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86696发布日期:2021-09-10 19:2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旅游产业监管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旅游产业是一个多方参与服务供给、且通路和层级复杂的服务产业,涵盖了景区、住宿、交通、购物等多个方面的项目,而且此类活动的参与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不便于区分那些相关活动是因旅游而关联性带动的,给监管部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造成了比较大的障碍,存在着待分析的目标人群模糊、数据统计口径过大、数据计算准确度不高、对实际的旅游产业运行与发展的指导性差的问题,而且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量很大,数据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统计准确度高的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方法。
4.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从各终端获取实际的交易数据,根据交易主体对交易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主体交易数据,主体交易数据至少包括交易主体数据和交易客体数据;构建关联数据模型,根据该关联数据模型、结合主体交易数据,识别游客身份,保留游客身份的主体交易数据,对其余的主体交易数据进行删除;实时监测所述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当已有的主体交易数据中的交易客体数据发生变更时,记录交易客体数据的改变情况;对交易客体数据的变更进行汇总,形成交易客体数据的变更率。
5.采用了上述方法后,能够精准的识别游客和游客数据,对非游客数据进行精简,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游客中途更换某个旅行项目环节的精准监测,并可根据监测结果对更换对象和原因进行跟踪,提升旅游产业各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在监测的同时对样本噪音进行排除,降低数据存储量和计算力需求,降低监测成本,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从各终端获取实际的交易数据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周期,并为每个交易客体分配一个项目类型,对交易客体数据的变更进行汇总时,同时对交易客体的变更按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并计算项目类型的变更率。
7.通过设置交易周期,可以判断交易主体是否实际完成了某项交易客体所在的项目类型,准确筛选未实际完成的交易主体作为监测对象,进一步对样本噪音进行排除,减少监测样本数量和存储所需空间,提高计算效率。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关联模型是以交易主体数据、至少一个主要识别数据、结合至少一项异常参考数据组成,其中,通过主要识别数据来识别游客身份,通过
异常参考数据来监测游客活动变化。
9.通过设置主要识别数据并将主要识别数据与旅游产业关联可以精准的筛选游客身份,与日常的商务差旅活动、走亲访友的人群进行区分,避免统计口径过大造成的目标对象模糊、待计算的数据规模过大的情况。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实时检测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包括步骤:对新获取的主体交易数据进行交易主体数据查重;当新获取的主体交易数据的主体与已有的新获取的主体交易数据的主体重复时,对交易客体所在的项目类型进行查重;当项目类型存在重复时,在该项目类型下新增一条交易客体数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主体交易数据还包括动态新增的异常参考数据,所述的动态新增的异常参考数据的数据获取由商户端客户的支付记录触发,触发以后将商户端设置为动态新增的交易客体并关联到对应游客的主体交易数据中。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交易客体数据中还包括预估完成时间数据,当已有的主体交易数据中的交易客体数据发生变更时,在前一交易客体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估完成时间数据的,不记录交易客体数据的改变情况。
13.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际的交易数据,包括用于获取数据的数据端口以及对获取数据进行整理为主体交易数据的主体交易数据处理单元;筛选模块,用于构建关联数据模型,根据实际的交易数据筛选保留游客的主体交易数据,包括与主体交易数据单元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存储主体交易数据的比较筛选单元、以及用于存储经比较筛选单元筛选后保留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包括从数据接收单元接收新的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接收单元以及将更新的主体交易数据写入并合并到数据存储单元中原有的主体交易数据的写入单元;统计模块,用于对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率进行统计,包括与数据存储单元通信获取数据的统计数据读取单元、以及对数据读取单元读取的数据进行统计的变更率运算单元。
14.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的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上述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方法。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总体流程图。
