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4004发布日期:2021-06-18 20:1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共享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投放在共享雨伞上,从而赢得利润,共享雨伞是指企业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等区域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共享雨伞在南方投入较大的生产,这能够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并且解决了资源、环保历年较强。

但是由于共享雨伞的放置相较于随意,导致雨伞的回收能力较弱,造成大量的资源被浪费,由于雨伞的分布状况相同,导致部分区域的雨伞用户并没有去借用,导致在某部分区域下大雨时,会出现雨伞不够用户进行借用,形成了形势差,但是却不像共享单车一样有统一的管辖,导致雨伞并不能够充分利用。用时应该根据在不同区域共享雨伞的使用量,合理分配资源,在成本满足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贡献雨伞的投放,避免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二维码标志对应单元、gps定位检测单元、标签提示单元、数据检测单元、数据核对识别单元、拍照识别检测单元、密集度计算单元、区域配送条件单元、信息覆盖率反馈单元、投放成本核对单元、反馈提示单元、模型生成调整单元、雨具姿态反馈单元;

所述二维码标志对应单元用于检测雨具上的二维码,同时根据二维码能够判断得出雨具上的地理位置信息;以便于用户能够具体了解到雨具的信息,并利用雨具的信息有效控制雨具的分布;

所述gps定位检测单元用于实时判断雨具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二维码标志对应单元与gps定位检测单元相连接;

所述标签提示单元用于通过标签的呈现形式向用户进行提示,从而起到提示的作用;

所述数据检测单元用于判断距离园区最近公交车站每辆公交车上的下车人数分布以及距离园区最近单车停放的车辆数量分布情况,并将信息同步至数据核对识别单元中,从而能够从图中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呈现状态;

所述数据核对识别单元用于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与历史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出数据增长或者减小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分析出当前下雨量是否需要持续携带雨具,并将信息发送至拍照识别检测单元;

所述拍照识别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园区内的视频终端捕捉园区内携带雨具的人数,所述密集度计算单元用于判断视屏终端内携带雨具人数的密集程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调取更多的雨具供用户使用,以免用户本身忘记携带雨具;

所述区域配送条件单元用于在限制距离内判断是否有用户配送区域内使用次数较少的雨具至该园区内,增加园区内雨具的使用量,从而确保每个没有带雨具的用户能够使用上雨具;

所述信息覆盖率反馈单元用于判断园区内已有的雨具数量是否达到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增加在其他区域内获取雨具的数量,保证园区内部分没有雨具的用户能够使用上雨具;

所述投放成本核对单元用于判断在园区内投放雨具所带来的成本函数,作为判断投放雨具的条件之一,从而分析出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投放雨具;

所述反馈提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位置,当用户接近雨具位置时向用户发送借雨具和还雨具的信息,使得雨具的数量能够维持平衡,保证雨具的正常使用和借还;

所述模型生成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园区的雨具分布情况在其他园区内进行模型的建立,并有效调控雨具的数量,使得雨具的数量能够贴合园区的实际情况;

所述雨具姿态反馈单元用于根据雨具的倾斜程度判断雨具是否归还到指定分配位置,从而能够将剩余的雨具归还到指定位置,及时做好分类。

进一步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z1:判断距离园区最近公交车的下车人数和距离最近的单车停放数量变化,与历史数据相比较,核对增长率的变化,核对园区内携带雨具人数的密集度,判断是否需要增加雨具的投放数量;

z2:获取有效距离内其他区域的雨具借用数量,根据同方向同园区地点进行配送相应雨具,并判断园区内雨具的覆盖率,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投放雨具;

z3:判断雨具在园区内的总运营成本函数所达到的条件,判断是否结束雨具在园区内的投放;

z4:根据雨具的姿态判断雨具是否停放在指定位置等待回收。

进一步的,获取距离园区最近的公交站台下车人数数量总数a,获取距离园区最近单车集中区域内的停放数量b,在历史数据中,公交车站台在不同高峰期间内的数量分别为a1,a2,在高峰期间内,单车集中区域停放数量分为为b1,b2;

当检测到时且时,表示增长率大于标准增长率,说明在本身下雨情况下,会有较多人进行携带雨具;

