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屏联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01348发布日期:2021-07-30 18:1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屏联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屏联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现有的多屏联动方法一般是在同一计算机主机上连接多个屏幕,可通过拖动的方式将其中一屏幕上显示的内容移动至另一屏幕上进行显示;虽然该方法可实现多屏联动的目的,但是,多个屏幕之间依然需要同一计算机主机进行控制,实际上只是对计算机的显示画面进行扩展,却无法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画面联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屏联动方法,可实现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屏幕联动方法,提高分屏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屏联动方法,多终端设备均与同一多屏联动控制器相连,其中多屏联动方法包括:

步骤s1: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接收任意一终端设备发出的分屏指令启动分屏模式,并按照终端设备的屏幕布设规律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联动顺序;

步骤s2: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接收用户按照屏幕联动顺序执行跨设备分屏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所生成的跨屏移动轨迹,并根据所述跨屏移动轨迹获取起始坐标和终点坐标;

步骤s3: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获取起始坐标所对应终端设备的分屏画面,并将分屏画面显示在终点坐标所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联动顺序为至少两个相邻终端设备之间的双向联动顺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获取起始坐标和终点坐标后还包括:判断起始坐标和终点坐标是否处于同一终端设备的屏幕范围内,若是,则生成提示信息并退出分屏模式;若否,才执行步骤s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将分屏画面显示在终点坐标所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之前,控制各终端设备显示分屏画面沿着跨屏移动轨迹从起始坐标移动至终点坐标的移动过程画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在获取分屏画面后将起始坐标上的分屏画面删除,并将分屏画面直接显示在终点坐标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将其屏幕等分为若干区域,在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获取终点坐标时,识别终点坐标所在的屏幕区域,在显示跨屏移动后的分屏画面时将分屏画面自动填充终点坐标所在屏幕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获取起始坐标所对应终端设备的分屏画面的方法为:识别起始坐标上的分屏画面类型,根据分屏画面类型获取分屏画面的源文件信息,并在终点坐标上显示分屏画面时根据源文件信息在终点坐标所在设备屏上重新加载分屏画面。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多屏联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屏联动方法。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多个终端设备均与同一个多屏联动控制器相连,使得多个终身设备以多屏联动控制器作为控制主体实现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屏幕联动操作,简化多终端设备之间的屏幕联动步骤,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屏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终端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屏联动方法,可实现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屏幕联动操作,简化多终端设备的联动操作,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多屏指的是多个终端设备的屏幕,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平板、手机等自带显示屏幕的设备,也可以是pc端等可外接显示屏幕的设备;此外,pc端还可以连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显示屏幕,若pc端连接两个或以上的显示屏幕,pc端自身可通过现有的屏幕扩展方式控制两个或以上的显示屏幕进行同设备的分屏操作。

如图2所示,多个终端设备可分别通过工控机与同一多屏联动控制器相连,使得多个终端所携带的显示屏幕可进行跨设备的多屏联动操作,实现跨设备的多屏联动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屏联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接收任意一终端设备发出的分屏指令启动分屏模式,并按照终端设备的屏幕布设规律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联动顺序。

当多个终端设备均与多屏联动控制器相连时,用户可利用任意一终端设备发起分屏指令,当分屏指令到达多屏联动控制器时,多屏联动控制器实时获取各终端设备的屏幕情况,用于识别每个终端设备所连接的屏幕数量、屏幕排布顺序以及与屏幕显示相关的一些参数,例如屏幕显示分辨率等。

其中,所述屏幕联动顺序为至少两个相邻终端设备之间的双向联动顺序。用户可在多屏联动控制器的客户端上自定义设置多个终端设备的排列顺序,还可自定义设置每个终端设备所属屏幕的排列顺序,当多屏联动控制器接上多个终端设备时,控制多终端设备的屏幕按照用户自定义的顺序进行信号互动,此时用户可通过多屏联动控制器产生的光标按照屏幕联动顺序在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来回移动,其光标移动到任意一终端设备的屏幕时,还可对该屏幕上的所有应用及窗口进行单独控制。其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屏幕所显示的画面是由其各自终端设备决定的,即每个终端设备可单独控制其所属屏幕所显示的内容。举个例子说明:现有三个终端设备,分别命名为设备a、设备b和设备c,每个设备分别连接一个显示屏幕,对应为屏幕a、屏幕b和屏幕c,预设屏幕联动顺序是屏幕a到屏幕b到屏幕c,当三个设备均连接多屏联动控制器后,光标可在从屏幕a移动到屏幕b再移动到屏幕c,也可从屏幕c移动到屏幕b再移动到屏幕a,但无法在不经过屏幕b的情况下直接从屏幕a移动到屏幕c。

