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35499发布日期:2022-03-05 01:5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开始数字化、网络化,促使数据爆炸式增长,存储系统在整个业务处理系统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通过控制器的镜像缓存实现存储功能。
3.为了增加存储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各存储厂商陆续推出各自的存储产品,常用的存储系统都是双控系统,四控存储系统一般也是两个控制器为一组,也就是两个控制器之间可以相互备份,一个控制器失效之后,另一个的控制器仍可提供存储服务,并保证数据不丢失,用户业务不中断。但是当一个控制器故障,仅有单控缓存数据下刷的情况下,通常情况是将数据下刷至数据盘中,但是若后端数据盘阵io(io全称input/ouput指数据输出输入)性能太差或者主机io竞争过于激烈,则会导致整机下刷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方案如下:
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应用于快盘管理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当双控存储中的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个控制器写缓存被禁用时,获取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以及,将所述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模块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6.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确定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包括: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数据盘的第一预设下刷速度,根据数据盘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确定数据盘最近m次下刷的第一平均下刷速度;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下刷时间。
7.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下刷时间包括: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根据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数据盘预设差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
8.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二下刷时间包括: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系统盘的第二预设下刷速度,根据系统盘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确定系统盘最近n
次下刷的第二平均下刷速度;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下刷时间。
9.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下刷时间包括: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根据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二下刷时间;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系统盘比值范围内,则排除系统盘作为数据下刷路径选择。
10.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包括:若第二下刷时间与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大于预设总比值,则确定系统盘作为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11.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还包括:若第二下刷时间与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大于预设总比值,则确定数据盘作为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1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路径下刷的管理装置,应用于快盘管理模块中,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当出现双控存储中的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个控制器写缓存被禁用时,获取整机系统模块中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和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13.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如前所述的方法。
14.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方法。
15.本发明中快盘管理装置用于当双控存储中的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个控制器写缓存被禁用时,根据获取的整机系统模块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和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再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模块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这一过程中,是由快盘管理模块确定数据下刷时间最短的路径,避免了单控制器下下刷时间过长,由此,通过快盘管理模块确定最短时间下刷路径避免了主机竞争过于激烈,也降低了单控情况下缓存数据的丢失风险,从而解决了仅有单控缓存数据下刷时间过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装置的工作背景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2.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常用的存储系统都是双控系统,四控存储系统一般也是两个控制器为一组,也就是两个控制器之间可以相互备份,一个控制器失效之后,另一个的控制器仍可提供存储服务,并保证数据不丢失,但是当一个控制器故障,仅有单控缓存数据下刷的情况下,后端数据盘阵io性能太差或者主机io竞争过于激烈导致整机下刷时间过长,此时如果再发生掉电或者电池失效等故障将导致缓存数据丢失,将影响整机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快盘管理装置中,通过分析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和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确定待下刷路径的下刷数据路径,避免了仅单个控制器下刷缓存数据时间过长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整机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一种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阐述。
24.如图1所示的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装置工作环境示意图中,数据盘:承载集群正常运行过程中的业务数据,同时承载异常情况下缓存数据下刷,受快盘管理装置的路径管理,集群下一般为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盘阵;系统盘:承载整机系统的物理实体,同时承载异常情况下缓存数据下刷,受快盘管理装置的路径管理。在掉电时候通过电池接受缓存脏数据下刷,一般情况下性能优于单块数据盘;整机系统:在异常情况下接收快盘管理装置的路径管理;串口模块:通过串口模块可以进行外界与快盘管理装置的信息交互、参数预设和相关功能的开启,其中预设的参数包括:数据盘大小数据块下刷速度,系统盘大小数据块下刷速度,数据盘已下刷数据次数,系统盘已下刷数据次数,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和总预设比值。
25.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应用于快盘管理装置中,该方法包括:
26.s201、当双控存储中的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个控制器写缓存被禁用时,获取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
27.在本步骤中,快盘管理模块可以位于板卡上,主要应用例如arm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当控制器写缓存被禁用时(例如当对控不在位情况下),快盘管理模块访问整机系统模块、系统盘模块和数据盘模块,获取整机系统模块待下刷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以及系统盘模块和数据盘模块在io模型下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
28.s202、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将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以及,将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
29.在本步骤中,根据整机系统模块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快盘管理模块确定用户通
过串口模块设置的系统盘和数据盘分别在随机和顺序场景下的预设下刷速度,其中可以将数据下刷速度分为大数据块预设下刷速度和小数据块预设下刷速度,而待下刷数据是由多个大数据块和小数据块组成的,根据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下刷速度计算出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和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在根据获取的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以及系统盘模块和数据盘模块中在io模型下已下刷数据的下刷速度计算出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和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
30.s203、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模块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31.在本步骤中,快盘管理模块根据计算出的第一预期时间和第二预期时间,确定整机系统模块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其中可以通过用户设置的总预设比值对第一预期时间和第二预期时间比较,总预设值可以是第二预期时间与第一预期时间之间比值,也可以是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之间差值等。
