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96874发布日期:2022-01-22 10:3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安全管理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预警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管理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中国,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会对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事件、构件及隐患非常重视,并要求闭环管理或治理。目前针对事件、构件和隐患的识别及闭环管理,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及业务单元普遍通过采购硬件监控设备,和工作流办公软件,以及一些定制开发的软件来实现此类管理诉求。这些方法基本都是滞后的管理和治理,不能真正帮助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及时、快速地去识别事件、构件和隐患。
3.目前对于事件、构件及隐患的管理和治理主要利用摄像头视频监控、执法记录仪录像、无人机巡检、人工巡视和巡检等方法,去检测和辨别。绝大部分的事件、构件及隐患是通过人工判断后才触发产生的,然后再使用相应的事件、构件及隐患软件去记录、整改及审批,进而形成所谓的闭环。上述方法过于原始和割裂,而且消耗了海量的硬件投资及人力。
4.无论是通过硬件监控设备,还是oa办公系统或者简单的事件、构件、隐患管理软件系统,都不能充分地让软件硬件相结合,进而有效地提升事件、构件和隐患发生的原始识别和自动触发及后续的闭环管理的速度。比如监控设备,是全天录像,后续需要人工针对历史视频记录检索和观看,最终确定是否有事件、构件和隐患产生。再如最近比较流行的记录仪,目前公交、航空、铁路、地铁、城管、公检法、制造业车间作业、质量品控和运输物流等行业都大量的购买配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记录仪,这些记录仪实时的记录了视频,大部分不能通信,后续还是需要人工去看视频和找问题。或者出了事件、构件及隐患后调用视频去分析和佐证。好一点的监控设备会设置一些传感器,比如温度和湿度等相关监控数据自动预警,然后针对预警信号来人工创建事件、构件和隐患台账,所谓的闭环管理依然还是手工方式,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非常低。
5.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理系统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处理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管理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理系统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处理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边缘设备;通过网络与边缘设备交互的安全管理平台;以及通过网络与安全管理平台交互的终端设备,其中边缘设备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采集指定现场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并根据安全数据信息判定指定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在判定指定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将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并且安全管理平台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从边缘设备接收安全数据信息,并根据安全数据信息生成与安
全隐患对应的隐患处理工单;以及确定处理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并将隐患处理工单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应用于安全管理平台,包括:从边缘设备接收安全数据信息,并根据安全数据信息生成与安全隐患对应的隐患处理工单;以及确定处理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并将隐患处理工单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边缘设备将安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之后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安全数据平台存储安全数据信息,并产生隐患处理工单,之后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时间,至此形成闭环,从而实现闭环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本技术方案并不需要人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仅仅通过边缘设备就可以实现,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相关人员数量编制,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将边缘设备等硬件和安全管理平台等软件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从而有效提升原始识别和自动触发及后续的闭环管理的速度,节约时间成本,并且提升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理系统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处理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2.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安全管理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13.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二个方面所述的安全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6.实施例1
17.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安全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安全管理系统
包括边缘设备、安全管理平台、云存储数据库、安全信息数据库以及终端设备。
18.边缘设备包括具有通信能力的声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无人机、记录仪、固定摄像头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其中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安全帽、智能头环、ar智能眼镜和vr智能眼镜等设备。边缘设备通过上述设备采集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并与安全管理平台进行交互。
19.安全管理平台接收边缘设备发送的安全数据信息,根据安全数据信息生成隐患处理工单,之后将隐患处理工单发送至终端设备。并且安全管理平台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以及将所有数据信息(包括安全数据信息和隐患处理工单)存储至云存储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数据库。
20.终端设备所使用的交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app、小程序、客户端、手机sms以及邮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安全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查看等操作,同时终端设备可以与安全管理平台进行交互。
21.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参考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安全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边缘设备;通过网络与边缘设备交互的安全管理平台;以及通过网络与安全管理平台交互的终端设备,其中边缘设备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采集指定现场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并根据安全数据信息判定指定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在判定指定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将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并且安全管理平台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从边缘设备接收安全数据信息,并根据安全数据信息生成与安全隐患对应的隐患处理工单;以及确定处理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并将隐患处理工单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
22.具体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在工作过程中,边缘设备(即声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等)首先会持续采集指定现场(例如办公区域)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例如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的物体状态、气体浓度、湿度、温度、电流、电压、压力和光感等等。之后边缘设备会根据采集的安全数据信息判定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判断条件包括:物体是否大幅移动、是否发生碰撞,距离是否小于预定阈值、气体浓度是否大于预定阈值,湿度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温度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电流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电压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压力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光感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等等。当判断条件满足上述其中一项,则边缘设备判定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边缘设备会通过录制视频或者拍照的方式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记录,并将视频和照片作为安全数据信息。之后边缘设备将安全数据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
