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43348发布日期:2021-09-07 22:4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软件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规则引擎是一种嵌入在应用程序中的组件,它可以将业务规则从业务代码中剥离出来,使用预先定义好的语义规范来实现这些剥离出来的业务规则;规则引擎通过接受输入的数据,进行业务规则的评估,并做出业务决策。
3.目前,接入和执行业务规则运算需要额外实现大量代码,对于企业研发团队而言由于人为因素很难保证统一高效的代码接入。
4.由此,业界内技术人员采用规则引擎中间件来实现规则运算,然而现有技术方案中采用规则引擎中间件的方案具有一系列缺点,如不便于程序开发人员开发和调试程序、程序开发人员需要投入较大的学习成本、为每个接入租户提供统一规则导致安全性不高及规则隔离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应用于业务应用系统,包括:
7.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8.在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对所述请求信息认证后发送的认证有效信息后,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9.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
10.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1.将应用标识、应用标识密钥及场景标识配置到项目,并对sdk进行初始化;
12.采用加密算法对应用标识及应用标识密钥进行加密运算,生成应用标识字符串。
13.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4.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应用接入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应用标识信息;
15.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场景接入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场景标识信息。
16.第二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应用于规则引擎sdk单元,包括:
17.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18.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对所述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并将认证有效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19.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并对请求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
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20.优选地,所述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并对请求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包括:
21.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所述规则请求信息包括有规则标识信息;
22.在根据所述规则标识信息在本地规则缓存查找到相应规则后,向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规则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服务端返回的规则转换协议;
23.对所述规则转换协议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后的规则转换协议进行运算,向业务应用系统发送规则运算结果。
24.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5.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应用接入请求信息;
26.对所述应用接入请求信息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后,向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应用接入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的应用标识;
27.校验通过后,将对应的应用标识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以及
28.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场景接入请求信息;
29.对所述场景接入请求信息对应的场景信息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后,向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场景创建请求,并接收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的场景标识;
30.将所述场景标识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31.第三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应用于业务应用系统,包括:
32.发送模块,用于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及
33.在接收所述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认证有效信息后,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
34.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
35.第四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应用于规则引擎sdk单元,包括:
36.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37.请求、发送模块,用于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对所述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并将认证有效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38.规则运算模块,用于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并对请求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39.第五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
40.第六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
4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及装置,业务应用系统端需要发送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当接收到sdk规则引擎单元对收到的请求信息认证有效后,继续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本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标识及场景配置不同的规则,起到同一个系统利用多租户概念提供相互隔离的环境,从而使得有效性认证更精确,从而使得安全性较高。与此同时,本方案,将运算规则集成在规则引擎sdk单元,便于程序开发人员开发和调试程序,且无需较大的学习成本,有效提高了开发、调试效率。
4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44.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45.图2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调用方法的流程图;
46.图3、图5

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流程图;
4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规则参数的计算示意图;
48.图7

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应用于规则引擎sdk单元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的流程图;
49.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应用接入过程、场景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50.图1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规则引擎sdk调用过程的示意图;
51.图12为应用于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示意图;
52.图13为应用于规则引擎sdk单元的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示意图;
53.图1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55.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包括业务应用系统1(可为app

client)、规则引擎sdk单元2和规则引擎服务端3。业务应用系统1与规则引擎sdk单元2之间通过internet网络或局域网进行通信,同理,规则引擎sdk单元2与规则引擎服务端3之间也通过internet网络或局域网进行通信。在此指出,本技术实施例中阐述规则引擎sdk单元2与规则引擎服务端3限于功能模块的划分,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划分,二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是否集成在一起。如,在某些场景中,将规则引擎sdk单元2与规则引擎服务端3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规则引擎sdk模块,那么本技术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由业务应用系统和规则引擎sdk模块构成。
56.基于图1的架构,图2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的框架图,如图2所示,规则引擎调用方法,包括:
57.步骤s201、业务应用系统1向规则引擎sdk单元2发送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应用标识字符串token是对应用标识和应用密钥进行加密而
形成的,其中应用密钥是泳衣加密授权信息。
59.步骤s202、规则引擎sdk单元2接收业务应用系统1发送的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60.步骤s203、规则引擎sdk单元2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3对所述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并将认证有效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1;
61.步骤s204、业务应用系统1接收所述规则引擎sdk单元2发送的认证有效信息后,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
62.步骤s205、规则引擎sdk单元2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并对请求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63.步骤s206、业务应用系统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2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
64.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中,且各个步骤的执行主体为该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的业务应用系统。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65.步骤s302、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66.其中,应用标识字符串是对密钥及应用标识采用加密算法加密后形成的token字符串,如将应用标识“hire”和密钥“9rct8fc6po+dslqkp1qtye94eg3ohootbb7lbtaxdng=”采用加密算法后形成应用标识字符串(token字符串)“icfalw5g6stucltw3+sxvw+ipwjjoephxdosbobjf50=”;将应用标识“swx

