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3713发布日期:2023-04-29 10:1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虚拟现实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1、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更极致的虚拟交互体验,动作捕捉手套能让手部的对外视觉和本身的触觉体现在虚拟世界里,极大地丰富了虚拟现实的设计内容,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拓宽了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范围。现有技术中的动态捕捉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控制系统和反光球,反光球设置有若干个,分别安装在手腕处、手掌处和手指处,通过控制系统向每个反光球发送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使得每个反光球以不同的频率进行发光,通过捕捉每个反光球的信号,而确定其位置,从而对手套本体进行描绘。动作捕捉手套在一定区域内使用时,首先需要进行调试,确保每个反光球的信号都可以捕捉到,但是由于反光球与手套本体固定连接,调试过程困难,导致有些反光球信号捕捉不到,从而对动态捕捉手套的描绘不准确。

2、发明专利内容

3、为了方便调节反光球与手套本体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善反光球信号的被捕捉质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旋转组件和固定架;支架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杆,旋转杆与支架本体转动连接;固定架与旋转杆远离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反光球的固定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架本体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动态捕捉手套上,反光球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与旋转杆连接,因此转动旋转杆,可以调节反光球与动态捕捉手套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善反光球信号的被捕捉质量,提高对动态捕捉手套描绘的准确性。

4、优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设置有多组。由于需要在动态捕捉手套的手指部、手腕部以及手掌部设置多个反光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旋转组件,可以同时调节多个反光球的位置,方便对动态捕捉手套上的多个反光球进行快速调节,提高本申请支架的实用性。

5、优选地,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伸缩杆与旋转杆滑动连接,固定架通过伸缩杆连接在旋转杆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杆上设置伸缩杆,并且将伸缩杆和旋转杆设计为滑动连接,使得进一步调节固定架相对支架本体的位置,即调节反光球相对动态捕捉手套的位置。根据空间的大小,调节反光球相对支架本体的距离,距离越大,被捕捉的信号质量越好,从而高效利用空间区域提高对动态捕捉手套描绘的准确性。

6、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凸条,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旋转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凸条固定安装在旋转杆的表面上,伸缩杆上沿着伸缩杆的延伸方向开设有滑道,滑道的尺寸与凸条的尺寸相匹配,凸条安装在滑道内,凸条与伸缩杆滑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伸缩杆和旋转杆滑动连接的方式,在旋转杆上设置凸条,伸缩杆上开设滑道,滑道安装在凸条上,实现伸缩杆和旋转杆的滑动,从而调节固定架相对支架本体的距离,改善反光球信号的被捕捉质量。

7、优选地,所述凸条上沿着凸条的延伸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伸缩组件还包括固定孔和第二螺栓,固定孔为沿着伸缩杆的延伸方向开设在伸缩杆上的长条孔,第二螺栓同时贯穿固定孔和其中一个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栓的螺帽与固定孔抵接,第二螺栓的螺杆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调节过程中,当发现某些区域的信号较强,需要固定反光球相对动态捕捉手套的位置,防止在使用动态捕捉手套的过程中,反光球位置变动影响动态捕捉手套描绘的准确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凸条上设置第二螺纹孔,在伸缩杆上设置固定孔,用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和固定孔,使得伸缩杆和旋转杆相对固定,保证动态捕捉手套在使用过程中,反光球相对动态捕捉手套的位置不变。

8、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栓设置有多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多个第二螺栓固定伸缩杆和旋转杆,增加伸缩杆和旋转杆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动态捕捉手套在使用过程中,伸缩杆和旋转杆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反光球相对动态捕捉手套的位置不变,提高对动态捕捉手套描绘的准确性。

9、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柱状的安装座,旋转杆的一端与安装座的侧面转动连接,旋转杆的顶面与支架本体的顶面滑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旋转杆与支架本体转动连接的方式,在支架本体的底端设置安装座,使旋转杆通过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实现旋转杆相对支架本体的转动,将旋转杆限定在支架本体底面与动态捕捉手套表面之间,有利于保持旋转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本申请支架的稳定性。

