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06958发布日期:2021-07-23 21:2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工程泥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代以来,由于黄河淤积严重,使船只难以在河道中通行。近几十年以来,随着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大力开展,黄河来沙日趋减少,黄河河道主河槽过水能力有所恢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恢复黄河航道,以便将黄河腹地等大量的矿产资源运往沿线城市,从而支撑经济的发展。

黄河汛期水沙量较丰,河道便于通航,但也可能因为发生高含沙洪水而产生河道淤积,从而阻碍河道通航。防沙平底船由于船底较宽,对河道水深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航运。然而,由于黄河自身特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沙平底船的宽度及吃水深度加以控制。但是,以往研究中,对多泥沙河流中行驶的防沙平底船的设计技术参数缺少研究,从而限制了多泥沙河流中航道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从而为多泥沙河流中可通航的防沙平底船设计技术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河道的历年的实测资料,其中,所述实测资料包括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和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

根据所述实测资料,拟合出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计算出所述河道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并根据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

根据多泥沙河流的特性和所述通航设计要求,确定防沙平底船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所述防沙平底船的宽度和吃水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包括日均流量和日均水面宽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计算出河道汛期、非汛期、全年的河道河槽冲淤量,并分析河道水文断面的冲淤变化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b表示河道的水面宽度,q表示所述流量,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计算出所述河道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并根据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包括:

对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日均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qs;

根据所述实际流量qs,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bs。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对于单航道的防沙平底船,采用以下第一计算公式计算宽度限值:

其中,bc表示所述宽度限值,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qs表示所述实际流量,hc表示所述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限值;h0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下沉量;h1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触底安全富裕深度;h2表示备淤深度,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确定;σ表示多泥沙河流发生较大规模淤积时的调整系数,根据实测资料确定;ml、mr分别表示河道左岸、右岸边坡系数;γ表示航迹带宽与防沙平底船的宽度限值的比值;l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θ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漂角;δ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d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ω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与宽度限值的比值;

对于双线航道的防沙平底船,采用以下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宽度限值:

其中,bc表示所述宽度限值,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qs表示所述实际流量,hc表示所述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限值;h0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下沉量;h1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触底安全富裕深度;h2表示备淤深度,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确定;σ表示多泥沙河流发生较大规模淤积时的调整系数,根据实测资料确定;ml、mr分别表示河道左岸、右岸边坡系数;γ表示航迹带宽与防沙平底船的宽度限值的比值;l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的长度;θ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漂角;δ1、δ2分别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d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ω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与宽度限值的比值;η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会船时的安全距离c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河道的历年的实测资料,其中,所述实测资料包括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和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

拟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测资料,拟合出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计算出所述河道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并根据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泥沙河流的特性和所述通航设计要求,确定防沙平底船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所述防沙平底船的宽度和吃水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包括日均流量和日均水面宽度,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计算出河道汛期、非汛期、全年的河道河槽冲淤量,并分析河道水文断面的冲淤变化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b表示河道的水面宽度,q表示所述流量,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

对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日均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qs;

根据所述实际流量qs,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bs。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对于单航道的防沙平底船,采用以下第一计算公式计算宽度限值:

其中,bc表示所述宽度限值,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qs表示所述实际流量,hc表示所述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限值;h0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下沉量;h1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触底安全富裕深度;h2表示备淤深度,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确定;σ表示多泥沙河流发生较大规模淤积时的调整系数,根据实测资料确定;ml、mr分别表示河道左岸、右岸边坡系数;γ表示航迹带宽与防沙平底船的宽度限值的比值;l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θ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漂角;δ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d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ω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与宽度限值的比值;

对于双线航道的防沙平底船,采用以下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宽度限值:

其中,bc表示所述宽度限值,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qs表示所述实际流量,hc表示所述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限值;h0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下沉量;h1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触底安全富裕深度;h2表示备淤深度,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确定;σ表示多泥沙河流发生较大规模淤积时的调整系数,根据实测资料确定;ml、mr分别表示河道左岸、右岸边坡系数;γ表示航迹带宽与防沙平底船的宽度限值的比值;l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的长度;θ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漂角;δ1、δ2分别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d

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ω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与宽度限值的比值;η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会船时的安全距离c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实测资料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深入分析多泥沙河流河道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以及河道流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航道设计技术要求,建立了一种计算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宽度与吃水深度限值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多泥沙河流中可通航的防沙平底船设计技术提供重要支撑。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花园口水文站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高村水文站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艾山水文站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利津水文站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面,本发明以流域为黄河流域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任何其他流域。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河道的历年的实测资料,其中,所述实测资料包括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和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

步骤s102,根据所述实测资料,拟合出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步骤s103,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计算出所述河道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并根据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

步骤s104,根据多泥沙河流的特性和所述通航设计要求,确定防沙平底船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所述防沙平底船的宽度和吃水深度。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实测资料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深入分析多泥沙河流河道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以及河道流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航道设计技术要求,建立了一种计算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宽度与吃水深度限值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多泥沙河流中可通航的防沙平底船设计技术提供重要支撑。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包括日均流量和日均水面宽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根据所述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计算出河道汛期、非汛期、全年的河道河槽冲淤量,并分析河道水文断面的冲淤变化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b表示河道的水面宽度,q表示所述流量,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