通过视频终端,随机选取视频终端内每帧携带雨具人数数量,当检测到视屏终端内每帧携带雨具人数数量占此帧内人数数量的d%时,表示携带雨具进入园区内的人数密集度较高,其中,d%是指标准比例,说明园区内应准备更多的雨具等待用户借用。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z3中,雨具在园区内的总运营成本函数为:

同区域雨具数量转运放置的运营成本函数为d1(x),同区域雨具本体运营成本的函数为d2(x),在园区内进行多点投放的运营成本函数为d3(x);

园区增加投放雨具的数量为g,,表示不添加投放数量,,表示增加投放数量;

所形成的总运营成本函数为,当检测到d(x)>p(x)时,表示当前在园区内雨具的总运营成本已经超过预设成本,应当减少在园区继续投放雨具;当检测到d(x)<p(x)时,表示当前在园区内雨具的总运营成本小于预设成本,可以继续在园区内进行投放雨具,p(x)是指园区内标准的总运营成本。

进一步的,调取不同区域内二维码的使用频率,将雨具使用频率进行排名,获取排名最低的区域,并发布经过排名最低区域携带雨具进入园区的任务,获取雨具进入园区条件为所借用雨具的地理位置与园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标准距离,并在地图上显示可借用区域的雨具所在位置;

判断园区内的覆盖率的方式为:,当检测到m<50%时,初步判断没有达到投放标准,当检测到m>50%时,判断已经达到投放标准;其中h(b)为园区内本身已有的雨具数量。

当检测对雨具进行回收时,其中雨具的顶部无法直立卡扣在固定装置上,导致雨具呈现倾斜状态,当检测到雨具的底部与卡扣所在的直线形成的角度之间时,表示雨具并没有固定好,说明雨具没有放置在指定位置处进行安装,当检测到雨具的底部与卡扣所在的直线形成的角度时,表示当前所在位置为固定安装位置;

其中:雨具底部卡扣所在的坐标为(x,y),雨具上方雨柄所在垂线与雨柄上方卡扣的交点位置为(a,b);

其中(x,y)和(a,b)为坐标,通过角度判断雨具是否归还到位,当没有归还到位时,会通过标签提示单元发出指令。

根据上述步骤z1-z4进行建模,并根据每个区域所设定的运用成本函数增加或者减少雨具数量;

检测到覆盖率大于50%同时该区域内的运营成本e(x)>d(x)>p(x)时,表示在该区域内的雨具投放数量需要大于本身区域内的投放数量,本身区域内的投放数量是指d(x)总运营成本函数所对应的区域投放数量;

检测到到覆盖率小于50%同时该区域内的运营成本e(x)<d(x)时,表示在该区域内的雨具投放数量小于d(x)总运营成本函数所对应的区域投放数量,e(x)是指各区域标准运营成本的总和,p(x)是指园区内标准的总运营成本。

当有用户携带雨具进入园区时,给予用户积分w奖励;当检测到w>wo时,表示当前用户的积分大于标准积分,可以通过积分奖励兑换雨具,当检测到w<wo时,表示当前用户还需积攒积分直至积分可进行兑换,其中wo是指标准积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判断距离园区最近公交车站公交车上下车人数的分布情况,根据距离园区最近的单车停放数量确定当前园区内是否需要更多的雨伞支持,从而能够从其它区域中调取一定数量的雨伞,且其它区域指的是在限定距离内雨伞数量使用较少的区域,从而解决了共享雨伞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用户在园区内没有足够共享雨伞数量可借用的问题;使用区域配送条件单元,发布任务,使得从使用共享雨伞次数较少区域运送雨伞至使用雨伞数量较多的区域,同时确保配送雨伞用户的终点为园区,保证添加雨伞的有效性;

2.使用投放成本核对单元,根据在不同园区内的成本函数,确定在该区域内可投放的雨伞数量,能够在确保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雨伞最大化投放;同时在用户借完雨伞后,提示用户归还雨伞,并归还在指定位置,从而能够归还雨伞到指定位置,根据雨伞归还后的姿态,判断雨伞是否归还到指定位置,加强了用户的自觉性,使得资源不会乱丢乱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的雨伞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二维码标志对应单元、gps定位检测单元、标签提示单元、数据检测单元、数据核对识别单元、拍照识别检测单元、密集度计算单元、区域配送条件单元、信息覆盖率反馈单元、投放成本核对单元、反馈提示单元、模型生成调整单元、雨具姿态反馈单元;

