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结构、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07840发布日期:2022-12-20 18:2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触控结构、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结构、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设备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对于天线的性能 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中屏上天线一般做在屏幕的触控层上一层或者天线与触 控层同层,对触控的灵敏度和显示有影响,影响实际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结构、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用以解 决设备中屏上天线影响触控的灵敏度和显示效果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6.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体,至少一个所述触控体上设有缝隙;
7.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的第一端伸入在所述缝隙中,所述缝隙与所述馈 电结构构成缝隙天线。
8.其中,多个所述触控体呈阵列分布。
9.其中,所述馈电结构包括:
10.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板、第一绝缘板、第二导电板、第二绝缘板和共 面波导;
11.所述第二导电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之间设置有带状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电 板的朝向所述第二绝缘板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带状线且所述带状 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绝缘;
12.所述第二绝缘板上设有过孔,所述带状线的一端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共面 波导连接,所述共面波导的一端伸入在所述缝隙中。
13.其中,还包括:
14.rfic芯片,所述rfic芯片与所述馈电结构的另一端电连接。
15.其中,所述缝隙包括:
16.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设于所述触控体中,所述第一缝隙的 第一端连通至所述触控体的边沿,所述第一缝隙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缝隙连通, 所述馈电结构的第一端沿着所述第一缝隙伸入所述第二缝隙中。
17.其中,所述第二缝隙的长度为射频信号在所述第二缝隙内的介质中的工作 波长的一半。
18.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为0.3mm-0.8mm;和/或
19.所述馈电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缝隙的缝壁之间的间距为 0.05mm-0.3mm。
20.其中,所述第二缝隙位于所述触控体的中部,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 隙垂直。
21.其中,所述缝隙由所述触控体的第一边沿向内延伸并从所述第一边沿穿出。
22.其中,所述触控层与所述馈电结构为透光材料件。
23.其中,所述馈电结构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缝隙中且与所述触控体电连接。其 中,还包括:
24.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芯片与所述触控体电连接。
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
26.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结构;
27.显示模组,所述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28.其中,还包括:
29.偏光片,所述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或者
30.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触控结构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31.其中,还包括:
32.显示芯片,所述显示芯片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33.其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
34.柔性电路板;
35.其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芯片与所述触控体电连接;
36.所述触控结构包括rfic芯片,所述馈电结构的第一端伸入在所述缝隙中, 所述rfic芯片与所述馈电结构的另一端电连接;
37.所述显示芯片、所述触控芯片和所述rfic芯片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3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 示组件。
39.根据本技术的触控结构,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体,至 少一个所述触控体上设有缝隙;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的第一端伸入在所述 缝隙中,所述缝隙与所述馈电结构构成缝隙天线。在本技术的触控结构中,在 所述触控体上设有缝隙,所述馈电结构的第一端伸入在所述缝隙中,所述缝隙 与所述馈电结构构成缝隙天线,通过馈电结构可以馈入射频信号,进而形成缝 隙天线,通过缝隙天线可以使得射频信号辐射,提高天线的性能,降低对触控 层的触控影响,减小对显示模组的影响,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40.图1为触控层与显示模组配合的一个示意图;
41.图2为显示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42.图3为触控体的一个排布示意图;
43.图4为触控结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44.图5为触控结构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45.图6为触控体的另一个排布示意图;