23.进一步地,安全管理平台接收到边缘设备发送的安全数据信息后,启动工作流及消息网关,根据安全数据信息生成与安全隐患对应的隐患处理工单。之后安全管理平台根据出现安全隐患的现场(即办公区域)的位置、状态及其具体事件,确定可以处理该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并将该工作人员的信息添加至隐患处理工单中。安全管理平台将隐患处理工单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工作人员根据收到的隐患处理工单携带智能穿戴设备去处理安全隐患。其中隐患处理工单包括作为附件的安全数据信息中的视频和照片,出现安全隐患的地点、责任人、边缘设备中的传感器信息以及工作人员的信息等数据。
24.此外,携带智能穿戴设备的工作人员在指定现场处理安全隐患时,其他有权限的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远程监控,并且还可以进行多方通话,对在指定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例如:现场话术和操作指导,推送技术说明书及图纸等,从而节约大量差旅和通信等财务费用。
25.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目前对于事件、构件及隐患的管理和治理主要利用摄像头视频监控、执法记录仪录像、无人机巡检、人工巡视和巡检等方法,去检测和辨别。绝大部分的事件、构件及隐患是通过人工判断后才触发产生的,然后再使用相应的事件、构件及隐患软件去记录、整改及审批,进而形成所谓的闭环。上述方法过于原始和割裂,而且消耗了海量的硬件投资及人力。无论是通过硬件监控设备,还是oa办公系统或者简单的事件、构件、隐患管理软件系统,都不能充分地让软件硬件相结合,进而有效地提升事件、构件和隐患发生的原始识别和自动触发及后续的闭环管理的速度。比如监控设备,是全天录像,后续需要人工针对历史视频记录检索和观看,最终确定是否有事件、构件和隐患产生。再如最近比较流行的记录仪,目前公交、航空、铁路、地铁、城管、公检法、制造业车间作业、质量品控和运输物流等行业都大量的购买配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记录仪,这些记录仪实时的记录了视频,大部分不能通信,后续还是需要人工去看视频和找问题。或者出了事件、构件及隐患后调用视频去分析和佐证。好一点的监控设备会设置一些传感器,比如温度和湿度等相关监控数据自动预警,然后针对预警信号来人工创建事件、构件和隐患台账,所谓的闭环管理依然还是手工方式,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非常低。
26.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图1所示,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边缘设备将安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之后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安全数据平台存储安全数据信息,并产生隐患处理工单,之后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时间,至此形成闭环,从而实现闭环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本技术方案并不需要人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仅仅通过边缘设备就可以实现,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相关人员数量编制,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将边缘设备等硬件和安全管理平台等软件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从而有效提升原始识别和自动触发及后续的闭环管理的速度,节约时间成本,并且提升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理系统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处理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7.可选地,安全管理平台还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将安全数据信息存储至存储设备,其中存储设备包括云存储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数据库。
28.具体地,安全管理平台在接收到边缘设备发送的安全数据信息后,会将安全数据信息存储至预设的云存储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数据库中(即存储设备)。其中存储至存储设备中的安全数据信息包括还未创建隐患处理工单之前边缘设备采集的安全数据信息,以及工作人员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时采集的安全数据信息。并且云存储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数据库中还存储有隐患处理工单,以及边缘设备采集安全数据信息到工作人员处理完成安全隐患过程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此外,安全数据信息中的视频和图片,工作人员可通过终端设备随时调取和查看。
29.从而本技术方案在将安全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时,会采用云存储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数据库两种方式,从而可以对安全数据信息进行双重保护和备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0.可选地,采集指定现场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的操作,包括:边缘设备产生关于安全隐患的预警信号;以及边缘设备根据工作人员对于预警信号的响应操作采集安全数据信息。
31.具体地,在边缘设备采集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的安全数据信息时,当边缘设备中的传感器检测到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的气体浓度、湿度和温度等安全隐患的判断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数据超过安全值,或者携带智能穿戴设备的工作人员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则边缘设备会产生预警信号。安全管理平台接收到预警信号后,则会将预警信号值也作为安全数据信息,并将安全数据信息存储至云存储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数据库中。
32.进一步地,携带智能穿戴设备的工作人员遇到紧急突发情况,对产生的预警信号进行响应。该工作人员会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上的语音功能和物理按键功能对发生紧急突发情况的现场进行拍照或者录制视频。
33.此外,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接收到隐患处理工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处理时,也会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上的语音功能和物理按键功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现场进行拍照或者录制视频。
34.从而本技术方案在采集安全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使用预警信号进行预警,从而提醒工作人员指定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不需要工作人员长期巡视和检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35.此外,为了保证视频的合法性,本技术方案中录制视频的设备均采用物理云台,从而可以防止抖动。也避免了采用不允许使用的电子防抖抽帧技术,进而避免视频被诟病加工过,从而列为无效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视频和照片等证据链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36.可选地,工作人员对于预警信号的响应操作包括:工作人员通过物理按键和语音指令的方式对预警信号进行响应的响应操作。
37.具体地,工作人员对预警信号进行响应时,会按下智能穿戴设备上设置的物理按键,从而采集照片或者视频,并将照片或者视频等安全数据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或者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上设置的语音识别功能,向智能穿戴设备发出语音指令。从而采集照片或者视频,并将照片或者视频等安全数据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从而完成对预警信号进行响应的响应操作。
38.从而本技术方案通过物理按键和语音指令两种方式对预警信号进行响应。从而工作人员在采集安全数据信息时,可以有多种选择,方便了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39.可选地,安全数据信息包括:边缘设备采集的指定现场中的现场位置信息以及现场时序信息,其中,现场时序信息用于指示边缘设备采集安全数据信息的时间。
40.具体地,边缘设备在采集指定现场的安全数据信息时,会通过服务器时钟采集现场时序信息,得到安全隐患发生的时间,同时也是采集指定现场其他安全数据信息的时间。并且边缘设备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或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现场位置信息,从而得到存在安全隐患的现场位置。从而本技术方案通过采集现场位置信息和现场时序信息,使得安全数据信息更加完善和准确。