所述二维码标志对应单元用于检测雨具上的二维码,同时根据二维码能够判断得出雨具上的地理位置信息;以便于用户能够具体了解到雨具的信息,并利用雨具的信息有效控制雨具的分布;

所述gps定位检测单元用于实时判断雨具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二维码标志对应单元与gps定位检测单元相连接;

所述标签提示单元用于通过标签的呈现形式向用户进行提示,从而起到提示的作用;

所述数据检测单元用于判断距离园区最近公交车站每辆公交车上的下车人数分布以及距离园区最近单车停放的车辆数量分布情况,并将信息同步至数据核对识别单元中,从而能够从图中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呈现状态;

所述数据核对识别单元用于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与历史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出数据增长或者减小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分析出当前下雨量是否需要持续携带雨具,并将信息发送至拍照识别检测单元;

所述拍照识别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园区内的视频终端捕捉园区内携带雨具的人数,所述密集度计算单元用于判断视屏终端内携带雨具人数的密集程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调取更多的雨具供用户使用,以免用户本身忘记携带雨具;

所述区域配送条件单元用于在限制距离内判断是否有用户配送区域内使用次数较少的雨具至该园区内,增加园区内雨具的使用量,从而确保每个没有带雨具的用户能够使用上雨具;

所述信息覆盖率反馈单元用于判断园区内已有的雨具数量是否达到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增加在其他区域内获取雨具的数量,保证园区内部分没有雨具的用户能够使用上雨具;

所述投放成本核对单元用于判断在园区内投放雨具所带来的成本函数,作为判断投放雨具的条件之一,从而分析出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投放雨具;

所述反馈提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位置,当用户接近雨具位置时向用户发送借雨具和还雨具的信息,使得雨具的数量能够维持平衡,保证雨具的正常使用和借还;

所述模型生成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园区的雨具分布情况在其他园区内进行模型的建立,并有效调控雨具的数量,使得雨具的数量能够贴合园区的实际情况;

所述雨具姿态反馈单元用于根据雨具的倾斜程度判断雨具是否归还到指定分配位置,从而能够将剩余的雨具归还到指定位置,及时做好分类。

进一步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z1:判断距离园区最近公交车的下车人数和距离最近的单车停放数量变化,与历史数据相比较,核对增长率的变化,核对园区内携带雨具人数的密集度,判断是否需要增加雨具的投放数量;

z2:获取有效距离内其他区域的雨具借用数量,根据同方向同园区地点进行配送相应雨具,并判断园区内雨具的覆盖率,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投放雨具;

z3:判断雨具在园区内的总运营成本函数所达到的条件,判断是否结束雨具在园区内的投放;

z4:根据雨具的姿态判断雨具是否停放在指定位置等待回收。

进一步的,获取距离园区最近的公交站台下车人数数量总数a,获取距离园区最近单车集中区域内的停放数量b,在历史数据中,公交车站台在不同高峰期间内的数量分别为a1,a2,在高峰期间内,单车集中区域停放数量分为为b1,b2;

当检测到时且时,表示增长率大于标准增长率,说明在本身下雨情况下,会有较多人进行携带雨具;

通过视频终端,随机选取视频终端内每帧携带雨具人数数量,当检测到视屏终端内每帧携带雨具人数数量占此帧内人数数量的d%时,表示携带雨具进入园区内的人数密集度较高,其中,d%是指标准比例,说明园区内应准备更多的雨具等待用户借用;

判断,是为了分析出在历史时间段内下车人数的平均值,从而能够提高平均值与当天人数数量的准确性,判断相比于历史平均人数是否有所提高,同理可得,通过分析单车投放量在历史时间段的平均值并与今日单车停放的数据进行比较,能够分析出在短时间内单车停放的变化值,在下雨时,使用单车的人数相比于天气晴朗时的数据会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z3中,雨具在园区内的总运营成本函数为:

