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87956发布日期:2021-08-31 17:4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车出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打车出行业务是互联网线上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比于传统的路边打车具有更高的效率,便于在线上对司机和乘客进行匹配,使人们的出行更为便捷。顺风车出行是打车出行业务中的经典应用,通常来说,提供载客服务的车主会事先设定好出行路线,乘客输入起点和目标地点,应用软件即会匹配出路线最为接近的车主,并在撮合成单后指引车主前往乘客上车点,以便载上乘客开始顺风车行程。

现有的顺风车业务缺乏管控,容易出现多种违规操作,且难以进行防范,如部分不守规则的用户会利用平台漏洞来骗取奖励金和优惠券,通过虚拟订单来套现,或者是车主与乘客配合来伪造行程,使得车主无需搭载乘客即可完成订单,这些行为会使平台方的活动降低效果,难以吸纳有真实出行需要的新用户,产生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顺风车业务还缺乏对用户行为的约束,使得车主与乘客缺乏信任,如车主未到达指定地点,自行操作完成行程,使乘客损失打车费用,或是在人流混杂的区域,容易出现接错人的情况,使得车主难以防范,因此需要对顺风车行程进行验证,以减少打车出行领域的违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顺风车业务存有的容易刷单和缺乏验证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刷单和增强验证的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订单成单后,获取订单的上车点位置信息;

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判断是否到达上车点;

当车主到达上车点,向乘客推送通知提醒;

当乘客到达上车点,向乘客下发随机的校检码;

车主与乘客会面时,索取校检码进行匹配;

若匹配通过,则继续后续行程,否则中止订单。

所述的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判断是否到达上车点,具体为:以固定的间隔时间不断获取车主和乘客的当前位置,分别计算车主和乘客当前位置与上车点的绝对距离,当车主的绝对距离小于容许距离,则判定为车主已到达上车点,当乘客的绝对距离小于容许距离,则判定为乘客已到达上车点。

所述的容许距离为50米。

所述的当车主到达上车点,向乘客推送通知提醒,具体为:当车主到达上车点,获取车主的当前位置,然后向乘客的终端设备推送消息,通知乘客上车,并将车主的信息发送给乘客。

所述的当乘客到达上车点,向乘客下发随机的校检码,具体为:当乘客到达上车点,服务器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一个随机的校检码,并将当前订单与校检码绑定,然后将校检码发送给乘客;所述校检码设定有销毁周期,当校检码超过销毁周期即会与当前订单解除绑定。

所述的随机算法包括线性同余方法。

所述的校检码包括数字、字母、符号及其任意组合。

所述的销毁周期为30秒。

所述的车主与乘客会面时,索取校检码进行匹配,具体为:当车主与乘客会面时,乘客向车主提供校检码,车主输入校检码,若车主和乘客的当前位置都位于上车点,则通过网络上传校检码到服务器,服务器检索出订单对应的校检码,通过匹配算法将其与上传的校检码进行匹配。

所述的匹配算法包括bf模式匹配算法。

所述的若匹配通过,则继续后续行程,否则中止订单,具体为:当校检码与服务器的结果一致时,则判定为匹配通过,此时更新订单状态为乘客已上车,然后开始后续行程;当校检码与服务器的结果不一致时,则判定为匹配未通过,此时将订单中止,并提示车主校检码错误。

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订单成单后,获取订单的上车点位置信息;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判断是否到达上车点;

推送模块,用于当车主到达上车点,向乘客推送通知提醒;

下发模块,用于当乘客到达上车点,向乘客下发随机的校检码;

匹配模块,用于车主与乘客会面时,索取校检码进行匹配;

处理模块,用于若匹配通过,则继续后续行程,否则中止订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方法及系统具有避免刷单和增强验证的优点,通过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确保车主和乘客均位于上车点才能继续后续行程,可以有效防止用户的刷单行为,减少跑空单的漏洞,增加平台利用优惠吸纳新用户的效果;此外,本申请通过校检码来使车主和乘客对接,便于快速准确地验证乘客身份,减少了繁琐低效的问询过程,且减少了车主和乘客的纠纷,解决了现有的顺风车业务存有的容易刷单和缺乏验证的问题,满足了顺风车出行的验证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01、订单成单后,获取订单的上车点位置信息;

