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营养餐包加工智能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1524发布日期:2021-08-17 13:3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的营养餐包加工智能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营养餐包加工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大数据的营养餐包加工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营养餐包含人体每日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营养代餐是集方便,受到众多人士的喜爱。根据不同需要,营养餐包被细分成多种类型的营养餐包粉,每种营养餐包粉对应的不同成分,例如用于健康瘦身的代餐式营养餐包粉,用于日常保健目的的保健营养餐包粉等;

然而,用户在购买营养餐包粉冲泡时,往往买到的冲泡的营养餐包比较烫,导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冷却才可以饮用,进而造成极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营养餐包加工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用户在购买营养餐包粉冲泡时,往往买到的冲泡的营养餐包比较烫,导致不能直接饮用,造成极为不便的问题,而提出基于大数据的营养餐包加工智能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大数据的营养餐包加工智能管理系统,用于服务器中,包括:

智能管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输入的餐包预约信令,对餐包预约信令进行解析得到用户端的餐包预约信息;获取加工端的加工信息,将餐包预约信息与加工信息进行信息分析以得到比对参数;通过比对参数选取加工端并将选取的加工端标记为执行端,将餐包预约信息发送至执行端,同时生成预约成功提示指令并将其与执行端位置和名称反馈至用户端;

加工分析模块,用于向预约成功的用户端发送信息获取指令以获取用户端的出行数据,对出行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用户到达执行端的到达预估时刻;获取执行端的冷却数据,对冷却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冷却时长;通过冷却时长和到达预估时刻得到用户对应的餐包执行时刻;当系统当前时刻等于餐包执行时刻时,生成用户对应的餐包执行指令并发送至执行端;执行端接收到餐包执行指令后,对营养餐包进行冲泡以得到餐包成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餐包预约信息包括营养餐包名称、目标地及预约取拿时刻和取拿成品温度;加工信息包括加工端的位置、所有营养餐包名称及对应剩余数量和销量;

餐包预约信息与加工信息进行信息分析的具体过程为:将所有营养餐包名称中包含餐包预约信息中营养餐包名称且对应剩余数量大于一的加工端标记为初选端;将目标地的位置与初选端的位置进行间距计算得到初选端的标地间距,将标地间距小于设定阈值的加工端标记为优选端;将优选端的标地间距、剩余数量及销量标记为比对参数;

通过比对参数选取加工端的具体步骤为:

将标地间距、剩余数量及销量分别标记为bd1、bd2和bd3;获取标地间距、剩余数量及销量对应的预设权重系数并分别标记为q11、q22和q33;

再将标地间距、剩余数量及销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三者的数值,将三者的数值代入预设公式cj=[0.874×(bd2×q22+bd3×q33)-2.7]/bd1×q11得到优选端的餐包加优值cj;将餐包加优值最大的优选端标记为执行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行数据包括用户的出发时刻、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对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进行分析,当出行方式为一种时,统计出行路线的总间距,获取用户出行方式对应的平均速度,将出行路线的总间距除以平均速度得到用户对应的出行时长,通过出发时刻与出行时长得到用户的到达预估时刻;当出行方式为两种或多种时,将出行路线依据出行方式分为两个或多个分支路线,统计分支路线的总间距,再获取分支路线对应用户出行方式的平均速度,将分支路线的总间距除以行方式的平均速度得到分支路线的时长,将所有分支路线的时长进行求和得到出行路线的出行时长;具体表现为: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骑单车、骑电动车、地铁、公交、驾车等;当出行方式为步行、骑单车、骑电动车、地铁、公交、驾车中的一种时,获取用户出行方式对应的平均速度;将出行路线的总间距除以平均速度得到用户对应的出行时长;当出行方式为两种时,将出行路线依据出现方式分为两个或多个分支路线,如出现方式为步行和地铁;则将步行起终点到地铁起始点划分一个分支路线,地铁起始点至地铁终点划分为一个分支路线,地铁终点到步行终点再划分一个分支路线,然后将每个分支路线的间距除以对应出行方式的平均速度再求和得到出行时长;当多种出行方式依次类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数据包括加工端所处环境的平均气温及降温信息;其中降温信息包括平均气温对应餐包成品温度从一百度降低到各个温度所需要的冷却时长;