同区域雨具数量转运放置的运营成本函数为d1(x),同区域雨具本体运营成本的函数为d2(x),在园区内进行多点投放的运营成本函数为d3(x);

园区增加投放雨具的数量为g,,表示不添加投放数量,,表示增加投放数量;

所形成的总运营成本函数为,当检测到d(x)>p(x)时,表示当前在园区内雨具的总运营成本已经超过预设成本,应当减少在园区继续投放雨具;当检测到d(x)<p(x)时,表示当前在园区内雨具的总运营成本小于预设成本,可以继续在园区内进行投放雨具,p(x)是指园区内标准的总运营成本;

所提及的运营成本函数,在这里仅仅提及了雨具数量、雨具在本园区内的运营成本和增加雨具投放后的运营成本函数;总运营成本函数,为所添加的雨具数量与投放后形成的运营函数,能够最终判断出雨具的总运营函数,从而有效控制雨具增加的数量。

进一步的,调取不同区域内二维码的使用频率,将雨具使用频率进行排名,获取排名最低的区域,并发布经过排名最低区域携带雨具进入园区的任务,获取雨具进入园区条件为所借用雨具的地理位置与园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标准距离,并在地图上显示可借用区域的雨具所在位置;

判断园区内的覆盖率的方式为:,当检测到m<50%时,初步判断没有达到投放标准,当检测到m>50%时,判断已经达到投放标准;其中h(b)为园区内本身已有的雨具数量;

在此过程中该,判断了园区内雨具的覆盖率,并将覆盖率作为判断初次投放的标准,在满足初次标准后,进一步分析雨具的总运营成本函数是否满足初次投放的标准,并进行上下调整。

当检测对雨具进行回收时,其中雨具的顶部无法直立卡扣在固定装置上,导致雨具呈现倾斜状态,当检测到雨具的底部与卡扣所在的直线形成的角度之间时,表示雨具并没有固定好,说明雨具没有放置在指定位置处进行安装,当检测到雨具的底部与卡扣所在的直线形成的角度时,表示当前所在位置为固定安装位置;

其中:雨具底部卡扣所在的坐标为(x,y),雨具上方雨柄所在垂线与雨柄上方卡扣的交点位置为(a,b);

其中(x,y)和(a,b)为坐标,通过角度判断雨具是否归还到位,当没有归还到位时,会通过标签提示单元发出指令;

通过,能够判断出角度是否处于固定角度内,在此运用了反正切函数进行计算角度值,通过此方式计算,准确率更加高,反而在通过正弦和余弦计算角度时,需要通过公式计算出剩余边的值,在估算过程中,会进行约分,导致准确率降低。

根据上述步骤z1-z4进行建模,并根据每个区域所设定的运用成本函数增加或者减少雨具数量;

检测到覆盖率大于50%同时该区域内的运营成本e(x)>d(x)>p(x)时,表示在该区域内的雨具投放数量需要大于本身区域内的投放数量,本身区域内的投放数量是指d(x)总运营成本函数所对应的区域投放数量;

检测到到覆盖率小于50%同时该区域内的运营成本e(x)<d(x)时,表示在该区域内的雨具投放数量小于d(x)总运营成本函数所对应的区域投放数量,e(x)是指各区域标准运营成本的总和,p(x)是指园区内标准的总运营成本。

当有用户携带雨具进入园区时,给予用户积分w奖励;当检测到w>wo时,表示当前用户的积分大于标准积分,可以通过积分奖励兑换雨具,当检测到w<wo时,表示当前用户还需积攒积分直至积分可进行兑换,其中wo是指标准积分。

实施例:当检测对雨具进行回收时,其中雨具的顶部无法直立卡扣在固定装置上,导致雨具呈现倾斜状态,当检测到雨具的底部与卡扣所在的直线形成的角度之间时,表示雨具并没有固定好,说明雨具没有放置在指定位置处进行安装,当检测到雨具的底部与卡扣所在的直线形成的角度时,表示当前所在位置为固定安装位置;

其中:雨具底部卡扣所在的坐标为(x,y)=(60,100),雨具上方雨柄所在垂线与雨柄上方卡扣的交点位置为(a,b)=(120,180);

判断出雨具并没有归还到位,需要重新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