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60300发布日期:2022-02-12 00:1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建筑管理分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人进场施工教学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很多工地的施工现场都曾出现过由于工人进场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以至于发生工人进行施工时不合规范、工人施工效率较低、工人受伤等情况。这不仅会对工期造成影响,也会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甚至对工人本身造成人身伤害。故,能够让工人在进场施工前知晓并重视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亟待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能够督促工人规范施工和安全施工。
4.对技术问题的阐述这里不必太过具体或绝对,可适当模糊,为日后的申辩留下余地。
5.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工人的人脸图像和体温值,并识别当前工人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多个特征标签;根据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为当前工人分配当日的工作安排,所述工作安排包括工种、工位和工作量;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获取相应的操作教程并发送给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vr教学数据,并发送给当前工人;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安全问题,并发送给当前工人;获取当前工人的答案;判断当前工人的体温值是否低于预设温度值并且判断当前工人的答案是否为正确答案,若是,则输出进场信号。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每个工人的特征标签为之匹配相应的工种、工位和工作量。并且根据匹配的工种和工位还配置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得工人在进场施工前能够仔细学习施工规范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只有当工人今日体温正常并且相关的安全问题都回答正确时才能进场施工,以帮助工人更充分地进行准备工作,进而实现督促工人规范施工和安全施工的目的。
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根据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为当前工人分配当日的工作安排的方法包括:调取施工管理模型;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
日的工种;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位;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作量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作量。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合理地为工人分配当日的工种、工位和工作量,以最优化的分配方式提高工人施工效率。
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特征标签至少包括身高信息、工龄信息、恐高病史、骨科病史和其他病史。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分配当日的工种和工作的合理性。
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vr教学数据的方法包括:根据每一个vr教学数据的内容为其配置相应的工种工位标签,所述工种工位标签包括工种类型和该类工种的工位类型;按照工种类型对所有的vr教学数据进行分类;按照工位类型对每一类工种的所有vr教学数据进行分类;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vr教学数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被分配到工种、工位的工人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学习相应的规范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降低工人在施工时产生施工不合规范或者发生意外的可能。
13.本技术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系统,能够督促工人规范施工和安全施工。
14.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系统,包括,获取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工人的人脸图像和体温值,并识别当前工人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多个特征标签;工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为当前工人分配当日的工作安排,所述工作安排包括工种、工位和工作量;教学资源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获取相应的操作教程,并用于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vr教学数据和安全问题;发送模块,用于将教学资源发送至终端设备;答案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工人的答案;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工人的体温值是否低于预设温度值并且判断当前工人的答案是否为正确答案;以及,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进场信号。
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确定包括:调取单元,用于调取施工管理模型;工种确定单元,用于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种;
工位确定单元,用于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位;以及,工作量确定单元,用于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作量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作量。
16.本技术目的三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能够督促工人规范施工和安全施工。
17.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8.本技术目的四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能够督促工人规范施工和安全施工。
19.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四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每个工人的特征标签为之匹配相应的工种、工位和工作量。并且根据匹配的工种和工位还配置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得工人在进场施工前能够仔细学习施工规范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只有当工人今日体温正常并且相关的安全问题都回答正确时才能进场施工,以帮助工人更充分地进行准备工作,进而实现督促工人规范施工和安全施工的目的;2.根据当前工人的特征标签为该工人分配工种、工位和工作量时使得为工人分配的当日的工种、工位和工作量能够更加合理,以最优化的分配方式提高工人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工人进场施工管理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23.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流程示意图。
24.图中,21、获取识别模块;22、工作确定模块;221、调取单元;222、工种确定单元;223、工位确定单元;224、工作量确定单元;23、教学资源匹配模块;24、发送模块;25、答案获取模块;26、判断模块;27、输出模块;301、cpu;302、rom;303、ram;304、总线;305、i/o接口;306、输入部分;307、输出部分;308、存储部分;309、通讯部分;310、驱动器;311、可拆卸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主要应用于工地的施工现场,能够在工人进场施工之前,对工人进行施工操作规范以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以在开
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督促工人规范施工和安全施工。本技术主要基于人脸识别体温测量一体机、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上述功能。