具体的,当订单成单时,向车主和乘客下发撮合成单成功的通知,并读取订单的信息,解析出订单的上车点位置信息。

102、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判断是否到达上车点;

所述的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判断是否到达上车点,具体为:以固定的间隔时间不断获取车主和乘客的当前位置,分别计算车主和乘客当前位置与上车点的绝对距离,当车主的绝对距离小于容许距离,则判定为车主已到达上车点,当乘客的绝对距离小于容许距离,则判定为乘客已到达上车点。作为本发明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容许距离为50米,即,只有当车主或乘客的当前位置距离上车点50米以内时,才判定为已达到上车点。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车主和乘客的位置也可以非实时的方式进行监测,即当车主或乘客主动输入确认到达上车点的指令时,获取车主或乘客的当前位置,若已到达上车点,则更新订单状态,若未到达上车点,则提示车主或乘客未处于上车点范围内,并等待下一次的确认指令。

103、当车主到达上车点,向乘客推送通知提醒;

所述的当车主到达上车点,向乘客推送通知提醒,具体为:当车主到达上车点,获取车主的当前位置,然后向乘客的终端设备推送消息,通知乘客上车,并将车主的信息发送给乘客;所述车主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主的当前位置、车主的车牌号和车主的车辆型号,以使乘客及时前往车主的位置并快速辨别车辆。

104、当乘客到达上车点,向乘客下发随机的校检码;

所述的当乘客到达上车点,向乘客下发随机的校检码,具体为:当乘客到达上车点,服务器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一个随机的校检码,具体的,所述的随机算法包括但不限于线性同余方法,随机算法以当前时间和订单编号作为参数,生成一个随机的校检码,所述的校检码包括数字、字母、符号及其任意组合,然后服务器将当前订单与校检码绑定,并将校检码发送给乘客,进一步的,所述的校检码的下发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文本信息、图形图像、语音播报和视频推送,以便确保乘客能知晓校检码的内容。

作为本发明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校检码还设定有销毁周期,具体的,所述的销毁周期为30秒,当校检码超过销毁周期即会与当前订单解除绑定。进一步的,当校检码超过销毁周期,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输入获取校检码的指令,以便重新下发新的校检码。

105、车主与乘客会面时,索取校检码进行匹配;

所述的车主与乘客会面时,索取校检码进行匹配,具体为:当车主与乘客会面时,乘客向车主提供校检码,车主输入校检码,此时对车主和乘客的当前位置进行检测,若车主和乘客的当前位置都位于上车点,则通过网络上传校检码到服务器,服务器检索出订单对应的校检码,通过匹配算法将其与上传的校检码进行匹配。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匹配算法包括bf模式匹配算法,具体的,服务器分别读取绑定的校检码和待验证的校检码,从两个校检码首位字符开始对比,依次对比后续的每一个字符,如果完全一致,则判定为相同的校检码,即匹配通过。

106、若匹配通过,则继续后续行程,否则中止订单。

所述的若匹配通过,则继续后续行程,否则中止订单,具体为:当校检码与服务器的结果一致时,则判定为匹配通过,此时更新订单状态为乘客已上车,然后开始后续行程;当校检码与服务器的结果不一致时,则判定为匹配未通过,此时将订单中止,并提示车主校检码错误。进一步的,当校检码错误,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输入获取校检码的指令,以便重新下发新的校检码。

一种防违规的顺风车行程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1,用于订单成单后,获取订单的上车点位置信息;

监测模块2,用于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判断是否到达上车点;

推送模块3,用于当车主到达上车点,向乘客推送通知提醒;

下发模块4,用于当乘客到达上车点,向乘客下发随机的校检码;

匹配模块5,用于车主与乘客会面时,索取校检码进行匹配;

处理模块6,用于若匹配通过,则继续后续行程,否则中止订单。

该验证方法及系统具有避免刷单和增强验证的优点,通过监测车主和乘客的位置,确保车主和乘客均位于上车点才能继续后续行程,可以有效防止用户的刷单行为,减少跑空单的漏洞,增加平台利用优惠吸纳新用户的效果;此外,本申请通过校检码来使车主和乘客对接,便于快速准确地验证乘客身份,减少了繁琐低效的问询过程,且减少了车主和乘客的纠纷,解决了现有的顺风车业务存有的容易刷单和缺乏验证的问题,满足了顺风车出行的验证需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