maintain”和密钥“d0in5hyewnzr73fptsxgmftq+i1m/nqcukoicg3idxw=”采用加密算法后形成应用标识字符串(token字符串)“gbplqs7rk65axzjodfogbybryfoupaecbordvnmf7+8=”;而场景id为场景标识(场景key)的简写,用于识别相应的场景,进而找出与该场景对应的规则,如针对场景“超时未预支付取消订单”,场景id“timeout_cancel_order”为场景标识“delivery_topic_timeout_cancel_order_165”的简写;针对场景“提醒规则”,场景id“push

data

message”为场景标识“delivery_topic_push

data

message_164”的简写;针对场景“环节或服务请求时效”,场景id“trigger_delay_task”为场景标识“delivery_topic_trigger_delay_task_67”的简写。
67.步骤s304、在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对所述请求信息认证后发送的认证有效信息后,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68.在规则引擎sdk单元接收到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请求信息,对接收的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当有效性认证的结果为有效时,则发送认证有效信息至业务应用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接收到给认证有效信息后,可继续执行发送请求运算规则的步骤;而当规则引擎sdk单元的有效性认证结果为无效时,可发送无效认证信息,也可以不发送任何信息,此时可在业务应用系统设置定时器,当在预设时长时间内未接收到认证有效信息后,则表征未通过规则引擎sdk单元的有效性认证,可再次发送请求信息。在步骤s304中,在发送规则请求信息之前,需要准备规则参数。其中,规则参数是规则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如产品版本和优化后户型,都是按规则进行计算得到的参数,具体计算过程参见图4所示。
6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业务应用系统在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认证有效信息后,发送包括规则id的规则运算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认证有效信息是规则引擎sdk单元对
所述请求信息认证后确定为有效之后发送的。
70.其中,规则id是一个规则的标识。属于一个应用,在某个场景下使用。一个规则是被某应用所使用的,所以应用需要标识标注;而一个规则会在某个场景下被使用,所以场景需要标识标注,以便于相互调用。
71.步骤s306、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
7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业务应用系统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之后便无需执行其他操作,等待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即可。
7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在步骤s30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74.步骤s3011、将应用标识、应用标识密钥及场景标识配置到项目,并对所述应用标识、应用标识密钥及场景标识进行初始化;
75.在本技术中,业务应用系统首先将应用标识、应用标识密钥及场景标识配置到项目中,并对sdk进行初始化。具体的初始化过程可为:configapi读取接入者的授权信息进行sdk初始化。其中,配置方法为:获取并存储用户输入的应用标识、应用标识密钥、场景标识及其对应关系;sdk初始化的方法为:在sdk成功启动之后,configapi从配置系统中获取sdk,进而实现初始化。
76.步骤s3012、采用加密算法对应用标识及应用标识密钥进行加密运算,生成应用标识字符串。
77.本技术中,可以采用jwt加密算法对应用标识及应用密钥进行加密,生成token加密字符串。
7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79.步骤s3001、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应用接入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应用标识信息;
80.在本技术中,业务应用系统首先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应用接入请求信息,以请求规则引擎sdk单元接入新应用,规则引擎sdk单元对接收的应用请求进行检验,当校验通过后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对应用接入请求对应的应用进行注册,并将接收的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的应用标识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81.步骤s3002、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场景接入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场景标识信息;
82.同理,在本技术中,业务应用系统在接收到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应用标识信息后,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场景接入请求信息,规则引擎sdk单元对接收到的场景接入请求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请求规则服务端对新场景(场景接入请求信息对应的场景)进行注册,并将规则引擎服务端反馈的场景标识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83.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中,且各个步骤的执行主体为该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的规则引擎sdk单元。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84.步骤s602、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85.