又或者,现有三个终端设备,分别命名为设备a、设备b和设备c,设备a连接有屏幕a,设备b连接有屏幕b1和b2,设备c连接有屏幕c,其中预设屏幕联动顺序是屏幕a到屏幕b到屏幕c,而设备b的屏幕联动顺序是b1到b2,此时光标可依次经过屏幕a、屏幕b1、屏幕b2最后到屏幕c,也可以是经过屏幕c、屏幕b2、屏幕b1最后到屏幕a,但是无法在不经过屏幕b的情况下直接从屏幕a移动到屏幕c,也无法在不经过屏幕b1的情况下直接从屏幕a移动到屏幕b2。

上述例子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实施例仅有上述实施方式。

此外,除了客户端设置的方式可自定义屏幕联动顺序,还可在多屏联动控制器的设备连接口处设有顺序编号,用户将不同的设备接入不同顺序编号的接口中,按照接口的顺序确定不同设备之间的屏幕联动顺序。

步骤s2: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接收用户按照屏幕联动顺序执行分屏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所生成的跨屏移动轨迹,并根据所述跨屏移动轨迹获取起始坐标和终点坐标。

其中用户执行的分屏操作为:当用户通过光标点击任意一终端设备屏幕上的显示窗口,并拖动该窗口移动至另一终端设备的屏幕上时,该动作即为分屏操作,该操作可生成对应的跨屏移动轨迹,而用户通过光标点击终端设备的显示窗口的位置即为起始坐标,光标拖动显示窗口移动至另一屏幕上所停留的位置即为终点坐标。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获取起始坐标和终点坐标后还包括:判断起始坐标和终点坐标是否处于同一终端设备的屏幕范围内,若是,则代表并未执行分屏操作,此时生成提示信息并退出分屏模式;若否,才执行步骤s3。

步骤s3: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获取起始坐标所对应终端设备的分屏画面,并将分屏画面显示在终点坐标所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

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获取起始坐标所对应终端设备的分屏画面的方法为:识别起始坐标上的分屏画面类型,根据分屏画面类型获取分屏画面的源文件信息,并在终点坐标上显示分屏画面时根据源文件信息在终点坐标所在设备屏上重新加载分屏画面。其中源文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分屏画面的网页地址或原文件。例如,用户利用光标点击任意一终端设备屏幕上的视频窗口,此时分屏画面若为在线视频,获取该在线视频的地址,在终端坐标上根据视频的地址重新加载视频后再在终端坐标的屏幕上显示该视频窗口;若用户利用光标点击任意一终端设备屏幕上的视频窗口,此时分屏画面即为本地视频,获取该本地视频在本地文件,再将该本地文件在终端坐标的屏幕上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用户执行分屏操作过程中,控制各终端设备显示分屏画面沿着跨屏移动轨迹从起始坐标移动至终点坐标的移动过程画面,即将画面移动过程中进行展示,在显示移动过程画面后再将分屏画面显示在终点坐标所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使得整个移动过程更为流畅。而移动过程中可只移动窗口,窗口内播放的视频内容可在移动过程暂停播放。

此外,也可忽略分屏画面的移动过程,让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在获取分屏画面后将起始坐标上的分屏画面删除,并将分屏画面直接显示在终点坐标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将其屏幕等分为若干区域,在所述多屏联动控制器获取终点坐标时,识别终点坐标所在的屏幕区域,在显示跨屏移动后的分屏画面时将分屏画面自动填充终点坐标所在屏幕区域,使得分屏效果更佳整齐有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实施例一中的多屏联动方法;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屏联动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设备及存储介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两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方法实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描述清楚地了解本实施中的系统的结构及实施过程,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