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3718发布日期:2022-03-01 22:0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技术也已经由简单的单点触控发展到现在的多点触控,并广泛应用在目前的智能设备中。触控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设备中显示面板的正面不需要再设置实体控制键,释放了空间,增大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而且提升了用户在操作时的交互体验。在一些具有触控功能的面板中,显示区内的触控电极之间存在功能架桥,而当静电进入到面内时容易在架桥位置处进行释放而击伤架桥位置处的金属,严重时导致触控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静电在面内架桥位置处释放导致触控失效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5.非显示区包括多个焊盘、多条信号线和至少一个虚拟电极;信号线的一端连接到焊盘;信号线包括静电释放线;
6.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上,虚拟电极和静电释放线部分交叠;在虚拟电极和静电释放线之间间隔有绝缘层。
7.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非显示区设置有虚拟电极和静电释放线,虚拟电极和静电释放线至少部分交叠形成类架桥。在静电经由焊盘传输到信号线上并向显示面板面内传输时,静电能够在虚拟电极和静电释放线交叠位置处击穿两者之间的绝缘层,使得静电得到释放,即实现静电在非显示区内的类架桥位置处释放,从而使得静电提前释放,阻断静电向显示区内的传输,避免静电在显示区内架桥结构处释放造成面内击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放大示意图;
1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13.图4为图3中区域q1位置处放大示意图;
14.图5为图4中切线a-a

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1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1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1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18.图9为图8中b-b

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1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20.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21.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22.图13为图12中切线c-c

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23.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24.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27.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放大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块01和第二电极块02,在第一方向x上多个第一电极块01依次连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010,在第二方向y上多个第二电极块02依次连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020。如图2所示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01通过第一连接部03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02通过第二连接部04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03和第一电极块01位于同一层,第二连接部04与第二电极块02位于不同层,第二连接部04与第一连接部03位于不同层,第二连接部04横跨第一连接部03形成架桥结构。在静电进入到显示面板内部时,在第一连接部03和第二连接部04交叠的位置处容易放电击穿两者之间的绝缘层,导致触控失效。
28.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类架桥结构,使得静电在类架桥位置处得到释放,阻断静电向显示区内的传输,避免静电在显示区内的架桥结构处释放造成面内击伤,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4为图3中区域q1位置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中切线a-a