以河道水文代表断面为计算,整理实测洪水要素资料,根据实测资料,从偏向保证通航角度考虑,拟合出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其中,α1、β1均为待定参数,可以根据实测资料进行确定。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步骤s103包括:

步骤s301,对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日均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qs;

步骤s302,根据所述实际流量qs,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bs。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4中,考虑多沙河流冲淤特点以及航道清淤时间间隔问题,设计航道水深时预留部分淤积空间,以防止航道清淤间隔期间由于多沙河流冲淤特点引起的不利情况发生,另外,还需对防沙平底船的宽度进行限值计算。

对多泥沙河流来说,一场高含沙洪水可能会造成河道大量的淤积,从而影响河道通航,而河道清淤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为了保证通航安全,应对河道内通航的防沙平底船吃水深度加以限制。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计算:

hc=hs-h0-h1-σh2(1)

上式中:hc为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吃水深度限值;hs为航道设计水深,即疏浚面对于设计通航水位的水深;h0为防沙平底船航行下沉量;h1为防沙平底船触底安全富裕深度;h2为备淤深度,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确定;σ为考虑多泥沙河流发生较大规模淤积时的调整系数,需要根据实测冲淤资料确定。

对于单线航道,按照下式计算:

上式中:ml、mr分别为河道左岸、右岸边坡系数;γ为航迹带宽与防沙平底船宽度限值的比值;bc为防沙平底船宽度限值;l为防沙平底船长度;θ为防沙平底船航行漂角,一般取2°~3°;d为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

假定防沙平底船l与宽度bc关系为l=ωbc,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d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比值为δ,以上参数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获得。整理上式(2),得到单航道防沙平底船宽度限值bc:

对于双线航道,按照下式计算:

上式中:l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长度;d1为上行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处的安全距离;d2为下行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处的安全距离;c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会船时的安全距离;

假定上、下行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处安全距离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宽度比值分别为δ1、δ2;上、下行防沙平底船会船时的安全距离c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比值为η,以上参数均可以通过实际调查或得。整理上式(4)可以得到双线航道防沙平底船宽度限值bc: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装置的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防沙平底船参数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河道的历年的实测资料,其中,所述实测资料包括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和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

拟合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实测资料,拟合出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计算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计算出所述河道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并根据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

确定模块44,用于根据多泥沙河流的特性和所述通航设计要求,确定防沙平底船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所述防沙平底船的宽度和吃水深度。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实测数据包括日均流量和日均水面宽度,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析模块51,用于根据所述河道水文断面的实测地形计算出河道汛期、非汛期、全年的河道河槽冲淤量,并分析河道水文断面的冲淤变化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b表示河道的水面宽度,q表示所述流量,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

对所述河道代表水文测站的日均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在满足通航设计要求下对应的实际流量qs;

根据所述实际流量qs,所述河道的水面宽度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实际水面宽度bs。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对于单航道的防沙平底船,采用以下第一计算公式计算宽度限值:

其中,bc表示所述宽度限值,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qs表示所述实际流量,hc表示所述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限值;h0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下沉量;h1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触底安全富裕深度;h2表示备淤深度,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确定;σ表示多泥沙河流发生较大规模淤积时的调整系数,根据实测资料确定;ml、mr分别表示河道左岸、右岸边坡系数;γ表示航迹带宽与防沙平底船的宽度限值的比值;l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θ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漂角;δ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d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ω的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与宽度限值的比值;

对于双线航道的防沙平底船,采用以下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宽度限值:

其中,bc表示所述宽度限值,α1、β1均为待定参数,根据所述实测资料进行确定,qs表示所述实际流量;hc表示所述多泥沙河流中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限值;h0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下沉量;h1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触底安全富裕深度;h2表示备淤深度,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确定;σ表示多泥沙河流发生较大规模淤积时的调整系数,根据实测资料确定;ml、mr分别表示河道左岸、右岸边坡系数;γ表示航迹带宽与防沙平底船的宽度限值的比值;l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的长度;θ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航行漂角;δ1、δ2分别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d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ω表示所述防沙平底船的长度与宽度限值的比值;η表示上、下行防沙平底船会船时的安全距离c与防沙平底船航迹带的比值。

下面以几个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河段(简称花高河段)的之间的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宽度的计算。

以花园口水文站、高村水文站为该河段河道进、出口控制站,收集这两个水文测站水沙资料及该河段河道各地形测量断面实测历年地形数据。根据实测洪水要素资料,从偏向保证通航角度考虑,拟合汛期实测水面宽度与流量关系,见图6和图7。

根据图6和图7中分别得到花园口水文站、高村水文站的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分别为:

花园口水文站:b=7.7758q0.5012(6)

高村水文站:b=53.513q0.2857(7)

