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品信息检录消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9031发布日期:2021-11-06 05:1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冷链物品信息检录消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仓储和低温仓储消杀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冷链物品(冷冻或冷藏)进入冷库时的信息检录和外包装消毒杀菌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冷链是为保持药品、食品等物品的品质,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使物品处于恒定低温状态的一系列整体冷冻冷藏供应链体系。速冷机、冷藏车、冷库等是构成冷链的主要环节和设备。
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冷链信息化可以实现冷链物品的信息化追溯,不仅可以让管理者和消费者能够掌握冷链物品的产地、保存期、物流等全链条信息,还可以监控冷链过程中的温湿度等贮存环境信息和物品质量信息。
4.目前,进口冷链物品首先由海关部门采样检录并核对物品信息,然后由冷藏车将冷链物品运输到国内的中转冷库,再进行分销。而当前冷链物品的检录和消杀工作分两个环节人工完成,即冷链物品从冷藏车搬下后,由人工扫码录入物品中转信息,再搬入冷库;再人工定期对冷库内物品进行消杀。这样的信息检录和物品消杀工作模式有以下突出问题:

冷链物品进入冷库后进行消杀,中间存在新进物品与已存储物品的交叉风险,造成消杀不彻底;

人工进行信息检录、搬运、堆码等工作,易使冷链物品表面病毒转移到相关工作人员的衣物上;

由于冷库密闭效果好、无新风、温度低(最低达

25℃),人工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特别是冷库内进行消杀工作时,工作强度大、呼吸困难,并且由于物品已堆码,消杀效果极差。
5.为此,需要开发一种冷链物品信息检录、消杀装置,能够进行自动输运、信息检录、物品外包装无死角消杀等,为提高冷链物品的转运效率、强化消杀和防疫效果、减少物品温度波动和冷库漏热、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运营成本等有突出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链物品信息检录消杀装置,直接将冷链物品从冷藏车输送至冷库内,避免人员往返搬运和病毒等交叉污染;输送时能够检录入库冷链物品冷链追溯信息(物品名称、产地、运输过程及温湿度数据等)、入库时间及消杀情况等;同时对入库冷链物品外包装6个面进行全自动无死角消杀。
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链物品信息检录消杀装置,包括可移动支架、传送带、传送带驱动电机、信息扫码录入装置、箱式喷淋消杀装置、消毒液储存箱、消毒液喷淋泵及管路、电控箱、信息检录和消杀箱,所述可移动支架的工作面上装有传送带,工作面一端下面装有传送带驱动电机,所述可移动支架下部内装有消毒液储存箱;所述传送带上面设置有信息检录和消杀箱,所述信息检录和消杀箱内设有信息扫码录入装置和箱式喷淋消杀装置;所述消毒液储存箱通过消毒液喷淋泵及管路连接箱式喷淋消杀装置;所述传送带包括进口段的橡胶皮带传送带和工作段的塑料网带传送带a及塑料网带传送带b,其
中,所述塑料网带传送带a位于信息检录和消杀箱的信息检录段,所述塑料网带传送带b位于信息检录和消杀箱内的消杀段;所述橡胶皮带传送带安装在皮带滚筒上,皮带滚筒的前侧安装皮带链轮,并通过链条与传送带齿轮链接;所述塑料网带传送带a及塑料网带传送带b分别安装在网带转轴上,网带转轴的前侧安装网带链轮,并通过链条与传送带齿轮链接;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和链条驱动连接传送带齿轮。
8.进一步,所述可移动支架的工作面下方由四条支腿支撑,每条支腿底部设置微调螺杆和万向轮,以便该装置的移动和调节工作面水平。
9.进一步,所述塑料网带传送带a与塑料网带传送带b之间留有间距,以布置箱式喷淋消杀装置底部消毒液雾化喷淋管及喷头。
10.进一步,所述信息扫码检录装置位于信息检录和消杀箱的左侧,用于识别物品上的二维码、条形码,并将识读信息传输到电控箱,并通过无线网络模块将数据传输到冷库中央控制室中,用于联网冷链追溯。
11.进一步,所述箱式喷淋消杀装置位于信息检录和消杀箱的中间,共有多根喷淋管,构成一圈,分别设置在消杀箱底面、顶面和两个侧面,其中底面喷淋管位于塑料网带传送带a与塑料网带传送带b之间。
12.进一步,每根喷淋管开设多个雾化喷头,在信息检录和消杀箱内形成高浓度消毒液水雾。
13.进一步,所述消毒液储存箱位于移动支架底部中央,顶部设置喇叭形落液收集器,以收集信息检录和消杀箱中多余而凝聚落下的消毒液,侧面装具有管式液位计并将液位开关信号接入电控箱,由所述电控箱自动控制传送带驱动电机和消毒液喷淋泵停机。
14.进一步,所述信息检录和消杀箱的顶面、底面和前后侧面用面板密封,底面位于传送带下方,并与消毒液储存箱的喇叭形落液收集器边沿焊接在一起,形成密封,仅留左侧和右侧两面跨接在传送带两侧支架上,左右侧两个面及信息检录段与消杀段之间均采用垂直、可移动门帘密封,当冷链物品进入时,自动顶开门帘,进入信息检录和消杀箱。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冷链物品从冷藏车到中转冷库转运过程中的快速连续运输、自动信息检录和外表面无死角消杀功能,避免了人工搬运、信息检录和消杀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消杀效果差和成本过高等问题。自动化程度高,基本无需管理,可连续对冷链物品进行输送、信息检录录入和消杀,并且可以在一个冷库月台实现多台本装置同时运行,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具备可靠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链信息检录消杀装置正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链信息检录消杀装置俯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链信息检录消杀装置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链物品信息检录消杀装置,包括可移动支架1、
传送带2、传送带驱动电机3、信息扫码录入装置4、箱式喷淋消杀装置5、消毒液储存箱6、消毒液喷淋泵及管路7、电控箱8、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等。
22.可移动支架1包括支撑传送带2的工作面,工作面下方由四条支腿支撑,每条支腿底部设置微调螺杆和万向轮,以便该装置的移动和调节工作面水平。
23.可移动支架1的工作面上装有传送带2,工作面一端下面装有传送带驱动电机3,可移动支架1下部内装有消毒液储存箱6。
24.传送带2上面设置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信息扫码录入装置4和箱式喷淋消杀装置5。
25.传送带2包括进口段的橡胶皮带传送带2

