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智慧视听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86773发布日期:2021-06-22 17:0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馆智慧视听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数据信息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听服务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不再是仅能提纸质图书借阅服务的传统型图书馆,也出现了可以提供视听服务的图书馆。这种图书馆的视听服务通常是将书籍的内容读取编辑形成电子书,将电子书以文字或者声音的形式提供给读者。这种方式虽然具有节约纸张、不受传统型图书馆借阅服务时间、空间、环境各种条件限制等优点,但是无法仿真传统型图书馆,也使读者失去了在传统型图书馆中翻阅书籍、直接感受读书氛围的体验,尤其是失去了目睹一些稀有珍贵书籍书页面貌的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图书馆智慧视听管理系统,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使读者所读到的不再是常规的电子书,而是仿真在传统型图书馆中读实体书籍的环境体验。尤其是还可以亲眼目睹一些稀有珍贵书籍书页面貌,而不再是统一编辑形式的电子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图书馆智慧视听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翻书控制模块、展示处理模块、数据库、文件查询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和vr驱动控制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分配用户的登陆权限,并对用户历史阅读记录进行标记记录;

翻书控制模块用于对翻书的音效和频率进行配置;

展示处理模块用于配置显示的书籍页面环境的光线和渲染效果;

数据库用于存储所有扫描采集的书籍内容,扫描采集书籍页面内容时,保留书籍页面的原始面貌;

文件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数据库中存储目录中的书籍显示目录名称;

文件管理模块用于对数据库中存储的书籍文件进行修改、新增、删除编辑操作;

vr驱动控制模块根据展示处理模块、翻书控制模块配置的参数,在显示界面上驱动呈现出被用户选定触发打开的书籍页面。

进一步地,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员模块和注册登陆模块;

管理员模块用于分配管理权限给系统管理员,管理权限包括对文件管理模块、数据库、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操作权限;

注册登陆模块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对已注册用户的登陆进行用户名与密码的对比验证,验证通过后,允许用户登陆管理系统。

进一步地,用户管理模块包括阅读记录模块和书签模块;

阅读记录模块用于存储对应的注册用户的历史阅读记录;

书签模块用于在阅读的书籍中插入书签标记。

进一步地,翻书控制模块包括翻书音效设置模块和翻书频率设置模块;

翻书音效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翻书的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音效类型;

翻书频率设置模块在设置开启自动翻书功能时,自动翻页的间隔时间根据采集的用户历史阅读书籍时的翻页间隔时间参数自动计算生成一个平均值,该平均值作为一个默认值自动给出显示;在设置关闭自动翻书功能时,则由用户手动翻页。

进一步地,展示处理模块包括灯光设置模块;

灯光设置模块用于配置阅读光环境,包括光线、阴影、全局照明参数的配置;

其中,光线的配置包括环境光、漫反射、反射、折射、高光反射、自发光几种可选的预设条件;

环境光的配置参数包括光的投射半径和细分值;

高光反射具有多个级别,不同的级别分别对光泽度、柔化值参数进行配置;

漫反射的配置参数包括粗糙度;

反射的配置参数包括反射光泽度、高光光泽度、细分值、最大深度、变暗距离,还包括对退出颜色、插值、菲涅耳反射的配置;

折射的配置参数包括折射率、光泽度、最大深度、细分值、烟雾颜色、烟雾倍增值、烟雾偏移值、退出颜色,还包括对插值、影响阴影及影响通道的选择性配置。

进一步地,展示处理模块包括渲染设置模块;

渲染设置模块用于对显示的书籍页面进行渲染,包括对饱和度、对比度、着色、纹理的参数配置调整。

进一步地,文件查询模块采用模糊对比的查询匹配方式,通过模糊对比匹配出与输入的检索词相似相近的书籍名称。

进一步地,文件管理模块中,对于新增加进数据库中的书籍,通过在书籍显示目录中新增加一条对应的记录,并与存储目录中该书籍存储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行关联链接;

对于需要从数据库中删除的书籍,通过在书籍显示目录中删除对应的记录,并从存储目录中该书籍存储的实际空间位置中删除该书籍文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系统的时间、背景系统参数进行配置的系统设置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预览窗口,执行展示处理模块时,通过预览窗口预览所呈现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图书馆智慧视听管理系统,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灯光设置模块配置的阅读光环境,渲染设置模块对书籍页面的渲染及翻书音效设置模块提供的翻书声,使读者所读到的不再是常规的电子书,而是仿真在传统型图书馆中读实体书籍的环境体验。翻书频率设置模块提供的自动翻书功能,可根据采集的用户历史阅读书籍时的翻页间隔时间参数自动计算生成一个平均值,默认为自动翻页的间隔时间,为用户提供了智慧服务体验。尤其是用户还可以亲眼目睹一些稀有珍贵书籍书页面貌,而不再是统一编辑形式的电子书。

