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1842发布日期:2022-07-19 23:5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式显示设备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进步,可挠式显示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且被认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一般而言,可挠式显示技术包含电子纸、可挠式oled等。再者,因应可携式电子装置在显示设备上对于弯曲、折叠、延展等机能的需求,可挠式显示技术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应用非常多元。同时,随着可挠式材料在电子显示领域的应用,使得电子显示设备既可以在伸展时以较大面积显示,又可以根据需要折叠以利于携带或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
3.然而,对应于可挠式显示设备上的装置机构的伸展与折叠,可挠式显示设备上的可挠(柔性)显示面板也会因其可挠特性而对应地产生形状、尺寸的变化而造成皱折。因此,业内需对现有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机构进行改进,以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可挠式显示设备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用以配合可挠屏幕(flexible display)的开阖需求。
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挠式显示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框架以及可挠屏幕。第二壳体可移动地组装于第一壳体而形成抽屉式组态(drawer configuration),以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而在抽出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框架可移动地组装于第二壳体。可挠屏幕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包括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二端连接于框架。在收合状态时,第一显示区暴露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外,且可挠屏幕呈弯折而使第二显示区收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从收合状态至抽出状态的转换过程中,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抽出且带动框架同向移动,以展开摊平第二显示区,从抽出状态至收合状态的转换过程中,第二壳体收合于第一壳体且带动框架同向移动,以将第二显示区收合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机以及上述的可挠式显示设备。所述可挠式显示设备枢接于主机且适于相对于主机展开或闭合。
7.一般来说,可挠式显示设备容易在弯折时面临到其内侧面受挤压或皱折等不良状态出现并因此受损。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挠式显示设备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可挠式显示设备对应于可挠屏幕的可挠特性而设置能对应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框架,其中可挠屏幕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壳体与框架,通过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而在抽出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可挠屏幕能被框架带动,而使第二显示区收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或是展开摊平第二显示区。据此,可挠式显示设备能在抽出第二壳体时形成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较大面积显示,又可以根据需要收合第二壳体而收纳第二显示区,有利于携带与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8.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9.图1b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10.图2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11.图3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拆解图;
12.图4a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仰视图;
13.图4b是图2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仰视图;
14.图4c是图4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15.图5a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16.图5b是图2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17.图6是图3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18.图7a与图7b分别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20.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另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拆解图。请先参考图1a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设备100,例如是手机、平板计算机或显示器,其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以及可挠屏幕140。第二壳体120可移动地组装于第一壳体110而形成抽屉式组态(drawer configuration),以使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滑动而在图1a所示的收合状态与图2所示的抽出状态之间转换。
21.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框架130,框架130是可移动地组装于第二壳体120。第二壳体120包括底板121,而框架130浮动地设置于底板121上。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屏幕14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0a与第二端140b且包括第一显示区141与第二显示区142,第一端140a连接于第一壳体110,第二端140b连接于框架130。
22.在图1a所示的收合状态时,第一显示区141暴露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外,且可挠屏幕140呈弯折而使第二显示区142收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内。从图1a所示的收合状态至图2所示的抽出状态的转换过程中,第二壳体120从第一壳体110抽出且带动框架130同向移动,以展开摊平第二显示区142,使第一显示区141与第二显示区142位于同平面且暴露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外。