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30.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非显示区ba包括多个焊盘10、多条信号线20和至少一个虚拟电极(图3中未标示);信号线20的一端连接到焊盘10;信号线20包括静电释放线21。
31.显示面板包括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30和在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40。其中,第一触控电极3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31,在第一触控电极30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31通过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二触控电极4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41,在第二触
控电极40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41通过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交叉,第二连接部横跨第一连接部形成类似上述图2中示意的架桥结构,其中架桥结构位于显示区aa。
32.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0和第二触控电极40中一者为触控驱动电极,另一者为触控感测电极,显示面板能够实现互容式触控检测。
33.信号线20还包括触控信号线22,触控信号线22包括第一触控信号线22a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b;其中,第一触控信号线22a的一端连接焊盘10,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触控电极30;第二触控信号线22b的一端连接焊盘10,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触控电极40。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焊盘10与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焊盘10通过柔性电路板上的走线连接到触控驱动芯片。触控驱动芯片用于对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进行驱动。
35.结合图4和图5可以看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方向e上,虚拟电极50和静电释放线21部分交叠;在虚拟电极50和静电释放线21之间间隔有绝缘层60。在虚拟电极50和静电释放线21相互交叠的位置形成了类架桥结构。
3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设置有虚拟电极50和静电释放线21,虚拟电极50和静电释放线21至少部分交叠形成类架桥。在静电经由焊盘10传输到信号线20并向显示面板面内传输时,静电能够在虚拟电极50和静电释放线21交叠位置处击穿两者之间的绝缘层,使得静电得到释放,即实现静电在非显示区内的类架桥位置处释放,从而使得静电提前释放、阻断静电向显示区内的传输,避免静电在显示区内架桥结构处释放造成面内击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50位于显示区aa和多个焊盘10之间。也即类架桥结构位于非显示区ba、且位于显示区aa的靠近焊盘10的一侧。通常情况下,静电经由焊盘10传输到与焊盘10连接的信号线20上,然后经由信号线20向显示区aa内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将虚拟电极50设置在靠近焊盘10的位置,使得由焊盘10引出的静电能够尽早的得到释放,阻断静电继续向显示区aa内的传输。另外,在显示区aa和焊盘10之间的空间相对较大,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来设置静电释放线21和虚拟电极50。同时也能够实现对静电释放线21进行结构上的变形设计(比如将静电释放线21的局部设计的相对较宽)来增加静电释放的位点,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释放线21位于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22之间。经由焊盘10传输的静电释放线21上的静电能够在静电释放线21与虚拟电极50交叠位置处得到释放,防止静电经由触控信号线22传输到触控电极上、然后在显示区aa内的架桥结构处释放造成显示面板面内击伤。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释放线21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22a之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释放线21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之间。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的,静电释放线21位于第一触控信号线22a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之间。在静电释放线21与虚拟电极50交叠位置处能够释放静电,从而阻断静电向显示区内的传输,避免静电在显示区内架桥结构处释放造成面内击伤。同时在静电释放线21上接通一固定电位时,静电释放线21还能够避免第一触控信号线22a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之间的耦合串扰,提高触控性能可靠性。
4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6所示,信号线20还包括第一静电防护线23,第一静电防护线23的一端连接到焊盘10。第一静电防护线23至少半围绕显示区aa,且第一静电防护线23位于触控信号线22的外围;其中,静电释放线21位于第一静电防护线23和触控信号线22之间。第一静电防护线23用于在触控信号线22的外围起到静电防护作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静电防护线23接通gnd。图6中圈出的q2和q3位置处即为虚拟电极(图6中未标示)所在位置处,该实施方式在触控信号线22的外围设置静电释放线21,使得静电能够在静电释放线21与虚拟电极交叠位置处得到释放,防止静电在显示面板面内的架桥结构位置处释放造成面内击伤。
42.图6中还示意出了第二静电防护线24,第二静电防护线24位于第一触控信号线22a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之间,第二静电防护线24能够避免第一触控信号线22a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之间的耦合串扰,提高触控性能可靠性。
43.图6中示意在一条静电释放线21的多个位置处设置类架桥结构,即在多个位置处设置虚拟电极与静电释放线21相交叠,从而增加静电释放的位点,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保证触控性能可靠性。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释放线21位于第一触控信号线22a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之间,且在第一触控信号线22a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静电防护线24。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释放线21复用为一条触控信号线。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7所示,静电释放线21复用为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2b。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为触控驱动信号线或者触控感测信号线。换句话说,设置虚拟电极(图7中未标示)与第二触控信号线22b部分交叠,将第二触控信号线22b复用为静电释放线21。图7中区域q4位置处为静电释放线21上设置的类架桥位置。在区域q4位置处虚拟电极与第二触控信号线22b相互交叠。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控信号线22b能够为第二触控电极40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或者接收第二触控电极40感测的触控信号。同时能够在虚拟电极与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交叠的位置进行静电释放,防止静电经由第二触控信号线22b传输到面内,避免静电在显示面板面内的架桥结构位置处释放造成面内击伤。
46.另外,在触控信号线22上设置虚拟电极50与其交叠时,当静电在触控信号线22与虚拟电极50交叠位置处进行释放时,静电会击穿两者之间的绝缘层,使得触控信号线22与虚拟电极50电连接。也就是说,在触控信号线22上设置类架桥结构,当静电在类架桥结构位置处得到释放时,不会影响触控信号线22传输信号的性能。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50的制作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比如铟锡氧化物。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多条信号线20中,静电释放线21的电阻最小。由于静电释放线21的电阻最小,则在多条信号线20中静电释放线21最容易作为静电传输的路径,设置虚拟电极50与静电释放线21部分交叠形成类架桥结构,使得静电更容易在静电释放线21与虚拟电极50交叠位置处进行释放,有效避免静电传输到面内。
49.在一种实施例中,信号线20中电阻最小的静电释放线21复用为一条触控信号线22。
50.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信号线20中电阻最小的静电释放线21复用为第二静电防护线24。
5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两条触控信号线22之间增加一条电阻最小的线作为静电释放线21。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多条信号线20中,静电释放线21的长度最短。在多条信号线20采用相同材料制作时,静电释放线21的电阻最小,则静电更容易在静电释放线21上传输,从而能够通过设置虚拟电极50与静电释放线21部分交叠形成类架桥结构,实现静电在类架桥结构处进行释放,防止静电传输到面内。
53.在一种实施例中,在长度最短的触控信号线22上设置虚拟电极50与其部分交叠,将该触控信号线22复用为静电释放线21。
54.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设置第二静电防护线24的长度小于触控信号线22的长度,在该第二静电防护线24上设置虚拟电极50与其部分交叠,将该第二静电防护线24复用为静电释放线21。
55.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两条触控信号线22之间增加一条长度小于触控信号线的走线作为静电释放线21。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满足多条信号线20中静电释放线21的电阻最小的情况下,增大静电释放线21的线宽,以便于对该部分的静电释放线21的结构进行图形化设计。
5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8中示意出了一种类架桥结构。如图8所示的,静电释放线21包括静电释放部21-1和非静电释放部21-2,其中,静电释放线21中与虚拟电极50交叠的部分为静电释放部21-1,静电释放线21中其余部分为非静电释放部21-2,在多条信号线20中,非静电释放部21-2的线宽d最大。其中,非静电释放部21-2的线宽即为该部分静电释放线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
58.在非显示区ba内,静电释放线21可能设置成包括多个线段的折线,则每一部分线段的静电释放线21均具有自己的走线方向。如图8中示意出的部分静电释放线21的走线方向z,在走线方向z上,静电释放部21-1位于相邻的两个非静电释放部21-2之间。图8中示意静电释放部21-1包括两条静电释放子线06,静电释放子线06的第一端(图8中未标示)连接到一个非静电释放部21-2、第二端(图8中未标示)连接到另一个非静电释放部21-2。
59.图9为图8中b-b