32.在本发明中,当双控存储中的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个控制器写缓存被禁用时,快盘管理模块根据获取的整机系统模块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和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再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模块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这一过程中,是由快盘管理模块确定数据下刷时间最短的路径,避免了仅有单控制器向数据盘输入输出数据时由于数据盘io性能差或者主机io竞争激烈导致的下刷时间过长,由此,通过快盘管理模块确定最短时间下刷路径避免了主机竞争过于激烈,也降低了单控情况下缓存数据的丢失风险,从而解决了仅有单控缓存数据下刷时间过长的问题。
33.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一下刷时间包括:根据获取的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数据盘的第一预设下刷速度,根据数据盘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确定数据盘最近m次下刷的第一平均下刷速度;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待下刷数据大小,确定第一下刷时间。
34.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时,快盘管理模块根据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按照用户提前设置好的下刷速度选择对应的数据盘第一预设下刷速度,例如用户可以对数据盘中以kb为单位的小数据块统一设置下刷速度为200kb/s,可以对以mb为单位甚至以gb为单位的大数据块设置下刷速度为5mb/s,当待下刷数据中有几kb、几十kb或者几百kb大小的数据块时就确定该下刷速度为预设的200kb/s,当有几十mb,几百mb甚至几个g的大数据块时确定该下刷速度为预设的5mb/s。再根据待下刷数据大小和已确定的数据盘第一预设下刷速度计算出数据盘第一预期时间,例如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为10g,就计算10个g数据中每个大数据块按照预设的5mb/s下刷所需的时间与每个小数据块按照预设的200kb/s下刷所需的时间之和,每个数据块预期下刷时间之和就是数据盘第一预期时间,在获取数据盘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时,快盘管理装置根据用户提前设置好的已下刷数据次数m按照次数记录对应m次数据下刷时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数据盘最近m次下刷的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例如用户设置的次数为3次,则快盘管理装置就会记录数据盘3次下刷的数据里每一秒钟的下刷速度,并对所有的瞬时下刷速度求平均值,计算出数据盘的第一平均下刷速度。
35.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
大小确定第一下刷时间包括:
36.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
37.根据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
38.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
39.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
40.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数据盘的第一预设下刷速度以及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确定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根据数据盘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确定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通过用户设置的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对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比较,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实际比值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数据盘预期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实际比值不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二数据盘预期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例如计算出的数据盘第一预期下刷时间为50s,计算出的数据盘第二预期下刷时间为53s,而用户设置的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第一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预期下刷时间的比值)为90%-108%,此时数据盘第一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预期下刷时间的比值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选择数据盘的第一预期下刷时间(50s)作为第一下刷时间,反之亦然。
41.在本发明中,当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比如上文的90%-108%,说明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相差不大,此时说明用户通过串口模块设置的数据盘的第一预设下刷速度比较准确,确定相应的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作为第一下刷时间,当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说明用户通过串口模块设置的数据盘的第一预设下刷速度不准确,确定相应的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作为第一下刷时间,通过可设置的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更精确和合理地比较数据盘第一预期下刷时间和数据盘第二预期下刷时间,可以比较准确测量出数据盘下刷数据所需时间。
42.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确定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包括:根据获取的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系统盘的第二预设下刷速度,根据系统盘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确定系统盘最近n次下刷的第二平均下刷速度;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确定第二下刷时间。
43.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时,快盘管理模块根据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按照用户提前设置好的下刷速度选择对应的系统盘第二预设下刷速度,例如用户可以对系统盘中以kb为单位的小数据块统一设置下刷速度为300kb/s,可以对以mb为单位甚至以gb为单位的大数据块设置下刷速度为4mb/s,当待下刷数据中有几kb、几十kb或者几百kb大小的数据块时就确定该下刷速度为预设的300kb/s,当有几十mb,几百mb甚至几个g的大数据块时确定该下刷速度为预设的4mb/s,再根据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和已确定的系统盘第二预设下刷速度计算出系统盘第二预期时间,在获取系统盘已下刷数
据的实时下刷速度时,快盘管理模块根据用户提前设置好的已下刷数据次数n按照次数记录对应n次数据下刷时每一秒的速度,求出系统盘最近n次下刷的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例如用户设置的次数为5次,则快盘管理装置就会记录系统盘5次已下刷的数据里每一秒钟的下刷速度,并对所有的瞬时下刷速度求平均值,计算出系统盘的第二平均下刷速度。
44.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下刷时间包括:
45.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
46.根据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
47.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二下刷时间;
48.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系统盘比值范围内,则排除系统盘作为数据下刷路径选择。
49.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系统盘的第二预设下刷速度以及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根据系统盘第二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待下刷数据的数据大小确定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通过用户设置的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对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比较,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时间为第二下刷时间,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快盘管理模块排除系统盘作为数据下刷路径选择,并向串口模块和整机系统模块告警,例如计算出的系统盘第一预期下刷时间为56s,计算出的数据盘第二预期下刷时间为53s,而用户设置的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第一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预期下刷时间的比值)为95%-110%,此时系统盘第一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预期下刷时间的比值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选择系统盘的第一预期下刷时间(56s)作为第一下刷时间,如果系统盘第一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预期下刷时间的比值不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排除系统盘作为数据下刷路径选择,并对串口模块和整机系统进行告警。
