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质量追溯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1535发布日期:2021-07-06 21:0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品质量追溯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品质量追溯防伪标签,属于标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早在1700年,欧洲印制出了用在药品和布匹上作为商品识别的第一批标签。所以,现在的标签是用来标志您的产品目标和分类或内容,像是您给您的目标确定的关键字词,便于您自己和他人查找和定位自己目标的工具。印刷业所称的标签,大部分是用来标识自己产品的相关说明的印刷品,并且大部分都是以背面自带胶的。但也有一些印刷时不带胶的,也可称为标签。有胶的标签就是通俗称的“不干胶标签”。仪器校准后的标签问题,这个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或自己的省内规定)的标签,标签能够明确的说明仪器被校准后的详细情况。
3.目前工作人员在从标签衬纸上取下防伪标签时,在拿取粘贴时,手指容易与防伪标签的粘接层相粘接,就会导致粘接层的粘性降低,在粘贴之后的防伪标签容易脱落,现有的防伪标签有各种各样的防伪结构,其中大多数都为揭起式的防伪标签,可以将信息隐藏起来,但这种在长时间的光照和空气流动的情况下,胶水容易老化,导致消费者无法揭开隐藏面,也就导致消费者无法进行防伪查询,不能识别产品的真伪。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产品质量追溯防伪标签。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品质量追溯防伪标签,包括表面层;其中,
6.所述表面层的外表面设有辅助环,所述表面层的内部开设有防伪标识腔,所述防伪标识腔的内顶部设有防伪标识块,且防伪标识块垂直贯穿防伪标识腔的内顶部延伸至表面层的顶部,所述防伪标识块与表面层之间共同设有易撕口,所述防伪标识块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辅助块,所述表面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层,且基层与辅助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基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
7.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环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带。
8.进一步的,所述防伪标识腔的内底部设有防伪二维码。
9.进一步的,所述防伪标识块的顶部一侧设有防伪条码,所述防伪条码的顶部设有刮蹭层。
10.进一步的,所述表面层的顶部一侧设有可追溯网址和号码区域。
11.进一步的,所述基层与辅助环均选用硬质材料。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辅助环和基层,在工作人员在拿取粘贴时,可直接拿取周边的辅助环,可有效避免手指与粘胶层接触,可以防止粘胶层的粘性降低,同时基层可以防止在粘贴时出现褶皱,并且能够避免消费者不能识别产品真伪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可以对内部防伪二维码进行隐藏,增加了防伪性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标识块揭示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16.图例说明:1、表面层;2、辅助环;3、辅助带;4、防滑辅助块;5、易撕口;6、可追溯网址和号码区域;7、刮蹭层;8、防伪条码;9、防伪标识块;10、防伪标识腔;11、防伪二维码;12、基层;13、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产品质量追溯防伪标签,包括表面层1,所述表面层1的外表面设有辅助环2,所述表面层1的内部开设有防伪标识腔10,所述防伪标识腔10的内顶部设有防伪标识块9,且防伪标识块9垂直贯穿防伪标识腔10的内顶部延伸至表面层1的顶部,所述防伪标识块9与表面层1之间共同设有易撕口5,所述防伪标识块9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辅助块4,所述表面层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层12,且基层12与辅助环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基层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13。
18.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辅助带3将防伪标签从标签衬纸上取下,然后通过辅助环2拿取防伪标签,然后进行粘贴,当消费者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可追溯网址和号码区域6的网址和号码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然后刮开刮蹭层7,通过手机扫描验证,然后通过防滑辅助块4和易撕口5便于揭开防伪标识块9,再然后对内部防伪二维码11进行二次验证。
19.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辅助环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带3,便于将防伪标签从标签衬纸上取下,可有效防止在拿取时防伪标签发生褶皱。
2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防伪标识腔10的内底部设有防伪二维码11,可以进行第二次验证,双重验证具有更高的防伪性能。
2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防伪标识块9的顶部一侧设有防伪条码8,可进行第一次验证,所述防伪条码8的顶部设有刮蹭层7,刮蹭层7可对内部防伪条码8进行一个遮掩,避免防伪条码8直接裸露在外。
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表面层1的顶部一侧设有可追溯网址和号码区域6,便于追溯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流程,让消费者使用的更加放心。
23.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基层12与辅助环2均选用硬质材料,便于拿取。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