50.优选的,所述拍照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51.实施例2
52.参见图2,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包括上述用于拍照设备拍照识别防伪的放大镜,所述防伪标识系统还包括防伪标识4,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防伪标识4中的防伪功能特征,所述防伪功能特征包括防伪纤维或防伪纹理。
53.所述防伪纤维是随机分布在所述防伪标识中的,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随机分布的防伪纤维构成的随机分布特征,所述随机分布特征是指随机分布在所述防
伪标识中的防伪纤维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
54.所述防伪纹理的纹理元素是随机分布的,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纹理元素随机分布所构成的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所述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是指所述防伪功能层中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
55.参见图3,所述防伪标识4为纹理防伪标识,所述防伪功能特征为防伪纹理,所述防伪纹理由纹理元素5构成,所述纹理防伪标识包括载体6和随机分布在载体6上的所述纹理元素5,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5构成的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所述随机纹理分布特征是指所述载体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5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
56.所述纹理防伪标识还包括编码,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编码,所述编码为二维码7。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所述二维码。在放大的条件下获取所述纹理防伪标识中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存储所述放大条件下获取的分布特征作为存储分布特征,并在放大的条件下获取所述纹理防伪标识中的二维码并对应所述存储分布特征存储在所述识别系统的后台中,以待识别者通过待识别纹理防伪标识上上的二维码调取对应的存储分布特征来核对真伪。
57.优选的,参见图4,所述纹理防伪标识中的纹理元素5是在二维码7制作过程中随机形成的,所述纹理元素5随机分布形成的随机纹理图案不同且与二维码7对应,随机纹理图案不影响二维码7的识别,随机纹理图案在放大识别器的拍摄条件下可见可识别,所述纹理元素5为二维码7的随机细节8,所述随机细节8可以是二维码7方块边沿的锯齿细节,也可以是二维码7方块上的细微白点白线等,这种纹理防伪标识的制作十分简单,面积也可以很小,例如0.5mm
×
0.5mm。
58.优选的,参见图5,所述纹理防伪标识中的纹理元素5分布在二维码7的图案区域内,二维码7图案为黑色,二维码7的图案区域内的纹理元素5为红色、黄色或浅灰色墨点或线条,放大识别器拍摄后不会影响二维码7的识读,也即放大识别器的图像识别软件能够将二维码7的黑色与纹理元素4的颜色区分开来。
59.这种纹理防伪标识制作非常简单且成本很低,面积也可以很小,例如0.5mm
×
0.5mm,但纹理元素5的色彩选择受到一些限制。
60.优选的,参见图6,所述纹理防伪标识中的纹理元素5分布在二维码7图案区域内和外,二维码7图案为黑色,二维码7图案区域内的纹理元素5为红色、黄色或浅灰色墨点或线条,放大识别器拍摄后不会影响二维码7的识读,也即放大识别器的图像识别软件能够将二维码7的黑色与纹理元素5的颜色区分开来,二维码7的图案区域外的纹理分布的色彩选择没有限定,该纹理防伪标识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
61.优选的,参见图7,所述纹理防伪标识中的纹理元素5分布在二维码7的图案区域外,二维码7图案为黑色,二维码7的图案区域外的纹理元素5的色彩选择没有限定,该纹理防伪标识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二维码7的图案在纹理元素5分布前需要涂布遮挡层。
62.优选的,所述载体6为透明观察基片,所述纹理元素5设置在所述透明观察基片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63.优选的,所述透明观察基片为玻璃。
64.实施例3
65.一种防伪结构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防伪标识系统,还包括被贴物,诉讼防伪标识系统的防伪标识4设置在所述被贴物上,所述被贴物为防伪对象或者防伪对象的包装物。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的实施方式,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