50.在本发明中,当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比如95%-110%等,此时说明用户通过串口模块设置的系统盘的第一预设下刷速度比较准确,确定相应的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作为第一下刷时间,当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相差较大时,即不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说明系统盘的已下刷数据的平均下刷速度异常,此时快盘管理模块会向串口模块和整机系统模块告警,并排除系统盘作为数据下刷路径,通过可设置的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可以更精确和合理地地比较系统盘第一预期下刷时间和系统盘第二预期下刷时间。
51.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整机系统模块中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包括:
52.若第二下刷时间与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大于总预设比值,则确定系统盘作为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53.若第二下刷时间与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大于总预设比值,则确定数据盘作为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54.在本实施例中,在系统盘的第二下刷时间与数据盘的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大
于用户设置的总预设比值例如总预设比值为120%,第一下刷时间为上文的50s,第二下刷时间为上文的56s,第二下刷时间与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小于120%,则选择系统盘作为数据下刷路径,反之亦然。
55.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应用于快盘管理装置中,该装置包括:
56.获取模块301,用于当出现双控存储中的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个控制器写缓存被禁用时,获取整机系统中待下刷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
57.确定模块302,用于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将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所需的第一下刷时间,以及,将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所需的第二下刷时间;
58.管理模块303,用于根据第一下刷时间和第二下刷时间,确定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59.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将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的第一预设下刷速度,根据数据盘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确定数据盘最近m次下刷的第一平均下刷速度;
60.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下刷时间。
61.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预设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的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根据第一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待下刷数据下刷至数据盘的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若第一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数据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二数据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一下刷时间。
62.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大小确定将待下刷数据下刷至系统盘的第二预设下刷速度,根据系统盘已下刷数据的实时下刷速度确定系统盘最近n次下刷的第二平均下刷速度;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和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下刷时间。
63.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预设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根据第二平均下刷速度以及数据大小确定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在系统盘预设比值范围内,则确定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为第二下刷时间;
64.若第一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与第二系统盘预期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在系统盘比值范围内,则排除系统盘作为数据下刷路径。
65.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管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二下刷时间与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不大于总预设比值,则确定系统盘作为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66.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管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二下刷时间与第一下刷时间之间比值大于总预设比值,则确定数据盘作为待下刷数据的下刷路径。
6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68.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69.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
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
70.本实施例执行过程及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应用于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1.其中,图4示例性的展示出了电子设备的系架构,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410,视频显示适配器411,磁盘驱动器412,输入/输出接口413,网络接口414,以及存储器420。上述处理器410、视频显示适配器411、磁盘驱动器412、输入/输出接口413、网络接口414,与存储器420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总线430进行通信连接。
72.其中,处理器4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73.存储器4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42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421,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低级别操作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另外,还可以存储网页浏览器423,数据存储管理系统424,以及设备标识信息处理系统625等等。上述设备标识信息处理系统525就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实现前述各步骤操作的应用程序。总之,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420中,并由处理器410来调用执行。
74.输入/输出接口413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75.网络接口414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76.总线43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410、视频显示适配器411、磁盘驱动器412、输入/输出接口413、网络接口414,与存储器420)之间传输信息。
77.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410、视频显示适配器411、磁盘驱动器412、输入/输出接口413、网络接口414,存储器420,总线430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发明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78.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器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7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
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radio frequency,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80.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服务器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服务器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服务器执行时,使得该服务器:响应于检测到终端的外设模式未激活时,获取终端上应用的帧率;在帧率满足息屏条件时,判断客户是否正在获取终端的屏幕信息;响应于判断结果为客户未获取终端的屏幕信息,控制屏幕进入立即暗淡模式。
81.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客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客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客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客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8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83.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下刷路径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