对冷却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冷却时长的具体过程为:获取执行端在到达预估时刻时的平均气温以及取拿成品温度,将其与冷却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取拿成品温度对应的冷却时长;当执行端在室外时,获取执行端所处位置的天气预报数据,通过天气预报数据获取执行端所处位置在到达预估时刻的平均气温;当执行端在室内时,将执行端所在位置前三天与到达预估时刻对应时刻的三天气温取均值得到平均气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工端包括通信单元、处理单元、冲泡单元、密封单元和验证单元;处理单元通过通信单元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并接收服务器反馈的餐包预约信息和餐包执行指令;当处理单元接收到餐包执行指令和餐包预约信息后,生成冲泡指令并发送至冲泡单元,冲泡单元将餐包预约信息中对应的营养餐包进行开水冲泡到餐包容器内,密封单元用于对餐包容器进行密封以得到餐包成品;验证单元用于用户与加工端进行通信验证,验证成功后,将对应的餐包成品推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工端还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分析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营养餐包的成品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数据分析单元;成品数据包括营养餐包名称、加工时刻和销量;

数据分析单元将成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内,同时对成品数据进行分析,将加工时刻依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计算相邻两个加工时刻之间的时刻差得到间隔时长,将所有间隔时长进行求和并取均值得到间隔均值并标记为tj1,单位是秒;统计当前时刻之前三十天内的营养餐包销量并取均值得到日均消耗量并标记为tj2;将加工端的剩余数量标记为tj3;当tj3<q44/tj1+2×tj2时,生成营养餐包对应的补货指令;其中,q44为间隔数量换算值,取值为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内还包括数据库、数据查询模块和补货通知模块;数据库用于存储成品数据;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对成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每个区域对应营养餐包的销量,并实时反馈至营养餐包厂家对应的监控端内;补货通知模块用于接收营养餐包对应的补货指令并获取对应加工端的位置,生成加工端的补货信息并反馈至营养餐包厂家对应的监控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根据预约餐包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大数据匹配到对应的加工端,然后再对用户的出行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用户的到达预估时刻,通过到达预估时刻得到用户对应餐包成品冲泡时刻,然后通过冷却的方式将用户预约营养餐包对应餐包成品将至用户预约的温度,以便于用户在取餐包时可以达到用户预约的温度或者可以直接饮用;

2、本发明根据用户输入的目标地合理的匹配到加工端对用户预约的营养餐包进行加工,以便于减少因取营养餐包导致到达目标地的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服务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加工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披露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披露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披露。如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请参阅图1所示,基于大数据的营养餐包加工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端、服务器、加工端和监控端;应该理解,图1中的用户端、服务器、加工端和监控端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用户端、服务器、加工端和监控端。比如服务器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用户端为智能手机,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访问服务器内营养餐包名称,并点击对应的营养餐包名称,同时输入餐包预约信令至服务器进行营养餐包加工预约;用户端结合搜到信息获取指令后,对应用户输入出行数据并反馈至服务器;

营养餐包是由五谷杂粮和药食同源对应成分组合并按照一定配比制成的可直接冲泡引用的餐包粉;每种营养餐包名称对应的成分和口味不同,其中:五谷杂粮部分包括:黑豆,小麦,黄豆,玉米,绿豆,大米,小米,高粱,荞麦,麦苗,黑木耳,白豆,板栗,花生,豌豆,薏米仁,赤小豆;药食同源部分包括:山药、大枣、黑芝麻、枸杞、黄芪、芡实、玉竹、莲子、佛手、党参、桑叶、荷叶、黄精、茯苓、山楂、粉葛、香橼;

请参阅图2所示,服务器包括智能管理模块、加工分析模块、数据库、数据查询模块和补货通知模块;