附图说明

图1是视听服务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图书馆智慧视听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翻书控制模块、展示处理模块、数据库、文件查询模块、文件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和vr驱动控制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员模块、注册登陆模块、阅读记录模块、书签模块。

管理员模块用于分配管理权限给系统管理员,管理权限包括对文件管理模块、数据库、系统设置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操作权限。

注册登陆模块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对已注册用户的登陆进行用户名与密码的对比验证,验证通过后,允许用户登陆管理系统。

阅读记录模块用于存储对应的注册用户的历史阅读记录,使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该记录链接跳转至历史上阅读过的书目,为用户提供了方便,不需要重新查询历史阅读过的书目。历史阅读记录所能记录的书目数量可根据存储容量由系统设置模块进行配置。

书签模块用于在阅读的书籍中插入书签,方便在书籍中进行重点标记或设置继续阅读位置的标记。书签可插入多个,使用户可以通过书籍中插入的书签快速链接跳转到插入书签的位置,找到标记的重点内容或方便继续阅读。

翻书控制模块包括翻书音效设置模块、翻书频率设置模块。

翻书音效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翻书的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音效类型。翻书的声音的有或无,可通过设置一个复选按键或两个只能择一选择的按键,触发播放声音的耳机(也可为外放音箱等)启闭。声音的大小可设置成可调节的滚动条,或在设定范围区间内输入对应声音强度的数字参数,来实现对声音大小的调节。声音的音效类型可预设几种不同材质书籍的声音,如普通纸张翻页时的清脆声、采用像精装书封面一样的硬装版书籍翻页时的沉闷声等,使读者如置身真实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中。

翻书频率设置模块可以设置开启自动翻书功能,自动翻页的间隔时间根据采集的用户历史阅读同类书籍时的翻页间隔时间参数自动计算生成一个平均值,该平均值作为一个默认值自动给出显示,为用户提供了智慧服务体验。用户也可对该默认值进行手动修改。在翻书频率设置模块中触发关闭自动翻书功能时,则由用户手动翻页。

展示处理模块包括灯光设置模块、渲染设置模块。

灯光设置模块用于配置阅读光环境,包括光线、阴影、全局照明等参数的配置,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设置。其中,光线的配置包括环境光、漫反射、反射、折射、高光反射、自发光等几种可选的预设条件,并且还可以对光束大小及每像素光线的参数进行配置调整。环境光的配置参数包括光的投射半径和细分值。高光反射具有多个级别,不同的级别可以分别对光泽度、柔化值参数进行配置。漫反射的配置参数包括粗糙度。反射的配置参数包括反射光泽度、高光光泽度、细分值、最大深度、变暗距离,还包括对退出颜色、插值、菲涅耳反射的配置。折射的配置参数包括折射率、光泽度、最大深度、细分值、烟雾颜色、烟雾倍增值、烟雾偏移值、退出颜色,还包括对插值、影响阴影及影响通道的选择性配置。阴影、全局照明可设置为触发开启或关闭,开启时,还可以对阴影的大小、全局照明的亮度参数进行设置调节。

渲染设置模块用于对显示的书籍页面进行渲染,以呈现出用户期望的显示效果,包括对饱和度、对比度、着色、纹理等的参数配置调整。

预览窗口用于预览执行展示处理模块时,所呈现的显示效果。

数据库用于存储所有扫描采集的书籍内容。扫描采集书籍页面内容时,保留书籍页面的原始面貌。在数据库中存储时,按书籍内容分门别类存储在对应的存储空间中,并通过关联链接与存储目录中的书籍显示目录一一对应,通过选择书籍显示目录中的某本书即可调取出数据库中存储的该本书籍内容至显示界面进行显示阅读。

文件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数据库中存储目录中的书籍显示目录名称,采用模糊对比的方式,用户可通过文件查询模块提供的查询功能查询数据库中包含的书籍,只需输入检索词,就可以通过模糊匹配出相似相近的书籍名称。

文件管理模块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书籍文件进行新增、删除等编辑操作。对于新增加进数据库中的书籍,可通过在书籍显示目录中新增加一条对应的记录,并与存储目录中该书籍存储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行关联链接。对于需要从数据库中删除的书籍,可通过在书籍显示目录中删除对应的记录,并从存储目录中该书籍存储的实际空间位置中删除该书籍文件。

系统设置模块用于对系统的时间、背景等系统参数进行配置。

vr驱动控制模块根据灯光设置模块、渲染设置模块、翻书音效设置模块和翻书频率设置模块配置的参数,在显示界面上驱动呈现出被用户选定触发打开的书籍页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