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识别的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3240发布日期:2021-06-15 21:4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识别的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的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利用间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充放气,通过压迫肌肉收缩而达到加强肌肉泵对静脉血液的回流作用,从而减轻静脉血管壁与瓣膜所受静脉血液压力。现有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一般是通过单片机根据设定的压力值,从而控制三极管的导通时间,使气泵工作,通过气管给气囊充气,达到正常工作状态。目前,现有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方案,其压力输出不稳定,误差大,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的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识别的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包括服务器、主机、充气导管、充气导管接头及套筒,所述服务器和主机信号连接;

所述主机包含泵、电磁阀、主控制板和rfid读写头,且主机和套筒是通过充气导管相连通;

所述服务器包含有线网络、wifi和rfid读写器;

所述充气导管接头包含充气导管接头一和充气导管接头二,所述充气导管接头一包含rfid识别读写头和接头安装到位识别电路;

所述套筒包含气囊、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且气囊或者接近气囊端的导管有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所述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包含天线、射频模块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充气导管接头一的内部设有安装到位识别孔,所述接头安装到位识别电路位于安装到位识别孔的内部,所述rfid识别读写头位于安装到位识别孔的内部或者充气导管接头一内部,所述充气导管接头二的内部设有与安装到位识别孔相匹配的安装到位识别针。

优选的,所述气泵通过充气导管与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电磁阀通过充气导管与充气导管接头一相连通,所述充气导管接头一和充气导管接头二相连通,所述充气导管接头二通过充气导管与套筒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位于充气导管或者套筒中,所述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接收到射频能量时,将射频能量转为电能,启动压力传感器采集气囊压力数据,然后发送给主机rfid读头,主机解析压力数据和套筒序列号进行相应的逻辑控制。

优选的,所述主机通过rfid读头读取套筒序列号和每一腔气囊压力数据。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可以根据套筒的序列号将病人、治疗方案、套筒、病人手环序列号进行关联,服务器获取病人信息后根据医嘱将治疗方案下发到主机,主机检查套筒是否有效,病人与治疗方案是否吻合。

优选的,所述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不需要接电源,其可以通过空间接收射频能量进行工作,可以检测压力,可以存储套筒序列号,可以通过空间无线传输压力数据。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rfid读写头和气泵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控制泵的启动和停止,控制电磁阀的通断,控制rfid读写头的启动和发送。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可实现病人、套筒、治疗方案和设备的关联,实现套筒端气压的精确测量,实现气囊序列号识别,实现充气导管连接头无电气接触连接,实现充气导管接头防呆识别,利用rfid技术进行压力数据的采集传输,压力传感器可以放置在气囊中或者靠近气囊端,提高了压力的准确度,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防止因治疗带来患者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总逻辑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充气导管接头一和充气导管接头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气路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系统电路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总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主机所工作的流程图。

图中:1、服务器;2、主机;3、充气导管接头一;4、充气导管接头二;5、套筒;6、rfid读写器;7、安装到位识别孔;8、安装到位识别针;9、气泵;10、电磁阀;11、控制单元;12、安装到位识别电路;13、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由服务器1、主机2、充气导管、充气导管接头和套筒5组成。服务器1和主机2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连接,交互数据。

主机2和套筒5是通过充气导管连接,主机2给套筒5充气和放气。服务器1包含有线网络、wifi和rfid读写器6。主机2包含泵、电磁阀10、主控制板和rfid读写头。充气导管接头包含充气导管接头一3和充气导管接头二4,充气导管接头一3包含rfid识别读写头和接头安装到位识别电路12。

套筒5包含n气囊、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每一腔气囊或者接近气囊端的导管有一个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包含天线、射频模块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位于充气导管或者套筒中。

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接收到射频能量时,它将射频能量转为电能,启动压力传感器采集气囊压力数据,然后发送给主机2rfid读头,主机2解析压力数据和套筒5序列号进行相应的逻辑控制。然后主机2通过rfid读头读取套筒5序列号和每一腔气囊压力数据。