46.图7为触控结构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47.图8为缝隙在触控体上的一个示意图;
48.图9为馈电结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49.图10为触控芯片与显示芯片在柔性电路板上的一个示意图;
50.图11为rfic芯片在柔性电路板上的一个示意图;
51.图12为本技术中缝隙天线的一个s参数图;
52.图13为本技术中的缝隙天线的一个方向图。
53.附图标记
54.触控层10;缝隙11;触控体12;第一缝隙13;第二缝隙14;焊盘15;
55.馈电结构20;
56.第一导电板31;第一绝缘板32;第二导电板33;
57.第二绝缘板34;共面波导35;带状线36;
58.rfic芯片40;触控芯片41;显示模组42;
59.偏光片43;显示芯片44;柔性电路板45;
60.第一胶层46;第二胶层47;
61.第一玻璃板48;第二玻璃板49;
62.泡棉50;盖板51;btb连接器52。
具体实施方式
6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 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 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 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 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65.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3,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 例提供的触控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66.如图1、图2、图4、图5、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结构,包括触 控层10、馈电结构20,其中,触控层10可以包括多个触控体12,多个触控 体12可以均匀分布,至少一个触控体12上设有缝隙11,缝隙11的数量可以 为一个或多个,缝隙11的长度、宽度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馈 电结构20的第一端可以伸入在缝隙11中,缝隙11与馈电结构20构成缝隙天 线,通过馈电结构20可以馈入射频信号,射频信号传输到缝隙11,在缝隙11 激励时变的电场,从而产生天线辐射。触控层10、馈电结构20可以为透明材 料件,减小对显示模组显示效果的影响。在本技术的触控结构中,在触控体 12上设有缝隙11,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伸入在缝隙11中,缝隙11与馈电结 构20构成缝隙天线,通过馈电结构20可以馈入射频信号,进而形成缝隙天线, 通过缝隙天线可以使得射频信号辐射,提高天线的性能,降低对触控层的触控 影响。在应用过程中,触控层10可以集成在显示模组上,触控层10下面的显 示模组中的显示金属层可以充当缝隙天线的反射器,从而提升天线的增益。在 应用过程中,可以将触控结构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一侧,减小对显示模组的影响, 既保证了天线的性能,又降低了对触控以及显示效果的影响,提高用户的使用 体验。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触控层10可以包括: 多个触控体12,触控体12可以为菱形、正方形等,触控体12可以为金属材 料件,比如触控体12可以为ito材料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形状, 至少一个触控体12上设有缝隙11,可以部分触控体12上设有缝隙11,也可 以每个触控体12上分别设有一个缝隙11。多个触控体12可以间隔开分布, 比如,多个触控体12可以呈阵列分布,相邻的两个触控体12之间可以连接, 触控体12可以与触控芯片41电连接。在应用过程中,多行多列的触控体12 可以阵列分布,触控体12可以为菱形结构,多行和多列触控体12可以通过走 线连接到触控芯片41,每行的触控体12可以串联后与触控芯片41连接,每 列的触控体12可以串联后与触控芯片41连接,当人手指触摸屏幕时,触控区 域的电容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触控目的。
6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馈电结构2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 置的第一导电板31、第一绝缘板32、第二导电板33、第二绝缘板34和共面 波导35;第二导电板33与第二绝缘板34之间可以设置有带状线36;或者第 二导电板33的朝向第二绝缘板34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带状线36且 带状线36与第二导电板33绝缘;第二绝缘板34上可以设有过孔,带状线36 的一端可以通过过孔与共面波导35连接,共面波导35的一端伸入在缝隙11 中。射频信号通过带状线36传至共面波导35,经过共面波导35向缝隙11中 馈入射频信号。其中,第一导电板31和第二导电板33可以为金属板,第一绝 缘板32和第二绝缘板34可以为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 lcp)板。
69.其中,采用基于带状线转共面波导(cpw)的lcp馈电结构给天线馈电: 毫米波射频信号可以通过rfic芯片进入到带状线36中,由于带状线36是一 种全封闭的馈电结构,带状线36上的电磁波不会泄露到空间中,避免对电子 设备(比如手机)中其他元器件的电磁干扰。在靠近天线馈电处时,带状线 36可以通过一个金属过孔变换到上层的共面波导35,从而实现馈线的参考地 与贴片天线的参考地良好共地。在实际过程中,在对缝隙进行馈电时,还可以 采用其他的馈电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同轴馈电、微带线馈电等形式,可以采用 lcp馈线结构进行馈电,lcp馈线可以做阻抗控制,线长尽量短,以减少路 径损耗。
70.可选地,如图11所示,还包括:rfic芯片40,rfic芯片40与馈电结 构20的另一端电连接,通过rfic芯片40可以向馈电结构20馈入信号。rfic 芯片40可以通过焊盘15与馈电结构20的另一端电连接,通过调整焊盘15 的形状和大小可以调整该段传输线的阻抗,使得焊盘处的阻抗更连续,减少信 号反射。
71.可选地,如图5所示,缝隙11可以包括:第一缝隙13与第二缝隙14, 第二缝隙14设于触控体12中,第一缝隙13的第一端连通至触控体12的边沿, 第一缝隙13的第二端与第二缝隙14可以连通,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沿着第 一缝隙13伸入第二缝隙14中,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与第一缝隙13的缝壁之 间间隔开,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缝隙13的长度方向相 同,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的端部可以止抵第二缝隙14的缝壁,馈电结构20 的第一端的端部可以与第二缝隙14的缝壁电连接,也即是馈电结构20的第一 端的端部可以与触控体电连接。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缝隙14的长度可以为射频信号在第二缝隙14内的 介质中的工作波长的一半。第二缝隙14的宽度可以为0.3mm-0.8mm;和/或, 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与第一缝隙13的缝壁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05mm-0.3mm, 缝隙较窄,对触控以及显示的影响较小。第二缝隙14位于触控体12的中部, 且第一缝隙13与第二缝隙14垂直。
