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5147发布日期:2021-06-08 14:3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化发展,显示器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了纸张等传统的信息载体。显示器有多种分类,目前液晶显示器应用最为广泛。
3.由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放射出的光线包括对眼睛有害的蓝光,故传统液晶显示器对眼睛的损害是严重的,且该损害不可逆转。显示器厂商对此推出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器(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rlcd)。反射型液晶显示器通过反射自然环境的光点亮屏幕,因此不需要背光源,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有害蓝光,达到用户的护眼需求。通过配置触控感应结构,还可以使得rlcd支持触控功能。
4.现有的支持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为外挂式触控方案,即触控走线层制作到玻璃等基材上形成触控组件,再通过光学胶贴合在盖板与反射型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由于承载触控走线层的基材本身相对偏厚(40um以上),不利于超薄产品的设计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可有效减轻显示器对人眼造成的伤害、且可以实现超薄产品的设计并有效降低成本。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触控走线层,以及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衬底表面,或所述触控走线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衬底表面;光源结构,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用于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发光。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并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与所述光源结构之间。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面板驱动器件;所述面板驱动器件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并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阵列基板。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衬底的背离所述触控走线层的一侧;或所述触控走线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衬底与所述色阻层之间,且所述触控走线层与所述色阻层之间设置有保护层。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触控走线层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装置的面板驱动器件相连。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阵列器件层;所述触控走线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衬底与所述阵列器件层之间,且所述触控走线层与所述阵列器件层之间设置有保护层。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源结构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导光板,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导
光板并排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源结构的远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的盖板。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通过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设置光源结构,并在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的衬底表面设置触控走线层,提供了一种带有前置光源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相比于现有采用外挂式触控方案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本申请有效降低产品厚度,利于实现超薄产品设计;且采用彩膜基板的衬底承载触控走线层,无需为触控走线层单独设置基板,降低产品厚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且本申请可以应用于rlcd显示屏或墨水屏,并带有前置光源结构,可有效减轻显示器对人眼造成的伤害、并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为本申请触控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申请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17.图3为现有的支持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它的包含。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
1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和光源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走线层,以及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所述光源结构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用于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发光。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衬底表面,或所述触控走线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衬底表面。也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有前置光源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采用了改进的in

cell(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一般是与液晶层融合在一起)或改进的on

cell(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膜基板和偏光片之间,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方式实现触控显示功能。相比于现有采用外挂式触控方案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本申请有效降低产品厚度,利于实现超薄产品设计;且本申请采用彩膜基板的衬底或阵列基板的衬底以承载触控走线层,无需为触控走线层单独设置基板,降低产品厚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且本申请可以应用于rlcd显示屏或墨水屏,并带有前置光源结构,可有效减轻显示器对人眼造成的伤害、并提高显示效果。以下结合附图给出详细解释说明。
20.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触控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1、触控显示面板12、第二偏光片
13、光源结构14以及盖板15。
21.具体地,所述第一偏光片(pol)11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背离其显示侧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光片11为反射式偏光片,相应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为反射型触控显示装置。
22.具体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包括:触控走线层123,以及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122与阵列基板121。其中,所述阵列基板121包括第一衬底1211以及阵列器件层1212;所述彩膜基板122包括第二衬底1221以及色阻层12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层123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22的第二衬底1221的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衬底1221的远离所述色阻层1222的一侧表面。所述触控走线层123可以感应手指对屏幕的触摸,进而可以完成触屏控制功能。
23.由于所述触控走线层123本身膜层厚度较薄(约为几微米、甚至纳米级),因此制成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整体膜层厚度不会明显变化,从而有效降低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层123可以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22的第二衬底1221与所述色阻层1222之间,且所述触控走线层123与所述色阻层1222之间设置有保护层。
24.可选地,所述触控走线层123可以通过印刷或蚀刻或蒸镀的方法制作在所述第二衬底1221的远离所述色阻层1222的一侧表面。所述触控走线层123可以预先制备在所述第二衬底1221一表面上,然后再在所述第二衬底1221另一表面上制备所述彩膜基板122的功能膜层(例如rgb色阻、黑矩阵等);这种制备方式可以避免制备所述触控走线层123对所述彩膜基板122的功能膜层的影响。或者,可以先在所述第二衬底1221一表面上制备所述彩膜基板122的功能膜层,再在所述第二衬底1221另一表面上制备所述触控走线层123;这种制备方式,可以兼容现有的膜层制备工艺。
25.可选地,所述触控走线层123的远离所述第二衬底1221的一侧表面涂覆有一层保护层,以对所述触控走线层123进行隔离保护。