16.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3详细流程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具体说明技术实现内容之前,先对现有的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的监测作简单介绍,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的监测,主要是针对跟旅游相关的各个经营主体的运行情况进行的
数据分析和管理,但现有的数据监测一般是基于流量和饱和度的监测,以便作出合理的资源配置,保证旅游相关行业的正常运行,例如一般是对景区人流量、酒店入住率和交通拥堵程度的监测,这种监测方式的数据处理量很大,对监管方的服务器的存储和计算要求都非常高,而且仅仅是对总体情况的把握,并不能对游客的服务体验和服务提供方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即提出一种可以精准的对旅游产业相关服务方的服务状况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
19.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从各终端获取实际的交易数据,根据交易主体对交易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主体交易数据,主体交易数据至少包括交易主体数据和交易客体数据;此处所说的各终端是指各产业主体的数据中心,例如景区的票务中心、酒店的数据后台、车站、机场的票务中心等,从上述各个终端接收数据以后,数据内容分散、零散,为了作为可对照的数据样本,此时需要对数据进行一次整理,将属于同一主体的数据进行合并,成为具有交易主体数据和交易客体数据的记录。例如姓名(证件号)—景点名—酒店名—机票,其中姓名(证件号)是交易主体,其余的各个数据是交易客体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的研究对象一般只通过线上或者线下实名制购买某一项或多项服务的人,未实名制的人不便进行追踪回访,不具有监测意义,因此不予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20.s2、构建关联数据模型,根据该关联数据模型、结合主体交易数据,识别游客身份,保留游客身份的主体交易数据,对其余的主体交易数据进行删除。
21.在步骤s1中经过整理得到主体交易数据以后,需要考虑是否所有的主体交易数据都要作为监测对象,显然不是,例如某个姓名主体下仅具有酒店和交通数据,没有景区数据,那么此人大概率是在此地进行商务活动或其他社交活动,跟旅游并无关联,因此可以由酒店或其他方面单独的进行回访,不应作为本实施例的数据样本,又例如某个姓名主体下仅具有交通数据,没有其他任何数据,那么此人大概率仅是途径中转,也不应作为数据样本,所以为了降低计算规模,提高计算效率,应当将上述无效数据视为噪音加以排除,或者某人仅具有景区票务数据,没有其他任何的住宿或交通信息,那么此人很有可能是本地居民,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关联数据模型,对步骤s1整理得到的主体交易数据进行筛选,所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关联模型是以交易主体数据、至少一个主要识别数据、结合至少一项异常参考数据组成,其中,通过主要识别数据来识别游客身份,通过异常参考数据来监测游客活动变化。具体而言,将一条主体交易数据中是否具有主要识别数据作为该条主体交易数据是否保留的衡量标准,一般将景区门票、大型游乐园区门票、或与自然条件相关的旅行活动门票作为主要识别数据。景区门票是进入一些景区的通行凭证,显然购买景区门票的人是到达景区来游玩的人,可以视为游客,可以作为监测对象;大型游乐园区是指综合的游玩园区,例如迪斯尼乐园或各种主题的大型水上乐园、动物园等,结合住宿、交通等情况,也可以视为游客,可以作为监测对象;与自然条件相关的旅行活动门票是指一些地方的自然资源例如山林、河流、岛屿是免费开放的,但是其中的一些活动项目是收费的,例如漂流、寺庙等,参与这些活动的人也可以视为游客,可以作为监测对象。其余的没有此类活动的,即使有其他的住宿或者交通记录,一律不作为监测对象,删除相关数据,从而缩小监测对象的数据规模,达到提高计算效率的目的。通过设置主要识别数据并将主要识别数据与旅游产业关联可以精准的筛选游客身份,与日常的商务差旅活动、走亲访友的人群进行区分,避免统
计口径过大造成的目标对象模糊、待计算的数据规模过大的情况。
22.s3、实时监测所述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对于主题交易数据的更新是整体运行数据监测的主要环节,因为如果一个游客在预先购买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变化而完成了整个旅行活动时,表示对各个环节的服务基本满意,没有明显表示不满,而中途发生改变的环节一般存在问题,例如中途离开景区、中途换酒店、临走改变原来预定的交通方式等,这些主体交易数据的改变可以某种程度上反映特定的经营主体的服务水平,因此需要实时监测所述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
23.s4、当已有的主体交易数据中的交易客体数据发生变更时,记录交易客体数据的改变情况;本步骤在s3的基础上对发生变更的数据进行记录,作为后续参考的对象。
24.s5、对交易客体数据的变更进行汇总,形成交易客体数据的变更率。步骤s3中所提出的数据的更新的原因并不能都归结为经营主体的服务出现了某种问题,有可能是因为游客自身行程的临时变动,天气变化或者其他个人原因造成的,因此单独的数据样本是没有分析意义的,需要对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汇总,得到某个交易客体数据的变更率,就是某个经营主体的变更率,也可以视为流失率,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一般变更率作为参照来得出某个经营主体的非游客自身原因导致的变更率,一般变更率可以参考所在行业的经验值,也可以将多个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变更率进行求和平均值计算而得出。