如图1所示,装置由服务器1、rfid读写器6、主机2、充气导管、充气导管接头一3、充气导管接头二4、套筒5组成。充气导管接头一3有安装到位识别孔7,所述接头安装到位识别电路位于安装到位识别孔的内部,所述rfid识别读写头位于充气导管接头内部或者安装到位识别孔的内部,所述充气导管接头二的内部设有与安装到位识别孔相匹配的安装到位识别针,其内置rfid读写头和充气导管接头安装到位识别电路12。充气导管接头二4有安装到位识别针8。套筒5每一腔气囊内置一个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服务器1的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输出,rfid读写器6是读写套筒5序列号和病人手环序列号。主机2的功能是控制电磁阀10和气泵9给套筒5充放气,充气导管是气路通道。充气导管接头功能是联通气路,充气导管接头二4与充气导管接头一3通过安装到位识别孔7和安装到位识别针8定位和连接,充气导管接头二4的安装到位识别针8压住充气导管内的安装到位识别开关,识别电路识别到电平状态正确,则安装到位。充气导管接头一3内置rfid读写头,用于读写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数据,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采集和回传套筒5序列号和压力数据。套筒5序列号包含识别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次数等。服务器1可以根据套筒5的序列号将病人、治疗方案、套筒5、病人手环序列号进行关联。服务器1获取病人信息后根据医嘱将治疗方案下发到主机2,主机2检查套筒5是否有效,病人与治疗方案是否吻合。

如图2所示,充气导管接头一3和充气导管接头二4,有防呆设计,还有安装到位识别设计,防止接错和安装不到位。充气导管接头一3除了连接气路外,其内部有充气导管接头安装到位识别电路12,用于识别充气导管接头二4是否连接到位,其内部还放置rfid读写头,用于读写套筒5内或者充气导管内的无源rfid压力电子标签。充气导管接头一3内置电气部件,在充气导管接头一3与充气导管接头二4连接时没有电气接触,避免热插拔对电气部分的损害,提高产品可靠性。

如图3所示,气泵9通过充气导管与电磁阀10相连,电磁阀10通过充气导管与充气导管接头一3相连,充气导管接头一3和充气导管接头二4连接,充气导管接头二4通过充气导管与套筒5相连,套筒5内置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气泵9给充气导管充气或者放气,电磁阀10通,对应的气路导通,然后给对应气囊充气或者放气,电磁阀10断,对应的气路堵住。

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11分别连接电磁阀10、rfid读写头和气泵9。控制单元11控制泵的启动和停止,控制电磁阀10的通断,控制rfid读写头的启动和发送。当读写头启动,发送射频能量给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

如图5所示,套筒5每一腔包含一个独立的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不需要接电源,其可以通过空间接收射频能量进行工作,可以检测压力,可以存储套筒5序列号,可以通过空间无线传输压力数据。

如图6,主机2获取病人信息和治疗方案,主机2通过识别电路识别充气连接头是否安装到位,安装到位后主机2启动读头发送射频能量,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收到射频能量,射频能量转化为电能,标签开始工作,采集压力数据,然后通过空间传输数据给rfid读写头,数据包括套筒5序号和压力数据。rfid读写头将数据解调解析,控制单元11判断套筒5序列号、各腔体压力值、治疗时间是否正确,如正确则根据治疗方案控制气泵9和电磁给套筒5充放气,主机2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定时发送数据给服务器1,服务器1保存数据和分析数据,循环执行。如错误则不执行治疗方案,发送数据给服务器1,服务器1保存数据和分析数据,并提示用户和患者。

如图7主机2通过识别电路识别充气连接头是否安装到位,安装到位后主机2启动rfid读写头读取套筒5序列号和各腔气压,然后等待无源rfid压力传感器标签13数据回传,如收到则判断套筒5是否存在且序列号正确,套筒5各腔体压力值是否正确,都正确则给各腔气囊进行充放气,然后判断治疗时间,治疗时间到则结束治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