步骤s604、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对所述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并将认证有效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8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规则引擎sdk单元在接收到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token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之后,对该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具体的方法可为:将请求信息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字符串token、场景标识及业务应用系统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规则引擎服务端,规则引擎服务端采用与加密算法相对应的解密算法对接收到的打包信息进行解密(如当采用jwt加密算法时,相应的采用jwt解密算法解密)后,验证应用标识的有效性,即验证是否存在该应用标识或是否存在与该应用标识相对应的应用信息,当存在时,则表征该应用标识有效。在规则引擎服务端验证应用标识有效时,则发送认证有效信息至规则引擎sdk单元,如发送“ok”至规则引擎sdk单元,规则引擎sdk单元将接收到的认证有效信息发送给业务应用系统。
87.步骤s606、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并对请求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8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统一规则描述协议,该协议是用于对规则描述进行序列化的一种json格式定义。协议定义了:规则表达式(rulevalue)、规则值类型(rulevaluetype)、规则版本(ruleversion)、规则因子数组及嵌套规则(elcontexts)。
89.为每条规则设定规则唯一标识ruleid(全局唯一生成):在规则引擎sdk单元获取规则是根据全局的唯一标识,其用于标识一条规则。全局是指跨机房跨服务应用保持每次生成都是唯一的不会重复的标识。可用于不同城市不同机房不同接入系统的标识。可用于规则引擎sdk单元获取、运算、追踪等场景。
90.统一实现了获取规则注解:本实施例基于spring的注解定义了自定义注解,使程序开发人员更方便的启用规则引擎。其中,注解有:@enableruleclient、@ruleclient、@rule、@functionofclassmethod。
91.本方案由sdk封装后对接入者编码可大大简化,更有利于接入者关注业务规则的运算结果更快更方便的应用到业务中去。
92.统一实现了规则运算:本方案将规则的运算功能集成到规则引擎sdk单元中,当获取规则转换协议后规则引擎sdk单元进行协议解析,再从使用业务场景时的因子变量值驱动引擎进行规则运算。整个过程由规则引擎sdk单元的封装到引用注解@rule的背后,程序人员将注解使用到对应的接口时,就完成了规则与方法关联,只要程序人员触发调用接口即可自动获取规则、传入因子变量、自动运算,并将运算结果以接口返回值的方式提供给程序人员的调用方法。
9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步骤s606,包括:
94.步骤s6061、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所述规则请求信息包括有规则标识信息;
95.步骤s6062、在根据所述规则标识信息在本地规则缓存查找到相应规则后,向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规则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服务端返回的规则转换协议;
96.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规则引擎sdk单元在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后,查找本地缓存是否存储有对应的规则信息,如果存在,则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查找规则,并请求规则服务端的发送规则转换协议。其中,在本地缓存中,存储的是规则信息为规则的具体运算公式、计算公式等信息。
97.步骤s6063、对所述规则转换协议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后的规则协议进行运算,向
业务应用系统发送规则运算结果。
98.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规则引擎sdk单元接收到来自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的规则转换协议之后,对该规则转换协议进行解析,并采用对应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99.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应用注册及场景注册的过程,只有在应用被注册及场景被注册之后才可执行上述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其中,以规则引擎sdk单元为执行主体,参见图9所示,应用注册过程包括:
100.步骤s6011、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应用接入请求信息;
101.步骤s6012、对所述应用接入请求信息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后,向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应用接入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的应用标识;
102.其中,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对应用接入请求信息进行校验,主要包括校验规则是否被与其对应的应用使用,具体方法可为:调用规则与应用的对应关系,以及应用与场景的对应关系,如果规则与应用,应用与场景均为一对一关联配置,则校验通过。
103.步骤s6013、当检验通过后,将所述应用标识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104.以及,场景注册的过程,包括:
105.步骤s6014、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场景接入请求信息;
106.步骤s6015、对所述场景接入请求信息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后,向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场景创建请求,并接收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的场景标识;
107.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对场景接入请求信息对应的场景信息进行校验,同样是调用规则与应用的对应关系,以及应用与场景的对应关系,如果规则与应用,应用与场景均为一对一关联配置,则校验通过。
108.步骤s6016、将所述场景标识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109.如下,列举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步骤s6011

