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方法及系统

文档序号:26307992发布日期:2021-08-17 13:4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属于工业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是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以合适的程度扩大对虚拟模型的了解和应用。近年来中国工业设计发展迅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知识面广的特点,以非工程专业的角度介绍一些cad的历史、比较前沿及平时不易接触到的虚拟模型应用情况等。这些知识不能直接用来制作真实模型,但有利于开阔知识视野,融人数字技术给工业设计带来的广阔空间,了解和运用计算机模型来提高设计速度和质量。在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过程中,需要对工业设计模型进行虚拟现实展示。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传输信息过程中会发生不安全的情况,无法为使用用户的网络用户安全提供保障。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有技术中传输信息过程中会发生不安全的情况,无法为使用用户的网络用户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所述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设置有:

移动接入设备;

移动接入设备与服务器终端连接,服务器终端与信息采集机连接,信息采集机与第一密码录入模块连接,用于通过第一密码录入模块通过相应的身份验证,信息采集机分别从人力资源服务器、材料信息录入模块、专家信息录入模块以及设计企业信息录入模块中采集相应的数据,传递到服务器终端中;

服务器终端通过信息采集机与第一密码录入模块连接,服务器终端通过信息采集机分别与人力资源服务器、材料信息录入模块、专家信息录入模块以及设计企业信息录入模块连接,用于对人力资源、材料信息块、专家信息以及设计企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通过终端处理器及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比较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反馈模块对信息数据进行反馈;

其中,所述通过终端处理器及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将待处理数据划分为定点数据和浮点数据;

对于定点数据,比较两个定点数据的大小关系;

假设查询判断模板为m,待查询的数据为n,当判断条件为m=n时,对于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从高位到低位,每次取一位数值,与查询判断模板m对应位的数值进行对比,若相等,则取下一位,全部对应位的数值均相等,则m=n;m=n的判断规则表示为:

对于浮点数据,将其视为对应位数的有符号定点数据进行比较;

移动接入设备中的网络通信模块分别通过第二密码录入模块与手机以及平板电脑连接,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第二密码录入模块组成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网络通信模块采用wifi模块或光纤模块;

移动接入设备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服务器接入模块与终端处理器连接,控制器控制扬声器进行语音播放,控制网络通信模块与网络通信模块与服务器终端内的微处理器连接,进行信息交互;

服务器终端通过移动接入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用于通过移动接入设备内部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第二密码录入模块进行相应的人工操作处理。

进一步,所述服务器终端,包括终端处理器、数据比较器、反馈模块以及微处理器,且终端处理器与信息采集机连接,该终端处理器还与数据比较器、反馈模块以及微处理器依次连接;

所述移动接入设备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服务器接入模块与终端处理器连接,控制器还分别与扬声器以及网络通信模块连接,网络通信模块与服务器终端内的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过服务器终端对人力资源、材料信息块、专家信息以及设计企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的过程为:

确定相应的分类标准,建立相应的待分类数据集合,并随机初始化它们各自的中心点;

确定每个数据点到中心点的距离,将距离近的一点划分到相应的类组中;

计算每一类中中心点作为新的中心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每一类中心在每次迭代后不发生变化。

进一步,所述通过终端处理器及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还包括:

当判断条件为m>n时,要分别求出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两种情况;

对于有符号数,首先判断符号位s,若m的符号位为0,n的符号位为1,则判断m>n;

若符号位相等,则取n字段的下一位数值,与m的下一位数值进行大小判断,若m1>n1,则判断m>n,若m1=n1,则再取下一位数值,判断m2和n2的大小关系,如果相等则再比较下一位;m>n的判断规则表示为:

对于无符号数,根据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判断各位的比较结果,进而确定无符号定点数据比较结果,m>n的判断规则表示为:

进一步,所述通过数据比较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为:

确定采集到的人力资源、材料信息块、专家信息以及设计企业信息中的属性,并将属性作为对应分析的依据;

根据对应分析的依据,建立分类关联分析矩阵,

将待处理的数据,对应投射到四个象限内,进行交叉分类分析比较。

进一步,所述通过反馈模块对信息数据进行反馈的具体的过程为:

将反馈的数据建立对应的训练集,并构造一个原型向量;

定义两个向量的相似度为这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逐一计算训练集中所有文档和原型向量的相似度;然后按一定的算法从中挑选某个相似度作为界,进行数据的反馈。

进一步,所述原型向量的构造方法为:

给定一个类,训练集中所有属于这个类的文档对应向量的分量用正数表示,所有不属于这个类的文档对应向量的分量用负数表示;然后把所有的向量加起来,得到的和向量就是这个类的原型向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应用所述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应用所述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数据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用于实现所述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通过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利用过密码录入模块一、信息采集机、终端处理器、数据比较器、反馈模块、微处理器、网络通信模块、控制器、服务器接入模块以及密码录入模块二的配合,可避免传输信息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可为使用用户的网络用户安全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接入设备;2、服务器终端;3、第一密码录入模块;4、信息采集机;5、人力资源服务器;6、材料信息录入模块;7、专家信息录入模块;8、设计企业信息录入模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终端对人力资源、材料信息块、专家信息以及设计企业信息分类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比较器对数据比较分析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馈模块对信息数据反馈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方法及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系统包括:

移动接入设备1与服务器终端2连接,服务器终端2与信息采集机4连接,信息采集机4与第一密码录入模块3连接。

服务器终端2通过信息采集机4与第一密码录入模块3连接,服务器终端2包括终端处理器、数据比较器、反馈模块以及微处理器,且终端处理器与信息采集机连接,该终端处理器还与数据比较器、反馈模块以及微处理器依次连接;

服务器终端2通过信息采集机4分别与人力资源服务器5、材料信息录入模块6、专家信息录入模块7以及设计企业信息录入模块8连接;

移动接入设备1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服务器接入模块与终端处理器连接,控制器还分别与扬声器以及网络通信模块连接,网络通信模块与服务器终端内的微处理器连接;

移动接入设备1中的网络通信模块分别通过第二密码录入模块与手机以及平板电脑连接,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第二密码录入模块组成移动终端设备;网络通信模块采用wifi模块或光纤模块;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模型展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第一密码模块通过相应的身份验证,信息采集机分别从人力资源服务器、材料信息录入模块、专家信息录入模块以及设计企业信息录入模块中采集相应的数据,传递到服务器终端中;

s102,通过终端处理器及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比较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反馈模块对信息数据进行反馈;

s103,移动接入设备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服务器接入模块与终端处理器连接,控制器控制扬声器进行语音播放,控制网络通信模块与网络通信模块与服务器终端内的微处理器连接,进行信息交互;

s104,服务器终端通过移动接入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通过移动接入设备内部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第二密码录入模块进行相应的人工操作处理。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102中,通过服务器终端对人力资源、材料信息块、专家信息以及设计企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的过程为:

s201,确定相应的分类标准,建立相应的待分类数据集合,并随机初始化它们各自的中心点;

s202,确定每个数据点到中心点的距离,将距离近的一点划分到相应的类组中;

s203,计算每一类中中心点作为新的中心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每一类中心在每次迭代后不发生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102中,通过终端处理器及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将待处理数据划分为定点数据和浮点数据;

对于定点数据,比较两个定点数据的大小关系;

假设查询判断模板为m,待查询的数据为n,当判断条件为m=n时,对于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从高位到低位,每次取一位数值,与查询判断模板m对应位的数值进行对比,若相等,则取下一位,全部对应位的数值均相等,则m=n;m=n的判断规则表示为:

对于浮点数据,将其视为对应位数的有符号定点数据进行比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102中,通过终端处理器及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还包括:

当判断条件为m>n时,要分别求出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两种情况;

对于有符号数,首先判断符号位s,若m的符号位为0,n的符号位为1,则判断m>n;若符号位相等,则取n字段的下一位数值,与m的下一位数值进行大小判断,若m1>n1,则判断m>n,若m1=n1,则再取下一位数值,判断m2和n2的大小关系,如果相等则再比较下一位;m>n的判断规则表示为:

对于无符号数,根据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判断各位的比较结果,进而确定无符号定点数据比较结果,m>n的判断规则表示为: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102中,通过数据比较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为:

s301,确定采集到的人力资源、材料信息块、专家信息以及设计企业信息中的属性,并将属性作为对应分析的依据;

s302,根据对应分析的依据,建立分类关联分析矩阵;

s303,将待处理的数据,对应投射到四个象限内,进行交叉分类分析比较。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102中,通过馈模块对信息数据进行反馈的具体的过程为:

s401,将反馈的数据建立对应的训练集,并构造一个原型向量;

s402,定义两个向量的相似度为这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逐一计算训练集中所有文档和原型向量的相似度;

s403,按一定的算法从中挑选某个相似度作为界,进行数据的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型向量的构造方法为:

给定一个类,训练集中所有属于这个类的文档对应向量的分量用正数表示,所有不属于这个类的文档对应向量的分量用负数表示;然后把所有的向量加起来,得到的和向量就是这个类的原型向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信息采集机4分别从人力资源服务器5、材料信息录入模块6、专家信息录入模块7以及设计企业信息录入模块8中采集相应的数据,传递到服务器终端2中。服务器终端2通过终端处理器、数据比较器、反馈模块以及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服务器终端2通过移动接入设备1与移动终端连接,通过移动接入设备1内部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第二密码录入模块进行相应的人工操作处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