智能管理模块接收用户端输入的餐包预约信令,对餐包预约信令进行解析得到用户端的餐包预约信息;餐包预约信息包括营养餐包名称、目标地及预约取拿时刻和取拿成品温度;加工信息包括加工端的位置、所有营养餐包名称及对应剩余数量和销量;获取加工端的加工信息,将所有营养餐包名称中包含餐包预约信息中营养餐包名称且对应剩余数量大于一的加工端标记为初选端;将目标地的位置与初选端的位置进行间距计算得到初选端的标地间距,将标地间距小于设定阈值的加工端标记为优选端;将标地间距、剩余数量及销量分别标记为bd1、bd2和bd3;获取标地间距、剩余数量及销量对应的预设权重系数并分别标记为q11、q22和q33;再将标地间距、剩余数量及销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三者的数值,将三者的数值代入预设公式cj=[0.874×(bd2×q22+bd3×q33)-2.7]/bd1×q11得到优选端的餐包加优值cj;将餐包加优值最大的优选端标记为执行端;将餐包预约信息发送至执行端,同时生成预约成功提示指令并将其与执行端位置和名称反馈至用户端;q11、q22和q33;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进行合理取值,如可以取值为0.6、0.4、1.1;

加工分析模块向预约成功的用户端发送信息获取指令以获取用户端的出行数据,出行数据包括用户的出发时刻、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对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进行分析,当出行方式为一种时,统计出行路线的总间距,获取用户出行方式对应的平均速度,将出行路线的总间距除以平均速度得到用户对应的出行时长,通过出发时刻与出行时长得到用户的到达预估时刻;当出行方式为两种或多种时,将出行路线依据出行方式分为两个或多个分支路线,统计分支路线的总间距,再获取分支路线对应用户出行方式的平均速度,将分支路线的总间距除以行方式的平均速度得到分支路线的时长,将所有分支路线的时长进行求和得到出行路线的出行时长;例如: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骑单车、骑电动车、地铁、公交、驾车等;当出行方式为步行、骑单车、骑电动车、地铁、公交、驾车中的一种时,获取用户出行方式对应的平均速度;将出行路线的总间距除以平均速度得到用户对应的出行时长;当出行方式为两种时,将出行路线依据出现方式分为两个或多个分支路线,如出现方式为步行和地铁;则将步行起终点到地铁起始点划分一个分支路线,地铁起始点至地铁终点划分为一个分支路线,地铁终点到步行终点再划分一个分支路线,然后将每个分支路线的间距除以对应出行方式的平均速度再求和得到出行时长;当多种出行方式依次类推;

获取执行端的冷却数据,冷却数据包括加工端所处环境的平均气温及降温信息;其中降温信息包括平均气温对应餐包成品温度从一百度降低到各个温度所需要的冷却时长;获取执行端在到达预估时刻时的平均气温以及取拿成品温度,将其与冷却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取拿成品温度对应的冷却时长;当执行端在室外时,获取执行端所处位置的天气预报数据,通过天气预报数据获取执行端所处位置在到达预估时刻的平均气温;当执行端在室内时,将执行端所在位置前三天与到达预估时刻对应时刻的三天气温取均值得到平均气温;通过冷却时长和到达预估时刻得到用户对应的餐包执行时刻;当系统当前时刻等于餐包执行时刻时,生成用户对应的餐包执行指令并发送至执行端;执行端接收到餐包执行指令后,对营养餐包进行冲泡以得到餐包成品;

数据库存储有成品数据、加工端的加工信息以及监控端的信息等;

数据查询模块对成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每个区域对应营养餐包的销量,并实时反馈至营养餐包厂家对应的监控端内;监控端包括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方便厂家根据实际的销量进行合理的生产;

补货通知模块接收营养餐包对应的补货指令并获取对应加工端的位置,生成加工端的补货信息并反馈至营养餐包厂家对应的监控端;

请参阅图3所示,加工端包括通信单元、处理单元、冲泡单元、密封单元、验证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分析单元;