步骤s6016描述的应用接入过程及场景接入过程:
110.参见图10所示,业务应用系统发送应用接入请求信息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接收到应用接入请求信息之后对应用信息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后向规则引擎服务端发送请求注册应用信息单元
‑‑‑‑
>规则引擎服务端对应用进行注册,形成注册标识并发送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接收到应用标识后,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接收到应用标识后,发送场景接入请求信息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接收到场景接入请求信息后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后发送请求场景注册信息至规则引擎服务端
‑‑‑‑
>规则引擎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场景注册信息后进行场景注册,形成场景标识并将场景标识发送给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接收到场景标识后发送给业务应用系统。
111.如下,列举一个具体实施例2来阐述完整的规则引擎sdk调用过程:
112.参见图11所示,业务应用系统将将应用密钥、应用标识及场景标识配置到项目中之后,对sdk进行初始化,及对应用标识、应用密钥进行加密,生成应用标识字符串token,并将带有token和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发送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请求服务端认证带有token和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
>jwt解密,验证应用标识的有效性,认证应用标识有效后,发送认证有效信息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将接收的
认证有效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
>业务应用系统接收到认证有效信息之后,准备规则参数,并发送规则请求信息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查找本地规则缓存,在本地规则缓存查找到之后发送请求规则信息至规则引擎服务端
‑‑‑‑
>规则引擎服务端在查找对对应的规则后,进行规则协议转换,并将规则转换协议发送至规则引擎sdk单元
‑‑‑‑
>规则引擎sdk单元对接收到的规则转换协议进行解析,并进行规则运算,运算完成后将规则运算结果返回值业务应用系统。
11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及装置,业务应用系统端需要发送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当接收到sdk规则引擎单元对收到的请求信息认证有效后,继续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并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本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标识及场景配置不同的规则,起到同一个系统利用多租户概念提供相互隔离的环境,从而使得有效性认证更精确,从而使得安全性较高。与此同时,本方案,将运算规则集成在规则引擎sdk单元,便于程序开发人员开发和调试程序,且无需较大的学习成本,有效提高了开发、调试效率。
114.图1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单元调用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以该装置应用于图2所示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中的业务应用系统1为例进行说明。该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15.发送模块111,用于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及
116.在接收所述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认证有效信息后,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
117.第一接收模块112,用于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
1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可用于如上实施例中业务应用系统执行的方法,相关细节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119.图1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单元调用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以该装置应用于图2所示的规则引擎sdk调用系统中的规则引擎sdk单元2为例进行说明。该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20.第二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121.请求、发送模块122,用于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对所述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并将认证有效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122.规则运算模块123,用于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并对请求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12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与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124.图1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所述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实施例所述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

图8任一图所示的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
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
125.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发送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126.发送模块,用于向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及
127.在接收所述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认证有效信息后,发送规则运算请求信息;
128.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规则引擎sdk单元发送的规则运算结果。
129.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第二接收模块、请求、发送模块及规则运算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130.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携带有应用标识字符串及场景标识的请求信息;
131.请求、发送模块,用于请求规则引擎服务端对所述请求信息进行有效性认证,并将认证有效信息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132.规则运算模块,用于接收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规则请求信息,并对请求的规则进行运算,将规则运算结果发送至业务应用系统。
133.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6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所述处理器是所述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各个部分。
134.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所述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内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13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仅仅是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的限定,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部件,例如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处理器、存储器和外围设备接口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
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相连。示意性地,外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射频电路、触摸显示屏、音频电路、和电源等。
136.当然,规则引擎sdk调用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的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37.可选地,本技术还提供有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的步骤。
138.可选地,本技术还提供有一种计算机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规则引擎sdk调用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1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