以4级航道设计标准作为花园口~高村河段设计通航条件,统计分析花园口水文站、高村水文站2000~2019年汛期日均流量数据,通过分析得到流量保证率为95%的条件下花园口、高村水文站的流量分别为302m3/s、260m3/s;将流量数据分别代入上式计算得两站水面宽度分别为136m、262m。

根据地形数据分析2000以来花园口~高村河段的情况,该河段主槽多年冲刷,考虑到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将会造成该河段主槽短时间内发生淤积,取备淤深度为0.2m,调整系数σ取1.0。防沙平底船航行下沉量h0与触底安全富裕度h1之和取0.25m,则防沙平底船吃水深度限值为:

hc=hs-0.45(8)

取γ为1.2,三项δ1+δ2+η为0.5m,根据实测资料,花园口断面边坡系数ml、mr分别为0.018、1.303,高村断面边坡系数ml、mr分别为0.029、0.053,θ取3°。假如该河段为双线航道,将以上数据代入式(5)并整理得:

花园口断面:

高村断面:

从(10)式中可以看出,该河段中花园口断面计算出来的bc较高村断面小,因此,以式(9)作为该河段防沙平底船的尺寸设计的控制方程。

实施例二

黄河下游高村~艾山河段(简称高艾河段)的之间的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宽度的计算。

以高村水文站、艾山水文站为该河段河道进、出口控制站,收集这两个水文测站水沙资料及该河段河道各地形测量断面实测历年地形数据。根据实测洪水要素资料,从偏向保证通航角度考虑,拟合汛期实测水面宽度与流量关系,见图7和图8。

根据图7和图8中分别得到高村水文站、艾山水文站的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分别为式(7)、(11):

高村水文站:b=53.513q0.2857(6)

艾山水文站:b=4.5292q0.5419(11)

以4级航道设计标准作为高村~艾山河段设计通航条件,统计分析高村水文站、艾山水文站2000~2019年汛期日均流量数据,通过分析得到流量保证率为95%的条件下高村、艾山水文站的流量分别为260m3/s、217m3/s;将流量数据分别代入上式计算得两站水面宽度分别为136m、84m。

根据地形数据分析2000以来高村~艾山河段的情况,该河段主槽多年冲刷,考虑到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将会造成该河段主槽短时间内发生淤积,取备淤深度为0.2m,调整系数σ取1.0。防沙平底船航行下沉量h0与触底安全富裕度h1之和取0.25m,则防沙平底船吃水深度限值为:

hc=hs-0.45(12)

取γ为1.2,三项δ1+δ2+η为0.5m,根据实测资料,高村断面边坡系数ml、mr分别为0.029、0.053,艾山断面边坡系数ml、mr分别为0.457、0.057,θ取3°。假如该河段为双线航道,将以上数据代入式(5)并整理得:

高村断面:

艾山断面:

从(10)、(13)式中可以看出,该河段中艾山断面计算出来的bc较高村断面小,因此,以式(13)作为该河段防沙平底船的尺寸设计的控制方程。

实施例三

黄河下游艾山~利津河段(简称艾利河段)的之间的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宽度的计算。

以艾山水文站、利津水文站为该河段河道进、出口控制站,收集这两个水文测站水沙资料及该河段河道各地形测量断面实测历年地形数据。根据实测洪水要素资料,从偏向保证通航角度考虑,拟合汛期实测水面宽度与流量关系,见图8和图9。

根据图8和图9中分别得到艾山水文站、利津水文站的水面宽度与流量的关系,分别为式(11)、(14):

艾山水文站:b=4.5292q0.5419(11)

利津水文站:b=28.406q0.2975(14)

以4级航道设计标准作为高村~艾山河段设计通航条件,统计分析艾山水文站、利津水文站2000~2019年汛期日均流量数据,通过分析得到流量保证率为95%的条件下高村、艾山水文站的流量分别为260m3/s、57.4m3/s;将流量数据分别代入上式计算得两站水面宽度分别为84m、110m。

根据地形数据分析2000以来艾山~利津河段的情况,该河段主槽多年冲刷,考虑到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将会造成该河段主槽短时间内发生淤积,取备淤深度为0.2m,调整系数σ取1.0。防沙平底船航行下沉量h0与触底安全富裕度h1之和取0.25m,则防沙平底船吃水深度限值为:

hc=hs-0.45(15)

取γ为1.2,三项δ1+δ2+η为0.5m,根据实测资料,艾山断面边坡系数ml、mr分别为0.457、0.057,利津断面边坡系数ml、mr分别为0.336、0.013,θ取3°。假如该河段为双线航道,将以上数据代入式(4)并整理得:

艾山断面:

利津断面:

从(10)式中可以看出,该河段艾山断面在设计流量条件下水面较窄,因此,以此断面控制防沙平底船的宽度,利津断面水深较浅,应以此断面控制防沙平底船的吃水深度,具体情况应综合两个控制方程对防沙平底船尺寸进行设计。

该河段中艾山断面计算出来的bc较高村断面小,因此,以式(13)作为该河段防沙平底船的尺寸设计的控制方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