26.可选地,所述彩膜基板122的衬底的材质选自以下其中之一: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玻璃等透明材质;所述阵列基板121的衬底的材质选自以下其中之一: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玻璃等透明材质。所述彩膜基板122的衬底与所述阵列基板121的衬底,两者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触控走线层123的材质选自以下其中之一:氧化铟锡(ito)、银(ag)。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器件层1212中包含组成驱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显示的驱动电路的所有膜层。例如,所述阵列器件层1212中包含组成驱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显示的驱动电路的所有膜层。例如,所述阵列器件层1212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1211上依次形成的图案化的有源层(active layer)、栅极绝缘层(gi)、图案化的栅极金属层(ge)、层间绝缘层(ild)、图案化的源漏金属层(sd)以及有机平坦层(pln)等。彩膜基板122和阵列基板121之间可以填充液晶分子或者电子墨水(图中未示出)。如果彩膜基板122和阵列基板121之间的材料为液晶分子,则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为rlcd;如果彩膜基板122和阵列基板121之间的材料为电子墨水,则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为墨水屏。
28.具体地,所述第二偏光片13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显示侧,并位于所述触
控显示面板12与所述光源结构14之间。
29.具体地,所述光源结构14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显示侧,用于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发光。其中,所述光源结构14包括光源组件141以及导光板142;所述光源组件141与所述导光板(lgp)142并排(沿平行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方向)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显示侧,具体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13的远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一侧。由于所述光源组件141位于导光板142的侧面,从而光源组件141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42的侧面进入导光板142中。也就是说从光源组件141发出的光没有直接进入触控显示面板12或者直接进入环境中,而是通过导光板142的侧面进入导光板142中,进入导光板142中的光发生全反射,最终进入触控显示面板12。具体的,光源组件141可以为led;导光板142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聚碳酸酯pc等材料形成。导光板142可以使得光源组件141发出的光更加均匀的射向触控显示面板12,即所述光源结构14可以向触控显示面板12发射均匀的光,从而可提高显示效果、并可有效减轻显示器对人眼造成的伤害。
30.具体地,盖板(cover layer)15设置于所述光源结构14的远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盖板15与所述光源结构14之间采用液体光学胶(ocr)或光学胶带(oca)等胶层16贴合。所述盖板15的材质选自以下其中之一: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玻璃等透明材质。所述盖板15与所述彩膜基板122的衬底以及所述阵列基板121的衬底,三者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31.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面板驱动器件190;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具体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11的背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的一侧),并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91连接至所述阵列基板121(具体为与所述阵列基板121上的阵列器件层相连)。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用于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进行显示驱动控制。
3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122上的所述触控走线层123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192与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相连,以受控于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实现触控功能。
33.具体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可为电子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34.请参阅图3所示现有的支持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对照。如图3所示,现有的支持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31、液晶显示面板32、第二偏光片33、触控组件34以及盖板35;所述液晶显示面板32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22(包括第二衬底3221以及色阻层3222)与阵列基板321(包括第一衬底3211以及阵列器件层3212);所述触控组件34包括玻璃基材341以及制作到玻璃基材341上的触控走线层342;所述触控组件34需要通过胶层36分别与第二偏光片33以及盖板35贴合。所述装置还包括:面板驱动器件390;所述面板驱动器件390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391连接至所述阵列基板321;所述触控组件34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392与所述面板驱动器件390相连。由于玻璃基材341本身相对偏厚(40um以上),使得所述触控组件34整体的膜层较厚,从而使得现有的支持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整体产品厚度较厚、且成本较高,且这种触摸显示器的亮度也有待提高。
35.对比附图3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设置光源结构,并在彩膜基板的衬底表面设置触控走线层,提供了一种带有前置光源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相比于现有采用外挂式触控方案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本实施例有效降低产品厚度,利于实现超薄产品设计;且采用彩膜基板的衬底承载触控走线层,无需为触控走线层单独设置基板,降低产品厚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且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rlcd显示屏或墨水屏,并带有前置光源结构,可有效减轻显示器对人眼造成的伤害、并提高显示效果。
36.请参阅图2,其为本申请触控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层123a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21a的第一衬底1211与阵列器件层1212之间,且所述触控走线层123a与所述阵列器件层1212之间设置有保护层124。
37.可选地,所述触控走线层123a可以通过印刷或蚀刻或蒸镀的方法制作在所述第一衬底1211的一侧表面;并在所述触控走线层123a的远离所述第一衬底1211的一侧表面涂覆保护层124,以对所述触控走线层123进行隔离保护;之后制备所述阵列基板121a的阵列器件层121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38.相应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面板驱动器件190;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设置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a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具体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11的背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a的一侧),并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91连接至所述阵列基板121a。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用于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a进行显示驱动控制。由于所述触控走线层123a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21a上,因此,所述触控走线层123a也可以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91与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相连,以受控于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实现触控功能。也即,所述面板驱动器件190仅通过一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2a的显示驱动控制以及触控控制。
39.本实施例通过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设置光源结构,并在阵列基板的衬底表面设置触控走线层,提供了一种带有前置光源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相比于现有采用外挂式触控方案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本实施例有效降低产品厚度,利于实现超薄产品设计;且采用阵列基板的衬底承载触控走线层,无需为触控走线层单独设置基板、且可以共用阵列基板与面板驱动器件之间的柔性电路板,降低产品厚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且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rlcd显示屏或墨水屏,并带有前置光源结构,可有效减轻显示器对人眼造成的伤害、并提高显示效果。
4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除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一致的此类设计,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41.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