7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缝隙11可以由触控体12的第一边沿向 内延伸并从第一边沿穿出,也即是,缝隙11的两端的开口可以位于触控体12 的第一边沿,缝隙11可以呈凸字形或非封闭的环状、非封闭的多边形状,具 体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
74.可选地,触控层10与馈电结构20可以为透光材料件,减小对显示模组的 显示效果的影响。
75.可选地,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伸入缝隙11中,且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 与触控体12可以电连接。
76.可选地,如图4所示,触控结构还可以包括:触控芯片41,触控芯片41 与触控层10电连接,触控芯片41可以与触控体12电连接。
7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组件包括:上 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结构和显示模组42,触控结构设置于显示模组42的一 侧,触控结构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可以具有缝隙天线的功能,减小对触控 灵敏度以及显示效果的影响,提高使用体验。设计毫米波缝隙天线可以利用触 控层下面的显示模组42中的显示像素电路金属层充当天线反射板,可以提升 天线的增益,不用单独设置毫米波天线模组(如aip模组),有效节省了空间。 可以实现把触控结构集成在显示模组42上,天线可以集成在显示模组上,不 需要挖孔屏或者刘海屏,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提升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美观度,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在触控层形成缝隙来制作毫米波(比如频率为60ghz)) 缝隙天线,触控层可以构成天线本身又同时作为天线地,不需要在显示模组增 加额外的走线层,不会增加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的厚度,简化工艺难度并降 低成本,对显示效果及触控体验无影响,可用于实现毫米波通信或手势雷达等 感知功能。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偏光片43, 触控结构设置于偏光片43与显示模组42之间,触控结构中的触控层10可以 设置于偏光片43与显示模组42之间,通过偏光片43可以实现所需要的光学 效果。偏光片43的远离触控结构的一侧可以设有第一胶层46,通过第一胶层 46可以将盖板51粘接在偏光片43的远离触控结构的一侧,起到保护偏光片 43的作用。显示模组42可以设置于第一玻璃板48与第二玻璃板49之间,触 控结构中的触控层可以通过第二胶层47与第一玻璃板48粘接在一起,第二玻 璃板49的远离显示模组42的一侧可以设置泡棉50,泡棉50可以具有缓冲作 用。其中,第一胶层46与第二胶层47可以为透明的光学胶。
7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偏光片43可以设置于触控结构与显示模组42之间, 通过偏光片43可以实现所需要的光学效果。
80.可选地,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显示芯片44,显示芯片44与显示模组42 电连接。
81.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45; 其中,触控结构包括触控芯片41,触控芯片41与触控体12电连接,触控结 构包括rfic芯片40,馈电结构20的第一端伸入在缝隙11中,rfic芯片40 与馈电结构20的另一端电连接,rfic芯片40可以通过焊盘15与馈电结构 20的另一端电连接,通过rfic芯片40可以馈入射频信号,经过馈电结构20 向缝隙11中馈入信号,显示芯片44、触控芯片41和rfic芯片40可以设在 柔性电路板45上。显示芯片44与触控芯片41可以和btb连接器52电连接,btb连接器52可以与其他器件电连接,btb连接器52可以设置于柔性电路 板45上。
82.可以把rfic芯片40集成在承载显示芯片44和触控芯片41的lcp基板 上,rfic芯片
40可以共用显示芯片44和触控芯片41的btb连接器52,不 用单独设置lcp基板和连接器,有效节省了空间。每个天线中的馈线可以汇 聚到链接区域(bonding area),直接引到触控热压位,经过热压后通过lcp 基板上的走线转接到rfic芯片40的pin脚,链接区域可以有定位标识,以便 lcp基板的热压定位,rfic芯片40可以焊接到lcp基板上,有效节省了空 间。
83.本技术中的触控层中可以具有单个或多个基于ito触控层的宽带缝隙天 线,实际中可以将多个触控层上的宽带缝隙天线进行阵列设计。如图13和图 12所示,图12是本技术中缝隙天线的一个s参数图,图13是本技术中的缝 隙天线的一个方向图,在图12中,点1的坐标值为(57.3,-10.012),点2的 坐标值为(66.7,-10.13),以-10db为标准,本技术中的基于ito触控层缝隙 天线的阻抗带宽能够覆盖57ghz-64ghz频段,缝隙天线具有较好的天线性能, 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
8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组件。具 有上述显示组件的电子设备,触控结构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可以具有天线 的功能,具有比较好的天线辐射性能,减小对触控灵敏度以及显示效果的影响, 提高使用体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眼镜、vr设备、ar设备等 智能穿戴设备,还可包括物联网、智能家居、汽车、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 仅具有共形,隐蔽的特性,还可以大大拓展天线的设计空间,从而提升产品的 用户体验以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8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 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 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