25.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对游客中途更换某个旅行项目环节的精准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更换环节的对象和原因进行跟踪,提升旅游产业各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并在监测的同时对样本噪音进行排除,降低数据存储量和计算力需求,降低监测成本,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26.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化数据规模、精准化分析对象数据,提高监测分析精度、降低算例需求的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方法,为了进一步标准化数据对象、精准识别变更操作,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第二实施例。
27.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变更数据的组织,所述的从各终端获取实际的交易数据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周期,并为每个交易客体分配一个项目类型,对交易客体数据的变更进行汇总时,同时对交易客体的变更按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并计算项目类型的变更率。
28.由于在游客的旅行活动中,在游玩一个景区以后去另一个景区游玩是正常的旅行安排,所以不能简单的将景点的更换视为对景区的内容或服务不满,所以为了对景区进行精准分析,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交易周期,可以判断交易主体是否实际完成了某项交易客体所在的项目类型,准确筛选未实际完成的交易主体作为监测对象,进一步对样本噪音进行排除,减少监测样本数量和存储所需空间,提高计算效率。
29.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交易客体数据中增加预估完成时间数据的记录,当已有的主体交易数据中的交易客体数据发生变更时,在前一交易客体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估完成时间数据的,不记录交易客体数据的改变情况。
30.例如,一个景区预计的游玩时间为6个小时,某游客在景区中游玩了5个半小时以上后检票出闸,则应当视为正常完成了游玩活动,不应标记异常;如果某游客在景区中仅游玩了不到三个小时,则表明大概存在景区内容偏少、路线设置有问题或者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应当予以标记异常,作为变更率的计算对象,日常管理中,可以将完成率的60%作为界线
来判断是否应当标记异常。
31.而为每个交易客体分配项目类型是为了更好的组织和添加数据记录,在分配项目类型以后,如图2所示,步骤s3中的更新步骤可以具体进一步包括步骤,s31、对新获取的主体交易数据进行交易主体数据查重;s32、当新获取的主体交易数据的主体与已有的新获取的主体交易数据的主体重复时,对交易客体所在的项目类型进行查重;s33、当项目类型存在重复时,在该项目类型下新增一条交易客体数据。
32.分配项目类型以后为新增数据的索引、添加和查询提供了方便。
33.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主要对旅游产业的主要对象进行了纪录和研究,但是出去景点、酒店、交通外,特色餐饮、特产购物、纪念品购物也是一个良好的旅游体验的一部分,为了兼顾此类服务的提高,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第三实施例。
34.第三实施例主要对旅游产业的配套服务也进行数据监测,主要通过在现有的主体交易数据上增加数据记录条目的方式在进行,具体而言,在已有的所述的主体交易数据基础上增加动态新增的异常参考数据,所述的动态新增的异常参考数据的数据获取由商户端客户的支付记录触发,触发以后将商户端设置为动态新增的交易客体并关联到对应游客的主体交易数据中。
35.由于此类餐饮、购物的消费方式往往在现场直接进行,不能在线上预定,因此不能从线上预先获取数据,因此为了获取相关数据,首先需要将相关的商家纳入到上述步骤s1中所述的终端来获取数据,数据获取由商户端客户的支付记录触发,即游客在相应的商家产生支付行为了,说明购买了相应商家提供的餐饮或者物品或者其他服务,此时商户端的将该游客的记录上添加到已有的游客的主体交易数据中。此步骤产生的记录不作后续的变更率的计算,因为到不同的地方尝试各种餐饮、购买各式的物品是正常的消费行为,此处的记录添加仅作为后续投诉活动或评价活动的依据,提高评价的真实性,丰富数据功能。
36.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旅游产业运行数据监测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实际的交易数据,包括用于获取数据的数据端口11以及对获取数据进行整理为主体交易数据的主体交易数据处理单元12;筛选模块2,用于构建关联数据模型,根据实际的交易数据筛选保留游客的主体交易数据,包括与主体交易数据单元12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接收单元21,用于存储主体交易数据的比较筛选单元22、以及用于存储经比较筛选单元22筛选后保留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23;监测模块3,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包括从数据接收单元21接收新的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接收单元31以及将更新的主体交易数据写入并合并到数据存储单元中原有的主体交易数据的写入单元32;统计模块4,用于对主体交易数据的更新率进行统计,包括与数据存储单元23通信获取数据的统计数据读取单元41、以及对数据读取单元41读取的数据进行统计的变更率运算单元42。
37.本实施例的系统模块和单元执行的过程和原理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
例中的方法执行,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38.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的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