41.可选地,安全数据信息还包括响应的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具体地,安全数据信息还包括产生并响应预警信号的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以及响应预警信号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从而本技术方案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现场中,响应预警信号的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以
及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进行记录,从而可以准确地找到响应的现场设备。
42.可选地,终端设备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从安全管理平台接收隐患处理工单;接收工作人员处理隐患处理工单的指令,并响应于指令对隐患处理工单进行相应处理;以及将处理后隐患处理工单的结果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
43.具体地,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接收到安全管理平台发送的隐患处理工单后,会通过终端设备处理该隐患处理工单,例如对工单进行分级管理、删除、修改、编辑和发布等操作。终端设备接收到工作人员处理隐患处理工单的指令,对将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由安全管理平台将其存储至云存储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数据库。
44.从而本技术方案通过终端设备对隐患处理工单进行处理,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安全管理平台进行交互以及处理隐患处理工单。
45.可选地,终端设备接收工作人员处理隐患处理工单的指令包括工单级别调整、工作流调整、整改信息录入、工单查看以及工单审批。
46.具体地,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按照不同的权限处理隐患处理工单的操作除了删除、修改和编辑等基础操作外,还包括工单级别调整、工作流调整、整改信息录入、工单查看以及工单审批等操作。从而本技术方案可以对隐患处理工单进行细致、方便地管理。
47.此外,智能穿戴设备的形态为头环方式,有着质量轻,可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佩戴后摄像头处在双眼两侧,真正的第一视角,保证采集的视频和照片中正确角色的抓取和定位,无当事人或者执行人的视觉死角和盲区,避免了常规的执法仪、摄像头距离远和角度无法控制等现场错误场景产生。
48.从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边缘设备将安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之后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安全数据平台存储安全数据信息,并产生隐患处理工单,之后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时间,至此形成闭环,从而实现闭环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本技术方案并不需要人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仅仅通过边缘设备就可以实现,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相关人员数量编制,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将边缘设备等硬件和安全管理平台等软件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从而有效提升原始识别和自动触发及后续的闭环管理的速度,节约时间成本,并且提升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理系统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处理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49.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管理方法,该方法由图1中所示的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图2示出了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50.s202:从边缘设备接收安全数据信息,并根据安全数据信息生成与安全隐患对应的隐患处理工单;以及
51.s204:确定处理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并将隐患处理工单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
52.具体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在工作过程中,边缘设备(即声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等)首先会持续采集指定现场(例如办公区域)与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数据信息,例如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的物体状态、气体浓度、湿度、温度、电流、电压、压力和光感等等。之后边缘设备会根据采集的安全数据信息判定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判断条件包括:物体是否大幅移动、是否发生碰
撞,距离是否小于预定阈值、气体浓度是否大于预定阈值,湿度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温度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电流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电压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压力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光感是否大于或者小于预定阈值等等。当判断条件满足上述其中一项,则边缘设备判定办公区域(即指定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边缘设备会通过录制视频或者拍照的方式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记录,并将视频和照片作为安全数据信息。之后边缘设备将安全数据信息发送至安全管理平台。
53.进一步地,安全管理平台接收到边缘设备发送的安全数据信息后,启动工作流及消息网关,根据安全数据信息生成与安全隐患对应的隐患处理工单。之后安全管理平台根据出现安全隐患的现场(即办公区域)的位置、状态及其具体事件,确定可以处理该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并将该工作人员的信息添加至隐患处理工单中。安全管理平台将隐患处理工单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工作人员根据收到的隐患处理工单携带智能穿戴设备去处理安全隐患。其中隐患处理工单包括作为附件的安全数据信息中的视频和照片,出现安全隐患的地点、责任人、边缘设备中的传感器信息以及工作人员的信息等数据。
54.此外,携带智能穿戴设备的工作人员在指定现场处理安全隐患时,其他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远程监控,并且还可以进行多方通话,对在指定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例如:现场话术和操作指导,推送技术说明书及图纸等,从而节约大量差旅和通信等财务费用。
55.从而,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方面,参考图2所示,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边缘设备将安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之后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安全数据平台存储安全数据信息,并产生隐患处理工单,之后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时间,至此形成闭环,从而实现闭环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本技术方案并不需要人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仅仅通过边缘设备就可以实现,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相关人员数量编制,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将边缘设备等硬件和安全管理平台等软件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从而有效提升原始识别和自动触发及后续的闭环管理的速度,节约时间成本,并且提升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理系统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处理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56.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57.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58.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
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59.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60.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1.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62.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63.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64.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6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