1和工作段的塑料网带传送带a及塑料网带传送带b。塑料网带传送带a及塑料网带传送带b位于工作段的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内,其中塑料网带传送带a位于信息检录段,塑料网带传送带b位于消杀段,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布置箱式喷淋消杀装置5的底部消毒液雾化喷淋管及喷头,塑料网带具有耐水和消毒液腐蚀等特性。
26.橡胶皮带传送带2

1安装在皮带滚筒上,皮带滚筒的前侧安装皮带链轮,并通过链条与传送带齿轮链接。传送带驱动电机3通过齿轮和链条驱动传送带齿轮。
27.塑料网带传送带a和塑料网带传送带b分别安装在网带转轴上,网带转轴的前侧安装网带链轮,并通过链条与传送带齿轮链接。
28.信息扫码检录装置4位于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的左侧,可以识别二维码、条形码等功能,并将识读信息传输到电控箱8,再由其中的无线网络模块将数据传输到冷库中央控制室中,用于联网冷链追溯系统的一个环节。
29.箱式喷淋消杀装置5位于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的中间,共有多根喷淋管,构成一圈,分别设置在消杀箱底面、顶面和两个侧面,其中底面喷淋管位于塑料网带传送带a和塑料网带传送带b之间,喷淋的消毒液可以对传送物品的底部进行消杀,进而实现对传送物品6个面的无死角消杀。每根喷淋管开设多个雾化喷头,在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内形成高浓度消毒液水雾,进一步增强消杀效果。
30.消毒液储存箱6位于移动支架1底部中央,顶部设置喇叭形落液收集器,以收集信息检录和消杀箱中多余而凝聚落下的消毒液,侧面装具有管式液位计并将液位开关信号接入电控箱8,当液位偏低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补充消毒液;当液位过低而无法保障有效消杀时,电控箱8自动控制传送带驱动电机3和消毒液喷淋泵7停机,防止未经消杀的冷链物品进入冷库,也防止消毒液喷淋泵空转发热而影响使用寿命。
31.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的顶面、底面和前后侧面用面板密封,底面位于传送带2下方,并与消毒液储存箱6的喇叭形落液收集器边沿焊接在一起,形成密封,仅留左侧和右侧两面跨接在传送带两侧支架上,为防止消毒液水雾外溢,左右侧两个面及信息检录段与消杀段之间均采用垂直、可移动门帘密封,当冷链物品进入时,自动顶开门帘,进入信息检录和消杀箱 9。
32.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步骤是:
33.当冷藏车将国产或进口冷链物品运输至中转冷库时,操作人员将所述的冷链物品信息检录消杀装置推出冷库月台,将进口段连接至冷藏车后门口,装置位于冷库缓冲间。打开电控箱8,在人机界面输入冷藏车及冷链物品等相关信息,点击“启动”按钮,该装置开始
工作,即传送带驱动电机3运行,驱动该装置进口段橡胶皮带传送带2

1及工作段塑料网带传送带 a和b工作,消毒液喷淋泵7启动,将消毒液泵送至箱式喷淋消杀装置5,并在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中形成高浓度消毒液水雾。此时,冷藏车中工作人员将冷链物品依次搬放到该装置的传送带2上,冷链物品进入该装置的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中,首先由信息检录扫码装置4检录冷链物品信息并上传至电控箱8及冷库中央控制室,其次由箱式喷淋消杀装置5对冷链物品进行无死角消杀,再由传送带2将其移出信息检录和消杀箱9,进入该装置右侧,进入冷库,再由冷库内的工作人员搬运至冷链物品堆码处。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