10、优选地,所述旋转杆上靠近安装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旋转组件还包括限位孔和第一螺栓,限位孔为开设在支架本体上且在支架本体表面呈弧状的沉头孔,第一螺纹孔的轴线始终穿过限位孔,第一螺栓同时贯穿限位孔和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栓的螺帽与限位孔抵接,第一螺栓的螺杆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杆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支架本体上设置限位孔,用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和限位孔,固定旋转杆与支架本体,使得动态捕捉手套在使用过程中,反光球相对支架本体的位置不变,有利于提高对动态捕捉手套描绘的准确性。

11、优选地,所述旋转杆与安装座连接的一端面为与安装座外表面相匹配的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旋转杆与安装座连接的一端面设计为弧面,使得旋转杆的端面与安装座的外表面贴合的更好,使得旋转杆在与安装座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从而提高本申请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12、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底面上开设有定位孔。由于需要将支架本体固定在动作捕捉手套的特定位置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座的底面设置定位孔,将本申请的支架安装在动态捕捉手套时,先使用定位销穿过动作捕捉手套的特定位置并插进定位孔中,对支架本体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后续将支架本体准确地固定在动作捕捉手套的特定位置上。

13、本发明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旋转杆,转动旋转杆可以调节反光球相对动态捕捉手套的相位位置,从而改善反光球信号的被捕捉质量。

15、(2)通过在旋转杆上设置伸缩杆,滑动伸缩杆可以调节反光球相对支架本体的距离,从而高效利用空间区域提高对动态捕捉手套描绘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旋转组件(2)和固定架(4);支架本体(1)上开设有安装孔(111);旋转组件(2)包括旋转杆(21),旋转杆(21)与支架本体(1)转动连接;固定架(4)与旋转杆(21)远离支架本体(1)的一端连接,固定架(4)上设置有固定反光球(5)的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2)设置有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21)上设置有伸缩组件(3),伸缩组件(3)包括伸缩杆(31),伸缩杆(31)与旋转杆(21)滑动连接,固定架(4)通过伸缩杆(31)连接在旋转杆(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3)还包括凸条(32),凸条(32)的延伸方向与旋转杆(21)的延伸方向相同,凸条(32)固定安装在旋转杆(21)的表面上,伸缩杆(31)上沿着伸缩杆(31)的延伸方向开设有滑道(311),滑道(311)的尺寸与凸条(32)的尺寸相匹配,凸条(32)安装在滑道(311)内,凸条(32)与伸缩杆(3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32)上沿着凸条(32)的延伸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321),伸缩组件(3)还包括固定孔(33)和第二螺栓(34),固定孔(33)为沿着伸缩杆(31)的延伸方向开设在伸缩杆(31)上的长条孔,第二螺栓(34)同时贯穿固定孔(33)和其中一个第二螺纹孔(321),第二螺栓(34)的螺帽与固定孔(33)抵接,第二螺栓(34)的螺杆与第二螺纹孔(32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34)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柱状的安装座(11),旋转杆(21)的一端与安装座(11)的侧面转动连接,旋转杆(21)的顶面与支架本体(1)的顶面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21)上靠近安装座(11)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1),旋转组件(2)还包括限位孔(22)和第一螺栓(23),限位孔(22)为开设在支架本体(1)上且在支架本体(1)表面呈弧状的沉头孔,第一螺纹孔(211)的轴线始终穿过限位孔(22),第一螺栓(23)同时贯穿限位孔(22)和第一螺纹孔(211),第一螺栓(23)的螺帽与限位孔(22)抵接,第一螺栓(23)的螺杆与第一螺纹孔(211)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21)与安装座(11)连接的一端面为与安装座(11)外表面相匹配的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的底面上开设有定位孔(1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捕捉手套的可调节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旋转组件和固定架;支架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杆,旋转杆与支架本体转动连接;固定架与旋转杆远离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反光球的固定件。将支架本体安装在动态捕捉手套上,反光球安装在旋转杆上,通过转动旋转杆,调节反光球与动态捕捉手套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善反光球信号的被捕捉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浩,单炜,崔晨,贺兴柱,郑金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