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1808发布日期:2021-11-30 23:5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机箱防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震发生后产生地震波,而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纵波最先传到,其次是横波,一般情况下,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快大约1.7倍,地震波由震源向四周传播,其中纵波传播的速度较快,而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所以,身处震区的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晃动。地震可以给数据中心带来断电、机房、机柜坍塌、计算器损坏、数据丢失等诸多问题,而宝贵的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则是无法计算的。
3.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2120205940.x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计算机用防震保护装置,包括计算机机箱,所述计算机机箱的一侧设置有侧板,且底端设置有卡座,所述侧板的底端设置有底板,且侧板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滑轮座,所述滑轮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杆。此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座、弹簧杆、第二弹簧和滑轮座,计算机机箱与卡座卡合后,卡座以及四组弹簧杆在计算机机箱的重力或震动影响,弹簧杆推动滑轮座在减震槽挤压第二弹簧移动,由于弹簧杆以及第二弹簧的双重支撑力,使其对卡座以及计算机机箱进行支撑,防止其震动,有效解决了计算机机箱容易受力震动而损坏的问题。但此设计仅用于在搬运过程中应对较小的震动,未考虑到在地震来临时巨大且持续的震动对机箱内部零件的损坏,使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可根据不同幅度的震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保护机箱及内部零件,适用范围广;针对不同方向的地震横波实施不同方向的运动,减小地震横波对机箱的摇晃;在受到强烈的纵波影响时,可使机箱脱落至壳体内部,以免造成对机箱的更大损坏。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抗震装置、离合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一,所述底座一上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固定安装有支板一与支板二,所述抗震装置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固定安装在支板二上,所述离合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且离合装置安装在抗震装置底部;所述抗震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齿条二的支座二,所述支座二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且支座二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分别与底板三和底板四滑动连接,所述抗震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齿条三的支座三,所述支座三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且支座三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分别与底板二和底板三滑动连接,支座二与支座三的顶部均滑动安装在支板一的底面,所述齿条二与直齿轮一相互啮合,所述齿条三与直齿轮二相互啮合。
6.进一步的,所述支板一的底面还滑动安装有支座一与支座四,所述支座一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且支座一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分别与底板一和底板四
滑动连接,且支座一上滑动安装有齿条四;所述支座四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且支座四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分别与底板一和底板二滑动连接,且支座四上滑动安装有齿条一,所述支撑筒包括设置在支撑筒内部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筒内底面,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面上设置有可滚动至支板二上的配重球,所述支架的底端分别滑动安装在齿条一和齿条四上。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的底面中心处转动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固定安装有锥齿轮二,且锥齿轮二底部转动连接有直齿轮一,所述直齿轮一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直齿轮一上转动安装有直齿轮二,所述抗震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安装在支座一上,且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相互啮合。
8.进一步的,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外壳与底座二,所述底座二上固定安装有支杆一,所述支杆一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杆二,所述支杆二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一,且支杆二上滑动安装有滑块二,所述外壳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二上分别滑动安装有滑杆二,所述滑杆二上均套接有弹簧,且滑杆二端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固定块一位置的楔形块,所述外壳内开设有比滑块二外径大的孔,所述滑块二与固定块一的外径一致;所述离合装置共设置有四组,每组离合装置中的外壳分别与底板一、底板二、底板三、底板四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套杆,所述套杆上滑动安装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与套杆通过弹簧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直齿轮一与直齿轮二上均设有与滑块一尺寸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的滑槽。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板一与支板二上均开设有与支架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适配的孔。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杆一的直径大于支杆二的直径,所述支杆一限制滑块二向下运动。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可根据不同幅度的震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保护机箱及内部零件,适用范围广;(2)本装置针对不同方向的地震横波实施不同方向的运动,减小地震横波对机箱的摇晃;(3)本装置在受到强烈的纵波影响时,可使机箱脱落至壳体内部,以免造成对机箱的更大损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视图。
16.图3为本发明壳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抗震装置结构剖视图。
18.图5为本发明抗震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抗震装置局部结构剖视图。
20.图7为本发明离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发明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在本发明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发明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抗震装置2、离合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一101,所述底座一101上固定安装有侧板102,所述侧板102上固定安装有支板一103与支板二104,所述抗震装置2包括支撑筒221,所述支撑筒221固定安装在支板二104上,所述离合装置3设置在壳体1内部,且离合装置3安装在抗震装置2底部。