2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方法,所述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30.如图1所示:步骤101:获取当前工人的人脸图像和体温值,并识别当前工人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多个特征标签。
31.具体的,人脸识别体温测量一体机设置于施工现场,当工人准备进场施工时,工人从人脸识别体温测量一体机前走过或者在人脸识别体温测量一体机短暂停留,人脸识别体温测量一体机采集当前工人的人脸图像和体温值。而后,服务器开始从中获取采集到的当前工人的人脸图像和体温值,并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服务器中预先储存有所有工人的身份信息和与之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当对人脸图像识别时,将人脸图像与服务器中所有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进而确定该名工人的身份,同时匹配得到该名工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每名工人的身份信息中都包含有多个特征标签,以表征每名工人的特征和情况,以便于根据这些特征标签为每名工人分配当日的工作安排。特征标签至少包括身高信息、工龄信息、恐高病史、骨科病史和其他病史。
32.步骤s102:根据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为当前工人分配当日的工作安排。
33.可选的,步骤s10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1~步骤s1024)步骤s1021:调取施工管理模型。
34.其中,施工管理模型中记录有每一天所有工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每一工种又分为多个工位,相应的,也记录有每一工种中所有工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施工管理模型能够根据每名工人的身份信息和当日的所有工作安排为之匹配相应的工种、工位和工作量。当然,根据每名工人的身份信息中所有的特征标签进行工作分配能够使工种、工位和工作量的分配更加的合理。可以了解的是,调取模型的技术属于相关领域中的成熟技术,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做过多介绍。
35.步骤s1022: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种。
36.如上述提及的身高信息、工龄信息、恐高病史、骨科病史和其他病史这几项特征标签,其中工龄信息、恐高病史和骨科病史是能够对确定工种产生影响的因素。工龄信息具体可以为曾经做过的工种以及对应的时间年限,进而能够得知一名工人对哪些工种比较了解,对哪个工种最为熟悉。恐高病史能够决定一名工人是否适合需要在高处施工的工种。当一名工人具有恐高病史时,优先将需要在高处施工的工种分配给其他工人。由于骨科病史种类较多,以至于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工人到底能做哪些工种,不能做哪些工种。比如:一名工人手臂曾发生骨折,那么优先考虑将搬运工种分配给他人。当一名工人膝盖不好时,优先考虑将位于地下等湿气较重的地方的工种分配给他人。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工人a的工龄信息为5年,其中瓦工3年,抹灰工2年,没有恐高病史。那么优先分配给他瓦工工种或是抹灰工工种。当钢筋工工种的工人不够时,也可以将钢筋工工种分配给工人a。以上提供的示例只做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设计。
37.步骤s1023: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
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位。
38.可以了解的是,每一个工种还包括不同工位。一般的,在为工人分配工位前,需要先为工人分配工种,然后在分配好的工种中再进行工位的分配。以装修工种为例,装修工种分为地板装修和墙面装修以及天花板装修,即低工位、中工位和高工位。同样的,瓦工工种也包括多个工位,其中有高危工位,例如需要在房顶边缘进行工作的工位。同样的,在分配工位的时候也需要像上述分配工种时参考多个对确定工位产生影响的特征标签,如:身高信息、恐高病史和其他病史。一名工人的身高信息所反映的身高较低时,若将高工位的工作分配给他,则会导致该工人因为身高因素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优先考虑将低工位和中工位的工作分配给他。倘若一名工人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那么优先考虑将中工位分配给他,避免在低工位长时间工作后疾病复发。当一名工人具有恐高病史时,诸如在室外安装玻璃的工位优先分配给他人。当然,在进行设置时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说明。
39.步骤s1024: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作量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作量。
40.首先,为了便于分配工作量,优选将工作量进行量化处理。例如:预先设置单位工作量,即一名普通工种且普通工位的工人一小时能够完成的工作量,其中不考虑诸如熟悉程度、操作步骤的复杂程度等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以此作为参考标准。
41.进一步的,由于一些特殊工种或者特殊工位的特殊性造成在施工时需要较为繁多的施工步骤或者是施工较为不便,进而导致完成单位工作量的时间增加。因而,在分配具体的工作量时,不仅要考虑对确定工作量有影响的特征标签,还要考虑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以及工位。其中,对确定工作量影响较大的特征标签为工龄信息。曾做过同一工种的工人,由于他们的从事该工种的时间年限不同,故他们对该工种的熟悉程度也不同,进而他们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42.另外,为了便于确定分配给工人的工作量,可以将所有工种施工时的难易程度和所有工位的施工步骤的复杂程度以及其他因素折算成影响系数,进而根据影响系数计算工人完成单位工作量的时间以及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具体的折算方式可以是:将所有工种按照各自施工时的难易程度匹配对应的难易系数,将每个工种中所有工位按照各自施工步骤的复杂程度匹配对应的复杂系数,将难易系数和复杂系数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叠加,最终的到影响系数。其中,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侧重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43.可以了解的是,完成单位工作量的时间和影响系数之间存在有确定的关系。优选的,完成单位工作量的时间与影响系数成正比关系,即影响系数越小,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的时间越短,反之,影响系数越大,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的时间越长。不仅如此,完成单位工作量的时间和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成反比关系,即完成单位工作量的时间越短,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越多,反之,完成单位工作量的时间越长,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越少。综上,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与影响系数成反比关系。
44.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若影响系数为1.1,则以单位工作量的工作效率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是当前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的1.1倍。
45.步骤s103: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获取相应的操作教程并发送给终端设备。
46.尽管曾经做某一工种有很长时间,对该工种也十分熟悉,但也会存在一些操作过
程中的不良习惯或者不规范的操作动作。因此,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工人还是刚入职的工人,操作教程都能帮助工人在进场施工前学习施工规范,这不仅能够规范工人施工时的动作,还能有效提高工人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指的说明的是,虽然每个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位,但是同一工种的不同工位的施工规范偏差不大。因而,同一工种不同工位的工人学习同一份操作教程可以满足现场的施工需求。
47.操作教程会随着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工位和工作量一同发送至终端设备。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也可以是公共的终端设备,例如:显示屏。
48.步骤s104: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vr教学数据,并发送给当前工人。
