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更新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10256发布日期:2021-10-09 14:5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数据更新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车辆诊断设备数据更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诊断系统的系统数据更新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诊断设备的管理后台一般通过两个数据库来存储用于支撑其车辆诊断系统的系统数据,分别是主数据库和本地数据库,主数据库用于存储开发完成后的系统数据,本地数据库用于暂存未开发完成或未验证的系统数据。
3.上述数据需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不断调整、修改、迭代,当车辆诊断设备的诊断系统产生了问题需要解决时,如维修师傅发现车辆存在故障,但是现有的诊断系统无法该故障,此时会将诊断系统相应的问题反馈到后台,由对应的技术人员对系统数据进行修改,技术人员会将修改后的数据暂存在本地数据库中,然后,再更新至主数据库中,进而车辆诊断设备就可以根据更新的数据进行系统版本更新,这样的方式往往会产生以下问题:
4.1、修改后的数据,有可能没有经过测试就更新至主数据库中,导致数据更新不可靠,从而影响更新后的车辆诊断系统的功能的可靠性;
5.2、不同的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问题修改了数据并暂存在本地数据库中,可能他们修改的数据存在重合的部分,这样会导致后修改的数据将先前修改的数据覆盖,影响了数据更新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车辆诊断系统的系统数据更新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7.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诊断系统的系统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响应于用户的系统数据修改请求,在第二数据库为所述用户创建相应的用户目录;
10.从第一数据库获取与所述请求对应的系统数据,并存储至所述用户目录下供所述用户获取并修改;
11.接收所述用户修改后的系统数据,并更新至所述第二数据库中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目录下;
12.确定更新至所述用户目录下的系统数据是否通过测试,若是,则将更新至所述用户目录下的系统数据更新至所述第一数据库。
13.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一种车辆诊断系统的系统数据更新方法。
14.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
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车辆诊断系统的系统数据更新方法。
15.本发明在不同的用户需要修改数据时,会为其创建不同的目录,不同用户的修改数据如果未通过测试可以存储在不同的目录中,互不影响,起到数据隔离的目的,并且,只有通过测试的系统数据才可以更新至第一数据库中,否则,只能存储在第二数据库的相应用户目录下,同样是对数据的一种隔离,这样,通过对数据隔离使得数据更新可靠、效率高。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数据更新方法,包括:
20.s101、响应于用户的系统数据修改请求,在第二数据库为用户创建相应的用户目录。
21.用户是指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会根据维修师傅反馈的系统问题提出修改请求。
22.第二数据库用于通过不同的用户目录暂存相应用户修改后的系统数据。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创建用户目录,并对各用户目录进行控制管理,每个数据文件的修改、删除都能被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跟踪,如可以采用git系统,git系统是一种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24.s102、从第一数据库获取与请求对应的系统数据,并存储至上述用户目录下供用户获取并修改,用户可以从自己的目录获取数据并进行修改。
25.第一数据库用于存储开发完成后的数据。
26.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第一数据库中的系统数据一般按照不同的系统功能来区分,对应不同的系统功能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子库中,故步骤s102进一步包括:
27.a、根据请求确定系统数据所属的系统功能。
28.b、访问第一数据库,获取与系统功能对应的系统数据。
29.其中,第一数据库以及第二数据库均采用mysql数据库,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都要通过数据引擎,这里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引擎是innodb,第二数据库的数据引擎是csv。
30.s103、接收用户修改后的系统数据,并更新至第二数据库中与用户对应的用户目录下。
31.s104、确定更新至上述用户目录下的系统数据是否通过测试,若是,则执行步骤s105。
3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33.接收测试反馈,根据测试反馈对第二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记录设置用于代表系统数据通过测试的标识,并将对应的系统数据进行锁定。
34.识别第二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中是否具有代表通过测试的标识,若是,则对应的系统数据通过测试,若否,则对应的系统数据未通过测试。
35.在实际的场景中,用户将修改后的系统数据提交给后台后,保存在第二数据库中,测试人员从后台获取修改数据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将测试反馈发送给后台,后台根据测试反馈对通过测试的系统数据相应的数据记录设置用于代表系统数据通过测试的标识,并对该系统数据进行锁定,锁定后的数据如果需要修改,需走审批流程。
36.其中,测试反馈包括测试人员对更新至用户目录下的系统数据的测试反馈或者对步骤s105中的第二更新数据包的实车测试反馈。
37.s105、将更新至用户目录下的系统数据更新至第一数据库。
3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更新至第一数据库的系统数据打包成第一更新数据包,并进行发布,从而供车辆诊断设备更新系统数据。
39.若更新至上述用户目录下的系统数据未通过测试,则将更新至该用户目录下的系统数据打包成第二更新数据包,并进行发布。
40.如果修改后的系统数据没有通过测试,则不能更新至第一数据库,但考虑到用户是根据维修师傅现场反馈的问题提出的修改请求,这也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故打包成第二更新数据包进行发布,仅供该维修师傅现场使用的诊断设备更新系统,若更新完成后,经过维修师傅现场实车测试,解决了维修师傅现场反馈的问题,则可以将该情况反馈给后台,如跟踪问题的工作人员会同步该情况到售后及相关研发人员(共享文档/工单的方式),测试人员会将实车测试反馈发送给后台,后台根据测试反馈将第二更新数据包对应的数据记录设置用于代表相应的系统数据通过测试的标识,并对该系统数据进行锁定。
41.在本发明中,不同的用户需要修改数据时,会为其创建不同的目录,各自修改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目录中,互不影响,起到数据隔离的目的,并且,只有通过测试的系统数据才可以更新至第一数据库中,否则,只能存储在第二数据库的相应用户目录下,同样也是对数据的一种隔离,这样,克服了传统更新方式中产生的问题,数据更新可靠、效率高。
42.如图2所示,假设用户zhiyong发出了解决工单客户问题这个系统功能的数据修改请求,管理后台接收到该请求后:
43.1、git系统先在第二数据库中为用户zhiyong创建目录。
44.2、第二数据库通过csv数据库引擎访问第一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并将相应的数据文件克隆(复制)到对应zhiyong目录下,假设克隆的数据文件是a_tag和b_tag,则zhiyong目录下有a_tag和b_tag这两个文件。
45.3、用户zhiyong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数据文件a_tag和b_tag进行修改。
46.4、用户修改完后,可以先进行自测,然后提交给后台的zhiyong目录下,由测试组(多位开发人员组成)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组对用户修改后的数据进行模拟测试,测试通过,则说明修改后的数据是经过充分测试的,将修改后的数据提交至第一数据库,这个过程是第一数据库通过innodb数据库引擎访问第二数据库的数据文件的过程,然后,将提交至第一数据库的数据打包成第一更新数据包后再发布,也即车辆诊断设备的更新包。
47.5、如果修改后的系统数据没有通过测试,则不能更新至第一数据库,但考虑到用户是根据维修师傅现场反馈的问题提出的修改请求,这也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故打包成第二更新数据包进行发布,仅供该维修师傅现场使用的诊断设备更新系统。
48.若用户aoyun发出了另外一个系统功能的数据修改请求,管理后台接收到该请求后,在第二数据库中为用户aoyun创建目录,然后,第二数据库通过csv数据库引擎访问第一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将相应的数据文件克隆(复制)到对应aoyun目录下,假设克隆的数据文件是c_tag,则aoyun目录下有c_tag这个文件,用户aoyunl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数据文件c_tag进行修改,后续流程参见上述4和5,此处不再赘述。
4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包括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指令,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一种系统数据更新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50.其中,存储模块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
51.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说明书上述一种系统数据更新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52.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

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53.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54.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