25.将机箱放置进离合装置3内部,当地震来临时,启动抗震装置2,抗震装置2针对不同方向的横波采用不同方向的运动进行消耗,减小摆动幅度,当地震振幅过大时,离合装置3携带机箱脱落至壳体1内部,壳体1内部铺设的绵柔物对机箱进行保护。
26.如图2、图4、图5、图6所示的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所述抗震装置2包括用于支撑齿条二218的支座二203,所述支座二203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224,且支座二203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224分别与底板三208和底板四209滑动连接,所述抗震装置2包括用于支撑齿条三219的支座三204,所述支座三204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224,且支座三204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224分别与底板二207和底板三208滑动连接,支座二203与支座三204的顶部均滑动安装在支板一103的底面,所述齿条二218与直齿轮一213相互啮合,所述齿条三219与直齿轮二214相互啮合,所述支板一103的底面还滑动安装有支座一202与支座四205,所述支座一202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224,且支座一202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224分别与底板一206和底板四209滑动连接,且支座一202上滑动安装有齿条四220;所述支座四205上固定安装有两根位置相对的滑杆一224,且支座四205上固定安装的两根滑杆一224分别与底板一206和底板二207滑动连接,且支座四205上滑动安装有齿条一217,所述支撑筒221包括设置在支撑筒221内部的复位弹簧(图中未展示),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筒221内底面,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架222,所述支架222的顶面上设置有可滚动至支板二104上的配重球223,所述支架222的底端分别滑动安装在齿条一217和齿条四220上,所述配重球223处于支架222上方时,齿条一217与直齿轮一213相互啮合,齿条四220与直齿轮二214相互啮合,地震来临时,配重球223随震波晃动,滚动至支板二104上,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支架222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支架222带动齿条一217与齿条四220向上移动,使得齿条一217脱离与直齿轮一213的啮合,且齿条四220脱离与直齿轮二214的啮合,所述支板一103与支板二104上均开设有与支架222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适配的孔,所述支撑筒221的底面中心处转动安装有连接座212,所
述连接座212上固定安装有锥齿轮二211,且锥齿轮二211底部转动连接有直齿轮一213,所述直齿轮一213与连接座212转动连接,所述直齿轮一213上转动安装有直齿轮二214,所述连接座21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套杆215,所述套杆215上滑动安装有滑块一216,所述滑块一216与套杆215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直齿轮一213与直齿轮二214上均设有与滑块一216尺寸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抗震装置2包括电机201,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转动安装在支座一202上,且电机201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锥齿轮一210,所述锥齿轮一210与锥齿轮二211相互啮合。
27.启动电机201,电机201输出轴带动锥齿轮一210转动,锥齿轮一210带动锥齿轮二211转动,锥齿轮二211带动连接座212转动,连接座212在转动的过程中,直齿轮一213上的滑槽与滑块一216的位置对应时,滑块一21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动至直齿轮一213上的滑槽中,此时,滑块一216带动直齿轮一213进行转动,在直齿轮一213转动过程中带动齿条一217与齿条二218运动,使得支座二203带动底板三208与底板四209移动,支座四205带动底板一206与底板二207向支座二203移动的反方向进行移动;在直齿轮一213转动过程中,直齿轮一213上的滑槽与直齿轮二214上的滑槽位置相对应时,滑块一21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动至直齿轮二214上的滑槽中,此时,滑块一216带动直齿轮二214进行转动,直齿轮二214带动齿条三219与齿条四220运动,使得支座一202带动底板一206与底板四209移动,支座三204带动底板二207与底板三208向支座一202移动的反方向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四个底板的移动带动每个底板上固定安装的离合装置3也进行了移动,使四个离合装置3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能放置机箱;在放入机箱后,控制电机201进行反转以及减速,在电机201减速后,滑块一216受到的离心力小于弹簧给予的拉力,当直齿轮二214的滑槽在转动过程中与直齿轮一213的滑槽相对应时,滑块一216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滑动至直齿轮一213上的滑槽内,继续带动直齿轮一213进行转动,在此工作过程中,四个底板回移至一定位置,带动离合装置3缩小与机箱之间的距离,完成了对机箱的放置。
28.当地震来临后,配重球223滚动至支板二104上方,支架222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抬升,支架222带动齿条一217脱离与直齿轮一213的啮合,且带动齿条四220脱离与直齿轮二214的啮合;由于支座二203与支座三204的运动方向是相互垂直的,所以当不同方向的横波来临时,通过对电机201转速以及方向的控制,使得支座二203带动底板三208和底板四209,支座三204带动底板二207和底板三208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对不同方向的横波进行消耗,减小摆动幅度,以此达到保护机箱以及内部零件的目的。
29.如图2、图7、图8所示的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智能防震保护装置,所述离合装置3包括外壳301与底座二302,所述底座二302上固定安装有支杆一303,所述支杆一30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杆二304,所述支杆二304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一306,且支杆二304上滑动安装有滑块二305,所述支杆一303的直径大于支杆二304的直径,支杆一303可限制滑块二305向下运动,所述外壳301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固定块二307,所述固定块二307上分别滑动安装有滑杆二308,所述滑杆二308上均套接有弹簧,且滑杆二308端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固定块一306位置的楔形块309,所述外壳301内开设有比滑块二305外径大的孔,所述滑块二305与固定块一306的外径一致。所述离合装置3共设置有四组,每组离合装置中的外壳301分别与底板一206、底板二207、底板三208、底板四209固定连接。
30.当地震幅度较大时,底座二302上下晃动的同时,带动支杆一303上下移动,支杆一
303带动支杆二304以及固定块一306、滑块二305上下移动,在滑块二305向上移动过程中,滑块二305的顶面推动两个楔形块309向两侧移动,当滑块二305向上移动至楔形块309上方时,楔形块309的顶面无法支撑滑块二305的斜侧面,在重力作用下,支座二203带动机箱脱落至壳体1内部,壳体1内铺设有绵柔物,对机箱进行保护。
31.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启动电机201,使得抗震装置2带动四个离合装置3向不同方向进行移动,将机箱放置进离合装置3的支座二203组成的空间内,当地震来临时,抗震装置2针对不同方向的横波采用不同方向的运动进行消耗,减小摆动幅度,当地震振幅过大时,离合装置3携带机箱脱落至壳体1内部,壳体1内部铺设的绵柔物对机箱进行保护。
3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