49.vr教学数据是对施工现场的模拟,能够模拟当前场景下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工位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工种不同工位的工人都能通过vr教学数据观看到自己不规范施工的后果,以及没有注意施工安全的后果,进而能够督促工人在施工时要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具体的,vr教学数据通过vr设备显示,工人可以站在预先规定的位置上,戴上vr设备以学习和体验vr教学数据。
50.步骤s105: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安全问题,并发送给当前工人。
51.安全问题是工人进场施工前对工人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的题目,涉及了关于每一工种每一工位需要注意的施工规范和施工安全事项。当工人完成了所有教程的学习后,从相应的题库中随机抽取3-5道题目发送给当前工人作答。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使工人充分了解规范施工的重要性以及关注施工安全事项的必要性,进而帮助工人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不规范、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具体的,题目可以发送至当前工人的手机上,也可以通过现场的广播或音响设备进行播放。
52.由于操作教程、vr教学数据和安全问题的获取方法是相同的,下面以获取vr教学数据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根据每一个vr教学数据的内容为其配置相应的工种工位标签,工种工位标签包括工种类型和该类工种的工位类型。其次,按照工种类型对所有的vr教学数据进行分类。而后,按照工位类型对每一类工种的所有vr教学数据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vr教学数据。上述对所需数据进行预先存储和处理的方法属于相关领域的成熟技术,故此处不做过多介绍。
53.步骤s106:获取当前工人的答案。
54.需要注意的是,获取答案的方式主要取决于根据发送题目的方式。当题目是发送至当前工人的手机上时,工人需要通过手机进行作答,此时能够直接从手机上获取到工人的答案。当题目是通过语音形式进行播放时,则需要通过对应的语音采集设备对工人的答案进行采集,进而从语音采集设备中获取工人的答案。当然,若从语音采集设备中获取到工人的答案还需要进行语音识别,以识别工人的答案。
55.步骤s107:判断当前工人的体温值是否低于预设温度值并且判断当前工人的答案是否为正确答案,若是,则输出进场信号,若否,则输出止步信号。
56.当工人进场施工前,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工人是否身体健康。其中一项是判断工人
的体温值是否正常。判断方法为:预先设定预设温度值,将获取到的工人的体温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若体温值高于预设值,则认为当前工人的身体情况较差,输出止步信号,以告知工人需要休养不能进场。
57.当然,工人的身体情况较为健康也不能直接进场工作。为了保证当前工人已经了解到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还要判断工人所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鉴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一般较为严重,故优选将判定规则设置为工人需要回答正确全部的问题才能够进场施工。反之,当工人并没有完全回答正确所有的问题时,可以重新随机抽取题目让工人再次作答,直至工人完全回答正确后,输出进场信号。以此督促工人在进场施工前认真学习施工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58.进场信号和止步信号的输出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语音形式或者提示灯的显示形式以表达,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
5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60.如图2所示的一种工人进场施工管理系统,包括获取识别模块21、工作确定模块22、教学资源匹配模块23、发送模块24、答案获取模块25、判断模块26和输出模块27,其中:获取识别模块21,用于获取当前工人的人脸图像和体温值,并识别当前工人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多个特征标签。
61.工作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为当前工人分配当日的工作安排,所述工作安排包括工种、工位和工作量,包括调取单元221、工种确定单元222、工位确定单元223和工作量确定单元224。
62.调取单元221,用于调取施工管理模型。
63.工种确定单元222,用于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种。
64.工位确定单元223,用于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位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位。
65.工作量确定单元224,用于从当前工人的所有特征标签中筛选对工作量有影响的特征标签,并确定当前工人当日的工作量。
66.教学资源匹配模块23,用于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获取相应的操作教程,并用于根据分配给当前工人的工种和工位获取相应的vr教学数据和安全问题。
67.发送模块24,用于将教学资源发送至终端设备。
68.答案获取模块25,用于获取当前工人的答案。
69.判断模块26,用于判断当前工人的体温值是否超过预设温度值并且判断当前工人的答案是否为正确答案。
70.输出模块27,用于输出进场信号和止步信号。
71.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72.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3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301、rom 302以及ram 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73.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306;包括诸如阴极射
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3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3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309。通信部分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3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305。可拆卸介质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308。
74.特别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图1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3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301执行时,执行本技术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7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技术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技术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76.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技术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前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77.描述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识别模块21、工作确定模块22、教学资源匹配模块23、发送模块24、答案获取模块25、判断模块26和输出模块27。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
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识别模块21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获取获取当前工人的人脸图像和体温值,并识别当前工人的身份信息的模块”。
78.作为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终端设备中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前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技术的建筑物倾斜度的监测方法。
79.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申请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