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静电释放线21采用刻蚀工艺制作,在静电释放线21的刻蚀边缘会形成边缘斜坡,如图9中区域q5中示意出静电释放子线06的边缘斜坡,在边缘斜坡位置处,距边缘越近静电释放线的厚度越小,在边缘斜坡位置处容易造成静电集中。静电释放子线06的边缘斜坡与虚拟电极50交叠,静电容易在该位置处得到释放。
60.本发明实施例中,虚拟电极50与静电释放部21-1交叠,且设置静电释放部21-1包括至少两条静电释放子线06,能够更加静电释放部21-1中边缘斜坡的总长度,也就能够增加静电释放线21上的静电释放位点,提升类架桥结构位置处的静电释放能力。
6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0中示意出了静电释放部21-1的另一种结构。如图10所示,静电释放部包括两个静电释放子线06,相邻的静电释放子线06相互电连接,由图10中区域q6可以看出两条静电释放子线06相互连接的位置位于静电释放子线0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也就是说,在静电释放子线06的非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处,相邻的两个静电释放子线06相互连接。如此设置能够降低静电释放部21-1的电阻,相应的降低静电释放线21的电阻,使得静电更容易在静电释
放线21上传输、并在静电释放部21-1与虚拟电极50相互交叠位置处得到释放。
6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1中示意出了静电释放部21-1的另一种结构。如图11所示,静电释放部21-1相当于包括四条静电释放子线06,示意出的区域q7和区域q8位置处为两条静电释放子线06相互连接的位置。
63.本发明实施例中静电释放部21-1可以是图形化结构,静电释放部21-1包括至少两条静电释放子线06,静电释放部21-1还可以有除上述图8、图10、图11中的结构之外的其他变形,静电释放部21-1不限于直线,可以是折线、波浪线、网状线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64.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切线c-c

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静电释放线21的走线方向为z,静电释放线21包括在其走线方向z上延伸的两条第一边缘21b,虚拟电极50与至少一条第一边缘21b交叠。如图13所示的,静电释放线21的第一边缘21b位置处具有斜坡结构,在该斜坡位置处容易造成静电集中,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虚拟电极50与第一边缘21b交叠,则静电能够在虚拟电极50与第一边缘21b交叠位置处得到释放,从而避免静电向显示区aa内的传输。
65.图13中示意虚拟电极50与两条第一边缘21b中的一条相互交叠。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改变虚拟电极50的形状能够实现虚拟电极50与两条第一边缘21b均交叠,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50为浮置状态。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虚拟电极50连接到一条信号线上。
68.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4所示,虚拟电极50与静电释放线21部分交叠,静电释放线21与第二静电防护线24相邻,第二静电防护线位于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虚拟电极50通过过孔(图14未标示)与第二静电防护线24电连接。
69.在一种实施例中,静电释放线21复用为一条触控信号线22,与该静电释放线21交叠的虚拟电极50连接到第二静电防护线24。
70.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虚拟电极50与一条触控信号线22电连接。其中,触控信号线22可以为第一触控信号线或者第二触控信号线。在此不再附图示意。在一种实施例中,静电释放线21复用为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该静电释放线21交叠的虚拟电极50连接到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上。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静电释放线21复用为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该静电释放线21交叠的虚拟电极50连接到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上。
7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于显示面板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手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7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