23.从图2所示的抽出状态至图1a所示的收合状态的转换过程中,第二壳体120收合于第一壳体110且带动框架130同向移动,以将第二显示区142收合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内。如抽屉抽取收合,而有利于提高可挠式显示设备100的携带性与适用性,同时也提高操作便利性。
24.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由于可挠屏幕140如图1b所示的受到第二壳体120的边框由上而下的压制及局限,所以在第二壳体120的抽出过程中,可挠屏幕140只需朝单方向展开。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设备100的第二壳体120适于向右拉开而得到较大的显示画面。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设备可通过类似上述的机构配置而适于左右方向拉
开而得到更大的显示画面。
25.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子壳体111以及第二子壳体112。第二壳体120包括底板121以及第三子壳体126。可挠式显示设备100包括齿轮g1、第一齿条r1以及第二齿条r2。齿轮g1枢设于底板121。第一齿条r1设置于第一子壳体111。第二齿条r2设置于框架130,且平行于第一齿条r1。齿轮g1啮接于第一齿条r1与第二齿条r2之间。
26.图4a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仰视图。图4b是图2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仰视图。为使附图较为清楚,在此省略可挠式显示设备100的外观构件,且图1a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以虚线绘示于图4a与图4b。
27.在图4a所示的收合状态与图4b所示的抽出状态的转换过程中,齿轮g1随第二壳体120而相对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一齿条r1移动,且齿轮g1因啮接于第一齿条r1而转动,所述转动通过齿轮g1啮接第二齿条r2而驱动框架130,以使框架130与第二壳体120同向移动,框架130的移动行程小于第二壳体120的移动行程。在本实施例中,从图4a所示的收合状态至图4b所示的抽出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可挠屏幕140的第一端140a与第二端140b远离于彼此。从图4b所示的抽出状态至图4a所示的收合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可挠屏幕140的第一端140a与第二端140b彼此移近。
28.图4c是图4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为使附图较为清楚,图1a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未绘示在图4c。请参考图3与图4c,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包括至少一凸肋122,凸肋122设置于底板121上且平行于第一齿条r1。框架130具有至少一导槽131,导槽131平行于第一齿条r1,凸肋122与导槽131彼此可滑动地耦接在一起,以使框架130随第二壳体120作动的过程中能够较稳定。
29.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设备100包括支撑链板150(chain plate)。如图4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固螺丝s1用以锁固框架130、可挠屏幕140的第二端140b与支撑链板150的一端部1502,且锁固螺丝s1承靠在底板121上,故支撑链板150可靠着锁固螺丝s1形成框架130与底板121之间的间隙,而让支撑链板150可移动地承靠在底板121上。
30.图5a是图1a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图5b是图2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3的可挠式显示设备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如图4c、图5a与图5b所示,支撑链板150的一端部1502与可挠屏幕140的第二端140b固定于框架130。如图5a与图5b所示,支撑链板150的另一端1501固定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子壳体111。
31.此外,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包括支撑杆123,支撑杆123垂直于齿条r1。如图5a与图5b所示,支撑杆123位于可挠屏幕140与支撑链板150之间。第一显示区141与第二显示区142位于可挠屏幕140的外表面,支撑杆123抵接于可挠屏幕140的内表面。
32.详细来说,请参考图3与图6,第二壳体120还包括两限位部125及两轴承124,两限位部125分别位于第二壳体120的两侧。轴承124可滑动地位于限位部125内。支撑杆123的两端部分别配置于对应的轴承124。可挠式显示设备100包括两弹性件160,分别配置于第二壳体120的两限位部125内,且弹性件160抵压轴承124,以使支撑杆123维持与可挠屏幕140的内表面之间的抵接关系。
33.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支撑杆123可以避免可挠屏幕140在第二壳体120的所述收合过程中因行程差而产生挤压或皱折等不良状态,其中行程差是指在收合过程中,由于齿
轮g1与齿条r1、r2的间隙,所以在微观上,可挠屏幕140的收合行程会落后第二壳体120的收合行程。一如前述,可挠屏幕140的可挠特性会因其不同状态而产生形状、尺寸的变化。为了让装置机构(例如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机构行程能与可挠屏幕140的变形量得以相符,本实施例通过提供可相对移动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且通过支撑杆123搭配轴承124、弹簧160用以支撑可挠屏幕140,以让可挠屏幕140因张力而被拉紧而达到所需。
34.图7a与图7b分别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主机200以及所述可挠式显示设备100。可挠式显示设备100通过枢接部t1以枢接于主机200且适于相对于主机200展开或闭合。当可挠式显示设备100相对于主机200展开时,第二壳体120适于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滑动而在所述抽出状态与所述收合状态之间转换。
35.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可挠式显示设备对应于可挠屏幕的可挠特性而设置能对应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框架,通过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而在抽出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收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或是展开摊平第二显示区,据以可以在抽出时以较大面积显示,又可以根据需要收合以利于携带或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
36.由于可挠屏幕能受到第二壳体的边框由上而下的压制及局限,所以在第二壳体的抽出过程中,可挠屏幕只需朝单方向展开。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设备可朝左右方向拉开而得到更大的显示画面。一如前述,可挠屏幕的可挠特性会因其不同状态而产生形状、尺寸的变化。为了让装置机构(例如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机构行程能与可挠屏幕的变形量得以相符,本发明通过提供可相对移动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并配合框架而达到所需。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