处理单元通过通信单元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并接收服务器反馈的餐包预约信息和餐包执行指令;当处理单元接收到餐包执行指令和餐包预约信息后,生成冲泡指令并发送至冲泡单元,冲泡单元将餐包预约信息中对应的营养餐包进行开水冲泡到餐包容器内,密封单元用于对餐包容器进行密封以得到餐包成品;验证单元用于用户与加工端进行通信验证,验证成功后,将对应的餐包成品推出;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营养餐包的成品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数据分析单元;成品数据包括营养餐包名称、加工时刻和销量;

数据分析单元将成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内,同时对成品数据进行分析,将加工时刻依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计算相邻两个加工时刻之间的时刻差得到间隔时长,将所有间隔时长进行求和并取均值得到间隔均值并标记为tj1,单位是秒;统计当前时刻之前三十天内的营养餐包销量并取均值得到日均消耗量并标记为tj2;将加工端的剩余数量标记为tj3;当tj3<q44/tj1+2×tj2时,生成营养餐包对应的补货指令;其中,q44为间隔数量换算值,取值为10;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访问服务器,输入营养餐包a、目标地b及预约取拿时刻(如8点)和取拿成品温度(如45度)至服务器;

服务器对加工端进行筛选,第一步筛选:将包含营养餐包a且剩余数量大于一的加工端标记为初选端;第二步筛选:将初选端的位置与目标地b的位置进行距离计算得到标地间距,将标地间距小于设定阈值的加工端标记为优选端;

在将优选端对应的比对参数进行计算得到餐包加优值,其中餐包加优值用于评定优选端加工用户预约营养餐包a的几率,餐包加优值越大,分配给该优选端加工用户预约营养餐包a的几率越大;将餐包加优值最大的优选端标记为执行端;将餐包预约信息发送至执行端;

服务器向用户端发送信息获取指令,当用户未输入出行数据时,获取执行端在8点时的平均温度,通过平均温度选取在平均温度下营养餐包对应餐包成品从100度自然冷却到45所需要的时间,假如需要的时间为1小时,则将预约取拿时刻8点向前推一个小时,即7点为对应执行端的餐包执行时刻,当前时刻等于餐包执行时刻时,服务器生成用户对应的餐包执行指令,然后发送至执行端,执行端接收到餐包执行指令后,对营养餐包a进行一百度开水冲泡,然后进行密封得到餐包成品;用户到达执行端进行验证,验证后取出餐包成品;

用户通过用户端的出行数据输入到达执行端对应的出行方式、起始位置、出行路线和出发时刻,假设出行方为公交加步行;将出行路线划分为三段分支路线,起始位置至公交起始站为一段,公交起始站到公交下车站为一段,公交下车站至执行端为一段;统计三段分支路线的总距离,然后获取用户三段对应的平均速度,再计算三段分支路线所需要的时长然后求和得到出行时长,将出发时刻加上出行时长得到用户的到达预估时刻,获取到达预估时刻对应时刻的平均温度,然后在根据平均温度选取在平均温度下营养餐包对应餐包成品从100度自然冷却到45所需要的时间,假如需要的时间为50分钟;则将到达预估时刻向前推50分钟为餐包执行时刻;当前时刻等于餐包执行时刻时,服务器生成用户对应的餐包执行指令,然后发送至执行端,执行端接收到餐包执行指令后,对营养餐包a进行一百度开水冲泡,然后进行密封得到餐包成品;用户到达执行端进行验证,验证后取出餐包成品;

本发明根据预约餐包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大数据匹配到对应的加工端,然后再对用户的出行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用户的到达预估时刻,通过到达预估时刻得到用户对应餐包成品冲泡时刻,然后通过冷却的方式将用户预约营养餐包对应餐包成品将至用户预约的温度,以便于用户在取餐包时可以达到用户预约的温度或者可以直接饮用;避免现有营养餐包购买时,冲泡的温度过高,导致需要等待才能饮用。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